鲻鱼仔鱼的培育

火泥池的大小不定,视苗种生产规模而定,一般每个池的面积为5~10平方米,水深在1米左右。培育密度为2万~4万尾/米。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每2平方米面积设1个散气石。培育用水应采用经过砂滤的海水。培育水温在20度以上;初期用水的盐度与孵化用水相同,应定期吸污、换水。前期每3天吸污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中期每2天吸污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2;后期每天吸污1次,换水2 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及盐度的稳定,换水前后温差不超过1~1.5度,盐度差不超过2,但可以通过换水过程而逐级降低盐度,到仔鱼培育结束时可降到15左右。

从孵出后的第5天开始投饵,以大小不超过150微米的浮游动物,如贝类的受精卵和担轮幼虫、煮熟的鸡蛋等;但最好投喂小个体的轮虫。当仔鱼长到15毫米大小时,可投喂微粒饲料或磨碎的鱼糜、虾糜。

相关推荐

真鲷仔鱼培育技术


仔鱼培育在玻璃缸水槽或水泥池内进行。玻璃缸水槽容量要在1吨以上。水泥池方形、长方形或圆 形均可,水深应在1米以上。仔鱼培育应在室内遮光条件下进行。

仔鱼的培育条件是:用水如孵化用水;充气量初期与孵化时相同,当鱼苗长到5毫米以上时稍大; 流水交换量,初期每卜时交换1次即可,体长5毫米以上时可增大到每12小时交换1次;体长10毫米以 上时可增加到每10小时交换1次。流水交换的控制方法是采取虹吸对流式,即从培育池一端加注水,另 一端用70目的尼龙筛绢包被的过滤棒滤出水。整个培育期间前半个月每7天吸底1次,后15~20天内每2 天或每天吸底排污1次,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池底的干净。

仔鱼刚破膜的前3天不摄食,在这一阶段口器尚未形成,消化道也未贯通,难以摄取外界食物,而 是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即为内营养阶段。在水温18~22度条件下,约3天后,长到全长约3毫米 左右时才开口摄食,此时不但口器已形成,消化道也已贯通,能摄取外界食物,腹部的卵黄已完全消 失,开始由内营养向外营养转化。这时应及时提供适口、适量的饵料,使其平安过渡,否则将会因饥饿而死掉。

钓鲻鱼用什么饵料


钓鲻鱼的饵料要香或臭,推荐使用福寿一包再加虾粉30%。另外,垂钓鲻鱼的最佳时间在春、夏、秋三季,一般初春3月底、4月初就有鲻鱼咬钩,直至当年11月份左右停口。

一、钓鲻鱼技巧介绍!

1、钓鲻鱼杆子选取

垂钓鲻鱼,首先竿子,个人觉得只要钓场环境合适,18尺为宜,21尺也行,15尺勉强,不宜打弓,容易跑鱼。我个人觉得不适合用太硬的杆子。

1、钓鲻鱼线组选取

鲻鱼冲击力巨大,耐力十足,有三斤鲻五斤草的说法。只要它不翻白肚,每次见到抄网的都是它再一次起动能量的时候,断线往往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初春2号主线,子线1.2-1.5,个人觉得还是1.5吧,我是没用过1.2的。

2、钓鲻鱼漂象

根据水域情况来,很多钓友会遇见中鱼后,溜鱼出水面,鲻鱼一甩头即脱钩的情况,原因就是鲻鱼吃口很少出现有力下顿等漂亮口象,不宜抓口,鲻鱼开口较小,一般顶、阴,滑为主,有时也会出现顶漂后连续短促下滑的漂象。最关键地方就是钓鲻鱼时学会让口,一般我把漂调的比较高,大概7、8、9目,钓3、5目,前面两口,基本放弃。有时根据情况会抓到第3甚至第4口。

3、钓鲻鱼钩子

钩子不宜过大。我基本新关东0.5、0.8大小为主打。这里是个注意的地方,鲻鱼不是吸食,乃是啃食,很多钓友都一致认为是吸食,这里纠正一下。鲻鱼嘴巴偏平,在垂钓35斤(1-3斤也可以)的鲻鱼时,以新关东05大小为主。过5斤的鲻鱼以新关东08为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钓鲻鱼用什么饵料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鳝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1)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黄鳝卵的胚胎发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在水温29一31℃时,需150小时左右;水温25一27℃时,需要168小时左右。胚胎发育过程见图l一18。

黄鳝卵的卵径3.3一3.7毫米,卵粒重35毫克左右。卵黄均匀,卵膜无色、半透明。卵子受精后12一20分钟,受精膜举起,形成明显的卵间隙,此时卵径增大到3.8一5.2毫米,并开始有原生质流动。受精后40一60分钟,可见到明显的胚盘,从卵子受精直到原肠早期,卵的动物级均朝上。

卵裂期:在25℃左右的水温下,鳝卵受精后120分钟左右,发生第一次分裂。受精后180分钟左右发生第二次分裂,受精卵约240分钟,第三次分裂,第四次分裂在受精后300分钟左右,受精后360分钟左右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32个细胞,呈现单层排列,此后分裂继续进行,经过多细胞期,于受精后12小时左右发育到囊胚期。

原肠期:随卵裂的继续进行,动物极细胞越来越小,原肠期开始。受精后18小时左右,动物极细胞下包,进入原肠早期,形成环状隆起的胚环。受精后21小时左右,胚盾出现。受精后35小时左右下包到卵的1/2,神经胚形成。受精后44小时左右,发育到大卵黄栓时期。受精后48小时左右,进入小卵黄栓时期。受精后60小时左右,胚孔闭合。

神经胚期:在原肠下包的同时,动物极的细胞开始内卷,在受精后21小时左右,胚盾形成并不断加厚,形成原神经极。此后,随原肠的下包,神经板不断发育和伸长,在受精后65小时左右,尾芽开始生长时形成神经沟。

器官发生期:受精后60小时左右。形成细直管状的心脏,并开始缓慢跳动,每分钟45次左右,血液中无红细胞。此后,心脏两端逐渐膨大,有心耳、心室之分,进而出现弯曲。受精后90小时左右,形成“S”形心脏,心跳每分钟90次左右,血液中有红细胞而呈红色。胚孔闭合,尾芽开始生长。受精后77小时左右尾端朝前形成弯曲。受精后95小时左右后尾部朝后伸展,并不断伸长。受精后65小时左右,神经胚的头部膨大,形成菱形的脑室。受精后85小时左右,视泡出现在前脑室两侧,受精后100小时左右晶体形成。受精后69小时左右,胸鳍形成,并不断扇动,每分钟90次左右。在受精后94小时左右,胚胎的背部和尾部形成明显的鳍膜。到卵黄囊接近消失时,胸鳍和鳍膜亦退化消失。

水温21℃时,受精后327小时(288一366小时)仔鱼破膜而出。此时体长一般在12一20毫米,刚脱膜仔鱼卵黄囊相当大,直径3毫米左右。仔鱼只能侧卧于水底或做挣扎状游动。

(2)仔鱼的发育
黄鳝仔鱼孵出后,仍然靠卵黄囊维持生命。待全长达28毫米左右,颌长1.2毫米左右时卵黄囊完全消失(图1一19),胸鳍及背部、尾部的鳍膜也消失,色素细胞布满头部,使鱼体呈黑褐色,仔鱼能在水中快速游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和丝蚯蚓。

鲻鱼池塘养殖技术


放养前的准备。要求池塘面积0.3~0.7公顷,水深1.5~2.5米。池塘要做好出入水闸,严防鲻鱼苗逃逸和其他野杂鱼随水进入池塘。放养前,每公顷水面用茶饼225~300千克或鱼滕精7.5~15千克进行消毒,清除敌害。待毒性消失后施放磷肥、粪杂肥等培肥水质,然后才可放养鱼苗。
放养规格和密度。单养时,池塘水深1.5~2.5米条件下,每公顷放养从海区捕捞的鲻鱼苗(全长10~15毫米)60000尾,或全长7厘米的鱼种22500尾。混养时,根据池塘肥瘦决定放养量,一般每公顷投放数千至15000尾不等。
饲养管理。施肥。一般每公顷施放磷酸盐200千克和硫酸铵225千克,每两星期1次。此外,每次应另施适量的有机肥。在肥水条件下,经过120~170天的生长,鲻鱼能长到500克。投饵。通常投喂的饲料有花生饼、米糠、麦麸、酒糟、海苔等。防泛池。在天气闷热的夏、秋季节,常易发生泛池,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巡塘,发现浮头,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美国大口胭脂鱼仔鱼及其护理


(一)仔鱼期特征
刚出膜的仔鱼全长4.9~5.1毫米,卵黄囊前端膨大呈棒状,体型细长,头大尾小,尾部上翘,整个身体呈月牙形,卵黄囊及腹部血管清晰可见,血液循环明显,嘴巴轮廓不清晰,头部透明,体色淡黄,已出现胸鳍。

出膜后11小时,尾鳍开始出现骨质化骨。出膜后18小时,头部、尾部色素增加,口轮廓开始明显,全长达5.1~5.3毫米。出膜后34小时,鳔区轮廓明显,头部颜色加深,呈花纹状,肠在鳔下方出现一弯曲,鱼全长达5.3~5.6毫米。出膜后83小时,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变为很细的长条状,仔鱼开始由内生性营养转为外生性营养,开始向外界摄食少量饵料,进入混合营养期。

出膜后9天,尾鳍开始分叉,背鳍出现骨质化骨,全长8.6~9.2毫米。出膜后12天,腹鳍褶出现,全长11.8~15毫米。出膜后18天,鳔出现二室,后室细长,全长达17.2~18.9毫米,进入稚鱼期。

(二)仔鱼期护理
仔鱼出膜后类似鲤鱼附在鱼巢或网箱壁上、孵化池壁上部或短期在水中游动,但很快便回到附着物上。此期仔鱼体质娇嫩,应将孵化池的水流速调小,防止将其冲至排水口的筛绢上挤死,鱼巢切忌移动,否则仔鱼会因无附着物而掉入池底,以致大量堆积窒息而死。

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时要开始投饲。饲料有3种:
①是将煮熟的蛋黄用纱布过滤后投喂,每天投喂量按每5尾仔鱼投喂1/4个蛋黄计算;
②投喂白鱼粉。将白鱼粉用水浸湿,然后用密纱布过滤后投喂;
③从池塘中捞取水蚤,用40目以上的密筛绢布过滤,然后取下层滤下的小型浮游动植物投喂。

美国大口胭脂鱼大规模人工繁殖实例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19931994年连续2年,从美国引进了带卵黄囊的鱼苗及3~5厘米的鱼苗2万余尾,经几年培育,1996年人工繁殖育苗试验成功,1997一1998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催产,3年共催产亲鱼342组,获苗1411.3万尾(不包含168基地育苗量)。

(一)亲鱼的选择
1.年龄、体重
由于亲鱼充足,我们选用催产亲鱼,要求雄鱼2+出以上,体重0.9~3千克,平均1.7千克;雌鱼3+龄以上,体重1.1~4千克,平均2.2千克。

2.体型、体色
要求亲鱼体型、体色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雌、雄亲鱼性特征
性成熟的雄鱼强壮,活泼有力,侧面观体窄长,有五彩婚姻色,头部和全身遍布珍珠状的追星,手摸有粗糙感觉,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侧面观体肥胖,婚姻色不明显,体表无追星,腹部膨大柔软,泄殖孔红肿,倒提鱼体,有明显流动的卵巢轮廓,挤压腹部有卵流出。

(二)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
19961998年共催产亲鱼342组,获卵1871.21万粒,其中自然受粳1643.25万位,人工授精227.96万粒。催产主要分为早期在温室内催产和晚期在常温下催产两种方式.

1、温室设置
温室由近20个20~40平方米水泥池组成,外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雨。水泥池中铺设蛇形水管与之相连于锅炉房,热水在管内来回流动与水泥池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而升温。温室外水塔中的水(19961997年完全用自来水孵化)可以通过管道流入每一个小水泥池,每个小水泥池深0.8米,设有自动溢水口。

2.催产剂的种类及注射
采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等4种利量PG5毫克/千克,LRH-A2.5微克/千克,HCG1500国际单位/千克。DOM5毫克/千克,LRH-A70微克/千克。雌免采用两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10。,第二次注射剩余剂量。雄鱼均采取一次注射,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起注射。

3.冲水刺激
注射催产剂后,亲鱼放回产卵池中的网箱中保持流水刺激,同时用空气泵给水增氧。

4.雌、雄按比例放养
亲鱼在注射第二针后按雌:雄1:1比例放人网箱中。冈箱中悬挂用棕榈片做成的鱼巢,棕榈片在使用前用手将其撕开成网状,并用15毫克/并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30分钟。亲鱼产卵后,将亲鱼捞出,消毒后放亲鱼池。

5.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其授精过程是在无直射阳光的地方进行的,将雌雄亲鱼捞出本面,用毛巾擦干水珠,一人抱鱼,一人挤压雌鱼腹部,孵卵子挤入洁净于燥的搪瓷盆中,同时撩人雄鱼槽波,接江充分搅拌1~3分钟,然后移卵子均匀地附在鱼巢上,并迅速用水将其冲开。附卵密度控制在15~25厘米2左右,防止卵子堆积。遇水卵子出现黏供,会自动附着在棕片上,然后将其移人孵化池。

(三)人工孵化
鱼巢和网箱移入水泥池之前需用3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清毒15分钟,水泥池应昼夜保持微流水。冲水时在进水管设置3道60目尼龙筛绢过滤,出水口同样敷上密筛绢,以便鱼苗出膜后随水溢走。

注意控制进水流量,防止冲坏鱼卵。清洗出水口过滤筛绢,防止堵塞,同时不要让气泵出气头接触鱼卵以免喷破鱼卵;孵化池应保持水位,让鱼巢始终位于求的中上层。

为防止水霉病,每天早晚用8~10毫克/升孔雀石绿消毒棕片2次,发现霉卵及时剔除,防止感染其他鱼卵,水泥池上方悬挂彩条布遮荫,防止阳光直射鱼卵,以免紫外线杀死胚胎。

(四)仔鱼护理
大口胭脂鱼的卵呈黏性、圆球形,比重大于水。受精卵在16~23℃,平均21.7℃,多数经129小时左右,孵化出膜。刚出膜仔鱼全长4.9~5.1毫米,出膜83小时后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进入混合营养期,这时要开始投饵。饵料有蛋黄、白鱼粉或微小的浮游生物等3种。出膜18天后,进入稚鱼期。28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形似成体。

(五)几点体会
(1)美国大口胭脂鱼在我国华中地区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龄,雌鱼为3+龄,其人工催产可选用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地欧酮等任选1种,可取得同样催产效果。人工授精效果,用脑垂体最好,用其催产,催产率达100%。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孵化,可采用水泥池流水孵化和孵化器脱默孵化等。

(2)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催产效果最好,每千克获卵1.5万~3.1万粒,受精率82%~94%。3月中旬以前与5月中旬以后受精率都很低,说明早期卵大部分未成熟,晚期卵大部分又过熟。

水温19~23℃时,孵化率最高,平均约90%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出膜时间越快。1996年一般每千克鱼体重获卵1.4万~1.6万粒,1997年1.5万~1.8万粒/千克,1998年1.8万~3.1万粒/千克,说明亲鱼个体越大,相对怀卵量越高,同时受精率、孵化率也相应提高。

(3)据国外资料报道,美国、加拿大孵化大口胭脂鱼采用滑石粉脱黏;孵化器孵化。建议我国推广单位大量制种时,采用人工授精,环道脱黏孵化,或在池塘内设置鱼巢,注射催产剂,让其自然受精。

(4)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属亚热带气候,3月初鱼苗就要下塘.而地处华中地区美国大口胭脂鱼4月中旬才开始产卵繁殖.为此,我们特利用温室提前催产孵化,以满足南方地区的需要。根据1997、1998年运输试验情况,外界温差对运输影响不大,今年我们运输到广东、福建沿海的美国大口用脂鱼成活率都在95%以上,旦长势良好。这说明温室孵化的大口胭脂鱼完全可以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也说明在北方有温泉或温室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孵化美国大口胭脂鱼。

(5)温室繁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优点.在缺少水源的地方,采用曝气的自来水孵化,便于工业化育苗;管理方便,不需要环道、泵站等大型设备,可节约人力财力,生产苗种不受外界气候影响。

史氏鲟的受精卵、仔鱼及幼鱼运输方法




(一)运输工具运输工具一般采用双层尼龙袋,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装水前要对其进行检查,看是否漏气。装水量一般为尼龙袋的1/4-1/3。尼龙袋外包装用密封较严的泡沫塑料箱,既可起到保温作用,又可防止尼龙袋因长途运输或操作原因而造成破损。装鱼后的充氧量要适当,使尼龙袋胀起来即可,不能充得过胀。

(二)水源运输用水采用清洁的江水、河水、水库水或井水均可。若使用自来水,应在使用前先曝气去氧,或使用市售的硫代硫酸钠去氯;方法是每1吨水中加5-10克硫代硫酸钠。装苗前要测量孵化用水、暂养幼鱼的池水和运输用水的温度,若两者的温差超过2℃,应进行温差调节,使温差降到2℃以下后再运输。运输时的水温应控制在10~20℃之间,如若长途运输,应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在每个包装箱内放入冰冻矿泉水2-4瓶或化学冰袋4-5袋,这样在20-24小时的运输时间内水温可控制在10-20℃之间,而且水温变化幅度不大。

(三)运输密度运输密度取决于水温、鱼体的大小、运输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在水温8-20℃范围内。

(四)缓苗处理缓苗处理又称温差调节。即受精卵、仔鱼或幼鱼运到目的地后,不要直接将其放到孵化器或池中,而应先行测量运输袋内及池水的温度,若温差超过2℃,则应将盛有受精卵或仔鱼、幼鱼的运输袋放入池塘中,待水温接近后再将尼龙袋解开,将受精卵或仔鱼、幼鱼倒入已准备好的大盆或水桶等容器中,逐渐加入池水,调节水质,使受精卵或仔鱼、幼鱼从袋内氨态氮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水中慢慢地过渡到暂养池新水中;切忌将其直接放入孵化器或池中,否则将因其不能适应水温、水质的突然变化而导致大量死亡。

斑点叉尾鮰仔鱼前期的水泥池暂养技术



鱼苗暂养设施为流水水泥池、网箱等。水泥池圆形、方形均可,规格一般以容纳1~2立方米水体为佳,太大,不利于水体交换,有时还会造成缺氧窒息。

圆形水泥暂养池直径1.6米,深0.8米,中间设置排水和溢水管,以便进行水体交换。一般每立方米可放鱼苗2万~3万尾左右。

暂养开始3~4天内只要保持流水,水中溶氧5毫克/升以上即可。鱼苗发育到起游期后即向外界摄食。最初的饵料应以浮游动物为主,如水蚤(红虫)、摇蚊幼虫等,活体与冰鲜均可;浮游动物是该鱼开口的最佳饲料。粉状或微型人工配合饲料,推荐饲料粗蛋白含量起码应达到50%~55%,粗蛋白为46%,颗粒大小为0.5毫米的水产饲料可作为斑点叉尾鮰开口饲料,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渔用饲料。

饲料的投喂有多种方法,如鲜活的浮游动物直接投喂到水中;粉状饲料可用水和成团块,置于水底,任其自由摄食。每隔4小时至少投喂一次。但每次投饵量不宜过多,以防残饵污染水质。直到7~10日龄,鱼苗体色从微红变成灰色,便可下塘进行鱼苗培养。暂养效果关键在于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并及时清除水中残饵和粪便。


鳜的苗种培育


1.饵料鱼苗种培育

鳜开口饵料鱼苗主要有鲂、鲴等鱼类和家鱼等,其中团头鲂最为适宜,细鳞斜额鲴几乎可与之媲美,但来源有限,草鱼、鲢、鳙次之。开口以后,饵料鱼的种类则广泛得多,因草鱼、鲢、鳙的供应较有保证而多选用之。

饵料鱼的苗种一般用池塘培育或网箱培育。池塘培育时,池塘应与鳜苗种池邻近,便于随时供应。放养密度亦应视鳜苗种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鱼苗166万尾/亩左右,夏花鱼种60万尾/ 亩左右。不论何种方式,提供的饵料鱼苗种体长应为同期鳜苗种 体长的60%左右。网箱培育时,放养密度视水体浮游动物量而定 一般在3 000-4 000尾/m2。

2.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鳜养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鳜养殖成 效的好坏。有孵化设施培育法、网箱培育法、水泥池培育法、土池培 育法,孵化设施分别与网箱、水泥池和土池结合培育法等几种主要 方法。一般宜采用分级培育的形式,育苗前期在孵化设施中培育, 中后期再分苗到池塘中或有微流水的湖泊和水库中继续培育,但 决不可把卵黄囊刚消失不久的鱼苗直接投放到池塘中培育。以上 方法中以孵化环道结合网箱培育效果较好,下面以实例介绍。 龚世园等人的具体方法是:鳜仔鱼在环道中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15万尾。在仔鱼即将开口前投喂团头鲂鱼苗(脱膜后12 h至缥点形成前)30-45万尾,当有鳜仔鱼开口摄食后,马上补投7倍于鳜仔鱼的团头鲂饵料鱼苗。每隔 0. 5 h检查其摄食情况和饵料鱼苗的剩余情况,保证在鳜仔鱼全部开口前有约10 倍于鳜仔鱼的团头鲂饵料鱼苗鳜仔鱼全部开C1后,再改投脱膜后 12h前后的草鱼、鳞、缩等鱼苗,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5-6倍于鳜鱼苗的饵料鱼苗,投喂前应将其放在6 mg/1.的硫酸铜溶液和1. 5%食盐水溶液中浸洗2-3 min,以防带入病原体。为防治水霉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每天午9时或下午4时在环道内按每立方米水体泼洒15%-20%的食盐水8-10 kg, 15 min内泼洒完毕。培育4-6天,鳜仔鱼全长达8-9 cm时立即转入网箱中继续培育,入箱前亦要用3 mg/L的硫酸铜溶液或3% 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 min。网箱一般分为二级。

1级箱2 mxl mxl m,规格40目,乙纶网线。设置在湖泊、水库和水泥池中均可,上下固定,保持微流水状态。鳜仔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 500尾。每天每尾鳜鱼苗投喂饵料鱼苗6^8尾分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5 min后检查摄食情况,以饵料鱼苗稍有剩余为度。每次摄食0. 5 h后清洗网箱,每1-2天用 3 mg/L硫酸铜和3%食盐水浸洗鳜鱼苗5 min左右,1-2天换网箱1次。每隔2天更换池水一次。经6-8天的培育,鳜鱼苗全长可达1. 9 cm左右。经3 mg/L硫酸铜和3%食盐水浸洗3^-5 min 后,再转入d级箱中继续培育。

B级箱规格20目,其它同工级箱。鳜稚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 500尾。其它饲养管理亦与I级箱相同。培育7^10天,可长成全长3. 3 cm的夏花鱼种。

3.鱼种培育

将全长3. 3 cm的夏花鳜鱼种经过约20天的培育,长到 10 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基本有网箱单独培育、水泥池单独培育、土池单独培育和上池与饵料鱼种套养、亲鱼池与成鱼池配套培育、孵化环道单独培育等几种方法。培育中需统一注意的要点是:根据摄食情况投喂充足适量和规格适当的饵料鱼种;保持培育水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源最好经过滤和消毒;网箱和环道应定期清洗,同时用3%一。%的食盐水溶液和3-4 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种5^10 min;各类池塘应定期注水和换水,保持微流水状态;

1)网箱培育,鱼种网箱面积2-6 m,乙纶网片,网目寸0. 4-0. 5 cm,敞口,网箱网口高出水面20^-30 cm,设置在然水域或池塘中均可。

2)水泥池培育鳜鱼种水泥池面积20-30 m',具有进排系统和拦鱼设施。池水应每隔3-4天换水1次,换水同时用硫铜或食盐水浸洗5-10 min。

(3)土池培育鳜鱼种土池面积一般约1亩,深2m。放养前 10天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进水口应有拦鱼栅,以防止乌鳗等凶猛鱼类混入土池中。还可与饵料鱼苗种套养。

鱼种下塘时水位55 cm左右,以后每隔3天注水,次,每次约 25 cm,最后保持池水深1.5-1.8m适当施一些有机肥,但要控制水体肥度,以防缺氧浮头。

(4)亲鱼池或成鱼池混养鳜鱼种在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中混养为宜,以池中的野杂鱼作为鳜鱼种的饵料鱼。给主养亲鱼和成鱼投药施肥时,注意防止鳜鱼种因药物中毒和缺氧浮头死亡。

(5)环道培育鳜鱼种该法的技术关键是除保证水源和饵料鱼种外,还有疾病防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定期清洗环道并浸洗消毒鱼体,操作时鳜鱼种可暂养于网箱或另一环道中。

史氏鲟的受精卵、仔鱼及幼鱼运输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史氏鲟的受精卵、仔鱼及幼鱼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成活率,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原则上讲,史氏鲟的受精卵从脱黏到破膜前都可运输,但必须在破膜前运到目的地,以防止因运输途中受精卵破膜引起水质变坏而引起刚破膜的仔鱼死亡。用于运输的受精卵的受精率应在80%以上,因为低受精率的受精卵在运输中死卵容易破裂,从而污染水质,引起运输成活率下降,因此,低受精率的受精卵不宜进行长途运输。

(二)史氏鲟的仔鱼运输应选择在仔鱼进入底栖生活以前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因为,当仔鱼进入底栖生活后,捞鱼等操作较困难,易于伤及鱼体,致使运输成活率不高。

(三)史氏鲟幼鲟的运输在运输的前一天停止喂食一天,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鱼体排泄物过多而污染水质。另外,因幼鱼阶段的史氏鲟已具备了成鱼的状态,身披五行坚硬的骨板,个体也已较大,故装运的容器不宜太大,以免因容器过大,装运得过多而造成鱼体的互相擦伤,进而感染疾病而造成运输死亡率上升;运输时选用的尼龙袋质地要结实或用双层的尼龙袋,防止被鱼骨刺破而造成鱼的死亡。

(四)无论是受精卵还是仔鱼、幼鱼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均应采取降温措施,这是提高其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因在运输过程中,鱼的体力消耗较大,造成体质下降,因此,运到目的地之后,一定要进行缓苗处理。在缓苗处理过程中,水温与水质调节至关重要,一定要按技术要求将水温和水质调到鱼体最适范围内,防止因水温和水质的过大变化而引起短期内的大量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宽额缨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