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

[学名]: Scapharca subcrenata
[资源名称]: 毛蚶
[外文名]: Ark shell
[别名]: 毛蛤、麻蛤
 
[形态特征]:
  贝壳呈长卵圆形,壳高3~4厘米,壳长4~5厘米,宽3厘米。壳质 坚厚,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1~39条,主要集中在34~36条。无粒状突起,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原产国家]:日本、朝鲜中国  [原产省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  [原产地区]:黄渤海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 日本、朝鲜和我国各省沿海均有分布,我国以河北、辽宁产量最大。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常生活于低潮线至水深几十米的浅海底,底质多为泥沙或泥底。

相关阅读

唇毛蚶


中文名称 唇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labiosa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6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半咸水
分布 贝壳较小,壳质坚厚,近长方形。壳高17.0mm,壳长22.2mm,壳宽26.0mm。两壳不等,左壳稍大,背侧两端略呈棱角,贝壳前端短而圆,后端长,末端背侧向外凹出成角状。壳表有放射肋25条左右。韧带细长。铰合齿极细。
生活习性 生活在泥沙浅海。

角毛蚶


中文名称 角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Cornea(Reev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2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毛蚶属
拉丁属名 Scapharc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中型,壳质坚厚,近三角形。壳高35.0mm,壳长44.5mm,壳宽32.0mm。贝壳前端矩圆,后端延伸形成尖角形。自壳顶至后腹端有隆起脊。壳面被绒毛状棕色壳皮。放射肋约25条。左壳肋有明显结节。韧带面予状,稍向内倾。铰合齿两侧的大而疏、中间的细密。
生活习性 生活在泥沙质浅海。

不等壳毛蚶


中文名称 不等壳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inaepuivaluis
(Rruguier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3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贝壳较大,膨胀,两壳不等,近方圆形。壳高58.0mm,壳长70.5mm,壳宽49.0
mm。壳顶部膨大,韧带面较短而宽,呈棱形。壳表被棕色壳皮。壳表具放射肋34条左右。左壳肋上具较明显的念珠状结节;右壳肋细而光滑。壳内面灰白色,具与壳表放射肋相应的肋纹。铰合部直,具齿55~60枝,前后闭壳肌痕均呈卵圆形。

生活习性 生活于近岸浅海。

托氏毛蚶


中文名称 托氏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trooscheli(Dunker)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8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半咸水
分布 贝壳中等,壳质坚厚,近三角形或方形,壳高28.8mm,壳长31.6mm,壳宽25.3
mm。两壳不等。自贝壳顶斜向后腹缘有一条隆起脊。壳表被棕绒毛状壳皮。壳表具有放射肋约24条,左壳肋有明显的结节。壳内面白色。铰合齿跃40枝,中间2枝和两端的齿较大。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附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鸭嘴腔吻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