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纹心蛤

中文名称 异纹心蛤
拉丁名称 Cardita variegata Bruguiere
生物代码 580020080010010004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心蛤科
拉丁科名 Carditidae
中文属名 心蛤属
拉丁属名 Cardit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小,贝壳呈长卵圆形。壳高35.9
mm,壳长22.2mm,壳宽23.6mm。壳质坚厚年。腹缘中部向内凹陷,后缘圆。壳顶在贝壳的前端。外韧带细小,黄褐色。贝壳表面粗糙,生长纹清楚。由壳顶斜向腹缘的壳面特别隆起,把壳面分成前后二个斜面,上面具有约19条粗壮放射肋。肋上布有红褐色斑点。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左壳具主齿2枚,前后各具一个退化侧齿;右壳主齿3枚,前侧齿微小。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低潮区的岩石或礁石海底。

相关知识

齿纹双带蛤


[学名]: Semele orenulata
[资源名称]: 齿纹双带蛤
[外文名]: Rough semele
 
[形态特征]:
 
壳近圆形,两侧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小月面深,呈梭状;盾面狭长,中凹,外韧带弱。壳表黄褐色,生长线呈片状翘起,片上有极细微的锯齿缺刻。壳内面淡黄色,有光泽,铰合部具主齿2枚,前、后侧齿各1枚。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马蹄形。
 
 
[原产省份]:广东、海南  [原产地区]:广东、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非洲东岸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泥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泥沙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异鱲


中文名称 异鱲
拉丁名称 Parazacco spilurus(Gunther)
英文名称 predaceous chub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异鱲属
拉丁属名 Parazacco Chen,198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11~12;胸鳍Ⅰ~12~13;腹鳍Ⅰ~7。侧线鳞42[(8.2~9.5)/(2~V)]46;背鳍前鳞18~20;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6~8。下咽齿2行,3.5或3.4。脊椎骨4十36~37。
体长为体高的3.7~4.0(平均3.9)倍,为头长的3.7~3.9(3.8)倍,为尾柄长的5.1一5.7(5.4)倍,为尾柄高的9.4~9.7(9.5)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3.1)倍,为眼径的3.4~4.1(3.6)倍,为眼间距的2.9~3.0(3.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一1.9(1.8)倍。

体细长而倒扁,体高略小于头长。前腹圆,从腹鳍基部至肛门的腹中线具明显的腹稜。吻钝。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下颌显著长于上颌,下颌前端有一钩状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上下颌侧缘略呈波状相衔。无口须。雄性个体在吻和颊部具发达的追星。眼中等大小,侧上位。眼后头长大于吻长。眼间距约与吻长相等。体被圆鳞,中等大小。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入尾柄后回升到体侧中部。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距吻端的距离显著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背鳍基部后缘与臀鳍起点间隔2~3排鳞片。胸鳍末端稍尖,向后延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接近肛门。肛门紧挨臀鳍起点。臀鳍长,性成熟个体最长鳍条向后延伸可超过尾鳍基部。尾鳍叉形,末端尖,下叶稍长。

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锥形,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稀疏。肠管长度约等于体长。鳔2室,后室长约为前室的两倍。腹膜灰色,带有细小黑点。

福尔马林固定后,体背暗黑,腹膜灰白。尾鳍基部有一显著的黑斑,体侧中部有一道不明显的纵纹,上下有不规则的垂直斑纹。各鳍略带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山溪中,对于栖息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喜在水流清澈的水体中活动。一般多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溪中游弋、觅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