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胸眶灯鱼

中文名称 亮胸眶灯鱼
拉丁名称 Diaphus garmani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 Myctophidae
中文属名 眶灯鱼属
拉丁属名 Diap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3~14;臀鳍15~16,胸鳍12~13,腹鳍9,尾鳍6+19+6。侧线鳞35~36。鳃耙7+1+13~14。
体长为体高4.2~4.5倍,为头长3.6~3.7倍。头长为吻长7~8倍,为上颌长1.4~1.5倍,为眼径3.5~3.6倍,为眼间隔3.6~4.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1.8倍。

体延长,侧扁。头中等。吻短而钝,背缘筛骨嵴状突出。眼大,前位。眼间隔较宽,等于或小于眼径。口大,上颌骨后端伸达前鳃盖骨边缘。牙细小,上下颌,犁骨、腭骨、中翼骨及舌上均具牙带或牙丛。鳃盖后缘有1小尖突。鳃盖膜与峡部不连。鳃耙发达。有翼耳棘。

体被较大圆鳞,易脱落。侧线平直,位于体中央。

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脂鳍在臀鳍基底后端上方。臀鳍起点稍后于背鳍基。胸鳍中长,后端尚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较长,后端达肛门。尾鳍叉形。尾鳍前副鳍条软。

体淡褐色。各鳍上散有小黑点,偶鳍上极稀少。口腔和鳃腔均暗色。

发光器,眼眶边缘发光器有(Dn)、(Dt)和(Vn)。(Dn)较小,前侧位。(Dt)为一小而透明外围黑色素的圆形组织,与(Dn)背侧方相连。

眶下发光器(So) ,无眶前发光器(Ant)(但在背鼻发光器Dn的背缘上有一微小发光器)。背鼻发光器(Dn)与腹鼻发光器(Vn)互为相连。鳃耙16~23。臀上发光器(SAO1)不与腹发光器(VO4)、(VO5)在一直线上,臀上发光器(SAO1)和后侧发光器(Pol)接近侧线。胸上发光器(PLO)位于胸鳍基和侧线间而接近侧线;胸上发光器(PLO)附近的发光鳞垂直径超过胸上发光器(PLO)的长度。

相关推荐

瓦氏眶灯鱼


[学名]: Diaphus watasei
[资源名称]: 瓦氏眶灯鱼
[外文名]: darkblue headlightfish
[别名]: 瓦氏眶燈魚
 
[形态特征]:
 
背鳍14~16;臀鳍14~16,胸鳍10~12,腹鳍9;尾鳍5+19+5。侧线鳞35~37。鳃耙6~7+1+13~15。 体长为体高4.6~5.5倍,为头长3.3~4倍。头长为吻长6.6~9.4倍,为上颌长1.3~1.6倍,为眼径3.5~4.7倍,为眼间隔4~4.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9倍。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吻短而钝,背缘筛骨嵴状突出。眼大,前位。眼间隔较宽,等于或小于眼径。口大,上颌骨后端伸达前鳃盖骨边缘。牙细小,上下颌、犁骨、腭骨、中翼骨及舌上均具牙带或牙丛。鳃盖后缘有I小尖突,鳃盖膜与峡部不连。鳃耙发达。冀耳棘钝。 体被较大圆鳞,易脱落。侧线平直,位于体中央。 背鳍起点在腹鳍基上方。脂鳍在臀鳍基底后端上方。臀鳍起点稍后于背鳍基底,基底稍小于背鳍基底。胸鳍较短,后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后端不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尾鳍前副鳍条软。 体淡褐色。各鳍淡色,腹鳍和尾鳍基部深褐色。口腔和鳃腔均暗色。 发光器:眼眶边缘发光器发达:有(Dn)、(Ant)、(Dt)和(Vn)。(Dn)圆形,方向直向前方,其直径约为嗅球的1/3。(Ant)卵圆形,位于(Dn)和眶前背缘之间,约为(Dn)之半。(Dt)小圆形,外围黑色组织,位于(Dn)的背缘内侧(有时不明显)。(Vn)很发达,位于眶前腹缘,向后延伸到瞳孔前缘,前方向上延伸达(Dn)腹缘。(OP)2。(PVO)2。(PLO)1,距胸鳍基比距侧线近;下方有1发光鳞,其垂直径约为发光器直径的2~3倍。(VLO)1,距腹鳍比距侧线稍近。(SAO)3,几连成一直线,有时(AO2)稍向前,(SAO3)约在臀鳍起点上方,距侧线约为发光器直径的2~3倍。(Pol)l,与(SAO3)在同一水平线上。(PO)5,(P01)与(PVO1)和(PVO2)直线排列,(PO4)升高,约与(PVO2)在同一水平线上,(PO5)稍升高,约与(PVO1)在同一水平线上。(VO)5,(VO1~3)连成一斜向上方的直线。(AOa)6,(AOa1)和(AOa6)升高,低于(SAO2),(AOa4~6)和(Pol)之间弧形上升,(AOp)5,(AOp1)在臀鳍基后端上方或后方。(Prc)4,弧形上升,(AOp5)和(Prc1)的间距为(AOp)之间间距的2~3倍,(Prc1~4)间距小,(Prc4)距侧线约为其直径的2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东南亚诸海域及印度洋;水深0-600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似大洋性中、底层巡游鱼类,一般栖息于100-550公尺以上,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喀氏眶灯鱼


中文名称喀氏眶灯鱼

拉丁名称Diaphus garmani Gilbert, 1906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Myctophidae

中文属名眶灯鱼属

拉丁属名Diap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南海、东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上颌骨后端稍超出或明显超出眼的后缘,翼耳骨刺有时甚发达。头部至少有1对雌雄异形的发光器。胸发光器5个,腹发光器5个。臀上发光器3个,排列成明显的角度。臀发光器可分为前臀发光器和后臀发光器。第一前臀发光器常高出。后侧发光器1个,有时与前臀发光器相连续,尾前发光器4个,无尾上发光腺和尾下发光腺。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黑体拟灯鱼


中文名称黑体拟灯鱼

拉丁名称Pseudoscopelus script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叉齿鱼科

拉丁科名Chiasmodontidae

中文属名拟灯鱼属

拉丁属名Pseudoscop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日本。

形态特征
口甚大,口裂微斜,上颌骨大部外露,后端伸达前鳃盖骨后下缘。两颌外侧具1行小齿,内侧具1-5行可倒性大齿,腭骨齿1行或多行。具发光器,头和体无鳞,第1背鳍8鳍棘,第2背鳍和臀鳍基底等长和同形,胸鳍尖长,伸越臀鳍基底,腹鳍短小,胸位,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