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点裸胸鳝

中文名称黑点裸胸鳝


拉丁名称Gymnothorax melanospilus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海鳝科

拉丁科名Muraenidae

中文属名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Gymnothora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面于太平洋部。我国只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无胸鳍。背鳍和臀鳍向后与尾鳞相连合,外被皮膜两颌与犁骨牙细尖锥状,皆排列为1行。体侧、背鳍与臀鳍均散布大小不规则黑色圆班。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鳝鱼,一般体长为300-55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我国在广东沿海可捕到。

相关阅读

纹裸胸鳝


中文名称 网纹裸胸鳝
拉丁名称 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英文名称 Net mo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鳝科
拉丁科名 Muraenidae
中文属名 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 Gymnothorax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16~24倍,为体宽22~30倍,为头与躯干部长1.4~2.2倍,为头长6.2~7.5倍。头长为吻长5.8~7.9倍,为眼径12.6~14.8倍,为眼间隔6.4~9.2倍,为口裂长2.9~3.1倍
体中长,较侧扁,尾部长略大于头与躯干部长。头中大,锥形。眼小而圆,被半透明的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短管状,近吻端;后鼻孔较大,无皮瓣或短管,位于眼前缘上方。口大,前位,口裂伸达眼的后方,口裂长几为头长1/3。上下颌约等长,或上颌稍突出。牙尖锐,侧扁;上下颌牙一行,前方牙的前后缘具锯齿,后方牙锯齿不明显;前颌骨齿一行,与上颌牙同形,中间具1~3个大犬牙,可以倒伏;犁骨牙一行,较小。舌附于口底。鳃孔窄小,裂缝状。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前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后方。背鳍、臀鳍和尾鳍较发达,相连续。无胸鳍。

体淡白色,由头部至尾端具15-22条绿褐色横带,有时呈断续现象。体背侧方横带之间和头部均散布不规则绿褐色斑点,腹面无斑点。

密花裸胸鳝


中文名称密花裸胸鳝

拉丁名称Gymnothorax thyrsoideus (Richardson)

英文名称Slender mo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海鳝科

拉丁科名Muraenidae

中文属名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Gymnothora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头与躯干合长稍短于尾部长。两颌有锥形牙2行,前颌骨中央有2枚圆锥形牙,与周围牙同等大。无胸鳍颌腹鳍。全体密布深褐色细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生活于珊瑚礁区浅海。

海(洋)生。

鲢黑点病


疾病名称黑点病

为害对象 鲢、鳙、团头鲂等中上层养殖鱼类
疾病概述
本病主要发生于鲢、鳙、团头鲂等中上层养殖鱼类,以鱼种培育阶段为多见,发病严重的鱼池中,草鱼、青鱼、鲤、鲫也可轻度发病。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流行,影响生长,也可造成死亡。

病原
引起黑点病是由于鱼体表上寄生复殖吸虫的囊蚴,欧洲国家曾报告此病病原为茎双穴吸虫。而在我国则尚未研究,据观察,可能不止由一种吸虫囊蚴引起。

症状
病鱼瘦弱,体表躯干、鳍条、头部布有很多黑色斑点状结节,手摸有粗糙感,严重的病鱼有局部坚鳞。黑点用针刺破,可见蠕动的吸虫幼虫。镜检,每一黑点外为囊膜,虫体在囊膜中活动。

发病规律 引起黑点病的吸虫成虫,多寄生于食鱼鸟类的肠道中,如苍鹭、翠鸟,还可能有鸭子。第一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尾蚴从螺体逸出后,进入第二中间宿主体表发育形成囊蚴。由此可知,靠近湖区的鱼池,经常有鸭子放牧的鱼池,池中椎实螺密度较大时,都容易发生此病。通常急性发生期在春末夏初。

裸胸鲉


中文名称裸胸鲉

拉丁名称Scorpaena izensis Jordan et Stark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鲉属

拉丁属名Scorpae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大,棘棱发达,顶骨部有一深凹或横凹沟。眼下棱有或无,眶前骨后端突起不弯向前方,头部和侧线上常有皮瓣,口大,腭骨有齿,体被栉鳞,头部无鳞,胸、腹鳍基底前方和胸部有或无小圆鳞。背鳍Ⅻ-9-10,臀鳍Ⅲ-5。胸鳍圆形,上部1/2的鳍条为分支鳍条。无鳔,前鳃盖骨有6棘。胸鳍19,上腋部有一皮瓣,眼间隔较宽,胸部无鳞。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黑点圆鳞鳎


[学名]: Liachirus melanospilus
[资源名称]: 黑点圆鳞鳎
[外文名]: Blackspotted sole
[别名]: 圆鳞鳎
 
[形态特征]:
 
背鳍64~68;臀鳍49~52;腹鳍5;尾鳍18。 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4.3倍。头长为吻长2.8倍,为眼径5.6~5.7倍。 体长卵圆形,侧扁,背缘和腹缘均圆突,尾柄甚短。头略短小。吻略长,前端圆形。眼略大,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下眼前缘在上眼前缘的后方。眼间隔略窄,被有小鳞。有眼侧的两鼻孔位于下眼前方,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靠近下眼前缘;无眼侧的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近前位,口裂弧形,口角后端伸达下眼前下方。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具细绒毛状牙,窄带状排列。鳃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 体两侧被圆鳞。除尾鳍基部被鳞外其余各鳍均无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具颞上支。 背鳍起点在吻部背缘上方。臀鳍起点约在鳃孔上缘的下方。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后端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左右腹鳍不对称,基底略长。尾鳍后缘略呈圆形。 有眼侧褐色,具黑色小斑点。奇鳍具暗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泥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在100公尺以内。以底栖性甲壳类为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资源状况]:

长体鳝


中文名称 长体鳝
拉丁名称 Thrysoidea macrura(Bleeker)
英文名称 slender giant moray,giant slender mo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鳝科
拉丁科名 Muraenidae
中文属名 长体鳝属
拉丁属名 Thyrsoidea Kaup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5.6~46.5倍,为体宽52~64.2倍,为头与躯干部长2.1~2.6倍;为头长10.8~12.2倍;头长为吻长7.5~12.6倍,为眼径17.6~24.4倍,为眼间隔9.5~14.6倍。尾部长为头与躯干部长1.4~1.5倍。
体特别延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较侧扁。头中大,锥形。吻短,圆钝。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呈短管状,位于吻端两侧下方,接近上唇;后鼻孔微具皮瓣,位于眼前缘上侧方。呈小圆孔状。眼小,圆形。眼间隔宽阔,较平坦。口大,口裂伸达眼的远后方,口裂长几为头长的1/3。上下颌约等长。牙尖锐,侧扁;上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8~10个;下颌牙2行,前方内行牙较大,4~6个;前颌骨具6~8个大犬牙,排列成弧形牙丛;犁骨齿1行,犬牙状;两颌及犁骨前方牙可倒伏。舌附于口底。鳃孔窄小,斜形。肛门位于体前部2/5处或稍前方。

体完全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续,埋于皮下。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前上方;臀鳍起点位于肛门后方。无胸鳍。尾鳍较发达,尖长。

体棕灰色,尾部后方褐色。背鳍臀鳍边缘和尾鳍均黑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大麻哈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