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生物饵料培养

牙鲆苗种培育中,使用的活生物饵料主要是海水小球藻、轮虫和卤虫。

(一)海水小球藻培养
海水小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是培养轮虫和对轮虫进行二次培养、强化其营养、为培育牙鲆仔稚鱼、促使其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活生物饵料。

海水小球藻的保种培养是在恒温培养箱里,用2升的烧瓶、在水温20℃、光照2500勒克司、经12小时充气培养的。首先是将海水进行过滤后加热到70~80℃,冷却后使用,用漂白粉或漂白液即次氯酸钠溶液将过滤海水杀菌,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后使用。小球藻浓度达到5000万个细胞/毫升后移到另外瓶中稀释到500万个细胞/毫升。

在生产上多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分批式单种接种培养)。首先是在室内小规模培养用3000毫升平底烧瓶施肥充气单种培养,在密度达到2000万~4000万个细胞/毫升后再扩大用10~30升的细口瓶或0.5立方米左右水槽施肥充气培养,以后扩大进行大规模培养用0.5立方米以上的水槽或10~15立方米水泥地施肥、接种、充气培养。室内培养一般夜间用荧光灯增加光照。待到适宜时机(水温为20℃左右时)可扩大到用室外水泥池(50~100立方米)或帆布水槽进行单种施肥充气培养。一般是在室外水池贮存海水,海水经砂滤、用漂白粉(液)灭菌,曝气后,接种、施肥、充气搅拌。当藻液中细胞浓度达到2000~2500个细胞/毫升时,即可用作培养轮虫的饵料。

海水小球藻的培养时期,一般是根据牙鲆苗种培育中仔稚鱼所需轮虫的时期来决定培养的时期和规模。培养海水小球藻所用营养盐,一般用硫酸铰100克/米3、过磷酸钙15~30克/米3和尿素10~30克/米3。当然也可以用一般藻类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是:藻液上出现绿色泡沫,接着培养水变成茶褐色,小球藻细胞数量急减。这种情况是发生在水温急剧上升或有硅藻混入时。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将藻液用筒式过滤器(3~5微米)过滤,反复清洗培养池或更换培养池,进行继续培养。

(二)轮虫培养
目前轮虫仍是海水鱼苗培育中开口不可缺少的活生物饵料。人工培养的轮虫多为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包括个体大小不同的两种类型,其中:大型个体称L型轮虫,小型个体称S型轮虫。S型轮虫主要被用于培育开口较小的仔鱼,一般鱼类苗种生产都用L型轮虫。

1.室内培养
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混用。培养水池(槽)1~6立方米的小型水池(槽)和20~50立方米的大型水池(槽)。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而决定所采用水池的容量/也可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毫升,培养效率高,能较长时间稳定培养,有计划地生产。间收法培养,多用大型水池(槽),培养周期长,密度低,维持在100个/毫升,日采收率在20%左右。但劳动强度低,每天只要采收所需轮虫后再加入相应体积的藻液或淡水即可。然而培养稳定性差,易发生原生动物污染。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含有小球藻的海水(含小球藻2000万~2500万个细胞/毫升)放入培养池中作为培养水,然后加人淡水和海水,调整其比重为1.017~1.018,小球藻浓度为1000万~1500万个细胞/毫升,升温至20~28℃(50立方米大型池一般不加温),轮虫的接种采取连续接种法,开始密度为100~300个/毫升,2~9天后增殖到200~600个/毫升,这时全量采收,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下一次培养的原种,再加水,用小球藻培养。当水体内小球藻被摄食,水色变淡时,如果有充足的小球藻,可继续投喂小球藻,如果小球藻供给不上,可投喂面包酵母或油脂酵母。投喂量可按每100万个轮虫每天投喂1~1.25克酵母,日投喂2~3次。

轮虫的采收方法,可用水位差虹吸式,用200目尼龙筛绢网接滤。或用小功率水泵(0.25千瓦、0.4千瓦)抽取用网接滤,或用200目椎形网捞取。表1-5、表1-6是日本一些养殖单位培养轮虫的方法。

2.室外上池大面积培养
用单胞藻培养池2个,面积5亩以上,池深1~1.5米;轮虫接种池3~4个,面积1~1.5亩,池深1.5米左右;轮虫培养池4~5个,面积3~4亩。每年3月上旬左右,清理单胞藻培养池中杂藻,然后先进水40~50厘米,施尿素10毫克/升、过磷酸钙5毫克/升,每周施2次,到后期水色较浓时减少施肥量。与此同时,对轮虫培养池清池,用漂白粉500毫克/升,全池泼洒。2~3天后用15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40~50厘米。然后施尿素10毫克/升、过磷酸钙5毫克/升,接种轮虫。待轮虫大量繁殖后不再施肥而从单胞藻池抽取藻液经150目筛绢过滤到轮虫培养池,使单胞藻含量在5万~10万个细胞/毫升。要要常检查轮虫的生长情况,随时捞取水面上的浮物。采收可用口径40~50厘米椎形网(200目)拖捕。

3.高密度大批量培养
用一般方法培养轮虫,轮虫的增殖密度一般在200~300个/毫升,致使育苗中饵料培养池的面积占了整个育苗场水池面积的68%以上,而稚仔鱼培育池面积仅占32%以下。为此,日本吉村研治在搞清高密度培养轮虫时阻碍其增殖的主要原因是轮虫的饵料不足、溶氧不足、NH3一N毒性,在此基础上,从增加轮虫的饵料密度(用浓缩的海水小球藻,淡水小球藻),增加充氧,在培养水中加盐酸控制pH来抑制NH3一N,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水温32℃,pH7左右,为轮虫投喂小球藻达到2.5万~5万个细胞/天)使轮虫生产效率为原来的100倍以上。

在这个培养系统中,轮虫培养槽是底部呈圆锥形的卤虫卵孵化器。槽内有提高氧气移动速度并能产生微小气泡的氧气分散器(直径6厘米、长30厘米)进行充氧,与此同时增强空气充气(50升/分)。氧气分散器和氧发生器相连,由氧发生器供氧。用pH控制调节器,由定量泵自动添加盐酸来调节控制培养水中的pH,以减少NH3一N毒性。用定量泵24小时投喂小球藻。为防止小球藻在贮存器中沉淀,采取微通气。水温控制是1千瓦钛加热器和恒温器。为了保证安全,要在加热器上装有水量减少截止机。为了除去悬浊物,用梅林垫每天进行洗净和替换。用这种培养装置,使轮虫密度达到2.2万~2.6万个/毫升、单位产量达到138亿个/吨左右。间收法培养,2天密度最高可达1.7万个/毫升,单位产量达67.2亿个/吨天。这种培养系统,生产效率为原来的100倍以上。

4.轮虫的二次培养
轮虫的二次培养,可用小球藻和油脂酵母,也可单独用小球藻或单独用油脂酵母。其培养时间和投饵量因各单位的采收时间和投喂方法而各有不同。在采收的当天,投饵培养时间为2~6小时;如第2天投饵,要培养14~29小时。油脂酵母的投喂量为每100万个轮虫投喂0.25~1克油脂酵母。按培养时间适量投喂(表1-7)。

另外,在用轮虫培育仔鱼之前,还需要对轮虫再次进行营养强化。

5.卤虫卵的孵化
牙鲆育苗所用卤虫卵有进口的品牌和国产的品牌两类。进口卤虫卵以美国大盐湖的品牌为较好,巴西或阿根廷产的品牌较差。国产的品牌以沿海各盐场产的为主。孵化方法与虾蟹育苗时卤虫卵孵化相同。最好用底部呈圆锥形玻璃制卤虫孵化分离槽,也可用5~10立方米(深1.5米左右)水泥池等用海水(或加些淡水),按每立方米水体放入干燥的卤虫卵1000~1500克,加温到25~30℃,并强烈充气。经24~36小时即可孵化出经分离后再经营养强化后作为牙鲆仔、稚鱼的饵料。

相关知识

几种鳖(甲鱼)活饵料培养技术



1、水蚤 
俗名“红虫”,干物质含蛋白质60.4%,脂肪21.8%,糖1.1%,灰分16.7%,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人工培育水蚤,可利用室外深1.0米-1.2米的水泥池或小水坑作培育池,注水0.5米-0.8米。每立方米水施入人禽粪2千克-3千克作为基肥,使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当池水肥度适宜,pH值偏碱,水温16℃以上时,按每立方米水30克-50克的接种量引入水蚤。在温度20℃-25℃时,3天-4天即可繁殖大量的幼蚤,一周左右即可捞取。每隔1天-2天捞一次,每次捞20%-30%。连捞几次后,再追肥培育一周左右,又可继续捞取。一般每立方米水中每天可产水蚤约800克。
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有无带冬卵的个体,幼体多不多,如幼体数量少,表明繁殖力低。引起繁殖力低的原因很多,如食料不足、水温太高、水质变坏、衰老的个体太多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如发现培养池内有丝状绿藻或团藻,应设法清除,或清池重新培养。作为接种用的种蚤最好专池培养,以保证接种时有足够数量的生长良好的健壮个体,使后代生长好,产量高。

2、蚯蚓 
蚯蚓富含蛋白质,鲜蚯蚓含蛋白质40%以上,干蚯蚓含蛋白质70%左右。人工养殖蚯蚓宜选择潮湿、背阳的遮荫地,面积大小不限,可因地制宜。深翻20厘米-30厘米,用发酵腐熟的青草、禽畜粪等按一层粪料一层草料堆制饲养床。草类腐烂后,每立方米放入蚯蚓3条-5条。种蚯蚓应选择个体大、环带明显的个体。放种后日常保持50%-60%的湿度,湿度在25℃左右,经过10多天的培育就可以取到繁殖生长的小蚯蚓。取时掀开一层层的腐殖质,蚯蚓聚集底层为多,取出部分蚯蚓后,补充部分腐熟的有机质,几天后又可继续采收。
培养时应注意:①土要肥;②和蚯蚓直接接触的肥料,不能用易于发高热的肥料,以免高温引起死亡;③要保持一定湿度,不可使土壤过于干燥;④挖掘蚯蚓时最好分层挖,将土壤与粪肥分别堆放,以便进行第二次培养。

3、蝇蛆 
蝇蛆是苍蝇的幼虫,其干体含蛋白质62%,脂肪13.4%,糖类15%,灰分6.6%。人工饲养蝇蛆先要养好种蝇。种蝇可用铁、木等作为框架装上密眼聚乙烯渔网布制成的蝇笼饲养,体积一般为0.05立方米。蝇笼正面要有一个操作孔,孔上装好布套以防蝇外逃。每笼放蝇蛹7000个-8000个,待蛹羽化5%左右开始投喂饲料和水。一般用打成浆糊状的动物内脏、蛆浆以及奶粉加5%的红糖水调制后作饲料投喂。每天每只投饲1毫克,饲养5天-6天后,种蝇开始产卵。取出卵置于蝇蛆培养盘中饲养蝇蛆。蝇蛆以发酵霉菌为食料,麦麸是较好的发酵霉菌培养材料,将其加水拌匀,使其湿度维持在70%-80%盛入培养盘,再将卵粒埋入培养基内,让其自行孵化。收获时用强光照射,迫其向盘底移动,然后抹去培养基,即可取出蝇蛆。为了保持蝇蛆饲料的连续性,此时应择优留种,待其蛹化,饲料种蝇。

4、福寿螺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可食部分鲜蛋白质含量达29.3%,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人工养殖福寿螺要掌握:①在养殖水域中要插些竹片、条棍等,高出水面30厘米-50厘米,供其吸附、产卵繁殖;②在整个饲养阶段特别是幼螺阶段,饲料不能间断,所投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以傍晚投饲为宜,每天投喂量约为螺体总量的10%;③饲养水域要求水质清新,若没有微流水经常注入的饲养池,最好每隔3天-5天冲水一次;④幼螺经2-3个月的饲养,能区别雌雄个体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雌雄螺分开饲养,以提高成螺产量;⑤当水温降至12℃左右时,开始越冬保种工作。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在饲养池中越冬。

几种养殖甲鱼的活饵料培养方法



1、水蚤 

俗名“红虫”,干物质含蛋白质60.4%,脂肪21.8%,糖1.1%,灰分16.7%,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人工培育水蚤,可利用室外深1.0米-1.2米的水泥池或小水坑作培育池,注水0.5米-0.8米。每立方米水施入人禽粪2千克-3千克作为基肥,使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当池水肥度适宜,pH值偏碱,水温16℃以上时,按每立方米水30克-50克的接种量引入水蚤。在温度20℃-25℃时,3天-4天即可繁殖大量的幼蚤,一周左右即可捞取。每隔1天-2天捞一次,每次捞20%-30%。连捞几次后,再追肥培育一周左右,又可继续捞取。一般每立方米水中每天可产水蚤约800克。
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有无带冬卵的个体,幼体多不多,如幼体数量少,表明繁殖力低。引起繁殖力低的原因很多,如食料不足、水温太高、水质变坏、衰老的个体太多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如发现培养池内有丝状绿藻或团藻,应设法清除,或清池重新培养。作为接种用的种蚤最好专池培养,以保证接种时有足够数量的生长良好的健壮个体,使后代生长好,产量高。

2、蚯蚓 
蚯蚓富含蛋白质,鲜蚯蚓含蛋白质40%以上,干蚯蚓含蛋白质70%左右。人工养殖蚯蚓宜选择潮湿、背阳的遮荫地,面积大小不限,可因地制宜。深翻20厘米-30厘米,用发酵腐熟的青草、禽畜粪等按一层粪料一层草料堆制饲养床。草类腐烂后,每立方米放入蚯蚓3条-5条。种蚯蚓应选择个体大、环带明显的个体。放种后日常保持50%-60%的湿度,湿度在25℃左右,经过10多天的培育就可以取到繁殖生长的小蚯蚓。取时掀开一层层的腐殖质,蚯蚓聚集底层为多,取出部分蚯蚓后,补充部分腐熟的有机质,几天后又可继续采收。
培养时应注意:①土要肥;②和蚯蚓直接接触的肥料,不能用易于发高热的肥料,以免高温引起死亡;③要保持一定湿度,不可使土壤过于干燥;④挖掘蚯蚓时最好分层挖,将土壤与粪肥分别堆放,以便进行第二次培养。

3、蝇蛆 
蝇蛆是苍蝇的幼虫,其干体含蛋白质62%,脂肪13.4%,糖类15%,灰分6.6%。人工饲养蝇蛆先要养好种蝇。种蝇可用铁、木等作为框架装上密眼聚乙烯渔网布制成的蝇笼饲养,体积一般为0.05立方米。蝇笼正面要有一个操作孔,孔上装好布套以防蝇外逃。每笼放蝇蛹7000个-8000个,待蛹羽化5%左右开始投喂饲料和水。一般用打成浆糊状的动物内脏、蛆浆以及奶粉加5%的红糖水调制后作饲料投喂。每天每只投饲1毫克,饲养5天-6天后,种蝇开始产卵。取出卵置于蝇蛆培养盘中饲养蝇蛆。蝇蛆以发酵霉菌为食料,麦麸是较好的发酵霉菌培养材料,将其加水拌匀,使其湿度维持在70%-80%盛入培养盘,再将卵粒埋入培养基内,让其自行孵化。收获时用强光照射,迫其向盘底移动,然后抹去培养基,即可取出蝇蛆。为了保持蝇蛆饲料的连续性,此时应择优留种,待其蛹化,饲料种蝇。
4、福寿螺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可食部分鲜蛋白质含量达29.3%,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人工养殖福寿螺要掌握:①在养殖水域中要插些竹片、条棍等,高出水面30厘米-50厘米,供其吸附、产卵繁殖;②在整个饲养阶段特别是幼螺阶段,饲料不能间断,所投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以傍晚投饲为宜,每天投喂量约为螺体总量的10%;③饲养水域要求水质清新,若没有微流水经常注入的饲养池,最好每隔3天-5天冲水一次;④幼螺经2-3个月的饲养,能区别雌雄个体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雌雄螺分开饲养,以提高成螺产量;⑤当水温降至12℃左右时,开始越冬保种工作。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在饲养池中越冬。 

黄鳝活体饵料生物-成蝇的饲养技术



①一般来说,温度在25~28℃,湿度在50%~60%左右饲养成蝇的效果最好。

②饲养成蝇分舍养和笼养两种,前者适宜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需要严防逃逸。后者既适合大规模工厂化养殖,也适宜小规模饲养,我国目前均采用笼养。

③笼子按饲养规模和条件不同,可大可小,小的可养7000~8000个成蝇,大的可加倍或加数倍。以养7000~8000个成蝇为例,笼长、宽、高的规格为5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即行将裁好的窗纱缝成一个密闭的方袋。并在袋一方下边开一个横向15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小口,并在口外缝上一个相应大小,16~20厘米长的纱布套,笼的8个角上缝好带子。使用时,将笼子的8角挂在相应的钉或棍上,如同挂蚊帐一般,并将笼底托在一个平板上。

④将蛹从笼口放入笼内,用皮筋等把纱布套扎紧。

⑤待蝇蛹羽化出大部分成虫后,应马上供应食物。目前,常用的是奶粉加等量红糖作为蝇饲料。以1笼养8000个成蝇计算,约吃奶粉和红糖各200克左右,可以收获蝇蛆约15千克。

⑥用一长宽各10厘米左右的泡沫塑料(或纱布叠几层,但效果不如泡塑)浸水放在笼的顶部供应饮水(注意勿放在奶粉上面),食物和产卵信息物分别用报纸托放在笼底平板上,紧贴笼底。成虫隔着笼底网纱吸水,摄食和产卵效果与放在笼内无异。

⑦成虫摄食4~6天以后,腹部饱满,变成乳黄色,并纷纷交尾。这预示即将产卵,目前常用猪粪作引卵信息物,产卵的效果好,但易粘污笼壁,宜经常揩抹。用猪粪浸出物浸湿滤纸作产卵信息物容易干燥,不适宜大规模饲养用。

⑧产卵信息物在交尾后第二天放上。每天上午将猪粪松散在报纸上,其下垫薄膜塑料和硬纸板,置笼底平板上让成虫产卵。当晚卵孵化为幼虫,第二天上午取出前一天已孵化的卵块,并重新换上新的信息物,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不产卵为止。

⑨成虫产完后,大都自然死亡,尸体太多时,应适当扫除,可在傍晚成虫活动停止后进行。最后笼内留下的活虫要饭1~2天,即自动死亡。否则可将整个笼子取下放入水中将虫子闷死。然后将笼子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⑩为了防止成蝇偶然逃逸,造成扩散,或外界成蝇飞入室内进行干扰,成蝇房应设纱门、纱窗严加保护。还要特别注意防除老鼠、蚂蚁、蟑螂和蟋蟀等敌害动物,特别是老鼠和蚂蚁。


褐牙鲆


中文名称褐牙鲆

拉丁名称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Olive flounder

异名牙偏、偏口、比目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牙鲆科

拉丁科名Paralichthyidae

中文属名牙鲆属

拉丁属名Paral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1)外部外形

牙鲆体呈长椭圆形、扁平。两眼均位于头部的左侧,眼稍小,上眼靠近头部背缘,比下眼稍靠前,两眼间隔大约为眼径的l/2。口较大,吻长、稍尖,上颚骨从眼的后缘到达后方。有眼侧两个鼻孔位于眼间隔正中的前方,前鼻孔后缘有一狭长的瓣片,无眼侧的两个鼻孔接近头部背缘。口裂斜,左右对称。上、下颚齿排成一列,尖锐呈锥状。鳞小不易剥落。有眼侧为栉鳞,稍感粗糙。无眼侧被圆鳞,稍感圆滑。无眼侧体色呈白色,有眼侧体色呈暗褐色或灰黑色,散布有暗褐色和白色斑点。成鱼为适应底栖生活,有眼的一侧体色可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个体在有眼侧体表上有3个大的黑褐斑。侧线在胸鳍上方呈大波浪状弯曲,无颞上支。无眼侧也有侧线。背鳍从上眼前缘开始向后到尾柄,鳍条约80根。胸鳍短小,两侧各一,鳍条数约为12根。腹鳍左右略对称,鳍根部很短,鳍条数为6根。臀鳍是从肛门和尿生殖孔上缘向后到尾柄,鳍条数为60根,有很大变异。尾鳍后缘呈双截形,鳍条数为18根。

(2)可数性状

背鳍鳍式:D.63-64

臀鳍鳍式:A.48-65

侧线鳞数:108-130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5-6+14-16

(3)内部特征

消化系统:口裂稍大,上下颌有齿,齿尖。食道短而稍粗,管壁稍厚。

呼吸系统:鳃,但无鳔。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体腔的前端,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包围在围心腔中。造血器官脾位于胃的后下侧、肠的前部。

排泄系统:肾脏位于体腔的背右壁,较长。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脑分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延脑后部为脊髓,是一条扁圆长柱状的管向后伸达尾椎。感觉器官有皮肤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生活习性
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仔鱼眼对称,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变态,右眼转至左侧。变态完成后下沉海底常侧卧潜伏于泥沙中。体长一般250-500毫米,大者可达700毫米左右。依季节作短距离集群洄游。在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

盐度范围:1.7%-3.3%;耐受温度(℃):2-33,适温范围(℃):8-24;pH范围:7.5-8.5。海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性成熟年龄:雄鱼,2+龄;雌鱼,2+以上。

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多次,多次产卵,卵非沾性,呈漂浮状。

繁殖水温:11-23℃,繁殖最佳水温:13-17℃。

怀卵量:体长45-70厘米的野生雌鱼每尾怀卵量为36万-40万粒,养殖鱼类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90万-100万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