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杂交叉尾鮰是美国新近开发出的养殖品种,以斑点叉尾鮰为母本,蓝叉尾鮰为父本杂交而成,和传统的斑点叉尾鮰养殖相比,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位养殖产量提高20%~100%;饵料转化率提高10%~20%;抗病力提高10%~15%;耐氧能力提高50%~100%;生长速度提高10%;生长同步,规格齐整;出肉率高,一般斑点叉尾鮰38%左右,杂交叉尾鮰可达42%左右。这里只重点介绍其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1、亲鱼选择

母本为斑点叉尾鮰、父本为蓝叉尾鮰,都宜选择3~8龄的个体,体表无伤痕,鳍条完整,游动活泼。此外,还应注意雌雄配比,一般按雌雄比1:(2~8)进行挑选。


2、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不宜雌雄同池培育,通常分开培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同池分隔培育,将池塘用网隔成两部分,一边放斑点叉尾鮰,另一边放蓝叉尾鮰;另一种是分池培育,即将父本和母本分开培育。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鮰900~1000千克/公顷,蓝叉尾鮰1400~1600千克/公顷。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应加强培育水体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于池塘培育,则应定期用水泵将父本培育池中的水打入母本培育池中,以促进性腺发育。
亲鱼培育期间,加强营养,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达38%~48%,每周投喂一次牛肝或猪肝,以促进性腺发育。


3、人工催产

亲鱼培育适宜水温为26~31℃,最适水温27~29℃。选择性腺发育好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采用鲤鱼脑垂体(P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分两针腹腔注射,第一针剂量为PG2毫克/千克+LRH-A30微克/千克,12小时后,注射第二针,剂量为LRH-A150微克/千克。
注射第二针后,放在产卵池中,注意观察,大约在24小时后开始产卵。当发现少量游离成熟卵已经排出,及时挤卵授精。盛卵容器应表面光滑,最好还涂上少量植物油。挤出的卵呈散开状,不粘连,血丝较少,表明卵的质量较好;如果卵粘连,甚至成块,或带有血块,说明卵子成熟度不够,应弃掉不用。卵挤出后,及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精液倒入卵中,并轻柔搅拌均匀,静置5~10分钟后,将血丝漂洗掉,然后转入孵化槽中孵化。
精液准备采用杀鱼取精人工制备的方法。按雌雄比l:(4~12)的比例配备雄鱼,待用雄鱼先用100毫克/千克MS-222(渔用麻醉剂)浸泡1分钟左右,再放入静水中放置一会儿,取出擦干,剖腹,取出精巢,拭干表面的水分和血液,用剪刀剪碎,再放入塑料袋,用木棍(板)轻轻拍打至碎,然后按精巢重量的5倍体积加入0.07%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备用。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孵化条件和设施



1、孵化条件

孵化水温22~30℃,以25~28℃为佳,水温过低孵化期将会延长,而且会引发霉菌的大量繁殖,水温过高会导致胚胎发育过快,甚至造成鱼苗畸形。
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在6.8~8。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甚至会导致病害,所以水质对孵化是特别重要的因素。


2、孵化设施

在美国多使用孵化槽孵化,槽长2.5米、宽0.6米、深0.3米。可用白铁皮、玻璃钢、塑料板、木板等材料制作。槽的上方设有一根转动轴,轴上设有S形桨板,桨板长度以轴在转动时伸入槽深的50%,转动速度为每分钟30转。一个槽可悬挂6~8个放置卵块的网篮,网篮可用0.5厘米网目的金属丝织物、塑料网布、塑料制品等制作,网篮悬挂在桨板之间,一个网篮可放两个卵块,过大的卵块应分成小块,以免中间卵粒缺氧窒息死亡。孵化期间可适当翻动卵块,并注意剔除死卵。水槽的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出水口的高度以控制水槽水位设定,出水口需设置网罩结构,以防鱼苗随水流走。孵化槽水流量每分钟20升左右,不能少于10升,水量过低会引起溶氧不足、水中废弃物的沉积,引起水质恶化。放置卵块的网篮也可悬吊在流水的水泥池中或其他相应的设施中孵化。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鱼巢设置、卵块收集



1、产卵条件和鱼巢设置

产卵池2~5亩,池小操作管理相对比较方便,亲鱼在池中均匀分布状况相对较好。亲鱼放养前必须进行池塘清整消毒,选择无渗漏的池塘,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和清新良好的水质。亩放养量应控制在100~150千克。

鱼巢一般可用木箱、大的塑料桶、涂塑桶等制作,鱼巢的大小以能容得下一对亲鱼自行活动为宜,开口处的大小,以亲鱼能自由进出为宜。鱼巢一般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亲鱼进出处的直径20厘米左右,进出处的另一端可用稍密一点的网布蒙合或打上一些小洞,以利水体交换流通。

鱼巢放置在离池边3~5米水下0.5~0.8米深处,间距可根据亲鱼数量的多少而定,可2~10米放一个。鱼巢的开口处朝向池心,每个鱼巢可系上一个浮标作标记,以便寻找检查、集卵。鱼巢的多少可按照亲鱼的配对情况而设定,一般为亲鱼配对数的60%以上。

2、产卵管理

鱼巢放置后,如果亲鱼成熟度相对一致,一般产卵相对集中。如果在产卵正常情况下出现突然停产,可采取适当排水(20~30厘米),再即行回水,或移动鱼巢位置等办法来刺激亲鱼产卵,往往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当然,也不一定配组的每条雌鱼都产卵,可通过收集的卵块数量来进行分析,衡量产卵率。

当水温达到23℃左右时便进入产卵时节。雄鱼开始在人工设置的鱼巢中行筑巢行为,并寻求雌鱼配对入巢。雌鱼在相中雄鱼和鱼巢的情况下便进入巢中交配产卵受精。雌鱼产一层卵粒,雄鱼立即排精,这一过程将重复多次,甚至长达几小时,产卵结束后形成一个胶状的卵块。亲鱼的大小不同,所产卵块的大小也不一样(即产卵量),一般体重2.5千克左右的雌鱼一次可产卵1万~1.5万粒,鱼体较大,相对产卵量也大。

斑点叉尾鮰产卵时间一般在晚上或清晨,鱼巢检查可在上午8点钟以后,发现卵块及时移走。收集卵块时应先将雄鱼赶走,因雄鱼护巢,用腹部扇动池水,使水流向卵块,确保卵块有充足的氧气;另一方面,亲鱼在受惊后往往会出现吃食鱼卵甚至移动卵块的现象。雄鱼离巢后即将卵块从鱼巢底板上轻轻铲下,带水快速将卵块移入孵化设施孵化。移放卵块的容器不宜堆积,卵块也不能过多,卵块要浸没在水中,避免阳光照射,如运输距离较远,应进行充气增氧,以免缺氧。


攀鲈鱼人工繁殖技术


1.1、亲鱼来源与筛选
野生亲鱼主要采集于海南琼山、文昌不同地域河沟的野生原种,个体规格雌鱼100g,雄鱼80以上。
1.2、亲鱼的驯化、培育与配比。
池塘面积1~2亩,沙壤土质,水深0.8~1.5米,水温21~35℃,微流水。饵料的粗蛋白质要求30%以上。人工催产雌、雄亲鱼按1:1或2:1配比,催产水温25~35℃。
1.3、人工孵化。采取静水或脱粘后微流水孵化均可,孵化最佳水温25~30℃,此温下,孵化时间约35~40小时。
1.4、鱼苗培育。
前期采取肥水下塘的方法,中、后期改投喂鱼糜为主的混合料,攀鲈幼苗阶段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足量的饵料与按时分规格培育是保证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