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药在斑点叉尾鮰急性出血病与套肠的应用



7月中旬我接到德阳一客户电话,反应其25亩主养叉尾鮰的鱼塘发病了,可能由于大雨后涨水,污水进入池塘等原因,导致叉尾鮰出现少量死亡的情况。我及时赶到客户鱼塘检查病鱼并进行水质检测,病鱼主要表现症状为:鼓眼、充血、解剖后发现肠道套肠,鳃丝有鳃霉,无寄生虫,水质亚硝酸盐偏高,氨氮轻度超标。
与客户沟通了解到的情况:①客户用的自配料,此前已经加工部分药饵料在投喂。②饲料投喂量有点偏大,日投饲量达到了鱼的5%左右。
【处理方案及过程】①建议客户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和用量,外用水质解毒改良剂后,再用水霉克星全塘泼洒。
②客户自制的药饵料喂到第三天时,死亡突然加大,每天死鱼达到了700斤左右,第四天反应有1200斤左右。于是立即建议客户改用2号药加工药饵料投喂,因为鱼的采食量偏低,同时考虑到治病期间需要适当减少投喂量,2号药的添加量为20㎏/T饲料。投喂2号药的第二天死鱼数量仍有700斤左右,但游边病鱼几乎看不到了,连用2号药3天后死亡就彻底控制住了。
【体会】这次鱼病能得到快速、有效地控制,与该用户积极配合治疗,有条件加工药饵料,并保证了足够的药量,以及酌情调整了投喂量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冯林】
7月20号,我了解到张老板大约有80万斤左右的叉尾鮰发病了,而且已经连续死鱼1个月左右了,每天死鱼1500-2000斤不等。
张老板是我2008年就熟悉的客户,但是此前的合作不多,这次是通过朋友做工作,因为了解到他和我们湖北客户付总的关系很好,通过付总的推荐,张老板在7月23号一次性订购了560公斤2号药,并委托某饲料厂家做成了32吨药饵料。
公司何总也亲自关心、指导,要求张老板先让鱼停食1-2天,然后按1%的投饵率喂3-4天后再逐步加大投饵率,最后用了9天时间喂完了药饵料,1-2斤规格的鱼死亡得到了控制,0.5-1斤规格的还有零星死亡,张老板对这次的治疗结果和效果很满意。

【提示】鱼发病时间越长,用药越杂乱其控制难度就会越大,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饵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要求操作,先停食1~2天,药物剂量算准,并尽可能制成药饵料投喂,而且投喂量要控制,循序渐进地加量为宜,当然疗程也会相应地延长,切记!【王永东】
m.YZ023.coM>

相关推荐

斑点叉尾鮰的套肠病怎么防治?



近年来出现的套肠病是由一种新型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已经连续几年造成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叉尾鮰套肠病如何防治?渔乐丰小编今给大家推荐几种防治的好办法供大家参考。

叉尾鮰套肠病主要症状

患病鱼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垂死时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水体中。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与出血;
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班;
肛门红肿,有的甚至出现脱肿现象,腹部膨大;
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
胃肠道内无食,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
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部分鱼可见血班,质地变脆,胆囊扩张,胆汁充盈;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部分病鱼可见鳔和脂肪充血或出血。

套肠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夏,以3~5月高发,一般每年的3月下旬或四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气温多在16℃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

防治方法:①首先用“应激解毒灵”全池泼洒,隔2~3小时后用“底净爽”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追用“菌霉净”或“菌毒灭”一次。②内服“氟苯尼考+康肝宝+多维”1~2个疗程。

斑点叉尾鮰出血、套肠等情况死亡一例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长排(达开水库)连老板,养有12箱叉尾鱼,规格为0.3~0.5斤/尾,鱼苗于2017年4月份投放。

2017年8月29日,连老板到豫翔水产石龙店进行询问,说他的叉尾鱼这两天出现死鱼,每天都有几十条,要用什么药治疗?因连老板没有带鱼样与水样出来检查,也说不出死鱼病症等情况,所以豫翔水产的技术员没有立刻给出治疗方案。联系另一位技术员到连老板的网箱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再对症下药,随后连老板就先回去了。豫翔水产技术员计划当天下午赶去连老板的网箱进行检查,但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无法到网箱进行检查。

第二天一早,技术员急忙赶到连老板的网箱,到网箱巡视一周发现:12个网箱几乎每个箱或多或少都漂有死鱼,估算死亡量有一百多条。
随后豫翔水产技术员与连老板将某一箱发病、死亡情况较严重的网箱稍微拉起一部分进行查看,发现网底下面的死鱼比漂浮水面的还多,捕捉了几尾症状较明显、濒临死亡叉尾鮰进行检查。共捉了6条叉尾鮰,外观病鱼下巴、腹部都有点状出血,部分鱼腹部臌胀明显;剖检发现肝脏有出血点、发白,部分有腹水或胃积液,脾脏发黑;六尾鱼中有五尾鱼发现有套肠症状,部分鱼脂肪变黄;镜检发现有几个车轮虫。
技术员详细询问连老板近期叉尾鱼的投饲等情况,连老板表示前几天下大雨时,饲料都被雨水淋湿了,并饲喂了两天潮湿的饲料,加上近期天气变化大,就出现死鱼了。

根据连老板的实际情况,豫翔水产的技术员提出以下治疗方案:

1、外用聚维酮碘消毒,连用两天。
2、拌料内服特种鱼大救星+花白肝康,连喂4天(一天一餐,7成饱)。
3、喂完内服药后再停料两天。

8月30日,连老板开始拌料内服特种鱼大救星+花白肝康,并外用聚维酮碘消毒。

9月2日,技术员电话回访连老板,询问叉尾鱼的情况,他说现在鱼的死亡量有所减少,但每天还是有二三十条浮起来,但漂浮的死鱼都有腐烂迹象,应是前两天死亡后沉在网底的,新鲜的鱼很少见有。

9月5日,技术员再次致电连老板,连老板说今天就没有发现死鱼了。

9月8日,豫翔水产的技术员再次到连老板的网箱巡视一周,12个网箱,都未发现有死鱼。因上次剖检发现鱼的肝脏等脏器较差,建议连老板再多拌料内服几天的保肝护胆等保健品:花白肝康+三黄散+维多利。
通过豫翔水产技术员以上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与技术服务,得出以下结论及预防措施:

1、聚维酮碘对体表出血有很好的消毒治疗效果,再配合内服特种鱼大救星+花白肝康能有效降低此病症的死亡率。

2、定期内服花白肝康、LY-生命素、乳酸菌等保肝护胆、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等保健品,通过增强鱼的体质与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3、选择优质的饲料,科学存储,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豫翔水产石龙店覃永明提供,2017.9.15)

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防治新技巧



高温季节斑点叉尾鮰鱼的出血病是来势凶猛的爆发性鱼病,发病迅速,治疗困难,损失巨大。更困难的是斑点叉尾鮰鱼是无鳞鱼类,抗应激能力很差,很多常用药物对斑点叉尾鮰鱼敏感,无法使用,即使安全的药物,也不能加大用量来提高药效,因为加倍用药会引起斑点叉尾鮰鱼的应激性死亡,损失更大。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和化学性消毒剂则会对肝肾造成毒害,影响生长,留下后患。

河南安进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水产专家通过深入调查、使用安进公司的优质无抗无公害鱼药产品精心配伍,科学组方,推出治疗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的新技巧。

首先重视水体解毒和稳定。使用“安进藻毒分解素”或“解毒应激灵”泼洒1-2次,用“安进巨能氧+底改酵素”消除鱼塘底质的毒素。再用“安进肥霸”稳定水体藻相水色,防止水体变瘦溶氧水平下降。
其次,要提高斑点叉尾鮰鱼的抗应激能力,防止治疗过程中水体变化和用药造成的应激性伤害。可以使用“安进复合免疫多糖+复合VC应激灵”泼洒1-2次。

同时使用安进公司独家的重磅武器“黄连康”拌料内服,每天投喂一次,连用2-3天;外泼安进公司的拳头产品“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消灭控制水体中的致病性细菌。就可以快速控制病情。

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治愈后需要进行体质调节,肝胆保护,使斑点叉尾鮰鱼尽快恢复体质,进入快速生长状态。可以用“安进酶益添”或者“免疫促长素+肝胆利康散”拌料投喂5-7天。


文/安进程朝勋,
整理人/安进水产洋洋

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



一、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的症状表现

鳍条、头颅、眼睛、体表出现充血现象,肠道充血,脂肪、肾脏等可能有出血点,肝脏病变等病症。

二、可能引发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的主要原因

1、天气突变,天气反复,阴雨居多,导致水体中溶氧较低。
2、水质恶化,亚硝酸盐超标等。
3、增氧设备开启的时间以及数量不够。
4、池塘水环境变化太大。
5、饲料投喂量过大,高档料在苗子阶段建议投喂量不超过3%,成鱼阶段不超过2%,长期高投喂容易引发出血病。
6、养殖人员管理不当,比如池塘缺氧后还正常投喂(养殖管理一定大于疾病防控)。

三、治疗措施

1、首先停料一天,使用药饵饲料,治疗期间投喂量控制在0.5%。
2、药饵饲料(饲料+VK3+保肝+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同时抗生素控制在鱼体重的20-30ppm),治疗周期3-5天,每天投喂一顿。
3、使用底改片,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改善底部溶氧。
4、使用有机酸解毒,解除水体毒素,增加水面张力,提高溶氧。
5、发病期间多开增氧机,浑水塘除外(先净水再调节水质)。
6、选天气好的中午使用磷酸二氢钾肥水,时隔一天使用EM菌增加水体中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细菌,注意一定要保证溶氧(4ppm)较高。

四、预防措施

1、饲料投喂一定要根据天气,水体环境、鱼体大小进行投喂。
2、尽量调控好水质,保证水体中有益菌数量占绝对优势。
3、平时多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体中正常溶氧,可配合底改片使用,改善底部溶氧。
4、天气突变,连续阴雨天,换水量较大时,可以采用二氧化氯等杀菌药进行杀菌处理。
5、坚持一个星期检测水质,半个月检查鱼体健康状态,及时保健。
(袁鹏稿)


养殖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病症
广西养殖区暴发鮰鱼套肠病,养殖户损失惨重。鮰鱼套肠病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致病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延展迅速,死亡率可达80~90%。广大养殖户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勿麻痹大意,积极行动,加强预防,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发病原因

1.鱼体因素。鮰鱼套肠病的主要危害对像为越冬鮰鱼,原因是越冬鮰鱼体质相对衰弱。越冬前的筛售,越冬中的挤碰刮擦,越冬后的转塘等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叠加积累,使之处于致病临界状态。

2.水体因素。水温在18~22℃为鮰鱼套肠病发病高峰期,此时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大量滋生,特别是隔温层上下的水体交换频繁,底泥中有害物质上浮,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3.天气因素。五月份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气压,水温,溶氧等经常大振幅的变化,同样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甚至造成肠道痉挛,给致病菌以可乘之机。

4.用药因素。当越冬后的鮰鱼始现虫菌症状时,有些养殖户滥用刺激物,并且一步到位甚至超剂量使用,常常不考虑鱼体,温度,天气等用药条件而盲目或机械施药。

5.投喂因素。水温在15℃之下少投喂或不投喂,15℃之上又随鱼所欲过量投喂,导致鮰鱼暴食,胃肠陡然膨胀,调整失衡。或因各种原因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同样会引起消化糸统不适。

6.饲料因素。不投喂霉变异味饲料,不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鮰鱼套肠病的致病条件基本上为应激因素,病菌感染时套肠早己发生,实际上应定性为继发性感染。明白了以上道理,防治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解除应激因子和抗应激入手。

三、具体防治方案

外用:聚维酮碘或复合碘溶液,按照说明推荐剂量使用。
内服:三友鱼康散100g+三友渔多星100g+三友鱼肝宝(新型)100g,同时拌料内服2000斤鱼体重,连喂5-7天。另外建议添加三友多维推荐用量为饲料量的0.3%添加。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


斑点叉尾鲴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斑点叉尾鮰新品种“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以及中科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是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5个水产新品种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点叉尾鮰“江丰1号”。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江丰1号”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生产的杂交一代。其中,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是2001年从美国密西西比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2003阿肯色选育系是2003年从美国阿肯色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已于2013年正式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

“江丰1号”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征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学名为IctaluresPunctatus,俗名美洲鲶、沟鲶。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是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培育获得的杂交新品种。
2.生理生态特性
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背鳍鳍式:D.I,6~8,胸鳍鳍式:P.I,8~9,腹鳍鳍式:V.8~9;臀鳍鳍式:A.26~29;鳃耙数21~23。鳔分2室,前室粗短,后室稍小于前室,鳔内有“T”型结缔组织,将后室隔为左右二室。肋骨10对。脊椎骨总数为93。腹膜黑色。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2n=58。核型公式2n=10m+4sm+38st+6t。肝脏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检测出8条谱带,共有8个基因座位。
3.品种优良特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斑点叉尾鮰养殖户怎样做好套肠病的防控工作



【病因】

主要由斑点叉尾鮰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是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极大。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夏,3~9月是发病时期,但以3~5月高发,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一般病程在2~5天,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90%以上。

【症状】

发病初期鱼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病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的特殊姿势;随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最后鱼沉入水底死亡。病鱼解剖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胃肠内没有食物,肠腔内含有大量黏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叠套,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胃内的现象。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

【防控】

预防:
①选育健壮抗病力强的优良苗种。
②按“养护”新理念健康清塘、健康肥水和健康养护水质、底质,科学投喂,加强细节管理。

控制:用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用2亩)全池泼洒,第二天按3亩用活性蒜宝1瓶+本草大康1瓶混合后全池泼洒;同时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保肝促长灵各10克,每天2餐,连喂5~7天。

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2)


一、材料与方法

1、场地选择:试验实施地在本县最大水面龙窝湖内进行,东临芜铜公路,北临长江,交通十分便利。龙窝湖原是长江河曲,后兴修水利,围垦打坝形成的半封闭湖泊,有控制闸通长江,面积700公顷,平均水深4.5m,pH6.9,溶解氧8.3 mg/L,透明度140~240cm,氨氮0.13mg/L,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场地选择在风浪小,底质平坦,水深6m左右的湖湾放置网箱。

2、网箱设置:采用的网箱为单层六面体,规格为3m×3m×2m,网目2.5cm,网箱底部加一层密眼网,在底部向上和箱盖向下各用密眼网缝40cm高,防止饲料散逸,以便降低饵料系数。网箱上露30cm。以毛竹作浮架并在每角用泡沫浮球保持箱架平衡,沉子为空心砖,重2.5kg/只。每只网箱设8只沉子。网箱分两列排列,间距为3m,行距为5m,两端用25kg铁锚固定。网箱在鱼种放养前10天,放置到预先选择的场地,使箱体附着藻类。

3、鱼种投放:4月8日投放鱼种,鱼种由安徽淮南焦岗湖渔场购进,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入箱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10min。鱼种放养规格为40~50尾/kg,密度为200尾/m2。每箱搭养15cm的细鳞斜颌鲴10尾,使其摄食网箱附生藻类,改善水体交换。

4、饲料与投饲:本试验采用的饲料为“正大”和“嘉吉” 牌斑点叉尾鮰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32%。

鱼种放入箱后1~2天不喂食。其后开始驯化投喂,经10天左右,驯化基本结束,进入正常投喂。投喂时采取先敲击饲料桶发出信号,再采取“慢、快、慢”的方法投喂,每日三次。投喂率根据水温、鱼种规格而确定。50g以下采用颗粒饲料投喂,50g以上采用膨化料投喂。

鱼种、水温、投饲率关系
体 重投饲 (克)水温 率(%)100以下100~200200~400400~60015~202.52.52.01.820~254.03.53.02.525~306.05.04.03.530以上5.04.03.52.5


5、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养殖时认真记录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天气、水温变化,有无鱼病发生。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隔10~15天刷箱1次,以增加箱体内外水体交换,改善水质状况,促进鱼类生长。

鱼病预防:鱼种入箱时用食盐浸泡消毒,以后每隔半月用溴氯海因进行消毒预防,没有发生疾病。

二、试验结果

10月20日县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8箱共产斑点叉尾鮰6207kg,单产86.2kg/m2,平均个体486g,最大个体875g,成活率97.2%,总产值99300元,本试验共支出73029元,饵料系数2.1,投入产出比1:1.36。

三、总结与讨论

1、斑点叉尾鮰在大水面采用网箱养殖,投喂专用饵料,生长迅速,抗病力较强,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且经济效益较好。

2、斑点叉尾鮰喜暗性,早、晚投喂量占全天的80~90%。

3、斑点叉尾鮰的鱼种规格要控制在50尾/kg以内,且每箱的鱼种规格一定要整齐,待鱼长至150g/尾左右时,应按鱼种的规格进行一次分箱,以便于鱼的生长。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的防治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在安徽大中型水库逢勃发展,使库区一线村民成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受益者,如今一般每立方米网箱可年纯收入70-100元.随着养产的突问题,今年我们又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鮰鱼肠叠病,现将病情及治疗方法造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06年5月25日至日,对安徽梅山水库网箱养鮰进行例行查病时发现,在全库378只网箱中有11只网箱(28米/3只)不同程度出现了肠套叠病,共捞取发病鱼194尾,规格为240-310克/尾。

二、病理症状

病鱼整日慢游于网箱上层,鱼体消瘦。解剖可见。病鱼后肠中段成套叠状,若用力拉开套叠“结”,多数内套层肠壁发紫或糜烂。病情严重的鱼,后肠末段从肛门处脱拖于体外,大多成z工肿糜烂壮。

三、治疗措施

1、用花塑雨布做网箱体积1.3倍的消毒箱,消毒时从网箱底部套起,用3%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分钟。

2、投喂“三黄粉”中草药,按含药量0.5%制饵投喂5-7天。

3、及时调换饲料品种,选用市场信誉好的大企业生产的品牌全价鮰鱼颗粒饲料。

四、结果和讨论

1、通过近三周治疗,于6月20日后对原发病的11只网箱检查未发现新后游动病鱼。

2、笔者认为鮰鱼饵料的营养水平与鮰鱼肠套层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量不足可能易诱发此病。

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


疾病名称小瓜虫病

为害对象 斑点叉尾鮰苗种
疾病概述 病鱼体表、鳍和鳃有许多白点

病原 为多子小瓜虫。

症状 小瓜虫侵袭斑点叉尾鮰后,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和鳃有许多白点,这些小白点就是小瓜虫。小瓜虫寄生一段时间后,可引起病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出现白色点状囊泡。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并有时浮游于水面。

发病规律 水温15-25℃,即每年的春末夏初和初冬,是该病的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
(1)用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全池或全箱泼洒,每隔2天1次,6天为1疗程。

(2)用0.02%-0.03%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30-40分钟.

(3)用成都时新鱼病防治所生产的杀虫灵治疗,方法及剂量同大口鲶小瓜虫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