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亲鱼的放养与搭配技巧


1、亲鱼数量的估算

具体到一个养殖场需要多少亲鱼,应根据生产规模对苗种需要数量进行推算,一般推算标准:每千克亲鱼产卵量为6000粒左右;亲鱼产卵率为50%~60%;孵化率为80%左右;卵黄鱼苗暂养成活率为90%;鱼苗养成大鱼种成活率按70%~80%计;依此类推,即可算出需要蓄养亲鱼的数量。

2、分类放养与搭配

引进的亲鱼大多存在年龄、体重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放养前应进行统筹安排、分类放养,在有限的培育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在亲鱼体重1.5~2千克左右时,推荐放养量为:亲鱼池面积1500~2000平方米,4~5平方米放1尾;面积2000~4000平方米,5~6平方米放1尾;总放养量控制在225~250千克/亩。即面积较小的亲鱼池管理方便,可适当放密一些,而面积较大的亲鱼池应适当放稀一些。

亲鱼初始体重较小或体质较差的,放养量需留有一定空间,因在培育过程中体重增加较快,如开始放养量过大,后期鱼池超载,会影响亲鱼成熟和产卵。

自然繁殖则雌雄混养,比例1:1;如人工催情和人工授精则需雌雄分养,否则性成熟的亲鱼在池塘中会自然产卵孵化,使生产计划失控。

为控制水质,在亲鱼池中要搭配250~300尾左右的鲢、鳙;由于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故亲鱼池中忌放鲤、鲫,或其他食性相似的鱼,以免争食,影响其正常发育。

亲鱼放养前,须经浓度为50克/升食盐水浸洗5分钟再下池,以进行伤口消毒或杀灭体表寄生物。


相关推荐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培育



1、池塘条件

亲鱼培育池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亩放养量一般150~200千克,不得超过250千克。亲鱼培育池应经过精整消毒,过滤进水,保持良好无污染的水源水质,备有进、排水系统。


2、饲料要求

营养好坏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应投喂质量好的优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36%以上,饲料配方如下。
大豆粕(含44%蛋白质)占总量的50.5%;玉米粉占总量的14.93%;碎小麦占总量的6.0%;酿酒浸出物干品占总量的7.5%;鱼粉占总量的15.0%;动物脂肪占总量的3.0%;颗粒黏合剂占总量的2.5%;磷酸二钙占总量的0.5%;维生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75%;包囊维生素C占总量的0.057%;微量元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075%。
分析结果:粗蛋白质总量35.6%;消化能(DE)2640千卡/千克;能蛋比(千卡/克)为7.3:1.0。
注:以上数据引自美国大豆协会(ASA)。


3、投饵管理

水温12~18℃时可每天投喂存池鱼量的1%~2%,1~2天投喂一次,水温20℃以上时应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一般要求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在15分钟左右吃完为宜,每天投喂两次,低于12℃时,可以不投喂。每10~15天还可增投一次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临近产卵,亲鱼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应适时调整投喂量。
高温季节亲鱼池应配有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每1~2周注新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35厘米,pH6.8~8.5,严防亲鱼池浮头泛塘。

斑点叉尾鮰饲料选择与管理技巧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俗称沟鲶、钳鱼及美国江团等,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入至我国。斑点叉尾鮰头较小,吻稍尖,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两侧有明显不规则斑点,成鱼斑点不明显或消失,另外还存在红色体色的斑点叉尾鮰,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捕食,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18-34℃,此外耐低氧能力差。

斑点叉尾鮰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无肌间刺,经济价值高。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及广东较为集中。据渔业年鉴数据,2013年叉尾鮰鱼养殖产量和出口量已达24.7399万吨和8305吨。通常斑点叉尾鮰当年鱼苗可养至50-150g,第二年可养至商品鱼规格500-750g,第四年可达性成熟。现就其主要养殖模式及饲料选择、投喂管理要点作介绍。

一、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及饲料选择介绍

斑点叉尾鮰养殖,通常分为池塘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两类,其中池塘养殖搭配滤食性鳙鱼和白鲢等养殖。通常每年3月上旬-5月上旬,水温15℃左右放苗。

斑点叉尾鮰饲料形态可分粉料、硬颗粒料及挤压膨化饲料,其中粉料用于鱼苗使用,鱼种和食用鱼饲料通常采用硬颗粒饲料或挤压膨化饲料。

根据斑点叉尾鮰生长阶段,应选用适宜饲料,确保其生长速度和鱼类健康。当前叉尾鮰精养专用饲料价格在6000-7500元/吨之间,饵料系数在1.5-2.0之间。通威叉尾鮰养殖通常选用168系列膨化饲料或17系列硬颗粒饲料,其中西部地区主要171为主,搭配168;华中地区存在选用171、168及两种搭配使用;华南和华东地区以171为主,另外北方地区部分市场使用鲤鱼专用料养殖叉尾鮰,急切需要推广和切换到171和168斑点叉尾鮰专用饲料。

二、斑点叉尾鮰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养殖环境要求。水:水源清新,进排水分开,养殖用水不得存在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规定;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透明度30-40cm左右,溶解氧4.5mg/L以上;网箱养殖溶解氧应在6mg/L以上。

增氧设施:通常池塘养殖面积5-10亩,水深2-2.5米为宜,池底平整,淤泥15cm左右,池塘通风向阳,每亩水面配置0.4-0.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溶解氧低于4mg/L以下时开机。

水质调节:通常每月泼洒生石灰消毒一次;7-10月每两周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保持水体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处于正常区间。

2、投饲管理。斑点叉尾鮰投饲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和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日投喂量与日投饲率,其中四川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建议投饵率见表5。斑点叉尾鮰体重50克以下时,每日投喂3次,鱼体重在50克以上日投喂次数为2-3次。需要注意,斑点叉尾鮰贪食,过度投喂可导致饲料浪费、肥满度过高及抗病力下降等。

3、其它注意事项:不规范用药、饲料异常(氧化油脂、重金属超标及维生素不足)、养殖水质恶化及缺氧均可导致鱼体颜色异常、出血及不耐运输等情况,养殖者需予以重视和预防;建议选用斑点叉尾鮰专用料进行养殖,避免出现体色、肉色发黄等情况。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选择要点



亲鱼的选择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环节,它是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优质苗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1、选育

繁殖用亲鱼应选择经过纯系选育、年龄4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体重2~5千克的个体,亲鱼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能仅以体重为唯一衡量标准,大个体的亲鱼不一定都达到性成熟年龄和良好的性腺发育度。一般2龄鱼中只有20%左右个体性成熟,3龄鱼可达到40%,而4龄鱼大多能达到性成熟,用于繁殖的成功率较高。而8龄以上的个体通常都很大,不易操作,一般不采用。
选用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应来自信誉较好的育苗场,避免使用有病毒病病史的亲鱼,避免从疫病区选用亲本。


2、雌雄配组

亲鱼雌雄配组比例一般3:2为宜,一尾雄鱼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两尾甚至两尾以上的雌鱼交配。雄鱼过多将会出现选雌时雄鱼间的相互争斗而造成鱼体受伤,影响产卵。雌鱼过多也会造成配组不足而影响产卵受精,所以亲鱼雌雄的配组比例及雌雄鱼规格大小的相对性也是必需的技术要求。


3、雌雄鉴别

斑点叉尾鮰在生殖季节可通过第二性征来判别。一般雄鱼比雌鱼大,而且头部比雌鱼宽。临近产卵季节,雄鱼逐渐变瘦,突显出大而肌肉发达的头部,使得其头宽大于体宽,有时体色还会发黑;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使得头宽小于体宽。
还可通过泄殖孔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在非产卵季节也可以使用。将鱼的腹部朝上,即可见2或3个开孔。靠近头部的一孔为肛门,靠近尾部的是尿殖孔。雄鱼的尿殖孔为一肉质的乳头状突体,繁殖季节呈膨大较硬状态。雌鱼尿殖孔卵圆形,不突出。靠尾部一侧尚有一个小的泌尿孔。在临繁殖季节雌鱼的尿殖区呈淡红色,并显肿大,较为柔软,而且布满黏液。

斑点叉尾鮰分阶段养殖技巧


美国鮰又称斑点叉尾鮰、沟鲇、河鲇、美洲鲇,该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养殖、易起捕、易分割加工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1.新鱼培育阶段。

在新鱼培育阶段,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新鱼,每667平方米放养60~80尾,体重150~200千克,同时搭养少量鲢鱼、鳙鱼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能使之顺利越冬。冬季,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就能少量摄食,须适量投喂一些饲料。在开春后要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的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刺激。

2.鱼苗培育阶段。

鱼苗出膜后2~3天便可收集起来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最好,每平方米水面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需要投喂一些适口饲料。饲料以轮虫为最好,轮虫不足时也可投喂少量人工粉状配合饲料。夏花鱼苗经过5~6天的暂养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培育池可选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水深0.7~1米。先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10E-6的硫酸铜水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流水水泥池每平方米水面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苗5万~8万尾。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2~3天一般不需投饵,以后必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培育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要经过过滤,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苗种培育阶段。

夏花鱼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即可培育成为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池面积为(3~5)×667平方米,水深为1.3~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时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美国鮰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时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美国鮰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1200尾。在上述两种培育方式中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投喂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粗蛋白质含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养殖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4.成鱼养殖阶段。

美国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池塘面积(3~6)×667平方米,水深1.5~2米为宜。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美国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等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美国鮰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豆粕、棉粕和菜粕等,粗蛋白质含量为25%~35%。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沉性颗粒饲料。当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美国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体溶氧量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美国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模式。第一级从50克养到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50克重鱼种放养密度为350~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放养密度为150~250尾/平方米。美国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了调节好养殖密度,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另外,美国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的鱼类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千克饲料中加0.18千克盐酸黄连素投喂的方法治疗。此外,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治此病应该在放种时用亚甲蓝水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