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成鱼捕捞方式

由于鮰鱼容易捕捞,起网率高,一般2~3网起捕率可达95%以上,所以捕捞不存在技术问题。

捕捞分为完全捕捞或部分捕捞两种:前者将所有鱼类从池塘中集中一次捕出;后者即每一次仅从池塘中捕出部分鱼类。完全起捕通常采用反复拉网或将池塘排干的方式。在平原筑堤式池塘,通常用拉网起捕,在丘陵型山塘,通常先将水位降低,再拉网捕鱼。能排水的池塘,最后再用拉网或抄网在近排水口处将剩余鱼类捕出。

把池塘的水排干是一次性彻底起捕鱼类的方法。然而,此法浪费水资源,增加开支,排干水在池底分散捉鱼耗时、费力。

另外,在捕鱼前还应做好渔获物蓄养和运输的准备。鮰和其他淡水鱼一样,产品大多集中在秋冬起捕上市,有时因过于集中,导致一时难以出手,必须有蓄养的准备,即使运输,启运前也有一段需蓄养。蓄养最常用的是网箱,但蓄养期间应加倍小心,特别要防鱼类应激缺氧,还要防范偷盗。

为防止上市过于集中,最好是在不同时间,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产品分散上市;而且,错开季节在春、夏季上市的商品鱼可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效益。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成鱼池塘养殖条件与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在放养前必须清整消毒,过滤进水。养殖池的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
斑点叉尾鮰宜实行主养,适量配养白鲢,既可以调控水质,又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通常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喂养,饲料粗蛋白含量32%左右。饲料类型有沉性料和浮性料,其效果基本相似,浮性料因经膨化工艺其价格偏高一点,但能直观可见鱼的摄食情况,利于掌握投饲量。沉性料对养殖经验丰富者也能掌握其投喂方法和用量,而且饲料成本偏低。饲料投喂量以投喂后15分钟基本吃完为宜,投喂沉性料可在食场摸索几次便可掌握投喂量。生产中亦可采用浮性料与沉性料相结合的方法,先投沉性料,后投浮性料,一般沉性料占80%,浮性料占20%。
鱼种放养量,一般以亩产500~600千克来计算放养量,其中配养白鲢产量100千克左右,斑点叉尾鮰的亩产应为400~500千克。斑点叉尾鮰生长出水规格应适应市场与加工厂的要求,可控制在600~750克/尾,这样亩放养斑点叉尾鮰50~60克规格的鱼种700尾左右,100克/尾白鲢120尾左右。鱼种放养前应先用聚维酮碘等浸泡消毒。

春季斑点叉尾鮰成鱼大量死亡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地区卢老板,有一个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面积14亩,平均水深1.6米,4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见图1),白天开2台,晚上开3-4台。该塘多次卖鱼又补放鱼种,存塘量不明确,现平均规格1斤左右,投喂本地厂家的罗非鱼料。

2018年2月17日,“回南天”,见鮰鱼死亡5尾,减少投喂,每天晚上6点喂一餐,80斤沉水料。

2月21日,死亡量增加,每天死亡20多尾,当天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2日,死亡30多尾,加河涌水30-40公分。

2月24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碧水安(5kg)”3瓶。

2月2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速解安”8包。

2月27日,低压闷热,死亡达到高峰,超过1千尾,再次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8日,低压闷热,死亡超过1千尾,打电话咨询利洋水产药店,下午4点到塘口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pH值8.0,氨氮0,亚硝酸盐0.2g/L,使用哈希溶氧仪测得溶解氧7.3mg/L,水温22.5℃。98%的氟苯尼考50克药拌80斤沉水料,连续拌料内服5天。

3月1日,低压闷热,死亡700多尾,使用“福地安”4瓶。

3月2日,低压闷热,死亡500多尾。3月3日,转风,死亡500多尾,使用“氧速保”3瓶,“福地安”4瓶,加水30公分。

3月4日,低压闷热,死亡600多尾。

3月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停料。

3月6日,转风,死亡200多尾。

3月7日,阴天,死亡40多尾,上午9点到塘口,测定水体pH值8.0,氨氮0.6mg/L,亚硝酸盐0.1mg/L,溶解氧6.8mg/L,水温21℃。观察病鱼,有的下颌和鱼鳍基部红肿,体表溃疡(见图2),有的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见图3);解剖见病鱼肝脏花肝或有出血斑点,脾脏发黑、肿大,肾脏肿大,胃、肠出血,有的肠套叠(见图4、图5)。取4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分离培养,并取肝、脾、肾用95%的酒精固定做病毒检测,另取肝、脾、肾、肠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月8日,阵雨,死亡20多尾。

3月9-15日,每天死亡10-20尾。

检测结果显示,四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都分离出细菌,其中三尾鱼分离出气单胞菌,另外一尾也分离出迟缓爱德华氏菌(见图6);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较敏感,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不敏感;PCR检测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结果均呈阴性(见图7);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变性、细胞肿胀为主;脾组织淤血、出血严重,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肾组织变性、水肿,有坏死;肠组织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肠上皮断裂有坏死(见图8)。

分析:1、近几年广东、湖北、江苏等地斑点叉尾鮰养殖地区在春季都会出现斑点叉尾鮰大量发病死亡,发病水温约15-25℃,症状基本相同,本病例初步诊断病因为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2、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发病后及时确定敏感性药物内服是控制死亡的关键,同时发病池塘的水质状况也是决定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水质情况调水、改底、解毒,对病情控制有一定作用。(利洋水产药店三水店杨奉财技术部肖艳翼吴佳燕王林锁提供2018.03.22)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饲养、出肉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通威水产良种场2007年于美国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水花,经多年精心培育与养成,凭借多年养殖经验,结合市场需求,育成大批良种亲鱼,已达繁殖的鼎盛时期。同时,通威水产良种场与四川省斑点叉尾鮰国家级良种场鼎力合作,每年引进全国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家系进行生长培育,不断提高种质优良性。

养殖优势:

1、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

2、适应性强。可单养,亦可混养。适温范围广,0-38℃均可生存。食性杂,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速度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3龄以上可达性成熟。

4、起捕率高。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3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为我国淡水鱼类三大出口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养殖。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我国湖北、江西等省的气候特点和美国原产地相似,因此养殖比较成功。由于斑点叉尾主要对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并多以切片形式出口,对商品鱼有一定要求,除质量标准外,对个体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养殖斑点叉尾除要求提高产量外,还要求提高商品鱼的规格。

3.1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下面列举一下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3)。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饲料的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的长速快,在成鱼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喂是关键。投喂数量、投喂时间、以及投喂管理,都将决定成鱼养殖的好坏,最终影响到养殖效益。

1、定时
鱼体重在50克以下,日投饵3次。体重在50克以上日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16-17时各投喂一次。

2、定量
日投喂数量由池中鱼总重和水温来决定。8-15℃投喂鱼体重的1-1.5%;15-20℃投喂鱼体重的2.5-3%;20-25℃投喂鱼体重的3.0-3.5%;25-32℃投喂鱼体重的4-4.5%。在生长旺季(5-10月)应当保证饲料量,一般投喂量上占前年的80%以上。

3、定位
在饵料的投喂中,应当将饲料均匀的投在食台上,浮性饲料也应做好漂浮的饲料筐饲料投在固定的投饲地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4、定质
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腐败饲料造成鱼吃食不旺盛,严重时出现肠炎。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简介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因而养殖斑点叉尾鮰对于场所的要求具有特殊性。经验表明,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

A、饲料的选择

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

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

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2.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3.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选择8~12亩,水深要求2米以上,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口池塘配1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池塘在鱼种投放前进行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15~20厘米,并进行翻耕曝晒,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二)鱼种投放

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在3月下旬进行,气温在15℃左右,亩放800尾,规格为50~80克/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进行浸洗消毒。
鲢鳙鱼放养在4月上旬进行,亩放白鲢120尾,鳙鱼30尾,规格为50克/尾左右,放养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饲养方法 
采用人工驯化,使斑点叉尾鱼回集群上浮抢食,用配合饲料定点、定时撒投的方法进行。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进行人工投饲驯化。由于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弱光摄食,驯化时应在黎明和日落后进行,每天2次,经过10天左右可基本驯化成功。接着开始正常投喂,投饲时遵循“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投喂量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当80%以上的鱼吃饱走开后即可停喂,每次投喂时间30分钟左右,高温季节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方法,一般日投4~6次。

2、水质管理
前期3~5月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2米,每4~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5厘米左右,透明度保持25厘米以上;7~9月保持2米以上的满水位,2~3天换水1次,透明度保持30厘米以上。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或暴雨天,晚上或凌晨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浮头泛塘。

3、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9月每月用3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和0.1克/立方米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次;4月底用鱼虫杀星进行1次杀虫;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秋季池塘水温变化大,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应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降解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4、适时捕捞 
8月份水温高易发生缺氧浮头,应把套养的鲢鳙大部分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夏花鲢鳙鱼苗。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10月份开始分批捕捞上市和进行加工。

斑点叉尾鮰成鱼网箱养殖的投饲要求



1、饲料质量

(1)对斑点叉尾鮰成鱼,饲料蛋白水平达到32%已足够,其理想的饲料系数为1.5左右。该饲料价格适中,生产率高,大规模养殖使用最划算。

(2)沉性饲料比浮性饲料便宜,如果能确保不使饲料漏出箱外,就可以使用沉性饲料。网箱投饲一般采用沉性饲料中掺入部分浮性饲料(掺入量为5%左右)来引诱鱼吃食,效果更好。

(3)如果饲料价格的高低差异与其质量直接相关的话,那么低价饲料与高价饲料相比,后者能获得更高的产量。故在确定饲料价格前,应先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选择饲料不能只看价格,第一和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因为饲料占养殖成本比例最大,故在购买和储藏管理上要多加注意。

2、投饲率

鱼对饲料的消耗量主要与水温和鱼的平均体重有关,水温越高个体较小的鱼,饲料相对消耗量就越大。

3、投饲要求

实际投饲量是一个变量,一般投饲要求如下:

(1)最初几天,依鱼体重量进行投饲,投饲后鱼应在5~10分钟内吃完;若10分钟以上仍有残留饲料,就是投饲过量,应进行调整。

(2)鮰通常在夜间吃食,因此应该驯化其白天吃食,投饲时间应选择、驯化在上午9:00至下午4:00之间;一天的投饲量分两次投喂,两次间隔6~8小时,则鱼生长得更快、饲料效益也会更好。

(3)鱼的摄食情况是健康与否的最好指标,若鱼摄食积极,则其健康良好;摄食差,必有原因,需及早查明。因此,饲养管理工作人员至少每天一次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以判断其生长是否正常。

(4)每次投饲喂鱼,应测出并记录投饲重量。如果每天每次称重麻烦,则可采用“体积测重法”,即用一只容器来量1000克饲料,所达到的位置做上记号,以后固定使用,以便掌握投饲量。


斑点叉尾鮰成鱼网箱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适时调整规格和密度

尽管鮰鱼适宜密养,但并不意味着放养密度越大越好。因为同一箱中数量太多,抢食不均,可能会造成规格参差不齐,平均增幅慢;数量太少,抢食不凶,同样生长缓慢,箱体利用率低。因此,在生长期应对网箱鮰鱼规格、数量定期进行调整,或筛分或手拣,以保持最佳密度,促进其快速健康生长。斑点叉尾鮰密度调整参数参考如下:

(1)当规格为5~20克时,调整数量为2000~1500尾/立方米。

(2)当规格为50~100克时,调整数量为600~500尾/立方米。

(3)当规格为150~25克时,调整数量为500~400尾/立方米。

(4)当规格为250以上克时,调整数量为400~350尾/立方米。

2、鱼情观察

(1)健康的斑点叉尾鮰白天一般很少近水面游动。但是在投饲时,它会游近水面积极地、甚至是攻击性地掠食饲料。不健康或受伤的鱼则相反。

(2)在放养后1周内,有少量死鱼(每放养100尾,死2~3尾)是正常的,如果死鱼和病鱼出现的数量比上述多,或者1周后仍不断出现死鱼,则有可能是发生了鱼病。

(3)如果投饲适量,在投饲以后5~10分钟内就应吃完所有的饲料,当摄食积极性降低和饲料有剩余时,可以认为鱼体已受伤。

(4)其他病症,如出现死鱼(通常漂浮在水面)、游泳迟缓或“悬挂”在水面,鱼体出现浅色(通常为灰色)疙瘩、鱼体呈现“马鞍”形状、皮肤出现小白点或鳍条残缺,出现凹凸眼和鱼体明显消瘦等。

(5)放养鱼种健康和水质良好、溶氧充足,鱼病就很少发生;当放养造成鱼体损伤、水质恶化和其他不利因素出现,就会引发疾病。

3、生物淤塞

大量的生物体在网箱壁上附着、生长繁衍会阻塞网目,使网箱内外水交换受阻,即为生物淤塞。

为不让生物有机体附着在网箱上,可采用加盖不透明的箱盖或放养一些以固着生物为食的鲴亚科鱼类和罗非鱼来防止,罗非鱼放养量5或6尾/立方米,就能控制生物淤塞。也可以用刷洗的方法,但劳动量大并会擦伤鱼体。

4、水质变化

下面是一些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水质变化的征兆:连续阴天或阳光微弱限制了光合作用,导致低氧条件的产生;暴雨、闷热是湖泊和水库“翻污”的直接原因;“翻污”引起湖、库底部缺氧的水与水体表面的“好水”混合,从而导致溶氧降低、水质恶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高密度的浮游植物群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全部枯死,也是水质恶化的先兆。

5、鱼的自然损失

(1)被其他动物捕食和逃逸是鱼自然损失的两个原因。已经观察到的一些小损失是被蛇和苍鹭捕食,另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也会捕食死鱼和垂死的鱼。鳖也会通过网孔捕食死鱼或活鱼;鼠类是通过咬破水线以上的网箱壁来吃鱼的。不过,鱼被捕食和逃逸一般可以通过加盖箱盖或其他常用方法简单地加以控制。

(2)网箱养鱼损失的潜在隐患是人(如偷鱼和破坏),人可以在短期内造成整箱鱼的损失。


美国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



一、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杂食性淡水鱼类。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取,也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摄食方式在体长10厘米以前吞食、滤食方式并用,体长10厘米以上以吞食为主,兼滤食。适宜生长水温为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水域的pH值为6.5~8.9,适应盐度范围为0.2‰~8.5‰。

二、池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在池塘养殖中,既可主养,也可以同我国传统的饲养鱼类混养,但放养鲤鱼、鲫鱼会影响斑点叉尾鮰的生长,另外,最好不要与草鱼混养。

1.池塘条件与家鱼养殖的池塘条件基本相同。在鱼种进塘前10天左右,选晴天中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清塘。池塘面积以1/3公顷~2/3公顷为宜,水深2米左右。池塘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溶氧在每升3毫克以上,并彻底清塘除野。

2.鱼种放养可采用单养和混养。单养鱼种规格每尾长8厘米~10厘米。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尾~1000尾。混养每667平方米放养斑点叉尾鮰鱼种350尾~400尾、花白鲢300尾~350尾、鳊鱼100尾~150尾,搭配花白鲢有利于净化水质。

3.饲养管理 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在整个成鱼饲养阶段,既可以投喂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单一的小麦、大麦、稻谷、鱼粉及各种饼粕。其中投喂颗粒配合饲料效果为佳。斑点叉尾鮰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28%~32%,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应视水温而定,一般水温在5℃~38℃情况下均可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4%,日投2次。鱼种进池时的水深可控制在1米~1.5米,随着水温升高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可每半月加注新水,每次加注10厘米深,直到水深在2米左右为止。在高温季节要加强冲水、换水以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4.成鱼起捕该鱼具有集群活动的特点,所以只用拉网捕即可。一般第1网起捕率可达50%,3网几乎可将鱼全部捕起。

三、疾病防治

1.毛管虫病病鱼鳃部组织肿胀,贫血,严重时腐烂。用0.007‰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2.水霉病鱼体伤口处向外生长出像棉毛状的菌丝,并与伤口的坏死组织缠绕粘附一起,使鱼体负担加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浮于水面,最后瘦弱而死亡。防治措施:①苗种分池及运输到达放养的鱼池后,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②若病情严重可将池水放浅,按每升水用3毫克~5毫克治霉灵全池泼洒。

3.小瓜虫病肉眼可见病鱼皮肤、鳍条上呈现白色点状囊泡,病鱼消瘦活动迟钝,常漂浮水面。用0.015‰福尔马林合剂或用生姜和辣椒熬成汤汁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用二三个疗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