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成鱼池塘养殖条件与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在放养前必须清整消毒,过滤进水。养殖池的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
斑点叉尾鮰宜实行主养,适量配养白鲢,既可以调控水质,又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通常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喂养,饲料粗蛋白含量32%左右。饲料类型有沉性料和浮性料,其效果基本相似,浮性料因经膨化工艺其价格偏高一点,但能直观可见鱼的摄食情况,利于掌握投饲量。沉性料对养殖经验丰富者也能掌握其投喂方法和用量,而且饲料成本偏低。饲料投喂量以投喂后15分钟基本吃完为宜,投喂沉性料可在食场摸索几次便可掌握投喂量。生产中亦可采用浮性料与沉性料相结合的方法,先投沉性料,后投浮性料,一般沉性料占80%,浮性料占20%。
鱼种放养量,一般以亩产500~600千克来计算放养量,其中配养白鲢产量100千克左右,斑点叉尾鮰的亩产应为400~500千克。斑点叉尾鮰生长出水规格应适应市场与加工厂的要求,可控制在600~750克/尾,这样亩放养斑点叉尾鮰50~60克规格的鱼种700尾左右,100克/尾白鲢120尾左右。鱼种放养前应先用聚维酮碘等浸泡消毒。

相关阅读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1、放养密度与产量

按拟定的产量指标,推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适度搭配滤食性鱼类的模式,不仅符合该鱼的特性,也和当前国家正在推广的“80:20”养殖模式(所谓80:20,即收获时80%产量由摄食颗粒饲料的“高值”鱼组成;20%的产量是以滤食性、“服务性”或肉食性鱼类组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的放养密度和产量关系的详情参考如下:

(1)斑点叉尾鮰的放养规格为30~50克,密度为800~100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500~750克/亩,其产量为400±50千克/亩。

(2)鲢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100~15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600~700克/亩,其产量为60~80千克/亩。

(3)鳙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30~4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800~1000克/亩,其产量为25~35千克/亩。

合计结果:放养密度为930~1190尾/亩,其产量为485~565千克/亩。

上述放养模式是依长江流域气候条件设计;而在华南一带,由于平均温高、生长期长,放养10~20厘米的鮰鱼种800~1000尾/亩,搭配鲢、鳙250~300尾,鳊40~50尾,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年底或次年5月体重可达750~1000克,单产可达600~800千克/亩以上。

2、放养时间

鱼种可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放养。但从运输伤害和鱼的驯饵考虑,以2~3月,水温15℃以下为最佳,这时几乎不会引起损伤、疾病和死亡。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成鱼捕捞方式


由于鮰鱼容易捕捞,起网率高,一般2~3网起捕率可达95%以上,所以捕捞不存在技术问题。

捕捞分为完全捕捞或部分捕捞两种:前者将所有鱼类从池塘中集中一次捕出;后者即每一次仅从池塘中捕出部分鱼类。完全起捕通常采用反复拉网或将池塘排干的方式。在平原筑堤式池塘,通常用拉网起捕,在丘陵型山塘,通常先将水位降低,再拉网捕鱼。能排水的池塘,最后再用拉网或抄网在近排水口处将剩余鱼类捕出。

把池塘的水排干是一次性彻底起捕鱼类的方法。然而,此法浪费水资源,增加开支,排干水在池底分散捉鱼耗时、费力。

另外,在捕鱼前还应做好渔获物蓄养和运输的准备。鮰和其他淡水鱼一样,产品大多集中在秋冬起捕上市,有时因过于集中,导致一时难以出手,必须有蓄养的准备,即使运输,启运前也有一段需蓄养。蓄养最常用的是网箱,但蓄养期间应加倍小心,特别要防鱼类应激缺氧,还要防范偷盗。

为防止上市过于集中,最好是在不同时间,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产品分散上市;而且,错开季节在春、夏季上市的商品鱼可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效益。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鱼苗放养



1、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下塘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用200~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2、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0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水,确定一下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放养,放苗时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作,放养成活率高。放养操作应轻快,以防损伤苗体,确保放养质量。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蔽物,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也便于鱼苗聚集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1)一次性培育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12000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亩可放1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可适当调整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0~60克/尾,亩产300~500千克。

(2)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0万尾。

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的池塘条件与鱼种放养



1、池塘条件

罗非鱼成鱼饲养池,应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2000~4000平方米,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淤泥厚不超过20厘米,堤坝坚固,不受洪水威胁。放养前,先对池底进行平整,然后用生石灰等药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清塘后注水并施基肥。注水时进水口加设过滤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施基肥以施发酵好的有机粪肥为好。每亩施300~400千克,新开挖池塘可适量多施些。

2、鱼种放养

华南地区一般在3月或4月初放养。奥尼鱼、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品系尼罗非鱼等生长快,可作为放养对象。放养的鱼种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规格整齐等。通常放养罗非鱼越冬鱼种。也可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的夏花鱼种。南方地区生长期较长,放养夏花鱼种也能养成较为理想的商品规格。每亩可放养越冬鱼种2000~3500尾。若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夏花鱼种,每亩可放养4000~6000尾。


春季斑点叉尾鮰成鱼大量死亡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地区卢老板,有一个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面积14亩,平均水深1.6米,4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见图1),白天开2台,晚上开3-4台。该塘多次卖鱼又补放鱼种,存塘量不明确,现平均规格1斤左右,投喂本地厂家的罗非鱼料。

2018年2月17日,“回南天”,见鮰鱼死亡5尾,减少投喂,每天晚上6点喂一餐,80斤沉水料。

2月21日,死亡量增加,每天死亡20多尾,当天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2日,死亡30多尾,加河涌水30-40公分。

2月24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碧水安(5kg)”3瓶。

2月2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速解安”8包。

2月27日,低压闷热,死亡达到高峰,超过1千尾,再次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8日,低压闷热,死亡超过1千尾,打电话咨询利洋水产药店,下午4点到塘口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pH值8.0,氨氮0,亚硝酸盐0.2g/L,使用哈希溶氧仪测得溶解氧7.3mg/L,水温22.5℃。98%的氟苯尼考50克药拌80斤沉水料,连续拌料内服5天。

3月1日,低压闷热,死亡700多尾,使用“福地安”4瓶。

3月2日,低压闷热,死亡500多尾。3月3日,转风,死亡500多尾,使用“氧速保”3瓶,“福地安”4瓶,加水30公分。

3月4日,低压闷热,死亡600多尾。

3月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停料。

3月6日,转风,死亡200多尾。

3月7日,阴天,死亡40多尾,上午9点到塘口,测定水体pH值8.0,氨氮0.6mg/L,亚硝酸盐0.1mg/L,溶解氧6.8mg/L,水温21℃。观察病鱼,有的下颌和鱼鳍基部红肿,体表溃疡(见图2),有的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见图3);解剖见病鱼肝脏花肝或有出血斑点,脾脏发黑、肿大,肾脏肿大,胃、肠出血,有的肠套叠(见图4、图5)。取4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分离培养,并取肝、脾、肾用95%的酒精固定做病毒检测,另取肝、脾、肾、肠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月8日,阵雨,死亡20多尾。

3月9-15日,每天死亡10-20尾。

检测结果显示,四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都分离出细菌,其中三尾鱼分离出气单胞菌,另外一尾也分离出迟缓爱德华氏菌(见图6);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较敏感,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不敏感;PCR检测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结果均呈阴性(见图7);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变性、细胞肿胀为主;脾组织淤血、出血严重,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肾组织变性、水肿,有坏死;肠组织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肠上皮断裂有坏死(见图8)。

分析:1、近几年广东、湖北、江苏等地斑点叉尾鮰养殖地区在春季都会出现斑点叉尾鮰大量发病死亡,发病水温约15-25℃,症状基本相同,本病例初步诊断病因为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2、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发病后及时确定敏感性药物内服是控制死亡的关键,同时发病池塘的水质状况也是决定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水质情况调水、改底、解毒,对病情控制有一定作用。(利洋水产药店三水店杨奉财技术部肖艳翼吴佳燕王林锁提供2018.03.22)

斑点叉尾鮰养殖之放养鱼种的质量要求和放养量



1、鱼种的质量要求

(1)体型正常、丰满度高,体色鲜艳,无伤残,游泳活泼、溯水力强,规格整齐。

(2)体重30~50克,该规格鱼种在长江流域,当年可达到500~1000克的商品规格,而且成活率高。

2、放养量的确定

放养数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池塘面积大小、生产者经验、生产季节长短、所希望的商品规格和产量。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池塘面积和产量的预期,在确定放养量时池塘深度不起作用。预期过高使单位放养量大于安全养殖的限量就可能发生问题。池塘放养量可用以下公式简单计算:放养量(尾/亩)等于收获产量期望值(千克/亩)除以预期商品鱼平均体重(克/尾)与预期养殖成活率(%)的乘积。

如果放养鱼种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0~50克,并且管理措施适当,在14℃以下放养鱼种,养殖期间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5%,如果放养时水温超过22℃,死亡率就会上升到6%~10%。例:如设计单产400千克/亩,养成商品鱼平均规格500克/尾,养殖成活率95%,则每亩的放养量为:400/(500×95%)=842(尾/亩)。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饲养、出肉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通威水产良种场2007年于美国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水花,经多年精心培育与养成,凭借多年养殖经验,结合市场需求,育成大批良种亲鱼,已达繁殖的鼎盛时期。同时,通威水产良种场与四川省斑点叉尾鮰国家级良种场鼎力合作,每年引进全国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家系进行生长培育,不断提高种质优良性。

养殖优势:

1、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

2、适应性强。可单养,亦可混养。适温范围广,0-38℃均可生存。食性杂,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速度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3龄以上可达性成熟。

4、起捕率高。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3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为我国淡水鱼类三大出口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养殖。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我国湖北、江西等省的气候特点和美国原产地相似,因此养殖比较成功。由于斑点叉尾主要对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并多以切片形式出口,对商品鱼有一定要求,除质量标准外,对个体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养殖斑点叉尾除要求提高产量外,还要求提高商品鱼的规格。

3.1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下面列举一下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3)。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确保鱼种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最明显的指标是溶氧。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阶段的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3毫克/升以下将会大大影响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和降低鱼的免疫抵抗力,所以在鱼池中应备有增氧设施,并做到适时开机增氧。高温季节应做到经常充注新水,一般1~2周充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过肥,发现异味,水质败坏应及时换水,可先排后进或边排边进,换水量一次最大也只能20厘米左右,可多次逐步调好水质,切忌大排大灌造成水质急剧变化而引起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引发病害发生。
在饲养过程中应掌握好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过量投喂不但浪费饲料,而且会影响水质。
池中发生青苔等有害藻类和其他敌害均要及时清除、杀灭,保持池水清洁,池边无杂草、杂物。出现水草的池塘可亩放10~15尾20厘米规格的草鱼,以控制水草的生长。
斑点叉尾鮰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如果亲鱼不是带病害、鱼苗体质健壮、水质等环境条件好,饲料营养全面,投喂科学,生产操作谨慎,细致轻快,避免损伤鱼体,一般是不会生病的。
当鱼出现摄食量下降、吃食能力差、行动迟钝、体表出现红点、疱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进行诊断,对症治疗。
鱼种出池如需长途运输,应在起运前适当暂养,使其粪便等排泄物排出体外,以免在运输途中产生废弃物消耗溶氧,败坏水质,影响运输成活率。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简介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因而养殖斑点叉尾鮰对于场所的要求具有特殊性。经验表明,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

A、饲料的选择

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

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

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2.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3.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3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