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常见病的防治

哈密瓜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害虫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和蚜虫。

1.猝倒病

(1)幼苗发病时,可喷洒铜铵合剂药液。配方是: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一昼夜后使用。打药时取药粉一份兑水400份喷雾。

(2)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2.枯萎病

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俗称死秧子。

(1)药液灌根:70%甲基托布津或40%超微多菌灵300倍液灌根。以株基部为中心,挖深10厘米,直径8-10厘米小圆坑,主根基部露到外面往坑内灌满药液,灌后不封坑,使根部受到煅练而抗病。

(2)涂抹:用70%敌克松1份加面粉20份,兑水调成糊状,涂抹到病株基部,防治效果很好。

3.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在座瓜中后期发生,如不及时防治,病情蔓延快,使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硬化干枯,衰亡。

(1)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4.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叶残体越冬,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干枯似火烧一样,干枯卷缩。

(1)农业防治:培育和选栽壮苗,要选择地势好、排水好、肥沃沙质土壤种植,施足农肥和磷钾肥,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切忌阴天浇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烧毁。

(2)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40%疫霜灵2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

5.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对常发生地下害虫的大棚,定植前要采取预防措施。

(1)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1.5公斤的辛硫磷毒土施入,毒杀地下害虫。

(2)毒饵诱杀:定植后发现地下害虫可进行人工捕杀或毒饵诱杀。毒饵配制: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适量水稀释后拌在30公斤炒熟的麦麸上,于傍晚撒在瓜秧附近及地下害虫活动的地方诱杀。

6.瓜蚜

瓜蚜也称腻虫。在高温季节繁殖率高,危害重。

(1)在蚜虫初发期呈点片发生阶段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后期可加大药液浓度用8001000倍液防治。

(2)用来福灵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要勤观察,及时用药,清理杂草。控制棚内湿度、保持植株干燥是防病的最有效措施。

7.种蝇、金针虫、地老虎、蓟马

喷洒敌百虫或敌敌畏1000倍液于幼苗及茎基周围。

8.蚜虫

乐果或已酰甲胺磷乳油,1份药加水5份,用毛笔或小排笔沾药液涂于瓜秧基部,涂10cm左右。

9.红蜘蛛

喷洒乐果乳油800-1000倍;73%克螨特乳油1000倍,石灰硫磺合剂波尔0.2-0.3。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在收获前15天应停止施药;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喷洒。

10.细菌性叶斑病

喷800-1000倍敌克松,800-1000ppm链霉素:1:1:250的波尔多液;300倍退菌特。以上药剂可交换使用,6-7天喷一次,共2-3次。

11.疫霉病

随水灌药,70%敌克松每次每株3克;50%可湿性福美双每次每株4克;25%瑞毒霉素每次每株1克。在灌水时随水把药灌入瓜沟内,共灌2次,其间隔为半月左右,灌药同时可结合叶面喷洒58%甲双灵锰锌800-1000倍。

真菌性叶枯病(弱斑病)

可喷洒:1:1:250的波尔多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

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药时保证质量,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12.蔓枯病

用敌克松1:50倍液涂抹病部,或喷洒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等药剂。(浓度同上)

13.白粉病

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200ppm,每次用药10克(有效成份),既15%粉锈宁67克加水50-100公斤;石灰硫磺合剂,以波美0.2-0.3度为宜,避免在中午温度过高时使用。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每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相关阅读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1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此病对个体小的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2.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的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小瓜虫病病防治技术介绍



□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水产医学部

最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罗非鱼经常发生一些寄生虫病。本文就常见寄生虫病类型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

症状:虫体大量寄生于罗非鱼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故叫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将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寄主无年龄选择性,从苗种到成鱼各年龄段皆受其侵害。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15-25℃,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

诊断: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抱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病,所以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需用显微镜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

2.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用l-2%食盐水浸洗病鱼l5-20分钟。

3.用亚甲基蓝1-3g/m3全塘泼洒,每隔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4.全池遍洒福尔马林15-25×10-6浓度,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

5.每亩每米水深,使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或鲜生姜500g,混合加水10kg煮沸。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次。晴天中午泼洒。

尼罗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又名白点病。

1.病原: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一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

2.症状:此病对个体小的尼罗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3.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甲鱼常见病的防治



鳖腐皮、疖疮病
1、每100公斤鳖用白毛藤30克、板兰根10克、黄岑10克煎汁拌饲料投喂;
2、西药治疗有好转后:每100公斤鳖用金银花6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2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黄芪60克、当归15克、穿山甲5克,煎汁拌饲料投喂5天,作散结排脓,巩固疗效。
3、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大黄4克,煎成药液洗浴48小时。
4、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一起煎水洗浴50小时。
5、重症,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黄柏2克+黄岑2克煎水洗浴。
鳖腹水病
每公斤饲料拌入金银花3克、板兰根2克、连翘2克、蒲公英2克,连用5天。
鳖水霉病
每立方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后加水10倍,煮沸3—5分钟,再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鳖水霉病并腐皮病
1、每吨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加水煮3分钟后加食盐1500克,小苏打1500克,兑水全池泼洒。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白点病
每吨水用大黄2.5克(先用氨水浸泡)+硫酸铜0.5克兑水全池泼洒。
鳖穿孔病
1、a将毛莨、天冲、辣木等药粉与红霉素软膏拌成泥状待用;b将500克五倍子加水8公斤煎成药液备用;将病鳖病灶处用0.5‰的碘盐溶液洗净消毒后,将a涂在病灶上;用等体积的熟石膏与b迅速拌匀,待放热结束时覆在药泥上。
2、每吨水用大黄5克、射干4克、黄岑4克、连翘4克浸浴,36小时后施用10克露蜂房,以生肌去腐。
3、同鳖腐皮、疖疮病(2)
鳖鳃腺炎病
1、用板兰根、连翘、穿心莲、苍耳子各1.5克,金银花0.5克,大青叶2千克,加水5.5千克煎2小时,去渣取汁3.5千克备用;每天取药汁600克加入淀粉煮成糊,将药糊帖附在捣碎的动物内脏中,待冷却后投喂,一日3次,连喂7天为一疗程。
2、每吨水用大青叶20克、板兰根40克煎汁长期浸泡。病重时可注射复方大青叶、板兰根注射液2毫克/公斤,一日2针。
3、每吨水用15%络合碘0.3克全池泼洒。结合每公斤饲料拌板兰根15克投喂,连用10天。
鳖肠炎、鳃腺炎并发
1、每千克鳖用地榆炭60克、焦山渣30克、乌梅3粒、黄莲6克、板兰根50克,加水煎汁拌饲料投喂;外用红霉素涂抹。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积食病
每千克饲料加入神曲或牛黄解毒片2片、大蒜2克,每天投喂。
鳖红脖子病
1、先按每吨水用大黄3克(经适量氨水浸泡12小时后取液)、硫酸铜0.5克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再每吨水用漂白粉5—6克泼洒,48小时后再泼一次。
2、按仙鹤草5克、马齿苋3克、黄岑2克、贯仲4克、五倍子3克、大黄4克的比例配成复合中药;每吨水取复合中药30克浸泡成药液,浴病鳖24小时。
3、按板兰根、马齿苋、茵陈、葫芦草、山楂、白毛藤各3克,甘草2克、山霍香4克、黄花一枝配成复合中药;每公斤饲料加入复合中药5克拌合投喂。
鳖白底板病
1、板兰根50克、败酱草(或大青叶)40克煎汁常期洗浴。
2、同鳖鳃腺炎(1)。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

是由多子小瓜虫钻入鳃或皮肤引起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过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容易感染并造成大批死亡。

2、症状及流行

该病主要危害10厘米左右的苗种。流行水温15~25℃,在广东的流行季节主要是春冬两季;患病死亡有时高达80%以上。小瓜虫病借助孢囊及幼虫传播,在水温24~26℃下,细胞分裂异常迅速,在7~8小时内能分裂成1000~2000个纤毛幼虫,当它接触到寄主时便寄生在鳃或皮肤表面,刚孵出的幼虫水温15~25℃时侵蚀力最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病灶处往往形成不足1毫米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头、躯干、鳃、鳍、口腔处都布满白点,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体色发黑,游动异常,呼吸困难。

3、防治方法

治疗小瓜虫病比较困难,必须强调以预防为主。①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一次,共2~3次;②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和20毫克/升福尔马林合剂浸洗;③每亩、水深1米用500~600克辣椒粉和1000~1200克捣烂的生姜一起煮沸半小时,充分搅拌均匀后稀释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次。注意泼药宜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效果更好。


螃蟹常见病的防治


一、甲壳溃疡病
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
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
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
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美国青蛙常见病的防治


美国青蛙的抗病性较强, 在稀养条件下很少发病。随着高密度养殖的技术推广, 病害日趋严重, 有的甚至造成极大损失。现将几种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简介如下:

1.红眼病。由病毒引起是美蛙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大腿内侧, 腹下皮肤呈点状出血, 肌肉呈红色, 蛙体瘫软无力, 活动迟钝, 并停止摄食。它发病急, 传染, 损失大, 可在几天内使美蛙大部死亡。致病原因是由于养殖密度大, 温度高、水质败坏, 引起病毒感染。防治方法:①经常换水, 保持池水清洁, 天热时应适当降低养殖温度;②将病蛙捞起, 放入10 -15 %盐水中浸泡5 - 10 分钟, 连续浸泡2 -3 天后可痊愈; ③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使池水浓度达到1.4ppm , 进行池水消毒(水消毒时蛙移入另一池)。

2.胃肠炎。主要由于蛙摄食了腐败变质的饲料而引起感染发炎。症状表现为蛙体瘫软, 无力跳跃, 并停止摄食, 捕捉时反应迟钝, 缩头弓背。剖解时可见胃肠有充血发炎现象。防治方法:主要是注意饲料卫生, 不喂霉变饲料, 每日清除食台上残饵, 每周用1 -2ppm 的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 次。对病蛙可用0.5 -1 %的食盐水浸洗, 每天每只喂酵毒2 片, 每次 0.5 片, 3 天后可见效。

3.水肿病。此病在部分蛙中发生。发病严重时引起死亡。主要病症是蛙腿部或腹部皮肉交接处渍水, 渍水由少到多, 逐步扩大而导致美蛙死亡。治疗方法:将病蛙提起, 让渍水流落下头, 再用注射器把渍水抽掉, 每次只能抽渍水的三分之一, 分3-4 次抽完可愈。

4.烂皮病。该病发生普遍。初起时病蛙的头背部皮肤失去光泽, 出现白色花纹。接着表皮层脱落, 并开始腐烂, 露出背肌, 逐渐扩展到躯干以致整个部。最后全部呈白色, 病蛙停止摄食而死亡。此病是由于美蛙长期摄食单一饲料, 缺乏维生素A 所致。防治办法:①饲料多样化, 每隔3 -4 天调换饲料品种一次, 以防止此病的发生;②对病蛙可用鱼肝油或猪肝拌入饲料中投喂, 病蛙皮肤可以再生, 眼睛白色消退, 并恢复进食。

5.气泡病。本病多发生于蝌蚪, 变态的美蛙也能发病。病因主要是水质不洁, 加上摄食不洁饵料后消化不良, 胃肠道发酵产气而致。症状:患病蝌蚪或美蛙肠内充满气体, 腹部膨胀, 失去平衡能力, 不能自由游泳, 腹部朝向水面, 严重时死亡。防治:发现此病后, 池中应加注新水或换新水, 降温保洁。对于发病蝌蚪或美蛙可置于清水中, 禁食, 暂养1 -2 天不久可痊愈。

6.出血病。此病多发生于长出后肢, 前肢将要长出的蝌蚪。蝌蚪患此病后腹部或尾部有出血的斑块, 肛门周围发红, 传染很快, 死亡率高, 治疗方法是每万尾蝌蚪用120 万单位的青霉素和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浸泡30 分钟, 疗效很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