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气候斑病

烟草气候斑病的病害症状分别为褐斑型、白斑病、尘灰型及环斑型,发生病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原因、寄主抗性、栽培等原因造成。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环保工作,也可喷施抗臭氧剂和气孔关闭剂。

一、病害症状

该病害发生的时期不同,其病害的症状也会不一样,常发生在烟草团棵全部伸展的叶片上,在旺长后期一直到成熟采收期的叶片上有时也会发生该病害,但是只会在某一部位的叶片上。

1、褐斑型:该病症状与白斑病有一些相似,但是病斑变成褐色以后,就不会变成白色,经常发生在团棵期后中下部的叶片上,病斑内缘比较深,病健交界比较明显。

2、白斑病:该病症变成褐色以后,1-2天内会再变成灰白色至白色,病斑外缘会由绿变黄,其病斑常集中在主脉与侧脉及叶尖上。经常发生在团棵期后的叶片上,叶片上会出现较多的水渍病斑,呈圆形、不规则形以及近圆形等,直径大概在1-3毫米,病斑会慢慢坏死,下陷,甚至穿孔、脱落。YZ023.coM

3、尘灰型:发病初期呈灰白色,慢慢变成褐色,病斑比较小,且互相连接在一起,叶片上有点像被红蜘蛛为害,常发生在嫩叶叶尖或叶缘上,一般叶片很少被穿孔。

4、环斑型:该病症不会经过汁液摩擦等接种传病,经常发生在白斑与褐斑的四周,类似于烟草环斑病毒症状,一般病症发生在同一片叶子上,和白斑与褐斑同时发生。

二、发生病害的原因

1、环境:如果遇到冷空气,导致连续低温、多雨、日照时间短,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烟草叶片细胞间隙较湿润,气孔张开,等到雨后天晴就容易发生病害。

2、寄主抗性:不同的品种对于气候斑的抗性也会不同。

3、栽培:烟草感染病毒以后就会发病严重,因土壤缺少氮或者氮肥过量,磷的供应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营养,就很容易感染气候斑病。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国外的一些品种对臭氧不是很敏感,在一定浓度在受害比较轻,比如柯克347、Ky17、Conn7D、F200、F221、白肋烟49、G33等。国内的品种比如中烟90、中烟14、黄花大金元等受害都比较轻,一定要全面进行筛选鉴定。

2、加强环保工作:首先要预防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做好环保工作,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臭氧其实是太阳紫外线光化学反应出来的产物,二氧化碳与碳水化合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也会形成臭氧,因此工业、汽车尾气、家庭燃烧排除的废气,也为大气层制造臭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所以烟草气候斑病发生与危害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原因之一。

3、药物防治:可以喷施抗臭氧剂,比如活性炭、三甲基喹啉,也可喷施气孔关闭剂,比如醋酸二苯汞溶液,诱导气孔关闭,可以减少臭氧对烟叶的危害,也看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还可用20%萎锈灵3000倍液、80%代森锌、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进行喷叶,都有一定的防效作用。

相关阅读

烟草甲虫如何滋生起来


烟草甲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长蠹总科、窃蠹科的一种。那么烟草甲虫如何滋生起来的呢?

一、烟草甲虫如何滋生起来

烟草甲虫的发育最适条件是温度30℃和相对湿度70%,在这种最适环境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4天。卵产在烟叶缝隙或粮粒凹陷处,每次产卵一粒。

二、烟草虫的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较活泼,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幼虫寄欢隐蔽在蔽光处或贮藏物里取食或灶食烟梗、烟把等。烟草甲幼虫共56龄.十别4龄或7龄。培育最快,老熟后分泌物缀连食物,碎屑在缝隙处结白色坚韧薄茧固定在寄主表面,化蛹在其中,有的不作茧也能化蛹。天敌有米象金小蜂等。

三、烟草虫的防治方法

1.注意仓库内清洁,新旧粮食不宜混放。2.寒冷地区冬季可把仓库温度降至-3℃经7昼夜,大部分幼虫将被冻死。3.烟叶入库时要严格检查虫情,有虫的要先行杀虫处理,然后入库。4.对贮存2年左右的烟叶采用塑料膜密封存,尽量集中使用,虫口密度大时,可用磷化氢气体熏蒸防治。5.针对该虫有趋光性,在仓库内安装诱虫灯,不仅可杀灭害虫,还可减少虫体对贮烟的污染。

烟草甲食性广泛,为害烟草、茶叶、禾谷类、豆类、干枣、油料、动植物标本、可可豆、皮革和藤竹制品等,尤其是烟草商品受害严重。

斑鳜


[学名]: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斑鳜
[外文名]: spotted mandarinfish
[别名]: 岩鳜、园筒 (桶)鳜、石鳜
 
[形态特征]:
  体背、腹缘浅弧形,尾柄较高。头大,眼后头部平直或稍内凹。吻尖,眼上侧位,偏于头的前半部,每侧有鼻孔2个,离眼较近,前鼻孔圆形,小而有瓣膜,后鼻孔椭圆形,略大于前鼻孔。口前位,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下颌两侧齿扩大为犬齿,多为2个并生。间鳃盖骨及下鳃盖骨腹缘有浅缺刻。鳃耙稀少,梳齿状,略短于鳃丝。吻部及头顶处无鳞,余均有鳞。侧线前段稍弯,靠近背缘向后延伸;后段较平直,接近尾柄中部。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发达,有12-13根鳍棘,第六鳍棘最长;鳍条部基底短,鳍条边缘圆凸。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几乎相对;鳍棘都较粗壮:第一鳍棘较短,第二鳍棘最长(压倒后超过第三鳍棘),胸鳍下侧位,起点稍前于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棘下方,鳍长约等于胸鳍长,有1根鳍棘,短细,不及鳍条长的二分之一。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  [原产地区]:中国广东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东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栖于静水或微流水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流中,白天一般侧卧于底部凹坑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草丛中四处游动寻觅食物。

斑鰶


中文名称 斑鰶
拉丁名称 Clupanodon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Konosirus punctatus]
英文名称 spotted sardine,gizzard shad,dotted gizzard shad
地方名称 黄流鱼,鼓眼,扁鰶,气泡子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鲱形目
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
中文科名 鲱科
拉丁科名 Clupeidae
中文属名 斑鰶属
拉丁属名 Clupanodon Laceped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5~17;臀鳍21~24;胸鳍16;腹鳍8;纵列鳞53~56;横列鳞21~24;鳃耙217+211。
体延长,侧扁,腹缘具锐利的锯齿状棱鳞,18~20+14~16。体长为体高3.0~3.5倍,为头长3.7~4.0倍。头中大。头长为吻长4.4~4.7倍,为眼径4.0~4.8倍,为眼

间隔2.9~3.1倍。吻圆钝,突出。吻长约与眼径相等。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脂眼睑较发达,遮盖眼的前后缘。眼间隔稍凸。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距吻端较距眼前缘为近。口小,近于下位。口裂短,不伸达眼前缘。上颌稍突出,略长于下颌,中间无显著缺刻。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口无牙。鳃孔大。鳃盖骨边缘光滑。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假鳃发达。鳃耙细长,数多。肛门位于臀鳍稍前方。

体被薄圆鳞,形似六角形。头部无鳞;胸鳍和腹鳍基部具短的腋鳞。

背鳍1个,位于体中央,起点在腹鳍起点稍前上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最后鳍条延长呈丝状,向后伸达尾柄上方。臀鳍基部中长,鳍条短。胸鳍较长,

后端伸达背鳍起点下方。腹鳍小,位于背鳍起点稍后下方。尾鳍分叉。

体背侧青绿色,头背部较深,体侧下方和腹部银白色。吻部淡黄色。体侧上方具7-9纵列绿色小点。鳃盖部略呈金黄色。鳃盖后上方具一深绿色斑块。背鳍

和臀鳍淡黄色,胸鳍和尾鳍黄色,腹鳍色淡。背鳍、尾鳍边缘黑色。

斑鳢


[学名]: Channa maculata(Lacepede)
[资源名称]: 斑鳢
[外文名]: Taiwan snakehead,snakehead mullet
[别名]: 斑鱼、生鱼、花鱼
 
[形态特征]:
  背鳍41~44;臀鳍15~17;腹鳍Ⅰ~5;胸鳍15~17。侧线鳞:上侧线23~25,下侧线28~33,侧线上鳞4~5,侧线下鳞(腹鳍)8~9。鳃耙8~10。 体长为体高的4.3~5.6(平均5.0)倍,为头长的2.9~3.l(3.0)倍,为尾柄长的11.0一14.5(12.8)倍,为尾柄高的9.0~11.8(9.8)倍。头长为吻长的5.3~6.5(5.8)倍,为眼径的6.3~7.9(7.0)倍,为眼间距的4.9~5.7(5.2)倍。 体延长而稍圆,尾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头颇长,顶部平坦,头长为其宽的2.0~2.9倍。吻尖短,小于眼后头长。口端位,下颌突出,口裂大而斜,后端伸达眼后缘的下方或略后。两颌及犁骨具绒毛状齿带,下颌杂有犬齿。腭骨有犬齿1行。眼小,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宽平,大于眼径。前鼻孔有短管,靠近吻端,但不伸过上唇。头侧与体侧均被大小约一致的小圆鳞,头顶部的鳞较大,胸腹部的鳞变小。侧线约在臀鳍起点的上方中断,向下1或2行鳞再沿体侧中部后延至尾柄。鳃耙为具细刺里结节状,有时3~4结节连合。鳃盖膜愈合,不连于峡部。 背鳍起点约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无棘,后伸达尾柄处;臀鳍起点紧靠肛门,无棘,亦后伸达尾柄;腹鳍小,次胸位;胸鳍与尾鳍圆形。 体灰黑色,腹部灰白。背部有黑斑1纵行,体侧有1不规则的较大黑斑2纵行,腹侧尚有较小黑斑1纵列。头侧自吻端经眼至鳃盖有1黑纵带,自眼下方至胸鳍基底另有1条。尾鳍基底前后有黑色交错的横条纹,背鳍与臀鳍均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偶鳍略黄。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等  [原产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我国见于长江、闽江、和珠江水系,及台湾、海南岛水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丛生和淤泥底质的河沟及池塘中。常潜伏于水草及水底袭击小鱼,也食虾类和昆虫。适应能力强,能借鳃上腔中的副呼吸器官直接呼吸空气,能在混浊和缺氧的水体中生活,甚至于在潮湿的淤泥中也能生活一段时间,生殖期在4~7月,亲鱼有营巢和护巢习性。卵浮性,具油球,有一薄膜将卵粘罩在一起。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