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亲鱼的选择要点


亲鱼的选择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环节,它是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优质苗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1、选育

繁殖用亲鱼应选择经过纯系选育、年龄4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体重2~5千克的个体,亲鱼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能仅以体重为唯一衡量标准,大个体的亲鱼不一定都达到性成熟年龄和良好的性腺发育度。一般2龄鱼中只有20%左右个体性成熟,3龄鱼可达到40%,而4龄鱼大多能达到性成熟,用于繁殖的成功率较高。而8龄以上的个体通常都很大,不易操作,一般不采用。
选用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应来自信誉较好的育苗场,避免使用有病毒病病史的亲鱼,避免从疫病区选用亲本。


2、雌雄配组

亲鱼雌雄配组比例一般3:2为宜,一尾雄鱼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两尾甚至两尾以上的雌鱼交配。雄鱼过多将会出现选雌时雄鱼间的相互争斗而造成鱼体受伤,影响产卵。雌鱼过多也会造成配组不足而影响产卵受精,所以亲鱼雌雄的配组比例及雌雄鱼规格大小的相对性也是必需的技术要求。


3、雌雄鉴别

斑点叉尾鮰在生殖季节可通过第二性征来判别。一般雄鱼比雌鱼大,而且头部比雌鱼宽。临近产卵季节,雄鱼逐渐变瘦,突显出大而肌肉发达的头部,使得其头宽大于体宽,有时体色还会发黑;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使得头宽小于体宽。
还可通过泄殖孔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在非产卵季节也可以使用。将鱼的腹部朝上,即可见2或3个开孔。靠近头部的一孔为肛门,靠近尾部的是尿殖孔。雄鱼的尿殖孔为一肉质的乳头状突体,繁殖季节呈膨大较硬状态。雌鱼尿殖孔卵圆形,不突出。靠尾部一侧尚有一个小的泌尿孔。在临繁殖季节雌鱼的尿殖区呈淡红色,并显肿大,较为柔软,而且布满黏液。

相关阅读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培育



1、池塘条件

亲鱼培育池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亩放养量一般150~200千克,不得超过250千克。亲鱼培育池应经过精整消毒,过滤进水,保持良好无污染的水源水质,备有进、排水系统。


2、饲料要求

营养好坏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应投喂质量好的优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36%以上,饲料配方如下。
大豆粕(含44%蛋白质)占总量的50.5%;玉米粉占总量的14.93%;碎小麦占总量的6.0%;酿酒浸出物干品占总量的7.5%;鱼粉占总量的15.0%;动物脂肪占总量的3.0%;颗粒黏合剂占总量的2.5%;磷酸二钙占总量的0.5%;维生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75%;包囊维生素C占总量的0.057%;微量元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075%。
分析结果:粗蛋白质总量35.6%;消化能(DE)2640千卡/千克;能蛋比(千卡/克)为7.3:1.0。
注:以上数据引自美国大豆协会(ASA)。


3、投饵管理

水温12~18℃时可每天投喂存池鱼量的1%~2%,1~2天投喂一次,水温20℃以上时应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一般要求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在15分钟左右吃完为宜,每天投喂两次,低于12℃时,可以不投喂。每10~15天还可增投一次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临近产卵,亲鱼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应适时调整投喂量。
高温季节亲鱼池应配有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每1~2周注新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35厘米,pH6.8~8.5,严防亲鱼池浮头泛塘。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选择、组配和雌雄鉴别



1、亲鱼的选择与配组

亲鱼的选择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环节,它是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优质苗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繁殖用亲鱼应选择经过纯系选育、年龄4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体重2~5千克的个体,亲鱼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能仅以体重为惟一衡量标准,大个体的亲鱼不一定都达到性成熟年龄和良好的性腺发育度。一般2龄鱼中只有20%左右个体性成熟,3龄鱼可达到40%,而4龄鱼大多能达到性成熟,用于繁殖的成功率较高。而8龄以上的个体通常都很大,不易操作,一般不采用。

选用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应来自信誉较好的育苗场,避免使用有病毒病病史的亲鱼,避免从疫病区选用亲本。

亲鱼雌雄配组比例一般3:2为宜,一尾雄鱼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两尾甚至两尾以上的雌鱼交配。雄鱼过多将会出现选雌时雄鱼间的相互争斗而造成鱼体受伤,影响产卵。雌鱼过多也会造成配组不足而影响产卵受精,所以亲鱼雌雄的配组比例及雌雄鱼规格大小的相对性也是必需的技术要求。

2、亲鱼的雌雄鉴别

斑点叉尾鮰在生殖季节可通过第二性征来判别。一般雄鱼比雌鱼大,而且头部比雌鱼宽。临近产卵季节,雄鱼逐渐变瘦,凸显出大而肌肉发达的头部,使得其头宽大于体宽,有时体色还会发黑;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使得头宽小于体宽。

还可通过泄殖孔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在非产卵季节也可以使用。将鱼的腹部朝上,即可见2或3个开孔。靠近头部的一孔为肛门,靠近尾部的是尿殖孔。雄鱼的尿殖孔为一肉质的乳头状突体,繁殖季节呈膨大较硬状态。雌鱼尿殖孔卵圆形,不突出。靠尾部一侧尚有一个小的泌尿孔。在临繁殖季节雌鱼的尿殖区呈淡红色,并显肿大,较为柔软,而且布满黏液。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放养与搭配技巧



1、亲鱼数量的估算

具体到一个养殖场需要多少亲鱼,应根据生产规模对苗种需要数量进行推算,一般推算标准:每千克亲鱼产卵量为6000粒左右;亲鱼产卵率为50%~60%;孵化率为80%左右;卵黄鱼苗暂养成活率为90%;鱼苗养成大鱼种成活率按70%~80%计;依此类推,即可算出需要蓄养亲鱼的数量。

2、分类放养与搭配

引进的亲鱼大多存在年龄、体重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放养前应进行统筹安排、分类放养,在有限的培育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在亲鱼体重1.5~2千克左右时,推荐放养量为:亲鱼池面积1500~2000平方米,4~5平方米放1尾;面积2000~4000平方米,5~6平方米放1尾;总放养量控制在225~250千克/亩。即面积较小的亲鱼池管理方便,可适当放密一些,而面积较大的亲鱼池应适当放稀一些。

亲鱼初始体重较小或体质较差的,放养量需留有一定空间,因在培育过程中体重增加较快,如开始放养量过大,后期鱼池超载,会影响亲鱼成熟和产卵。

自然繁殖则雌雄混养,比例1:1;如人工催情和人工授精则需雌雄分养,否则性成熟的亲鱼在池塘中会自然产卵孵化,使生产计划失控。

为控制水质,在亲鱼池中要搭配250~300尾左右的鲢、鳙;由于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故亲鱼池中忌放鲤、鲫,或其他食性相似的鱼,以免争食,影响其正常发育。

亲鱼放养前,须经浓度为50克/升食盐水浸洗5分钟再下池,以进行伤口消毒或杀灭体表寄生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3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