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脐黄病的防治方法

果农们最担心的有这么几件事,一件是年份好,水果收成都很好,就是卖不起价钱;一件是自然灾害,导致的水果收成不好;还有一件就是病虫害了。相对于前面两种而言,其实第三种是最惨的。因为前面两种在一个行业里面受害程度是普遍的,但是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却只是个体的劣势。

脐橙脐黄病的防治方法

1、首先从培育健旺的树势着手,适当增施氮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2、其次在开花前把强旺秋梢拉成下垂或水平状态,使绝大多数花开放时朝下,减少向阳果,防止脐黄的产生;

3、再次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保果,喷施30-40毫克/升的赤霉素液,连喷两次,7月下旬至8月下旬用600倍抑黄酯溶液涂喷果实脐部,以抑制脐黄病发生和蔓延。

其他脐橙病害的防治

1、裂果病

首先,要选择抗裂性较强的品种(系),一般以果型椭圆、脐小或闭脐的品种(系)抗裂性较好,如纽荷尔等;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树势,尤其在梅雨后到秋雨来临前的干旱期要特别搞好水分管理,做到及时灌水或浇(喷)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再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连喷2-3次叶面钾肥。叶面钾肥可选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硫酸钾复合肥,并在7月上中旬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九二O加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适量香糊的混合液,能使裂缝愈合,防止裂果再发生。

2、日灼病

加强科学管理,果园覆盖秸秆等保墒是预防日灼病的基础;果园栽种牧草或间种绿肥,可减轻日灼病;在高温季节,不要喷施机油乳剂及石硫合剂之类的农药,以免加重日灼病的发生。在日灼病发生初期,用白纸粘贴在日灼果果面,并要拉扯枝叶遮挡果实,以减少日光直射照射。在夏、秋高温季节定期灌水或喷水,可预防和减轻日灼病的发生。

脐橙的种植要点

1、强肥地力,增强树势。幼树苗弱,根幼嫩,宜勤施薄施,并及时松土除草,及时消灭杂草以节省养分。注意灌排水,保持适度墒情,还要喷洒新高脂膜以保肥水之效,切实促进树体的强壮。

2、整剪树形,强化促果。在树冠四周枝叶密集处,修剪疏稀,顶部枝条重修剪,内部枝条轻修剪,使树冠内部光照良好,结果多而品质好。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要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3、促花分化,均衡果率。树体挂果的大小年使得树体承载失去平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要在每年的花芽分化期环刷促花王2号一次,可促花芽分化,抑夏梢狂长,可强花并提高授粉能力和坐果率;在秋末再环刷促花王2号一次,即可抑冬梢抽发,强化树势营养代谢,为来年开花结果打好基础。

4、防治病虫害,保护树体安全越冬。危害橙子树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螨类、蚧类、潜叶蛾类、炭疽病等,防治上应根据各种病虫的发生特点,结合喷药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适宜脐橙生长的气候条件

1、年平均温度18~19℃,10℃;

2、年有效积温5600~6500℃;

3、1月份均温7℃左右;

4、极端最低温-3℃左右;

5、年降雨量1000mm左右;

6、相对温度65~70%;

7、年日照1600小时左右;

8、果实成熟期的9~11月;

9、昼夜温差较大。

除了脐黄病,还有裂果病还有白灼病都是脐橙常见的病害,所以需要种植脐橙的果农十分注意,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脐橙种植的要点,以及适宜脐橙生长的气候特征等,都需要大家多多关注。

相关知识

脐橙油包下陷原因及防治办法


现在的世界正处在一个看脸的时代,不仅人要长得养眼,穿衣打扮要跟得上潮流,房屋设计要有格调,就连吃的,用的都要由颜值。的确,美得事物能够给人带来美得享受。水果也要美美哒才能让人由购买的欲望。

脐橙油包下陷原因及防治办法

一、脐橙油包下陷的原因

果实油胞下陷又称为油斑病,它实际上是油胞周围的细胞下陷,是一种常见生理性病害,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贮藏性。最开始是油胞周围斑点内陷,随着时间推移,病害区域的果皮下沉和颜色变深,从而使油胞突出而表现出明显症状。油胞凹陷主要是损害了表层细胞,而油胞下面深层细胞一般结构还保持完整。这种症状还与产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例如果实成熟期的温度低、湿度大、土壤养分失衡等。

二、防治办法

脐橙油包下陷和缺硼钙都有关系,一般早期预防为主,而且幼果阶段是补硼的关键时期,喷施微补果力+硼力,有利于提高果皮卖相,果实膨大开始要注重补钙,持续到采收,叶面喷施微补盖力,有效补钙,果皮细胞紧密度增加,能提高果实硬度和品质,减少油包下陷问题。

脐橙的生长特性

1、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8℃以上时,脐橙开始萌发;日平均气温在23~29℃时,其生长发育最适宜。

2、脐橙要求年降雨量1000mm以上。

3、脐橙属耐阴性较强的果树,但日照与脐橙优质高产关系密切。日照不足,脐橙生长结果和果实着色都较差,一般年日照时数1200~2200小时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

4、脐橙适宜生长在PH为5.5~6.5的土壤环境中。

脐橙主要病害防治

1、裂果病

首先,要选择抗裂性较强的品种(系),一般以果型椭圆、脐小或闭脐的品种(系)抗裂性较好,如纽荷尔等;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树势,尤其在梅雨后到秋雨来临前的干旱期要特别搞好水分管理,做到及时灌水或浇(喷)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再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连喷2-3次叶面钾肥。叶面钾肥可选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硫酸钾复合肥,并在7月上中旬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九二O加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适量香糊的混合液,能使裂缝愈合,防止裂果再发生。

2、日灼病

加强科学管理,果园覆盖秸秆等保墒是预防日灼病的基础;果园栽种牧草或间种绿肥,可减轻日灼病;在高温季节,不要喷施机油乳剂及石硫合剂之类的农药,以免加重日灼病的发生。在日灼病发生初期,用白纸粘贴在日灼果果面,并要拉扯枝叶遮挡果实,以减少日光直射照射。在夏、秋高温季节定期灌水或喷水,可预防和减轻日灼病的发生。

3、脐黄病

首先从培育健旺的树势着手,适当增施氮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其次在开花前把强旺秋梢拉成下垂或水平状态,使绝大多数花开放时朝下,减少向阳果,防止脐黄的产生;再次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保果,喷施30-40毫克/升的九二O液,连喷两次,7月下旬至8月下旬用600倍抑黄酯溶液涂喷果实脐部,以抑制脐黄病发生和蔓延。

脐橙肥水管理

1、施足基肥:每株施杂草25~4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石灰1.5公斤、鸡粪或麸饼1.5公斤,由粗到精分3~4层埋下,一层土一层肥,肥面洒石灰,填至穴的八分满,将沤制后的鸡粪或麸饼(加少许过磷酸钙沤制3个月),施在植穴的最上层,然后起墩高出地面30厘米、宽70~80厘米种植,以防下陷积水。

2、幼龄树施肥:1~2年生脐橙每年施肥6~8次,重点施好春、夏、秋3次梢的促梢肥和壮梢肥。促梢肥在放梢前10天施用,以氮肥为主,1年生树每株用尿素25~50克,2年生树每株用尿素约0.1公斤,加粪水或腐熟豆麸水淋施。壮梢肥在新梢伸长期施用,以磷钾肥为主,1年生树每株施复合肥75克,2年生树每株施0.1公斤。

3、成年树施肥:脐橙植后第三年开始挂果,全年分催芽肥、壮果肥、促攻秋梢肥和采果肥进行施肥。催芽肥在1月下旬施用、每株施尿素0.1公斤、复合肥0.2~0.3公斤、硼砂50克和硫酸镁50克;壮果肥在脐橙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的5月下旬施用,每株施复合肥0.4~0.75公斤加硫酸钾75克;促攻秋梢肥在7月下旬施用,每株淋施尿素0.25公斤和复合肥1公斤;采果肥在采果前3天施用,每株淋施尿素、复合肥各0.25公斤。

健康外观优质的脐橙,像憨厚的维尼熊,而油包下陷的脐橙就像是瘪了的维尼熊气球,脸皮都耷拉下来。所以各位果农一定要仔细留意脐橙,做好脐橙病害的防治。这样才能结出高颜值的脐橙。

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与生长及饲料的利用率,因此充分认识池塘水环境的特性并加强科学管理,围绕着增氧和降氨这一核心问题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很有必要。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

第二,定期泼洒生石灰(ph值偏低时)。

第三,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第四,水质过肥时用硫酸铜等药物适当杀死部分藻类,加注新水。

第五,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第六,利用光合作用改良水质,

二、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1、要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2、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鱼吃饱吃好;

3、要选择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避免鱼体发生营养性疾病;

4、要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池塘日记;

5、要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饲养。

三、控制和杀灭病原体

(一)苗种检疫对购进苗种要检疫。

(二)清塘在放鱼对鱼塘要彻底清整消毒。

(三)鱼体消毒春片鱼种入池前用药液浸泡鱼体,可有效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四)粪肥消毒;有机肥应消毒后再施。消毒可用生石灰、漂白粉、鱼康等药物。

(五)高温季节定期预防:

①高温季节在投饵台挂袋或定期泼洒杀菌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采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食场周围的药物浓度应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又不能影响鱼类摄食。

2、食场周围的药物的有效浓度应保持1小时以上。

3、必须连续挂袋或泼药3~5天;

②高温季节,鱼生长旺季,定期投喂杀菌药饵,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细菌性鱼病;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


l病原和流行

该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但其血清型与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不尽相同。该病分泌毒素和胃肠道发酵腐败的产物一起引起仔猪肠毒血症,使仔猪发病或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l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的更多发。猪群中一旦发病,很快传播开,一窝仔猪中的发病率可达50%~90%,病死率有的可高达100%。猪场卫生条件不良,仔猪密集,互相窜动,都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临床特征

最急性的病仔猪常于分娩后lOh左右突然死亡。2~3日龄仔猪感染时,病程稍长,腹泻是其主要症状。排粪次数增加,th内数次。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糊状,含有凝乳小块。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衰弱,终因脱水、衰竭而死。通常根据上述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特别是仔猪排出的便粪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应采取病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或粪便送兽医检验部门作细菌学检验。

3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颈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肿。兽医剖检可见,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肠道内充满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有弥散性小点状出血;肝、肾常有小的坏死灶。

4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日龄、腹泻、排黄色稀粪、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急性死亡等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仔猪红痢以及由轮伏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相鉴别。

5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有形态学检查、生化特性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试验等。近年来,DNA探针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己被用来进行大肠杆菌的鉴定,这两种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特异、敏感和快速的检测方法。

病料采集:败血型个体采取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病个体采取小肠前部黏膜或发炎的肠黏膜。

试验方法:①形态学检查。血液涂片、组织触印片,以革兰氏染色(或瑞氏、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发现大量大肠杆菌时,即可作出诊断。②培养特性检查。采样作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于37℃培养24小时。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形成直径约2.Omm、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淡灰色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红色,部分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出现β-型溶血。挑取上述菌落作纯培养,并继续作生化特性试验,如具备下述特性,即可作出大肠埃希氏菌的诊断报告:乳糖、葡萄糖均产酸产气,ONPG阳性,M.R.阳性,V.P.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会运动,KCN中不生长。

6预防措施

平时要搞好猪舍环境的卫生工作。母猪进入产房前,产房及临产母猪要进行彻底消毒;产前3~5天对母猪的乳房及腹部皮肤用0.1%高锰酸钾擦拭,哺乳前应再重复1次。如猪场发生过该病,在母猪产前2~3天对其应用抗菌药物,连续用至产后数天,可有效地防止仔猪发生感染。给仔猪服用细菌制剂。为防止仔猪黄痢发生,一些猪场,在仔猪吃奶前喂服调痢生或促菌生,据称效果良好。常发病地区的猪场,可用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或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菌,给产前1个月的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保护,防止发病。

7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临床上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①药物治疗。大肠杆菌对新霉素、痢特灵、磺胺甲基嘧啶、土霉素,尤其是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可以口服或注射。但最好分离出病原性菌株,作药效试验,选用抑菌作用显著的药物,则效果较为可靠。在给患病仔猪用药的同时,也给哺乳母猪注射抑菌作用显著的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②补液补糖。由于腹泻,病猪脱水严重,应及时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和林格尔液,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增加仔猪机体的抗病能力。③特异性治疗。在仔猪黄痢常发猪场,可自己制备抗仔猪黄痢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能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④中草药处方。党参36g,黄连、黄柏、黄芩各15g,连翘、茯苓、白术、石榴皮各20g,干姜、木香各12g,白头翁40g,共研末,煎汤内服。以上为12头仔猪用量,每天服1~2剂。

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5~6月份,且水牛较黄牛多发。

1.病原发育史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成虫外观似蜜蜂,呈棕褐色,长13~15毫米,体表有密绒毛;虫卵呈黄白色。成虫仅存活1周左右,夏末秋初雌蝇在牛被毛上产完卵后死亡。虫卵经4~7天孵化出第一期幼虫,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皮下组织。进入牛体后,牛皮蝇幼虫主要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椎管硬膜外脂肪组织中停留并在此寄居5个月左右(致富经:/),逐渐蜕皮变成第二期幼虫,然后从椎间孔爬出,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2~3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8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而纹皮蝇幼虫则沿疏松结缔组织向胸、腹腔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咽部、食道和瘤胃周围结缔组织中并在此寄居约5个月,逐渐完成第二期幼虫蜕变,后又从食道壁集中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约2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6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最后,幼虫成熟由皮肤破裂孔钻出落地成蛹,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虫皮蝇,继续危害牛群。

2.症状与危害

雌蝇追逐产卵会引起牛恐惧、不安,表现踢踏、奔跑等,影响休息、采食和抓膘,甚至引起摔伤、流产等严重后果。第一期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内,引起疼痛、发痒等;第二期幼虫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在食道壁停留易引起食道炎;第三期幼虫易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皮下蜂窝组织炎,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化脓,有浆液和脓汁流出,形成瘘管。因感染幼虫数量和发育期不同,若不进行治疗则在一定时间内接连发病,不但影响牛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也影响牛皮品质。

3.诊断

根据当地皮蝇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流行季节和病牛来源等,结合牛背部皮下触诊有长圆形硬结的瘤状肿;瘤状肿中间皮肤有小孔,流出浆液、脓汁,小孔周围有脓痂,用手挤压有虫体落出即可确诊。

4.防治措施

防治牛皮蝇蛆病的主要措施是消灭牛体内的幼虫,防止幼虫落地化蛹。常用方法:

①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蝇工作。夏季定期对牛舍、运动场等用拟除虫菊酯喷雾灭蝇。

②适时预防,避免不良后果。有可疑病牛时,每年11月份前用伊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体重给药,一次皮下注射。因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幼虫在食道壁和脊椎神经外膜下寄生,若虫体死亡会引起相应的局部严重反应,故此期间不宜用药。

③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在发病季节发现牛体背部皮下有瘤状肿时,可用倍硫磷7~10毫克/千克体重,臀部肌内注射;也可用伊维菌素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如瘤状肿有新鲜破裂孔,可用手从结节内挤出幼虫并杀灭,然后用亚胺硫磷乳油洗擦患部,再涂消炎软膏;也可用2%敌百虫酒精溶液擦患部,每周1次,连用3~5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57802)

羔羊腹泻病的防治方法


1.腹泻病因。①饲养管理不当致使羔羊营养不良,机体抗病能力差,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肠道,直接刺激胃肠黏膜,扰乱胃肠正常分泌机能,从而导致羔羊腹泻。
②给羔羊饲喂腐败霉变草料;饲喂不定时、不定量;精粗饲料搭配不当,饲料转换过频;饮水不干净等均易诱发腹泻。
③羔羊饲养环境差,圈舍潮湿,无垫草或草少,保温性能低,气候骤变等,极易造成羔羊应激性腹泻。
④羊舍消毒措施不严格,羔羊出生后,病原微生物通过脐带、母羊乳头、母羊体表及舔食杂物等侵入消化道,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腹泻。
2.症状。羔羊病初精神沉郁,虚弱,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腹泻,有的呈粥状,有的呈水样,颜色绿、黄绿、灰白等,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尿短赤。病情严重时起卧困难。病程长者,食欲减少或废绝,眼窝下陷,被毛粗乱,身体震颤,哀叫,心跳加快,脉象虚弱,衰竭而死亡。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程稍长,常因脱水死亡;应激引起的腹泻常为消化不良,粪便色泽与草料颜色相近,灰白色或黄褐色,带有未消化饲料;()病毒性腹泻多为水样腹泻,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3.治疗。①西药疗法:肌肉注射毒痢奇效(主要成分:恩诺沙星)和泻痢速停(主要成分:穿心莲),同时配合口服痢拉克(主要成分:硫酸新霉素)。
②中药疗法:按照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原则,可给羔羊灌服腹泻一剂灵散,主要成分:白头翁、滑石、黄芩、黄柏、车前子、郁金、栀子、木香、苍术、诃子、丹参,同时配合抗菌消炎、补液强心,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预防。加强孕期母羊的饲养管理,保障产出的羔羊体质健壮,充足哺乳,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重点做好圈舍、母羊体表和乳房的卫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断脐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同时确保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及时隔离病羔羊,加强护理。羊场要定期清扫,圈舍应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大力改善羔羊生长环境,防止圈舍潮湿,勤垫干土或勤换垫草,减少因湿度大对羔羊的应激。
636621四川省南江县沙河镇畜牧站李明全

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在湖北江汉地区,养草鱼不怎么打疫苗,每年草鱼烂鳃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户的鱼塘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病,总是不断地杀虫、杀菌,药用了不少,死鱼也没控制下来,是否真正搞清楚了病原的由来,怎么入手预防与治疗?
1.烂鳃病原体。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孢子虫等引起的。
2.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3.病因。①细菌性烂鳃。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疾病,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对症下药(根据水质与鱼大小、体质,还有当时季节天气的情况来考虑该下什么药)。
②鳃霉性烂鳃。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
③寄生虫烂鳃。从鳃上观察是什么类型寄生虫引起鳃部损伤和损伤的程度,中华蚤等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再根据轻重来对症下药,杀虫后需对水体杀菌,预防受过伤的鱼被细菌感染再次受伤,过后注重水质调节,鱼体内服调理。
④营养性烂鳃。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有人会说水环境恶化与药物的刺激也会使鳃丝肿胀和发黑,()所以需要正确判断与诊断(以鱼体内部来确诊),这样可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⑤药物性烂鳃。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这个时候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该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解毒与增强营养。
⑥环境性烂鳃。水环境性烂鳃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4.防治。①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15天调1次水,如用通威伴侣2(4~6亩水面用1袋,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改一次底,控制水的稳定性;还要及时内服通威鱼氟星(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肠炎三病康(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大青叶、白头翁、大黄、黄连等)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草鱼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四消工作,防止鱼病发生。特别是150克和150克以下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烂鳃病,往往是水质与塘泥的原因引起草鱼鳃丝功能减退,且这种水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细菌等引起的烂鳃。调水改底是根本,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抓鱼诊断,及时用药预防。
②治疗。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若是单方面的烂鳃,可根据鱼的大小、抵抗能力强弱,还有当时水质情况与内脏器官变化来用药,例如草鱼平均500克有4~5条,吃料正常,水质淡绿色,透明度20厘米,水质理化指标正常,则是细菌性烂鳃,死亡10~15条,当天用聚维酮碘500毫升/2~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250克/亩,第2天开始内服,由专业的技术员配药。综合方面烂鳃我们该如何处理?方法如下:先处理塘底,再解除水中毒素,保证溶氧充足。也可以先解毒3小时,再用二氧化氯200克/亩水体,阴雨天也可以用。消毒用温和性药物杀菌控制病状;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用阿唯菌素+亚铁处理,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与内脏检查,情况严重,则晚上11时用颗粒增氧粉干洒;下停料天数由当时情况来确定;内服是根本,病情控制好时,赶快调水。
郑欣成

兰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经常养花的人应该知道,养花三分栽七分养,兰花更是如此。想养好一株兰花的话,需要用心栽培,养得好,兰花枝繁叶茂开出的花更是漂亮芳香。没养好的话,很容易使兰花有炭疽病,使叶子枯黄、发黑,甚至开不出花。

兰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盆土粘重高湿板结,排水不好,不利根部通风,会加重病害;浇水切勿当头向株丛喷浇,应从盆边缘缓缓浇入,并应避免叶面喷水,免使病害加重,扩大蔓延。

2、霉雨季节,发病较严重,应注意兰室必须通风透光,兰盆摆放切勿过密,露地摆放时要有遮荫棚,防止曝晒,也要防7至9月间的急风暴雨,以免兰叶受伤感染;在此期间,要增施磷钾肥,不宜施氮肥,注意加强管理,使兰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注意勿使兰叶受冻害、霜害,避免碰伤,以免因再现伤口而增加感染机会。

4、兰叶交互重叠易感染,发现病叶应随时烧毁,盆中落叶亦应清除干净,以防扩散。

5、选用优良品种,如建兰中的铁梗素抗病性较强,而建兰中的大头素、春兰中的大富贵则易染病且较严重。

6、介壳虫的危害会促进病害的发生,应注意及时除虫。

7、病菌生长的适温为22至28℃,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土壤值在pH5.5至6均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孢子还能靠气流及降雨进行长距离传播,均应引起我们注意防范。

8、发病盛期,可喷施75%的百菌清500倍液3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兰花炭疽病主要症状

为害情况该病主要为害春兰、建兰、蕙兰等多种兰花。发病植株叶片出现大量病斑,影响生长和观赏。

1、发病症状:兰花炭疽病发生轻时,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使其观赏价值下降;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兰株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国兰炭疽病发病初期,叶尖呈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下延致使叶片成段枯死。叶片中部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叶缘病斑呈半圆形。叶脊染病,病斑连成一线,形成条斑。在叶基部发生,病斑连成一片,可致叶片枯断。后期病斑颜色变浅,中央偶有褐黄色轮纹,并散生小黑点,是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斑可以相互愈合成大斑,有时纵向破裂,致使叶片形成穿孔,病斑大小不一,直径1~20mm均有。在果实上发病,病斑形状不一,一般成黑褐色、长条形。新叶、老叶在发病时间上有差异。上半年一般是老叶发病,下半年多为新叶发病。

2、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芽率大为降低,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兰花炭疽病的危害

兰花最常见最普遍的病害是炭疽病。该病为害兰花叶片,常发生在兰花叶片的尖端和边缘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呈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中央呈淡褐色或边缘暗褐或黑褐色,病、健部界限清楚。病斑的扩展常受叶脉限制,叶尖上的病斑常呈三角形,从叶尖部位向下扩展蔓延。叶边缘病斑往往呈半圆形,病部质脆,有时纵向破裂。病斑的大小随兰花叶片宽度而不同。

兰花炭疽病的病原及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叶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经淋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0至25℃,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在广州地区越冬期不明显,初春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即可侵染,尤其是5至6月高温、多雨季节及连续阴雨的天气,或9至10月秋雨多或台风多的年份发病为盛。尤其高湿闷热、时晴时雨(或阵雨)天气,肥水管理不善,置盆过密、叶片交错擦伤、植株冻害等均可使其发病加重。在北方温室或家庭盆栽兰花也常年发生,植株过密、喷淋浇水、受到霜害、盆土过粘、排水不良等更易发病。

兰花炭疽病是常有的一种病状,一般没好好养护兰花的都会出现这样的炭疽病症状,不仅不美观还不能开出漂亮的花,久久不处理的话兰花直接会枯死。所以想要养兰花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的,当然兰花也有给你特别美的回报。

花椰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平时我们看见的花椰菜都是白白的,非常漂亮。其实这都是因为种植者在种植的时期做好了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的结果。花椰菜和其它的蔬菜一样,也是会有很多病虫害的侵袭的,常见的就是花椰菜菌核病。

花椰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比较抗病的品种有农友系列、厦花系列、夏花6号等,通常杂交品种抗病性比常规品种要强。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盐水或10%~20%硫酸铵水漂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再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或0.1%强氯精、或200mg/L农用链霉素液浸种20分钟,然后洗净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初侵染源。

4、高畦栽培。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5、合理施肥。生长中后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6、清理田园。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株,深翻土地,减少侵染源。

花椰菜菌核病的药剂防治法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5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上述农药配成100~150倍高浓度的糊状涂液,在发病初期涂抹病部,效果较好。

花椰菜菌核病发病的原因

该病原称核盘菌,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混在种子间在土壤中越冬,春秋两季雨水偏多、潮湿的情况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借气流进行传播,病健植株接触也能进行传播。春天寒流来得早、低温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天气多、地势低洼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较差、氮肥施用偏多等均会造成该病较重发生。

花椰菜菌核病发生特点

1、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随同种子调运可远距离传播。在翌春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射散发,借助雨水、气流进行传播,病菌先从花瓣或伤口叶片侵入,被侵染花瓣凋落在植株上容易引起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最高30℃,最低0℃,最适20℃。孢子萌发温度最高35℃,最低0℃,最适5~10℃。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发育良好,低于70%病害扩展明显受阻。

2、南方花椰菜菌核病多在2~5月和10~12月盛发,春季危害春花椰菜和留种菜株为主,秋冬季危害秋花椰菜和大白菜为主。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及连作的田块发病较重,春季低温多雨,梅雨期间多雨、晚秋季冷空气多频繁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想要防治花椰菜菌核病,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就是农业的防治,从早期的选种、园区清理工作就做好防治措施。另一个就是药剂防治,在发病的初期就适时的进行喷药处理,双管齐下,这样才能消灭花椰菜菌核病的危害。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方法


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在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以渤海湾和黄河故道地区受害较重。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病斑10~20个,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叶即穿孔或破碎,生长停滞,枯焦脱落。叶柄、1年生枝和徒长枝上,出现褐至灰褐色病斑,边缘有裂缝。幼果出现1~2毫米的小圆斑,有红晕,后期变黑褐色小点或成疮痂状。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病部有时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呈干腐状木栓化。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方法

植保防护

(1)严格检疫。尽量不从病区引进苗木、接穗。

(2)严格清园。秋冬认真扫除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埋。发芽前喷40%福美砷可湿粉100倍液,铲除病源。

(3)预测预报。可用孢子捕捉器监测。做法是用载玻片涂凡士林,绳拴悬挂于树枝上,距地1.3~1.5米,按地块近四角处及中心位置挂5片,每3天换1次,取下于显微镜下检查。孢子高峰日第四天,可见病斑小米粒大小;高峰日后第七天,田间发现第一块病斑,即应打药防治。

(4)药剂防治。重点保护早期叶片、立足于防。第一遍药应在5月中旬,7天后喷第二遍药。6、7、8月中旬再各喷一遍药。注意多药交替使用。

用药方案

斑点落叶病在春梢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秋梢期(6月底至7月中下旬)发病重;褐斑病在6~8月均可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实践证明,通过喷药,预防初侵染,对控制后期发病十分重要。

一般采取A.往年病情发病轻的果园,使用《靓-果-安》200-300液稀释喷施;B.往年病情发病轻的果园,使用《靓、果、安》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进行喷施;从花后7~10天开始一直到果实成熟期(11月份),必须坚持每10~15天内喷1次药,以保护叶片,预防侵染。

重点保护春梢叶,根据降雨情况,从落花后10~15天开始喷药,喷洒3~5次,每次间隔15~20天。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10%多氧霉素1000~1500倍液,70%三乙膦酸铝和代森锰锌合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的特效杀菌剂还有:10%多氧霉素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10%世高4000倍液,0.15%梧宁霉素4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25%戊唑醇1000倍液,以上药剂任何一种与药肥合剂【果宝】混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肠病毒,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毫升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毫升。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霍乱

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鸭霍乱均有良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常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往往停药后又开始发病死亡。因此,治疗时必须保证足够药量和坚持疗程,即停止发病死亡后,不要立即停药。

磺胺类药物可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恶唑,按0.4~0.5%比例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比例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按0.05~0.1%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复方新诺明按0.02%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抗生素可用土霉素,每只鸭每天取0.15~0.2克加水稀释后灌服,连用3~5天,可收到良好疗效。或按0.05~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连用3~4天,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病鸭注射30000~50000国际单位,每天2~3次。

中暑

中暑又叫日射病、热射病或热衰竭,是水禽在夏天炎热季节常发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鸭若长时间放牧或休息于烈日暴晒之下,就容易发生中暑;如果舍内通风不好,闷热潮湿,就更容易造成鸭中暑。

中暑鸭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病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渴,翅膀张开下垂,昏迷倒地,痉挛、体温升高,粘膜潮红,昏迷;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剖检死鸭可发现大脑充血、出血,全身静脉充满暗红色血液,血液凝固不良。

防治方法高温季节避开温度最高的时间放牧,放牧时早出晚归,中午找有荫凉的地方休息,组群不宜太大,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鸭舍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暑降温。

解暑配方为淡竹叶10克、滑石15克、生地黄12克、白茅根25克、香薷15克煎水,供15日龄鸭饮用;也可用鱼腥草、车前草、淡竹叶、香薷煎水饮服。

花肝病

花肝病是一种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其病原归属仍在研究中。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涉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

症状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病变剖检时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脾稍肿大,亦可见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有小点坏死出血;间或见胰腺水肿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

防治迄今尚无特异性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对患病早期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结合使用多维、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腹泻

饲料引起的腹泻饲料保存不当易引起霉变,鸭吃了霉变的饲料就会发生腹泻。可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进行预防;饲料中蛋白质过高,会加重鸭肾脏的负担,引起代谢紊乱,出现腹泻,治疗须及时通肾;钙、磷比例不当和维生素缺乏时也会引起鸭腹泻,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药物引起的腹泻多维用量过大时会引起鸭腹泻,要及时调整用量;对药物中毒引起的腹泻要保肝护肾,通肾利尿;对连续用药引起的腹泻,要调整肠道菌群,加入芽孢杆菌和益生素,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在用药过程中,要由低敏到高敏,由单一用药到用复方制剂,制定合理的用药程序,选用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兽药。

环境引起的腹泻夏季,由于高温天气使鸭饮水量加大导致肠道菌群减少、阴雨雷电的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畅、防暑降温不良、室内氨味过大等都会引起鸭腹泻,所以在高温天气要做好鸭群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粪,更换垫料,供给新鲜清洁饮水,同时需在其饲料中加入鱼肝油、维生素C等以减少应激。

疾病引起的腹泻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有大肠杆菌病、浆膜炎、魏氏梭菌病等。治疗大肠杆菌病、白痢可选用氨苄西林、头孢拉啶、环丙沙星等;治疗浆膜炎和魏氏梭菌病,可选用利福平、磺胺二甲氧嘧啶、氟苯尼考等药物;对病毒性疾病如鸭流感、副黏病毒病要从预防入手,7日龄时接种禽流感疫苗,14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4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