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常见的九种病害

西瓜蔓枯病:危害茎蔓和叶片。西瓜叶枯病:危害叶部。西瓜粘菌病:危害靠近基部的叶片。西瓜褐色腐败病:危害根茎、叶片、果实。西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叶片、叶柄、茎、卷须及果实。西瓜斑点病:危害叶片。西瓜黑斑病:危害叶片和果实。西瓜裂果症:花蒂处产生龟裂。西瓜果实腐斑病:导致果实出现腐烂。

一、西瓜蔓枯病

1、西瓜蔓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般是侵染茎蔓和叶片,主要以叶片受害较重,刚开始会出现褐色小点,然后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当空气潮湿时,全叶便会枯死。

2、西瓜蔓枯病又被称为黑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俗称流黄水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病,然后引起叶片和蔓枯死,以及果实腐烂。

3、幼苗茎部受害时,刚开始出现水渍状小斑,然后环绕幼茎,叶部发病一般从叶缘开始,出现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病斑容易干枯破碎,果实上发病时,表面会出现干裂,内部为木栓化,卷须受害后会逐渐失水枯死。

二、西瓜叶枯病

1、西瓜叶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西瓜叶枯病一般危害西瓜的叶部,子叶发病早期,在叶缘会出现水浸状小点,然后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

2、真叶发病时,在叶背面、叶缘、叶脉间会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然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的现象,而茎蔓发病时,会出现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

三、西瓜粘菌病

1、西瓜粘菌病又被称为白点病,是由粘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发生在生长早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早期在叶片上形成淡黄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小斑点。

2、当病斑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时,病斑表面会比较粗糙或略凸起状,呈疮痂状,大小为1-3毫米,在干燥条件下,便会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后呈石灰粉状。

四、西瓜褐色腐败病

1、西瓜褐色腐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在苗期、成株期都会发生,苗期主要危害根茎部,引起根部腐烂,成株根茎部发病时,会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成黄褐色,然后逐渐腐烂,并引起全株枯死。

2、病叶刚开始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后变软腐败,容易干枯脆裂,果实发病时,刚开始为圆形凹陷斑,然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比较迅速,然后导致西瓜腐烂。

五、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1、西瓜细菌性角斑病一般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时,早期会出现针尖大小透明状的小斑点,然后扩大形成具有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为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状,湿度大时病部会出现乳白色细菌溢脓。

2、当茎和果实染病时,早期会呈水浸状病斑,然后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成灰色,而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六、西瓜斑点病

1、西瓜斑点病又被称为叶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一般在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西瓜叶片。

2、叶片上病斑较小,直径为2-7毫米,病斑的边缘为褐色至紫褐色,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灰色至灰褐色,而病斑中间有一个白色中心,微有轮纹,外围可见一个黄色晕圈,区别于其它叶斑病。

七、西瓜黑斑病

1、西瓜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般危害叶片,在发病早期会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然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暗褐色斑,边缘稍微隆起,经常会引起全株叶片枯萎。

2、果实发病时,早期会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然后扩展成凹陷斑,可引起果实腐烂,运输和贮藏期西瓜黑斑病可继续扩展,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会长出稀疏的黑色霉层。

八、西瓜裂果症

一般会从花蒂处产生龟裂,在幼果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一般果皮薄的品种和小型品种,容易发生,当土壤比较干旱后浇水,以及高温多雨天天气都容易发生裂果。

九、西瓜果实腐斑病

1、刚开始在果实表面会出现数个水渍状小点,然后扩展为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渍状大斑,病斑一般发生在果实的上表面,然后由于果实开裂,可造成果实出现腐烂的现象。

2、叶上病斑刚开始在叶背面为水渍状斑点,然后变为带有黄晕的小点。

相关知识

越冬期间罗非鱼的两种常见病害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入,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种和亲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很容易发生体表溃疡病,严重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1)预防

越冬池严格消毒。原池越冬者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菌消毒;非原池越冬者,在清淤后注水15~20厘米,全池遍洒0.3克/米3水体“富氯”和0.4克/米3水体“鱼虫清2号”,杀灭池底细菌和寄生虫,注满水后再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灭水源中的病原微生物。

越冬鱼入池前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浴5分钟,杀灭体表病原微生物,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加强越冬期间的饲养管理。水温保持在20℃,投饵宜少而精,及时捞出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泼洒“富氯”消毒。

(2)治疗

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用“鱼健康1号”以1.5%的添加量加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三天,或至死鱼不再增加为止。

二、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

车轮虫病是由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引起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鳃。病鱼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粘液增多,有时可见寄生部位组织变白。鳃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鳃丝肿胀或遭破坏,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可通过镜检鳃和体表黏液有无车轮虫及其数量而作出诊断。

车轮虫病是罗非鱼养殖中的常见病,流行区域较广泛。发病时间多在初春、初夏及越冬期。大量寄生可引起鱼类死亡,因此当发现鱼体感染车轮虫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杀虫治疗。

经常注意观察鱼类在水体的活动情况,定期镜检掌握病情,发现病鱼及时治疗。

防治方法:
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全池泼洒
4、用“鱼虫清2号”0.3~0.5克/米3水体或“鱼虫清2号-2000”0.1~0.2克/米3水体全池泼洒,一次即可。

春季河蟹养殖常见的六种病害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在病害方面以预防为主,但一旦出现病害应尽早处理,下面简要介绍春季河蟹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上岸不下水症
1、主要症状:病蟹爬在岸边、水草或桩上,长时间不下水。
2、病因:细菌或纤毛虫、单胞藻类感染引起。
3、防治方法:
(1)若有纤毛虫寄生,先用无水硫酸锌0.4~0.5克/立方化水后全池泼洒杀虫,病情严重的2天后再用一次即可;
(2)喹诺酮、维生素C拌饵投喂4~6天;
(3)第5天用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化水全池泼洒。
4、注意事项:如有寄生虫,先杀虫后消毒。
二、水肿病
1、主要症状:病蟹腹脐及鳃丝水肿透明,有时趴在池边,不摄食也不活动。
2、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3、防治方法:间隔使用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或漂白粉(有效氯26%以上)0.5~1.0毫克/升,连续3天。
4、注意事项:如有寄生虫,先用硫酸锌杀虫后消毒。
三、烂鳃病
1、主要症状:病蟹鳃丝变色,有炎症,局部溃烂,有缺损。
2、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3、防治方法: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天。
四、黑鳃病
1、主要症状:鳃呈黄色、黑色,鳃部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细菌损伤鳃组织,使呼吸困难。
2、病因:主要因水质和底质差导致。
3、防治方法:
(1)适量换水;
(2)用底质改良剂定期改良底质;
(3)用二氧化氯0.2毫克/升消毒,连用2~3次。
五、甲壳、附肢溃疡病
1、主要症状:病蟹腹部及附肢有黑褐色的溃疡性斑点、溃烂(有时肛门红肿),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摄食下降,最终无法脱壳死亡。
2、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3、防治方法: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连用3天。
六、纤毛虫病
1、主要症状:病蟹体表长着一层的毛状物,毛上有污物,蟹壳无光泽,手摸光滑粘稠污物难刮除,摄食减少,反映迟钝,生长缓慢,蜕壳困难。
2、病因:聚缩虫、钟虫、累枝早、单缩虫等寄生引起。
3、防治方法:甲壳净(纤虫净),用法及用量按药物使用说明书使用。

野生鲶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野生鲶抗病力强,在野生情况下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池塘精养条件下易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以及一些寄生虫鱼病和营养性鱼病。

1.出血病。症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眼眶出血,眼球突出,鳍末端稍腐烂,鳃丝黏液增多,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或无食物。此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漂白粉1~1.2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

2.肠炎病。症状:病鱼初期肛门发炎红肿。病鱼喜欢靠边集群不动或独自漫游,体色变暗,投饵后一般不抢食。死鱼大部或全部肠道充血。防治方法:不喂变质饲料,盛夏期间在饲料中加0.05%~0.1%的生大蒜汁。发病后每公斤饵料拌痢特灵8~10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2天,同时对饵料台要坚持消毒清洗。

3.白头白嘴病。症状:主要是细菌侵袭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和吻边前缘、各鳍末端等部位发炎。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定期用低浓度药物预防,或每7~15天用25~3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泼洒nczfj.com/。用1~1.5毫克/升强氯精或2~2.5毫克/升漂白粉加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次,连用2天。

4.烂鳃病。症状:早期病鱼鳃丝腐烂,食量减少,体色变暗。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1.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内服鱼菌灵、鱼用杀菌灵药物效果较好,每天投喂1~2次,连服3~5天。

5.绦虫病。症状:病原为鲶华丽绦虫。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许多淡黄色黏液,绦虫就寄生在肠内。危害鱼时感染率在60%左右。危害成鱼时虫体寄生于中肠,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克进行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

6.营养综合征。症状:病鱼肝脏发白或发黄、萎缩,肝汁变黑,主要危害成鱼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用10公斤饲料加鱼状粉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每10公斤饲料加鲶鱼乐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4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