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驯化养殖


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肉质鲜嫩、爽滑,还全身无刺。适宜老人和小孩食用,在我国已有三十年的人工养殖经验大都是在池塘养殖。

鱼苗期鲟鱼大都不到20cm长,(鲟鱼生长速度快,中间长到30cm左右,就需要将这些不断长大的鱼苗换一次塘),经过2个月养殖后,就能达到50cm左右2斤以上,一般就可以达到上市标准。

但是养殖户李大哥却再一次为鲟鱼们搬了家,到海水养殖厂继续养殖两个月,体重不升反降100克,才上市。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是池塘淡水养殖,容易有土腥味。经过海水驯化养殖的鲟鱼就不再带有淡水养殖的土腥味,味道鲜美。驯化期间需要注意海水注入速度要慢,鲟鱼从淡水到海水养殖需要适应期,一般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彻底适应全部的海水养殖。养殖户们批发价,普通淡水鲟鱼13块钱左右,海水驯化养殖的鲟鱼20块钱。在商户手中,普通淡水养殖的鲟鱼价格只能卖到40~45元/斤,而驯化养殖后的一斤可以卖到高达80元左右。

在养殖鲟鱼过程中李大哥还告诉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水质、水温、饵料。

水质主要控制的是含氧量,可以选用氧气泵来增氧;水温一般控制在17-25℃,过高过低都会引起鲟鱼的食欲降低;幼苗鲟鱼喜欢吃活饵料:如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但这些饵料相对较贵。直接购买饲料可能会比较贵,就可以采用鱼粉、面包屑、米糠、面粉按12:2:3:1来进行配料。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将这些粉状、糊状的饲料直接投喂到水塘中,就会在水中扩散,造成水质的污染,影响鲟鱼的进食和生长,很多养殖户就选择有机肥设备,通过对饲料的简单造粒,制成下图2的颗粒,添加其粘着性,避免扩散来解决饲料对水质污染的问题。

如果要选择自产自繁的话,就需要注意在原种鱼的培育中,鲟鱼具有有洄游性,因为鱼塘养殖没有上、下游区别就需要人工进行帮助母鱼产卵公鱼跟母鱼生长速度不一样,母鱼生长速度要比公鱼快,在同一年龄的鱼群中很容易区分鲟鱼取卵受精。

一只鲟鱼一次产卵能取百万个卵,如果作为繁殖生产成活率却很低,一般都作为鱼子酱出售卵可以作为鱼子酱出售50万元一斤。

相关推荐

野生鳖的驯化方法



野生鳖驯化时间长短、效益好坏,直接关系到亲、成鳖的培育和养殖,因而已引起不少繁殖场、养殖户重视。据笔者所知,目前各场、户野生鳖的驯化期差别较大:有的需1~2个月能完成,有的则只需1~2周即完成。对此,我进行过多次试验,只需5~10天即可完成野生鳖的驯化工作。具体做法是:
首先,保持环境安静。野生鳖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加之生活环境又突然由自然生活条件变为池塘人工养殖条件,更显得十分胆小。因而要使驯化时间短、效果好,鳖入池后应尽可能减少人在池边的走动,杜绝震动池体、搅动水体,保持环境安静,使鳖有较强的安全感,以尽快适应环境,为驯化奠定基础。
其次,诱鳖吃食。鳖入池的当天可不投饵,从第二天起投喂鱼、螺、蚌等新鲜动物饵料,其中以螺肉最佳。投喂前应先将所投饵料清洗干净,并用5%的食盐水浸泡15~30分钟,以杀灭病菌,再用干净水冲洗一次,然后将其切成细条状,用篾丝或线穿好,挂在食台边缘离水面5~10厘米处,既可增加鳖较多的摄食机会,又可使其摄食时具有安全感。一般2~3天即开始摄食。
第三,进行投饵四定的训练。
定位训练:鳖开始摄食后,逐渐将穿有新鲜动物饵料的篾丝位置升高,直到使鳖养成在食台上摄食为止,与此同时,投饵点也应由原来的数个缩小为1~2个。
定时训练:诱食时于每天下午5~6点投饵一次,开始摄食时于中午12点至下午1点增设一次,投喂配合饵料时于上午8~9点再增投一次,从而使鳖逐渐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
定质训练:诱食时全投新鲜动物饵料,待鳖能到食台摄食时,应逐渐减少诱食饵料,同时在诱食饵料附近投放全价配合饵料,使鳖养成吃配合饵料的习惯。
定量训练:诱食时每天投饵量为0.5%左右,鳖开始摄食后,新鲜动物饵料投量由0.5%逐渐增加,约增至3%时,再将动物饵料逐渐减少到零。同时,配合饵料投量逐渐增加,直到日投饵量稳定在3%~5%之间为止。至此,整个驯化工作结束。

鲟鱼网箱养殖法




鲟鱼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鲟鱼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高;饲养管理集中、便利,捕鱼方便,可根据需要及时捕捞,有利于调节市场;鱼的食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商品品质优;节省水电、人力等费用开支,降低单位成本,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竞争。进行商品鲟鱼网箱养殖,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技术方法:

选好水域

网箱养殖鲟鱼,应选择在水库、湖泊和河流等大中型水域的避风向阳、水面宽阔、风浪小、水深5米以上、有微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气量每升5毫克以上的区域。同时注意既要避开水上主航道,又要交通便利。

布设网箱

网箱多为双层,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规格大小视规模而定,长、宽通常有10米×4米、6米×4米、5米×4米和4米×3米等,箱高3~4米,入水深2.5~3.5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异,以不逃鱼、有利于水体交换为原则,一般放尾重20~50克的鲟鱼种网目大为1.2~1.6厘米,尾重100克以上为2~3厘米。箱底要缝上密眼筛绢网作食台,以免饲料流失。网箱一般为框架浮动式,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可随水位波动而自由升降,并应在放鱼前7~10天安装下水,让藻类附生,以免鱼种进箱后擦伤体表皮肤。一般每4口网箱为一组,每组间隔2米以上。

合理放养

鲟鱼种宜在冬、春季放养,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且整齐。每平方米网箱放养密度:体重30~50克的鱼种为60~80尾,体重100~200克的鱼种为20~40尾。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15分钟。

科学饲喂

养殖鲟鱼,须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饲料营养标准为:蛋白质含量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口裂的1/2为好。鱼种进箱2天内不投饲,让其适应网箱环境;2天后进行投喂,每天投喂5~6次,全箱均匀撒投,一般7天后鲟鱼便喜食配合颗粒饲料。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每天投喂3次,时间在上午7~8时、中午11~12时和下午6~7时,每次投喂15~20分钟,坚持“四定”原则和“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饲料。日投喂量:水温20℃以下为鱼体重的0.5%~1.5%;水温20℃~30℃为2%~5%。具体应视天气、水温、水中溶氧变化及鱼摄食、生长情况合理调整。

加强管理

网箱要有专人管护,坚持早、中、晚巡箱,做好气温、水温、投饲和发病死鱼等日常记录,细心观察鲟鱼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间出现大小差异时要及时分箱饲养,避免两极分化。确保网箱安全,严防风浪冲动网箱、敌害损坏网箱、泥沙杂物压沉网箱,并勤检查网箱有无破洞,如有则应及时修补,以防逃鱼。定期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清洗1次,特别是洪水过后要立即清洗,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认真抓好鱼病防治,平时发现有死伤的鱼要随见随捞,防止污染或相互交叉感染。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二溴海因0.3克交替化水泼洒于网箱水体及附近水域,以预防鱼病。如发生车轮虫、口丝虫和舌杯虫等寄生虫病,可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克对水全箱泼洒;发生细菌性肠炎病,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痢特灵或大蒜素,连续投喂5~6天,防治效果好。


网箱养殖鲟鱼技术介绍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一、网箱设置
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鲟鱼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二、苗种放养
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三、饲料投喂
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四、日常管理
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岀箱内病鱼死鱼。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岀的装有鲟鱼的网箱外面,并固定好,然后要小心地把要换岀的网箱解开拉岀水面。把换岀的网箱冲洗干净修补好,以备换用。注意如果进入高温季节则尽量避免倒鱼,以免造成损失。

五、鱼病防治
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提前7-10天下水,鱼种入箱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泼洒箱体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在网箱内四个角用漂白粉与敌百虫穿插挂袋(掌握好漂白粉挂袋的浓度)。消毒时提起网箱四角,减少水体,提高药物浓度,观察应激反应,待岀现应激时放下四角。

鲟鱼养殖之运输方法介绍



鲟鱼养殖中有时需要对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长途运输,运输中均要采取降温措施,这是提高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将鱼先放在略高于10℃的水中缓慢降温,再移至6℃左右的水中降温,装箱并在运输中继续用冰块保持低温。鲟鱼苗种的运输通常使用一些韧性比较好的塑料袋。

到达目的地后,一定要做缓苗处理,做好水温调节和水质各项主要指标的调整工作,防止由于水温及水质的突然变化而引起鱼苗在短期内大量死亡。

鲟鱼成鱼运输采取塑料袋充氧运输。由于成鱼的骨板比较锋利,可用纱布将鲟鱼的鳍条包好,用纱布条将整条鱼体进行包裹,这样既不损伤鱼体,又不致因鱼游动而使纱布脱落。然后装入塑料袋,每袋装鱼2~4尾,充氧密封即可。成鱼有时也可采用麻醉剂配液运输或乙醚麻醉运输,使鲟鱼在运输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此时鱼的代谢强度和耗氧量减低,有利于运输中鲟鱼体能的保持。

运输前一天应不喂或少喂,其目的是使成鱼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多余的粪便和因消化食物而过多的消耗水中溶氧,以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鲟鱼经长途运输,或多或少都会受一点损伤,且鱼体受伤后易继发水霉病,所以在放养前应对所有鲟鱼消毒,用浓度2%~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或用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3~5分钟,能有效防治鲟鱼继发感染。


利用黄粉虫驯化野生黄鳝技术



目前,黄鳝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人工养殖的苗种主要来自野生。利用活饵驯化黄鳝摄食配合饲料能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保证营养全面,便于拌加添加剂和制作药饵,是黄鳝人工养殖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

许多养殖户采用切断的蚯蚓驯化,主要利用蚯蚓发出的特殊气味刺激黄鳝摄食,但往往驯化不理想,操作麻烦,尤其在有土养殖中最为明显。黄鳝侧线发达,在摄食过程中起的作用最大,味觉、嗅觉次之,触觉和视觉作用不大。因此,驯化中采取的活铒最好在水中能动,且存活时间长,个体亦小,无需切断。

黄粉虫就具有上述优点,其生产方法简单,沉于水底的能存活2-3小时,浮于水面的虫(如刚蜕过皮的、借助水草漂浮的虫)能存活4-5小时以上,虫体在水中、水底、水面不断蠕动,能刺激黄鳝摄食。特别是黄鳝摄食后排出的粪便因黄粉虫皮未被消化而一部分浮于水面,便于观察黄鳝是否摄食,这在有土养殖中尤为重要。

现将具体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驯化前先将黄鳝饿2-3天,使其适应周围环境,然后傍晚在四角投放少量黄粉虫(其中有切断的虫体和活虫),次日发现黄鳝已经开始摄食黄粉虫后,便可开始驯化工作。

第一天用4/5虫(包括少量切断的虫体)和1/5配合饲料(可采用鳗鱼配合饲料或自配的饲料)投喂,总量约为鱼体重的1%左右(若温度低,投饵量还可减少,一般宜20℃以上驯化),第二天改为3/5虫体和2/5配合饲料喂,第三天投2/5虫体和3/5配合饲料……,如此五天左右即可全改为配合饲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变化、管理操作等原因会影响驯化进程,驯化时间可能是10天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驯化一定要有耐心,直到成功为止。

俄罗斯鲟鱼养殖新技术


俄罗斯鲟鱼由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多地均有养殖,已成为值得推广的淡水名特优养殖新品种。

一、养殖池塘与水质要求

鲟鱼是高溶氧鱼类,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溶解氧的适宜含量要求在6mg/L以上,低于1.5mg/L会出现死亡。养殖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m左右,要求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考虑到其对水质的特殊要求,以有地下水可经常注入的池塘为佳。为防止其他野杂鱼苗进入,入水口处一般用20目的筛绢作拦网。

二、苗种放养

1.清塘与消毒。苗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300-400kg,以杀灭野杂鱼、病菌及有害生物;苗种放养前,还须先用5%的食盐水溶液洗溶苗种20分钟,然后再投放鱼池,人池第二天开始投喂。

2.放养规格与密度。鲟幼鱼在2月龄时已具有成年鲟鱼的基本特征,所以一般放养规格为每尾309左右,放养密度为每亩为1000-1200尾。池塘主养俄罗斯鲟鱼,为有效利用水体,可适当搭养鲢、鳙鱼。因为鲢、鳙鱼为上层鱼类,俄罗斯鲟为底层鱼,各自活动不受影响;另外,鲢、鳙鱼还能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池塘的水质环境。搭配比例以每亩水面搭养鲢、鳙夏花4500尾为宜。

三、日常管理

俄罗斯鲟鱼为杂食性底层鱼类,幼鱼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及小型鱼类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过驯化可以摄食人工饵料。

1.鲟鱼的驯化。鲟鱼的驯化难度比常规鱼类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5种:①直接用颗粒饲料投喂。虽然需时较短,一般为1—2周,但成活率低,仅为35%-40%;②活饵和颗粒饲料交替投喂。此法驯化时间长,约需8周以上,驯化成活率可达40%~50%;③软颗粒投喂。在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活饵制成软颗粒投喂,约需3周可完成驯化,成活率在50%以上;④用活饵研浆浸泡干颗粒饲料投喂。需晾至半干后投喂,驯化约需2周左右时间,成活率超过75%;⑤活饵引诱法。将水丝蚓等活饵洗净研浆,洒入池中的饵料台,让鱼嗅到水丝蚓的味道后,刺激其食欲:然后撒少许人工配合饵料,如此持续l周后,逐渐减少活饵料量,直至完全适应配合饵料。显然,后三种方法效果好,驯化时间短,成活率高,宜于推广。

2.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饲料,促进其健康生长。

(1)定时。每天3次,即8时、14时、17时各投一次。

(2)定位。每亩鱼池设饵料台1-2个,饵料台面积为6m2,设在投喂方便、向阳和水体交换好的地方,以利于鱼的摄食。饵料台控制在离池底20era左右,平时集中饵料台投喂,使鱼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而觅食。

(3)定质。配合饲料要求新鲜、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体重409到成鱼阶段的饲料组成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45%左右。

(4)定量。投饵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水温、鱼体大小、吃食情况及气候因素等综合考虑,掌握“八分饱”的原则。鲟鱼在适温范围内,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水温18~20℃,按鱼体重4.5%投喂:水温20—24℃,是鲟鱼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按其体重的5%投喂;水温24-28℃,虽然摄食量很大,但生长速度缓慢,考虑到经济效益,按鱼体重的4.5%投喂:在阴雨天或雷雨之前则要停喂。

投喂时先撒少量饵料,引鱼至饵料台,待鱼群聚后,再大量投喂,约需15分钟;当大部分鱼吃饱后再少量投撒,整个投喂过程20分钟左右:最后还要清除残饵,以免败坏水质。

3.水质控制。俄罗斯鲟是高溶氧、冷水性鱼类,根据此习性,可采取隔天换水的方法,换水量为水体的30%一50%。在夏季高温期,升高水位至2.5m,并加大换水量,改隔天换水为每天换水1/3,换水时不可大排大灌,采用全天微流水,边排水边进水的方法,这样既可降温,又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秋季温度有所下降,水位保持2m,每天换水量为1/5,池水恶化时,排除旧水,注入新水。

4.加强巡塘管理,严密注意浮头。主要观察鱼的活动、吃食以及水质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巡塘每天至少需要3次,即黎明时分观察水温、水色及池鱼有无浮头迹象;日间结合投饵检查水质及池鱼有无浮头预兆:盛夏季节,天气变化突如其来,最好在半夜前后增加一次巡塘,以及时制止浮头,防止泛池事故发生。

由于俄罗斯鲟对溶氧的要求较高,因此养殖过程中防池鱼浮头应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浮头在黎明发生,为轻浮头,因为日出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浮头便逐渐消失;如果浮头发生在半夜前后即为重浮头,因为夜间水生植物需消耗氧气进行呼吸,溶氧有减无增,而距次日日出还有较长时间,因此浮头只会越来越重。从浮头的范围来看,鱼类在池塘中浮头为轻浮头:如扩散到池边,整个池面都有鱼浮头即为重浮头。另外,发现鱼浮头后,用声响或手电光刺激,稍有惊吓即下沉者为轻浮头:如池鱼受惊吓不下沉、反应迟缓者表明浮头时间较长,程度已较重。

解救浮头的有效措施是立即开动增氧机,同时结合排灌水,使水呈流动状态,也可准备一些氧化钙等化学增氧剂以备紧急抢救之用。值得一提的是,发现鱼浮头切不可惊慌失措,不可马上去捞除死鱼,因为那些浮头搁浅的鱼受惊吓后,挣扎窜游,而此时水中氧气很少,底层已无氧气,浮头的鱼本身已筋疲力尽,若惊吓后下沉水底,就再无力上浮,反而会加速其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

5.疾病防治。俄罗斯鲟的抗病能力较强,只要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喂,切忌暴食,并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基本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通联:048100,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渔业致富指南2012-11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4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