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对虾养殖引用过氧化钙增氧驱氨解毒

过氧化钙是一种节俭的缓释型增氧、解毒、抗应激剂,按往常的习惯,大多数养殖户在鱼虾缺氧浮头时才想到用短时间内放氧量多、产氧迅速的过碳酸钠作增氧剂来泼洒急救,所以较长时间以来,很少有人重视过氧化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但过氧化钙在冬虾养殖中大有妙用。

过氧化钙是一种相对较稳定的无机过氧化物,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无味,极微溶于水,溶于酸,同时产生过氧化氢,在湿空气或水中可长期缓慢释放出氧气,此外它还有较强的漂白、杀菌、消毒作用,对环境无危害。

由此可以看出过氧化钙对水生动物来说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的缓释型增氧剂,具有微量、长效的增氧功效。过氧化钙放氧缓慢,不致于一下子使水中氧浓度过高而杀死藻类和有益菌而引起水变,而是不间断地缓慢释放:2CaO2+2H2O=2Ca(OH)2+O2且生成的Ca(OH)2碱性不大对虾鳃部没有腐蚀作用,Ca(OH)2+CO2=CaCO3还能继续吸收点CO2。过氧化钙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冬虾养殖中起到了多层改良作用。

有效增加、稳定池底溶解氧

持续的释氧是稳定氧源的关键,过氧化钙的增氧方式是微量的,但是持续不断的,因而能有效调节耗氧与供氧的平衡,稳定池底的溶解氧,池塘底部溶解氧的变化是对虾产生应激反应的根源,稳定溶解氧可有效消除应激源,减少应激病害的产生。yz023.COM

有效促进、维持池底有机污物及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反应

防控有害物质浓度过高引起对虾中毒性反应,如慢料、耗底等;当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充足时,通过好氧菌的作用,有机物可以得到彻底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无毒的物。

而过氧化钙的持续释氧效果,正是池底对虾粪便、饲料残饵、死藻等有机污物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得以正常、持续氧化分解的根本保证。冬棚养殖,由于棚内的氮循环不畅,泥底池塘的虾粪便、饲料残饵、死藻等有机污物在养殖中后期越积越多,当气温由冷转暖或出现气温较高的阴雨天时,藻类恢复性的生长较细菌缓慢,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溶解氧来保证有机污物及有害物质的正常氧化分解反应,这样就易引起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偏高,超过白对虾肝胰脏的解毒能力而出现中毒性厌食减料、空肠空胃、脱壳不遂、脱壳后软壳等症状,尤其是慢性中毒,会造成对虾生长停滞、耗底等情况。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

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底部有机物过多、相对酸性的环境中进行水解反应产生氧气,过氧化钙分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够调节、稳定水体的酸碱度(pH值),提高水体的缓冲力,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有效预防软壳,调节对虾细胞内外渗透压,提高抗应激力。

颗粒状的过氧化钙抛撒后直接沉入水底

进行水解反应产生氧气的过程是从塘底到水面的立体式增氧,特别适合底栖动物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

过氧化钙可作为氧化剂进行消毒

能有效的杀死厌氧菌和致病性细菌,防止厌氧生物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这样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增加溶解氧。

过氧化钙在冬棚养殖中的用法用量:养殖中后期(这里是指投苗40天后至收获),全程可用,直接抛撒即可。

1。养殖40天后,于下午喂完最后一餐料后配合中草药解毒抗菌颗粒底改抛撒一次,可有效防控晚间出现环境综合应激性耗底,视密度情况每3天~5天抛撒一次。

2。如出现水色浓绿、混浊,对虾出现厌食减料、慢料、脱壳异常的情况,可先抛撒颗粒过氧化钙1小时后再用护肝中药萃取液+解毒抗菌中药萃取液+能量果酸兑水泼洒1次~2次(每天一次)即可有效缓解症状。

3。如出现对虾游塘、应激性红尾、红须情况,用过氧化钙颗粒抛撒后再用解毒泼洒维C+能量果酸泼洒1次~2次即可有效缓解应激症状。

防控脱壳不遂、脱壳后软壳的情况,用过氧化钙+无机营养钙剂于脱壳前后晚上泼洒1次~2次即可。

相关知识

冬棚养殖甲鱼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当前甲鱼养殖户首要工作是如何安全养殖与过冬,为开春分塘养殖打下基础。为此,笔者将温棚甲鱼养殖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首要一点,温度要保持稳定,变化不能大。甲鱼(鳖)作为一种半水生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过低的温度或温度的急剧烈变化都不利于甲鱼生存、生长和繁殖,特别是作为当前养殖主体的稚鳖和幼鳖。
甲鱼最适的生长水温在28-32℃,超出这一范围则会影响甲鱼的摄食与生长。水温的日变化最好控制在1-2℃内,最好不要超过3℃,剧烈的水温变化会使稚鳖难以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身体代谢过程易发生紊乱,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感冒等。
越冬养殖中,光照容易被忽略。入冬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冬棚内可以适当补充光照。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补充光照对甲鱼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还可以提高成活率。当前很多养殖户对这点有所忽略,建议不妨试试。
冬季还要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养殖户的温棚严密性较好,则可适当加大通风。南北走向的温棚,建议南边可加大通风流量,北面稍小;而东西走向的温棚,东西面均可加大通风量,较强光线的中午可适当开1-2小时增氧,促使低层水体的二氧化碳排出,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湿度在40%以下较为理想,在立春前较为易控,立春后湿度会上升,注意通风与湿度的合理控制。
在冬天,水质的管理要比其他季节严格。冬棚水质指标最易恶化的是氨氮含量,一般控制在0.3ppm以下较为理想,氨氮过高甲鱼易产生肠胃不适,并导致腐皮、烂腿、烂嘴等疾病的发生。
在水色与透明度、酸碱度的控制方面,水色保持黄绿色为最好,如水色过浓,则用适量生石灰微调后,适量投放光合菌和芽孢杆菌,并在中午适当开增氧机来培养水色。这样水体溶解氧会比较理想,更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
越冬稚鳖和幼鳖个体小,抵抗力差,除保证良好投喂外,温棚养殖还应适当添加复合多维、微生物制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保护肠胃肝胆功能,使其成为提高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保障。

养鳖过好冬来年效益增


鳖有冬眠的习惯,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冬眠,直到翌年水温恢复到15℃以上时才开始苏醒。因此,抓好鳖的越冬管理,以提高鳖的抵抗力及越冬期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下年鳖饲养的效益。在冬季养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水质。在经过几个周期的养殖之后,塘底积累了大量的粪便和食料残渣等沉积物,这些有机物极易造成水质恶化,氨氮、硫化氢等明显超标。因此,在冬季可用外用消毒剂如氧化剂类药物为主,氧化分解塘底的沉淀物,以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成分含量。
二、杀灭寄生虫。秋冬季节,水温偏低,有害寄生虫类极易繁殖,叮咬鳖,破坏水质,引发细菌的感染,此期鳖很易得腐皮病、穿孔病等,影响商品价值。因此,秋冬季节要注意对养鳖池杀虫。
三、调整饲料结构。越冬期前后尽可能给鳖投喂上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血、内脏、螺蚌肉、鱼虾等,以增强其体质,提高抵抗力。随着水温的降低,鳖的摄食量减少,这时更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蛋白质含量,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肝、护肝,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菌陈等,以增强鳖的抵抗力,安全越冬。
四、加强越冬鳖的管理。越冬池应选择阳光充足、避风、温暖、环境安静的地方,泥质以泥沙土为好,用20PPM漂白粉消毒后,并暴晒2天~4天,防止越冬过程中发生病害。池中间要有20厘米~30厘米深的软泥,便于鳖潜伏于池中越冬。进入冬眠之前,更换一次池水,让鳖在新鲜的水中生活一段时间,以增强体质。越冬期间,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对不同形态的鳖分别加以管理。一是对亲鳖在产卵结束后,应让其多吃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恢复体质。气温下降后,亲鳖不到饲料台上吃料时,应定期投喂鲜料,补充亲鳖体力。结冰前加深水位到1.5米以上,池底铺40厘米~50厘米厚细沙,保持环境安静。平时注意鼠、蛇等敌害。二是饲养一年的幼鳖,可在池中自然越冬,但越冬期间应把池水水位提高到2米以上,在池塘边堆放一些有机肥料,既可肥水,又能让肥料在发酵过程中增加水的温度,但堆肥不宜过多,防止水质恶化。三是当年孵化的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安全越冬。先将池水排干后,再加泥沙30厘米~40厘米厚,注水10厘米深,越冬时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只左右。当气温下降到12℃时,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此时再将池水灌满,可在池顶放上竹帘,竹帘上面放一层柴草保温,有条件的还可采用一些适当措施,提高温度达0℃以上,防止池水结冰。

冬棚养殖甲鱼需谨防白点病的发生



1、病原
为苏伯利产气单胞菌(传统名称是温和气单胞菌)。
2、症状
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绿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见干酪样物。
3、流行与危害
通常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大于50只时较易患白点病。发病水温25~30℃,流行范围较广,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100%。稚鳖易患此病,病程一般为7~15天,个别可达月余。在冬季池塘大棚养殖甲鱼时由于空气流通性不好、水质易恶化等因素而易感染此病,病程为5~15天。温度不适宜时,可达30天。
4、防治方法
(1)每平方米内前期稚鳖放养密度不应超过60只,饲养时间不应超过30天。改良水质,pH值保持7.2左右,溶氧保持3~4毫克/升。稚鳖水可用2~5毫克/升碳酸氢钠全池泼洒,进行调节,不足时可重复洒。
(2)用2~4毫克/升的白点灵全池遍洒,连续用药3天,再用此药投喂,每50千克稚鳖每天用药1~2克,连续用药5~7天。
(3)用鱼广灵和治霉灵各5毫克/升全池遍洒。

幼蟹池使用微孔增氧六注意



一、增氧动力主机位置应该尽可能得远离塘口。幼蟹的蜕壳生长要求环境相对安静与舒适,管道增氧机虽然噪音影响性比较小,但是仍然应该尽量地远离塘口,以此为幼蟹的蜕壳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
二、橡塑集成微孔管道应尽量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有利于各增氧点有气供给,如确实无法做到,应根据蟹池深浅不一,适当提高增氧机的功率。
三、管道微孔增氧机负荷面积大,是叶轮式增氧机的2~4倍,用电量相对较少,养殖户应该多开机,避免闲置。
四、管道微孔增氧机使用时如果发出的噪音比较大,出气管发热烫手,说明管道上微孔数量不够,应增加微孔数量或者增加管道长度,以便增加出气总量。
五、管道微孔增氧机安装结束后,应经常开机使用,以防止微孔堵塞。每年的冬季捕捞结束后,应及时清洗。
六、蟹池浅层水域溶氧充足,高温期间幼蟹喜好呆在深层水域,因此,曝气管重点布局在深的水域,以更好地适合高温期幼蟹栖息于溶氧足而水温相对低的要求。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缺氧,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则引起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1.养鱼水体的溶解氧要求。据生产实践,一般养殖(育苗)池塘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否则就会引起鱼虾泛塘死亡。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轻度缺氧虽不致引起鱼虾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生长期内要求水体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3毫克/升,0.4毫克/升即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据试验,草鱼在溶氧量为2.72毫克/升情况下的生长速度,比在5.56毫克/升情况下降低98%,饵料系数提高4倍。
2.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原因。①气温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而且鱼类在高温情况下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增加,也是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密度过大。一些养鱼户为追求高产,每亩放养常规鱼种4000~5000尾,甚至更多,超l出正常放养量的1倍多。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增加。
③有机物分解。大量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生猪、鸭、鸡、肉鸽等禽畜的排泄物)分解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氧气,造成缺氧。
④无机物氧化。养殖池塘水体和池塘淤泥中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3.鱼类缺氧的反应和症状。(D轻度缺氧。()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可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
②重度缺氧。大量鱼虾浮头,甚至引起死亡。例如鲢鱼在溶氧0.6毫克/升时就可能引起大批死亡。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和引起死亡。
4.养殖水体的生态增氧方法。(D科学确定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饵料及养殖技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池塘可亩放养常规鱼种1200~1500尾(亩产500~600千克)。配套精养高产塘,可亩放25003000尾。同时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一般亩放鲢250尾,鳙150尾),。通过滤食过量的浮游生物,保持合理的浮游生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的丰富溶氧量。
②合理配套禽畜养殖。据生产实践,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饲养生猪5~8头,或鸭150~200羽为宜,残饵和粪便基本可供鱼类采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利健康养殖。
③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在配套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搭架囤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60_80平方米,以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以调节净化水质。
④适时开动增氧机械。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此举措能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
⑤及时搞好清淤消毒。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据有关部门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鱼类仅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约占40%以上。故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张海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5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