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指环虫病

疾病名称指环虫病

为害对象 传统养殖的草、鲢、鳙、鲤、鲫
疾病概述 国内迄今发现为害比较严重的指环虫病,主要集中于传统养殖的草、鲢、鳙、鲤、鲫等鱼上。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大批死亡。

病原
多种指环虫的基本特征是:虫体颇小,能像蚂蟥似的伸缩和移动。头端4分叶,咽的两侧分布有2对呈方形排列的褐色眼点。虫体前半部中有一角质交配器。体后端为一膨大呈盘状的固着器,内有一对锚形的中央大钩,背腹联结棒和7对边缘小钩。国内已报告引起流行病的种类有:

草鱼鳃上的鳃片指环虫(D. iamellatus)m.Yz023.com

鲢鳃上寄生的小鞘指环虫(D. vaginulatus)

鳙鳃上寄生的鳙指环虫(D. aristichthys)
鲤、鲫、金鱼鳃上的坏鳃指环虫(D. vastator)

症状
病鱼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一般表现出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鱼苗和夏花鱼种大量寄生指环虫时,常因鳃丝肿胀而引起鳃盖张开。翻开鳃盖,由于指环虫有聚居的特性,仔细观察,可见鳃上有白色不规则的小片状物,并有蠕动感,鲢小鞘指环虫病尤其明显。病鱼鳃通常黏液增多,有局部或全部贫血现象。在显微镜下确诊。

发病规律
指环虫均为卵生,而且大多均在虫体内形成一颗卵,成熟后即产出,很少有多颗卵在体内的现象。卵的形成、成熟、产出与水温密切相关。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其孵化速度和毛蚴的寿命也与温度有关。高温和低温或影响指环虫的产卵、孵化,或影响幼虫的寿命,故指环虫病的发生大多在春、秋两季,严寒和酷暑季节很少发病。指环虫多数对宿主有特异性,因此同一鱼池中,不会多种鱼同时发生指环虫病。单养和高密度养殖池或网箱养鱼易发生指环虫病。鱼苗、夏花鱼种每片鳃上寄生20个左右,即可造成死亡;春片鱼种和一龄左右的鱼,每片鳃上50-100个,可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除坚持清塘消毒外,鱼种下塘前,用1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治疗可用:①晶体敌百虫(0.2-0.4毫克/升)全池遍洒。②晶体敌百虫加面碱合剂(1:0.6),浓度为0.1-0.2毫克/升全池遍洒。③网箱养殖,可用甲苯咪唑,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0毫克量混饵投喂,连用3天。

相关推荐

欧洲鳗的拟指环虫病


拟指环虫形如柳叶状;前端具2对眼点,呈黑色;后端为固着器,有1对中央大钩及7对边缘小钩,用于附着鱼体的鳃部,造成创伤。此病原以鱼鳃粘液、表皮细胞及水中有机碎屑为饵料。中度感染时,食欲减退,鳃粘液分泌增加,充血严重;严重感染时,不能摄食,呼吸加快。

防治

苗种购进时,先用5010-6~7010-6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20-30分钟,并保持水质清洁。一旦发生此病,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汝将甲苯 纯品制成浓度为0.710-6~1.010-6的溶液,浸浴鱼体24~36小时;对小规格苗种使用浓度不超过0.510-6;

在池中施用复方甲苯 6~12片/米,药浴24~36小时;以上两种方法一周后再用一次;

用0.7 10-6浓度的 虫清全池泼洒,药浴18小时;

用6010-6~8010-6浓度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一周2次,连续2~3周。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指环虫病的发生



【指环虫病】

【病因】指环虫以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鳃丝不断运动,造成鳃组织损伤。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虫体适宜水温20~25℃,发病季节为夏、秋季及越冬期。

【症状】病鱼鳃部多黏液,鳃丝肿胀,呼吸困难,体色发黑,不摄食,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病鱼烦躁、跳跃,游动缓慢;此病往往与车轮虫病并发,严重时可使大批鱼死亡。如寄生在体表时,黏液分泌增多,并出现充血和出血斑。

【防治】
预防:①寄生虫病重在预防,请参照“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②投放鱼苗、鱼种时,用高锰酸钾(1立方米水体用15克)或百安威(1立方米水体用1毫升)浸洗15~20分钟。
治疗:①病鱼用百安威或虫此净(1立方米水体用1.2毫升)浸洗10分钟。②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底舒安1包混合全池干撒。③用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促长灵、清源各按1%拌料投喂,1天2餐,连用3天。

普安银鲫指环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普安银鲫(C.auratus),属鲤形目、鲤科、鳃亚科、鲫鱼属,俗称鲫鱼,是在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鲫鱼地方种,1991年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鉴定为天然雌核发育鲫鱼,有A、B、C3个不同类型,它们在主要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上各不相同(A型比B型快44.8%~146.6%,较C型快558.6%;B型比C型快241.4%)。用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为母本、鲤鱼为父本繁育的子一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快,杂食性,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制种简便,适宜于池塘、稻田、山塘、水库等水体中养殖。近年来,各地均在进行普安银鲫的池塘养殖,且有了较快发展,同时频频发生指环虫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普安银鲫指环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环虫(D.extensus)病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疾病,危害多种淡水鱼类,尤其在鱼苗、鱼种阶段因患此病引起大批死亡,20~25℃是指环虫多数种类的最适繁殖温度,也是普安银鲫指环虫病高发的温度范围,指环虫病一旦暴发,普安银鲫鱼苗、鱼种死亡率可达70%~80%,最高达100%,鱼类的规格越小受害程度越严重。在生产实际中,由于指环虫病没有特殊症状,并认为普安银鲫的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其病害防治工作往往被忽视,未注意到指环虫病的最大危害是其虫体寄生于鱼类的鳃上,致使鱼类的鳃组织受损后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由此引起鱼类烂鳃病的暴发,如不及早防治,往往给养鱼户带来惨重的损失。

一、普安银鲫指环虫病发病原因

指环虫几乎在所有的养殖水体中均有分布,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各种规格的普安银鲫均可感染,但对于在多年末清整的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更容易造成指环虫对鱼类的感染,同时池塘水体的水温变化、水体溶氧量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以及继发感染等成为指环虫感染的重要诱因。

1.物理损伤因素完整的鳃组织和皮肤是鱼类保护自身免受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屏障,而损伤的鳃组织和皮肤则因天然屏障保护功能部分丧失而使鱼类易遭受感染。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与体表完整性良好的健康普安银鲫相比,体表有损伤的普安银鲫更易受到指环虫感染。

2.温度因素当环境变化和水温上升至病原寄生虫的最适生长温度时,普安银鲫的鳃组织和皮肤有大量的指环虫感染;据ProstM.1963年的观察,指环虫卵的发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2~26℃时,3天孵出,20℃时4.5天,18~19℃时需要5~6天,16~17℃时需要8~9天,3℃时不发育:从卵发育到第一次产卵,水温24~25℃时需9天,17~19℃时需18天。

3.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拥挤、某些不当操作、低溶氧量、高水温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很容易导致指环虫病的发生。

4.继发感染因素当普安银鲫被指环虫感染时,鱼类处于疾病状态,因其自身抵抗力下降而大大提高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例如普安银鲫的鳃组织寄生大量的指环虫,其鳃组织的完整性必然受到损伤,进而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烂鳃病暴发,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二、分布与运动特性

1.种属与分布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在世界范围内的淡水水体中均有分布,其种类很多,我国日前已有300多种。

2.形态与运动特性指环虫的虫体扁平,体长为0.2~0.6毫米;前端有2对头器;4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口在眼点附近,下接食道、肌肉质的咽和二分支肠,肠末端相连;虫体后端为一后固着器。后固着器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和1~2根连接片,如有2根连接片,则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活体时每个大钩、小钩都会动,用以钩住鱼的鳃、皮肤、鳍,也可像蚂蟥般爬动。

三、流行病学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以卵及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水温为20~25℃。各种规格的普安银鲫均可发生指环虫病,大量寄生的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指环虫病流行3~5天后并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暴发性烂鳃病,尤其在养殖环境恶化、高水温、低溶氧、高氨氮等条件下,指环虫病极易发生,在调查中发现,普安银鲫等鱼类发生烂鳃病时,有80%~90%鱼类的鳃组织都寄生有指环虫。

四、指环虫病病理症状

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鳃上,有些种类也同时可寄生在皮肤上。疾病早期、指环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严重、指环虫大量寄生在鱼鳃上时,由于指环虫的大钩和边缘小钩钩在鱼的鳃上,用前固着器粘附在鳃上,且在鳃上不断爬动,因此鳃组织严重受损,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黏液,病鱼极度不安,跳跃,狂游,有时上下窜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当鱼苗、鱼种严重感染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

五、银鲫指环虫病诊断技术

1.显微镜诊断方法因指环虫病没有特殊症状,指环虫寄生在鳃上时,一般用肉眼不易看到,所以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取体表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并放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进行诊断,当发现有大量指环虫寄生时(如每片鳃上有40~50个指环虫),可确诊为患指环虫病。

2.肉眼诊断方法将病鱼的鳃剪下,放入盛有少量干净水的白瓷盘内,用竹签将鳃上的黏液刮入水中,然后将鳃片取出盘外,用竹片将水中的黏液打散,静止片刻,待沉淀后,盘内的水就没有血色了,然后将水和沉淀物混匀分别倒入几个白瓷盘内(每盘中倒入薄薄一层),布光线明亮处仔细观察,如能看到有大量似蚂蟥般爬动的小虫,可诊断为患单殖吸虫病,属哪一种单殖吸虫无法鉴别,但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六、银鲫指环虫病防治方法

1.强化饲养管理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防治指环虫病,强化饲养管理。一是坚持每年彻底清整池塘1次。池塘是普安银鲫等养殖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指环虫等病原体滋生和指环虫卵贮藏的场所,为此,每年冬季在并塘或收捕后,排干池水晒池,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及池边杂草。并于次年投放普安银鲫鱼种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量为每100立方米水体施生石灰20~30千克,既可杀灭池塘中的指环虫及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又有改良土壤、水质,增加钙及调节pH的作用。二是搞好水质管理。池塘养殖的水质应保持肥、活、嫩、爽,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定期于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以增加水体溶氧,降低有机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三是科学投喂,投饲应坚持四定,以利于观察池鱼是否发生鱼病和鱼类集群抢食及清除残饵等。

2.做好药物防治银鲫指环虫病

(1)外部消毒鱼类用药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许可证及不具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防治步骤:一是用高锰酸钾(用于受感染鱼外部消毒的高效低毒药物)鱼种消毒,水温10~25℃时,用药液浓度为20毫克/升浸洗15~30分钟,或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60分钟,以杀死鱼种上寄生的寄生虫。二是用敌百虫(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外用杀虫药/)杀虫,在水温20~30℃时,用90%晶体敌百虫、0.5~0.7克/立方米的浓度全池遍洒。三是用漂白粉(对细菌、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杀菌,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全池遍洒,用药剂量为1.0克/立方米,并连续2~3天用药,以维持池水的药物浓度。

(2)内服药物在使用敌百虫杀虫的同时,用恩诺沙星配制药饵投喂,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药物的标准用药量按池鱼总重计算,按每100千克色用2~5克药物的量,全部添加到当天的投饲量中,连喂3~5天,取得较好疗效。

(3)用药注意事项一是必须了解普安银鲫发病与死亡情况、过去的用药情况、鱼类的休质状况。二是必须注意养殖环境如水温情况、池塘的水体深度、水质状态(氨氮、溶解氧、pH值、透明度、肥瘦、浮游生物情况)、季节状况。三是必须了解药品的性质,如菊酯类药品,低温毒性大,高温毒性小;重金属类药品,低温毒性小,高温毒性大;按池鱼重量计算投喂药量为标准用药量。四是药物稀释方法:用量少,稀释倍数大;用量大,稀释倍数可略小;药品毒性大,稀释倍数大,反之则可略小。五是了解药品对普安银鲫等养殖品种的特殊毒性等。

3.搞好生态预防目前普遍存在养殖池塘使用时间长、淤泥过多、高密度养殖、过量投饲和过度用药的问题,生态防病一般是通过清除淤泥,改良底质、水质,轮换养殖对象进行的。其具体措施:一是经常加水和在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曝气;开动增氧机使溶氧量饱和的表层水倒流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使整个池塘水溶解氧处于均匀饱和,有利于防止鱼类浮头泛塘。二是合理搭配养殖品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提高饵料利用率。如果是村边肥水塘或配套禽畜场的鱼塘,水质过肥,可以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防止蓝绿藻过量,引起水质败坏;如果池塘的水质清新,青饲料又比较丰富,则以主养草鱼为主,但也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以防水质过肥。三是在肥水塘每亩用竹竿围成一个40~50平方米框架,在水面种植水浮莲或水仙花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塘中的养分进而调节水质。

七、银鲫指环虫病讨论

银鲫指环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性疾病,因多数种类的指环虫能不断产卵和孵化,具有危害多种淡水鱼类,同时因其没有特殊症状而导致发现难、诊断难,并引起暴发性烂鳃病而造成惨重经济损失等特点,因此,在普安银鲫等鲤科鱼类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理念,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应坚持每年彻底清整池塘1次,清除池底过多於泥,投放鱼种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定期用生石灰凋节水质,减少指环虫及其虫卵等病原体滋生和贮藏场所。

在银鲫养殖生产实践中发现,许多养殖户把指环虫病引发的普安银鲫等鲤科鱼类暴发的烂鳃病,按常规的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未取得预期的疗效。为此,建议在生产中采用先杀虫后杀菌并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即先用敌百虫杀灭池塘内和鱼体身上的指环虫,更换全池3/4的池水,后在用漂白粉杀菌的同时,用盐酸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拌饵投喂,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鲢黑点病


疾病名称黑点病

为害对象 鲢、鳙、团头鲂等中上层养殖鱼类
疾病概述
本病主要发生于鲢、鳙、团头鲂等中上层养殖鱼类,以鱼种培育阶段为多见,发病严重的鱼池中,草鱼、青鱼、鲤、鲫也可轻度发病。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流行,影响生长,也可造成死亡。

病原
引起黑点病是由于鱼体表上寄生复殖吸虫的囊蚴,欧洲国家曾报告此病病原为茎双穴吸虫。而在我国则尚未研究,据观察,可能不止由一种吸虫囊蚴引起。

症状
病鱼瘦弱,体表躯干、鳍条、头部布有很多黑色斑点状结节,手摸有粗糙感,严重的病鱼有局部坚鳞。黑点用针刺破,可见蠕动的吸虫幼虫。镜检,每一黑点外为囊膜,虫体在囊膜中活动。

发病规律 引起黑点病的吸虫成虫,多寄生于食鱼鸟类的肠道中,如苍鹭、翠鸟,还可能有鸭子。第一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尾蚴从螺体逸出后,进入第二中间宿主体表发育形成囊蚴。由此可知,靠近湖区的鱼池,经常有鸭子放牧的鱼池,池中椎实螺密度较大时,都容易发生此病。通常急性发生期在春末夏初。

美国斑点叉尾鮰指环虫防治法


斑点叉尾鮰指环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感染率和传播速度较快,可引起批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指环虫病的病原体是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鱼鳃上,也可寄生在鱼的皮肤、鳍或口腔、鼻腔等处。寄生少量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受到后固着器的刺激和破坏,肿胀或贫血呈苍白色,分泌大量粘液,有的发生变性、坏死、萎缩或增生,有的整个鳃部没血色或感染真菌。病鱼呼吸困难,游泳缓慢、鳃盖难以闭合,最后窒息而死。嘉鱼蜀湖努力打造叉尾鮰第一品牌!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1)降低养殖密度,以减缓此病蔓延速度,降低发病强度。(2)养殖网箱勤换洗,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改善网箱中的水环境,又可减少网衣上的附着物,保持网箱清洁。(3)每天要勤捞飘浮在网箱内外的垃圾、杂物,死鱼不能随意丢弃入水,要集中后统一处理。(4)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选择鲜度好、适口佳的饵料投喂,并在饵料中定期添加复合维生素,增强鱼体质和抗病能力。(5)在养殖水域水流较缓,且水质较肥、透明度低时,要增加增氧机数量,这样既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加强水流动性,改善水环境。同时还会提高饲料的转换率和利用率。2、治疗方法(1)每个网箱(3×3m)吊挂敌百虫一瓶或用10—20×10-6浓度药浴5min左右。也可视鱼体质情况适当加大药物浓度和延长药浴时间。(2)用3—5%的盐水浸洗3—5min,具体时间可视鱼体质情况而定。(3)用20—3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min左右,具体时间也可视鱼体质情况而定。上述几种治疗方法中,敌百虫与高锰酸钾浸浴效果较理想,80%以上的虫体都脱落,但要注意掌握好浸浴时间,且浸浴时要打开增氧机防止整体缺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高盐水浸洗效果也较好,但由于鱼体对其适应较差,往往浸浴时间太短,效果不太理想。

冬春季罗非鱼车轮虫指环虫并发病的防治技术



罗非鱼的抗病力较强。但在华南地区的冬季和早春,因气候多变,水温较低,罗非鱼的抗病力也会下降。一些病原体,如车轮虫和指环虫常会乘虚侵袭,引发鱼病,给越冬亲鱼或鱼种带来严重危害。笔者在海南某公司就曾接诊到一起在塑料大棚覆盖的池塘产卵箱内,亲鱼大面积暴发车轮虫和指环虫并发病的病例。后经综合治疗,终将该病治愈。

一、发病症状

初起亲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病鱼体色加深,鱼群不安地浮在水体上层漫游,病情严重者跳跃,上下窜动,狂游打转,最后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浮在水面死去。发病后期,整塘基本不吃食,每天死鱼一二百尾。发病前后有二十多天,损失较大。

取病鱼检查,肉眼可见鱼体表黏液较多,有掉鳞充血的现象;鳃部乌红充血,肿胀,黏液较多;有的病鱼双眼突出,眼晶体混浊、瞎眼。镜检发现鳃上有大量车轮虫和较多指环虫,鱼体表也有许多车轮虫。

根据症状判断,该病主要是由车轮虫感染为主,指环虫合并感染的并发病,有的鱼因伤口发炎表现为赤皮病症状,有的双眼突出或瞎眼是因池塘上长期覆盖塑料大棚,里面空气不流通,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含量过高所致。

二、治疗方法

①白天打开池塘四周覆盖的薄膜,让池内外空气流通交换;
②立即用0.7g/m3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同时显微镜观察施药前后杀虫效果;
③当发现泼洒和浸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基本无效后,马上用45%代森铵乳剂先作小水体药效和药害试验,证明有效无害后,再对全部发病池用0.5ml/m3浓度的代森铵全池泼洒,施药12小时后再镜检,车轮虫和指环虫全被杀死;
④施用代森铵2-3天后,池塘换水,再用0.3g/m3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防治赤皮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此次罗非鱼车轮虫和指环虫并发病及其他综合症得以痊愈。


三、防治体会

①越冬前对越冬池最好能干塘曝晒,彻底清塘消毒,杜绝病原虫体;
②罗非鱼下塘前应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20℃)浸浴20-30分钟,或30毫克/升聚维酮碘(1%有效碘)浸浴5分钟下池。用食盐消毒效果不佳;
③坚持每天巡塘检查,发现异常病鱼应马上观察镜检,确诊病因,及时对症下药防治;
④目前在华南地区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治疗车轮虫病基本无效,用0.5ml/m3代森锌泼洒效果特好;
⑤也可用0.3ml/m3代森锌粉剂全池泼洒,疗效同代森铵。


津鲢


鲢鱼、鳙鱼、青鱼、草鱼是我国池塘养殖的四大家鱼。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对长江原种白鲢历经50多年的选育,育成了我国四大家鱼首个人工选育新品种津鲢。该品种2010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推广,深受养殖户欢迎。

1.外形特征:

津鲢体侧扁,稍高,胸鳍下方至肛门间有腹楞。头较大,约为体长的1/4,吻圆钝,口大而斜,下颌稍向上翘起。眼较小,位于体侧中轴之下。鳞细小,侧线完全。鳃耙特化,彼此相连呈海绵状筛膜,有鳃上器。尾鳍深叉状,胸鳍末端可达到或略超过腹鳍基部。体银白色,背青灰色,背鳍、尾鳍边缘稍黑。

2.生物学特性:

该鱼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生活在水体上层,为滤食性鱼类,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生存水温为1~42℃,生长水温为1~28℃。对水中溶氧量要求不高。平均体长13.69厘米,体重38.4克的一龄鱼,在水温23.9~30.1℃时(www.nczfj.Com/),每小时平均耗氧量为208毫克/公斤,临界窒息点耗氧量为0.97毫克/升;平均体长23.76厘米,体重208克的二龄鱼,在水温23.9~30.1℃时,平均耗氧量为每小时91毫克/公斤,临界窒息点耗氧量为1.29毫克/升。水中pH值在6~9范围内能良好生长。

3.繁殖性能:

该鱼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繁殖水温为22~26℃,性成熟雌鱼为四龄,雄鱼为三龄,性成熟后,性腺每年成熟一次,一次产卵,卵为浮性卵。其繁殖力高,与长江白鲢相比,四到六龄雌鱼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分别平均高74.00%和45.37%。

4.生长特性:

津鲢适温性强,耐低氧,抗寒力强。养殖成活率高,苗种比长江白鲢苗种成活率高20%~40%。从水花饲养至夏花的成活率在60%~80%,从夏花饲养至春片鱼种的成活率在85%~95%,从春片鱼种套养在池塘中养成商品鱼的成活率在96%~100%。该品种生长快,与长江白鲢相比,一龄鱼生长平均快13.18%,二龄鱼生长平均快10.16%。667平方米(1亩)放养夏花以1万~1.3万尾的密度饲养,到越冬前尾重可达150~200克。因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减少了投入,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彩图参见81页图8)(天津付连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