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达摩鲨

中文名称唇达摩鲨


拉丁名称Isistius labialis Meng, Chu et Li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角鲨目

拉丁目名Squal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qualoidei

中文科名铠鲨科

拉丁科名Dalatiidae

中文属名达摩鲨属

拉丁属名Is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南中国海域有分布,是较罕见的深海小型鲨。

形态特征
体圆柱形。吻短,钝圆锥形,吻长小于头长2/5。鳃孔小,几等大。唇肉质,有吸吮作用;齿按体比例是鲨类中最大而闻著,两颌齿异形,上颌齿小而细尖;下颌齿颇大,基部长方形,两侧相重叠,齿尖三角形。用唇吸附大鱼身上,以似剃刀状的大齿扭割皮和肉,是鲨类中唯一体外寄生者。两背鳍小而无棘。尾鳍宽短,帚形。体下半部有发光器官,发出辉绿色光。下颌后方唇呈一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卵胎生。

相关知识

拟皱唇鲨


中文名称拟皱唇鲨

拉丁名称Pseudotriakis acrage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拟皱唇鲨科

拉丁科名Pseudotriakidae

中文属名拟皱唇鲨属

拉丁属名Pseudotriak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台湾省东北海域,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形态特征
体柔软,眼狭长,具瞬褶。喷水孔较大,唇褶很短。齿细小,有侧齿头。上下颌齿同形,数逾200行。第一背鳍低长,等于或长于尾鳍。

生活习性

卵胎生。海洋生。

短鲨直齿鲨


中文名称 短鲨直齿鲨
拉丁名称 Aprionodon brevipenn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直齿鲨属
拉丁属名 Aprionod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眼圆形,具瞬膜。鼻孔狭小,唇褶不发达,只微见于口隅。两颌齿同形,细尖而直立,边缘光滑。无喷水孔,鳃 孔较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二背鳍小,与臀鳍相对。尾基上下方具凹洼;尾椎轴上翘。

唇鳚


中文名称唇鳚


拉丁名称Labrisomus nuchipinnis (Quoy et Gaimar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黄鳚科

拉丁科名Clinidae

中文属名唇鳚属(待定)

拉丁属名Labriso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海域,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方长而粗壮。口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具齿。项部、鼻孔和眼上方常具皮须。体被中大或小形圆鳞,鳞不深埋皮内,只前区有鳞沟。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乌鲨


中文名称 乌鲨
拉丁名称 Etmopterus lucifer Jordan et snyder
英文名称 spiny shark, deepwater dogfish, priest shark, Mol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角鲨目
拉丁目名 Squaliformes
中文科名 角鲨科
拉丁科名 Squalidae
中文属名 乌鲨属
拉丁属名 Etmopte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细小而延长。头短而宽扁,头宽比头高约大1.8倍,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稍短或几等长,尾基上下方都无凹洼,尾柄下侧无纵行突起。吻短,背视三角形,两侧斜直,前端钝尖。眼大,横椭圆形,后端尖而有一缺刻;无瞬膜,眼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比鼻孔长约大2.5倍。鼻孔颇大,斜列,外侧位,距吻端比距口端约近2倍;鼻间隔颇狭,比鼻孔长稍大;前鼻瓣中部具一细尖突出,后部具一很低半圆形薄膜,沿着出水孔上缘;后鼻瓣后部具一很低半圆形薄膜,沿着出水孔下缘。口浅弧形,近于横列,口宽比口前吻长稍小,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4,口侧具一斜行深沟;唇褶扁狭,上唇褶约等于上颌长的1/3,下唇褶较短。上颌齿扁宽,五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3齿;下颌齿扁狭,单齿头型,齿头外斜,边缘光滑,里缘几与下颌平行,外缘深凹,1行在使用,每侧21齿。喷水孔颇大,卵圆形,直径约等于眼径的1/3,位于眼后角水平线上,与眼的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鳃孔5个,很狭小,约与喷水孔等大,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盾鳞细长弯曲呈刚毛状。与体轴并行排列。
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狭小,起点约与胸鳍里缘后端相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稍近,棘短,具侧沟,约等于鳍的外缘长的1/2;上角圆形,下角尖而微突,后端距腹鳍起点有一大的距离。第二背鳍较大,起点后于腹鳍基底后端有一相当距离,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稍近,棘较长,具侧沟,约等于鳍的外缘长的3/4;上角钝尖,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中长,约为全长的2/9,尾椎轴几平行;上叶发达,约与下叶等大,下叶前部圆三角形突出,中后部不区分,与上叶相接处有一缺刻,尾端斜而圆钝。腹鳍低平,起点距尾基与距胸鳍起点约相等;前后缘连续、呈半弧形,里角尖而突出;鳍脚宽扁,后端尖突。胸鳍中大,呈长方形,边缘颇平直,外角和里角圆钝。背侧面被刚毛状鳞片,排列成很多紧密纵行线纹;腹面上的鳞片不列成线纹。

背侧面暗灰褐色,体侧自第一背鳍下方至近尾基处有一浅色纵条,自胸鳍基底上方至腹鳍基底上方有一较显著浅色纵条,尾部下侧至腹鳍后方至尾鳍有一较显著浅色纵条;腹面黑色;尾部浅色纵条之间有黑色纵条,在腹鳍上方深色翼斑向前延伸的黑色纵条长度长于往后延伸的长度,尾鳍后端黑色,胸鳍基底腹面具一黑条,各鳍一般淡褐色;上眼睑后部白色,前囟区白色。

橙黄鲨


[学名]: Cirrhoscylliun expolitum
[资源名称]: 橙黄鲨
[外文名]: Saddle carpetshark
[别名]: 日本橙黄鲨Cirrhoscyllium japonicus Kamohara,1943
 
[形态特征]:
 
体细而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狭长。头宽而平扁,头后稍隆起,全长为头长之5.5至6倍,头长约为头宽之2倍。尾细长,比头和躯干为长,尾柄高比眼径稍大。吻中长,比眼径大2.5倍,背视圆形,侧视钝尖。眼长圆形,上侧位,距第一鳃孔比距吻端为近。鼻孔下侧位,具鼻口沟;前鼻瓣后部分化为1圆形袋盖状突出,边缘浅裂,伸达口前;后鼻瓣前部半环形,后部薄褶状,沿鼻口沟外缘,与上唇褶相连;鼻间隔狭而凹入。口宽而横列,前部弧形突出,位于眼的垂直线前方,口隅距眼比距吻端为近;上下唇褶发达,下唇褶几伸达下颌缝合处。齿细小尖锐,三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约16纵行。口后头侧,在眼后角下方,具一皮须,长比眼径稍小,左右侧皮须距离约等于眼径之2倍余。喷水孔微小,位于眼后角下方。鳃孔5个,前4个狭小,距离约相等,第四与第五个很接近,尤其是下边缘几乎毗连,但并不合并,第五鳃孔最宽,几与眼径相等,最后2孑L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鳞片细密光亮,长卵形,具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小型,几同大同形;第一背鳍位于腹鳍后方,起点后于腹鳍里角后端,距吻端与距尾端几相等,后缘直或微凹,上角圆钝,下角钝尖。第二背鳍起点常与臀鳍基底后1/3处相对,有时几与基底后端相对。尾鳍狭小,比头为长,尾椎轴不上翘;上叶低狭,下叶前部和中部低平地伸延,与后部分隔处有一缺刻,后部圆三角形,微突出。臀鳍低而颇长,起点距尾基与距腹鳍几相等或较短于腹鳍距,外缘与后缘连合呈半圆形,里角尖突。腹鳍颇宽大,外角圆,里角尖突;鳍脚圆管形,稍平扁,后端细尖。 胸鳍短而宽,蒲扇形,缘与角都圆形。 体黄褐色,具10条暗褐色横带:计头后胸鳍上方,体腔中部,腹鳍上方,第一背鳍下部及下方,臀鳍起点前后上方,第二背鳍下部及下方,尾基前方各1条,以及尾鳍上3条。腹面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广东沿海和海南岛;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在亚热带近海较深海区。体长350mm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