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纹条鰤

中文名称黑纹条鰤

拉丁名称Zonichtyys nigrofasciata (Ruppel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条鰤属

拉丁属名Zonichty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澳大利亚,北至日本。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吻圆钝,上下颌、犁骨、腭骨和舌上有绒毛状齿。鳃耙知,呈粗粒状。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稍弯曲,无棱鳞,第1背鳍5-8弱棘,成鱼后部鳍棘或埋入皮内,鳍膜退化,臀鳍基底短于第2背鳍基底,二鳍后部无小鳍。背鳍V,I-32-34,臀鳍Ⅰ,Ⅰ-16-17,鳃耙1-2+5-8,侧线鳞125-141。体侧有4条弧形横带,椎骨11+13。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相关推荐

密纹条鳅


[学名]: Nemachilus vinciguerrae Hora
[资源名称]: 密纹条鳅
 
[形态特征]:
  体细且较长,略侧扁。口下位,较大,呈弧形。上、下唇较厚,唇面有明显的皱褶。上唇中央有一浅缺刻,下唇前缘游离,中央有一缺刻,缺刻之后有浅的中央颏沟。上颌中部具一弱的齿状突。背鳍起点前的体背完全裸露或仅背鳍起点处具零散的鳞片,胸、腹部裸露无鳞,其余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斑纹26-33条,在前躯排列细密,向后渐宽疏。
 
[原产国家]:中国、缅甸  [原产省份]:缅甸及我国云南  [原产地区]:缅甸及我国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缅甸及我国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的砾石缝隙间。

纺锤鰤


中文名称纺锤鰤

拉丁名称Elagatis bipinnulatus (Quoy et Gaimar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纺锤鰤属

拉丁属名Elagat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海至东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腹缘圆,略呈纺锤形。头尖长,口稍小,具辅上颌骨。上下颌、犁骨和腭骨有绒毛状齿。舌上无齿,体被子不同形状的圆鳞,侧线前部稍弯曲,无棱鳞,背、臀二鳍后方各有1个由2鳍条形成的小鳍。臀鳍前方2游离棘甚小,或埋于皮下。背鳍V-Ⅵ,Ⅰ24-28+2,臀鳍Ⅱ,Ⅰ-15-20+2,鳃耙10-11+24-26,侧线鳞94-103,无棱鳞,体侧有2条淡黄色纵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黄尾鰤


中文名称黄尾鰤

拉丁名称Seriola lalandi Valenciennes

异名拉氏鰤,莱兰鰤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鰤属

拉丁属名Serio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日本温带海域、中国东海、美国加州、澳洲。

生活习性
肉食性鱼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纹裸胸鳝


中文名称 网纹裸胸鳝
拉丁名称 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英文名称 Net mo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鳝科
拉丁科名 Muraenidae
中文属名 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 Gymnothorax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16~24倍,为体宽22~30倍,为头与躯干部长1.4~2.2倍,为头长6.2~7.5倍。头长为吻长5.8~7.9倍,为眼径12.6~14.8倍,为眼间隔6.4~9.2倍,为口裂长2.9~3.1倍
体中长,较侧扁,尾部长略大于头与躯干部长。头中大,锥形。眼小而圆,被半透明的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短管状,近吻端;后鼻孔较大,无皮瓣或短管,位于眼前缘上方。口大,前位,口裂伸达眼的后方,口裂长几为头长1/3。上下颌约等长,或上颌稍突出。牙尖锐,侧扁;上下颌牙一行,前方牙的前后缘具锯齿,后方牙锯齿不明显;前颌骨齿一行,与上颌牙同形,中间具1~3个大犬牙,可以倒伏;犁骨牙一行,较小。舌附于口底。鳃孔窄小,裂缝状。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前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后方。背鳍、臀鳍和尾鳍较发达,相连续。无胸鳍。

体淡白色,由头部至尾端具15-22条绿褐色横带,有时呈断续现象。体背侧方横带之间和头部均散布不规则绿褐色斑点,腹面无斑点。

云纹鳗鲡


[学名]: Anguilla nebulosa McClelland, 1844
[资源名称]: 云纹鳗鲡
  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尾部侧扁。头较大,稍平扁。吻端圆钝。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距颇远,前鼻孔短管状,位于吻端;后鼻孔为纵长椭圆形,近眼前缘。眼小,圆形,侧位,前缘位于上颌中部之后。眼间隔宽,中部略凹。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倾斜,远伸过眼后缘。上下颌、犁骨均具有尖而细的圆锥齿,排列呈齿带;前上颌-犁骨齿带中央宽大于上颌骨齿带宽。唇发达,鳃孔较大,垂直,上角略高于胸鳍基部正中,下角稍向腹面延伸。背鳍起点在鳃孔后上方,距鳃孔较距肛门远。臀鳍起点与背鳍起点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头长。胸鳍较小,无腹鳍。体被细长小鳞,由5~6个小鳞平行排列成群,各鳞群互相垂直交叉,呈席纹状,埋于皮下。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南汀河  
[水域环境]:淡水
降河性洄游鱼类。生活在江河干、支流的上游,常栖息于山涧、溪流等的乱石洞穴中,多在夜间活动。性凶猛。食性颇杂,主要摄食鱼、虾、蟹、水生昆虫、蛙、蛇等。

双纹须蚶


中文名称 双纹须蚶
拉丁名称 Barbatia bistrigata(Dunker)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2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须蚶属
拉丁属名 Barbati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近平行四边形。背、腹绿直、平行。壳高17.1mm,壳长33.0mm,壳宽14.0
mm。壳表白色,被有棕色壳皮,具有放射肋约有26条,每条由2或4条细肋组成,肋间具棕色细毛。壳内面白色,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细肋。铰合齿50技左右。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长方形。
生活习性 用足丝附着在低潮线至浅海的泥沙、石烁底上。

侧条真鲨


中文名称 侧条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pleurotaenis
英文名称 Graceful shark、crossband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ides、Carcharhinus limbatus (Valenciennes,1839)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向头、尾渐细小。头宽扁,自胸鳍上方至吻端弧形剧斜,头长约为全长2/9;尾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平扁,背视等边三角形,两侧几直线向前狭小,前端尖突。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鼻孔斜列,外侧位,距眼比距吻端稍近;处间隔宽,为鼻孔长的3.5倍;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宽而圆弧形,口宽约与口前吻长相等,约为口长2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见于口隅处。上颌牙狭三角形,齿头尖直,基底宽,边缘具细锯齿,一行在使用,正中1小牙,每侧15牙。下颌牙细长,矛状,边缘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一小牙,每侧15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宽大,第一和第五较狭。
第一背鳍颇大,靠近胸鳍,起点约与胸鳍基底后端相对。第二背鳍很小,起点约与臀鳍起点相对。尾鳍宽长。镰形,外角尖突,后比值凹入,里角钝圆。

体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体侧从胸鳍基底上方至腹鳍基部止方具一白色纵条。各鳍端部暗褐色至黑色。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礁盘海域。卵胎生,每胎10~20尾。常见体长140~170cm。主要吃鱼, 也捕食甲壳类动物与头足类动物.

虫纹东方鲀


中文名称虫纹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vermicularis

异名河鲀鱼、龟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幅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Subclass Neopterygi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本县沿海及各海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圆棱形。鼻孔位于鼻囊突起两侧,鼻囊突起不分叉。口小,体无鳞,很光滑,满身都有虫纹状小斑。体内有气囊,遇敌时腹部膨胀。

经济价值
肉、肝脏、卵巢、胆、血入药。

线纹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lineolatus
[资源名称]: 线纹舌鳎
[外文名]: lined tongue-sole
 
[形态特征]:
 
背鳍101~104;臀鳍77~80;腹鳍4;尾鳍9~10。侧线鳞7+78~82。 体长79.5~96毫米。体甚侧扁,延长,呈舌形的扁片状,背腹缘凸度相似,均颇低,后部渐辐合。体长为体高3.7~4.16倍;头长4.46~4.67倍。头部略短,长度约与高度相等或高度多少稍大,背腹缘均呈圆凸。吻部略短,头长为吻长2.54~2.91倍,约与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相等或略长;前端钝圆或略钝尖;后下方的鈎状突颇短,尖端约伸至有眼侧下颌连合部下方附近。眼小,头长为眼径11.11~13.46倍,下眼前缘约在上眼中部的下方,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约为头长的3/10~1/3。眼间隔甚窄,宽度较眼径为小,略呈平坦且被以鳞片。有眼侧的前鼻孔有管,位于下眼的前方,邻近上唇,后鼻孔呈卵圆形,周边隆起,位于眼间隔的前部;无眼侧的鼻孔在上颌的上方,前鼻孔有管,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口裂呈弧形,无眼侧的弧度较大且唇较厚。口角后端达下眼后缘的下方。牙细小呈绒毛状,仅在无眼侧的两颌呈窄带状排列,有眼侧无牙。犁骨与腭骨亦均无牙。前鳃盖骨被以皮肤与鳞片,边缘不游离。鳃孔窄,左右鳃盖膜横过峡部相愈合且不与峡部相连,峡部甚窄。无鳃耙。肛门偏在无眼侧。无幽门盲囊。椎骨9+40。 两侧均被以略小的栉鳞。除尾鳍基部外,各鳍均无鳞。有眼侧有2条侧綫,背鳍基底至上侧綫间有鳞片3~4行,上中侧綫间有12~13行,中侧綫至臀鳍基底间有22~23行;无眼侧无侧綫。 背鳍、臀鳍与尾鳍连接为一,鳍条均不分枝。背鳍起点在吻部近前端的背方,在上眼上缘延长綫的上方,头长为最长鳍条2.39~2.93倍。臀鳍起点在鳃盖后缘略后的下方,高度与背鳍的相似。无胸鳍。有眼侧的腹鳍位于腹缘正中綫上且与臀鳍相连,头长为最长鳍条3.84~5倍;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长度约为头长的2/5~1/2。 有眼侧呈灰褐色,体侧鳞列或有纵綫纹。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底层鱼类

白纹鳂


中文名称 白纹鳂
拉丁名称 Sargocentron diadem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金眼鲷目
拉丁目名 Beryciformes
中文科名 鳂科
拉丁科名 Holocentridae
中文属名 鳂属
拉丁属名 Sargocent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D.XI,13-14;A.IV8-10;P.13-15;L1.46-50;体长为体高2.9-3.5;侧线与背鳍基间鳞数3;下颌不突出;体深红至橙红色,一白线自吻端眼下缘延伸至前鳃盖骨下方,喉部合色,胸部浅色,体侧有九条红色横纹;背鳍棘紫红色,鳍膜黑色,第一至第六鳍棘间有一水平白色纹;尾鳍,腹鳍,臀鳍及背鳍软条部分外缘鳍条红色,中央或内侧区域色浅。
生活习性 热带珊瑚礁区浅海肉食性鱼类,大者体长可达228.6mm.一种常见的居住于水浅的珊瑚礁与舄湖与临海礁石到深度 30个公尺或更多的种。 生存岩架下或者在裂隙中在白天期间并且吃等足目动物; 它漫游在晚上开放的砂地与低矮的礁区觅食多毛类与小的螃蟹。 胃内含物列出了腹足动物 (例如 Atys sp.) ,多毛类又小的蛤, solenogastrid ,等足目动物,十足目螃蟹与其它的甲壳动物。 倾向成群出现.有毒的棘在它的前鳃盖骨。 大小很少超过 13 公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拟大眼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