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稚鱼上皮回肿病

疾病名称上皮回肿病

为害对象 海水鱼和淡水鱼的仔稚鱼
疾病概述
属于病毒病

病原未正式确定,有的学者称之为EPO(Epithelio-cystisorganisrn,表皮囊肿病有机体),病变组织中普遍存在衣原体,有的含有立克次体状物质。

该病原体能够侵染多种海水鱼和淡水鱼的仔稚鱼,以水为媒介直接传播。被感染鱼皮肤和鳃上出现白色粟粒状包囊,包囊周围组织的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层的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最后萎缩,坏死,形成空泡,血细胞浸润。鳃上皮增生使鳃小片愈合,鳃丝变形,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包翼的压迫还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病原 病原未正式确定,有的学者称之为EPO(Epithelio-cystisorganisrn,表皮囊肿病有机体)

防治方法 将仔稚鱼培养期间所用的水过滤和消毒后再使用。使用氯霉素,以0.1%的比例混入饵料中,连续投喂5~7天,可以治愈此病。

相关推荐

大黄鱼仔稚鱼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保持水质的清洁,每天用虹吸管吸除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苗及其他杂 物。一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吸污一次。每次吸污时,出水管外要用密目网袋滤出死鱼,并记数,以此掌 握死鱼情况及池内鱼苗的密度变化情况。整个培育过程中,可采取换水或间断性流水方式更换新水,在 小水体高密度培育仔稚鱼时也可采取连续微流水方式;大水体低密度培育时,一般为静水培育,结合每 天的吸污而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30%;10日龄以后,若密度较大,水质较差,可考虑 间断性流水;稚鱼阶段的日换水率为50%~60%;幼鱼培育阶段的换水率为每日100%。

其次是每天定时向培育池内补充小球藻液,使池水中小球藻的密度呈10万~30万个/毫升,呈微绿 色。在池中投放小球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水体透明度,防止鱼苗因趋光而在局部集 中;二是小球藻为植物,可通过其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三是降低水体的氨氮水平,消除其对鱼类的 毒害影响;四是作为所投喂的轮虫的饵料,增加轮虫的营养价值。

最后是每天要进行仔稚鱼的观察和必要的测定,如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池中活饵的数量变 化、死鱼情况、测量水温、盐度、pH值 、溶氧量、氨氮含量、光照强度等理化因子的变化,并详细记 录,以便于发现问题时总结分析,及时采取措施。

大黄鱼仔稚鱼土池培育的放养与饲养


在放养前,向池中加入用120目筛绢过滤的海水,至水深1米,用网箱将少量仔鱼饲养于池内2~3大进行试水,若无异常现象发生,便可进行放养。一般每亩放养5~6日龄的仔鱼20万尾左右(300尾)米2。

培育期间的主要饲养管理工作是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仔鱼的活动及生长情况,测量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 、溶解氧、氨氮等因素,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改善水质,应定期添加用80目筛绢过滤的海水,直至水深达)5米。随着鱼的生长,对饵料的摄取量越来越大,应经常检查池内的生物密度。若发现饵料不足,应及时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并适量补充轮虫和 足类等,确保鱼的饵料需要量。一般经20天左右的培育,鱼体可长至全长30毫米以上,此时即可出池,及时进行鱼种培育。

稚鱼屈桡杆菌病


疾病名称屈桡杆菌病

为害对象 稚鱼
疾病概述
属于细菌病

病原为海岸屈桡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弯曲而长,大小为0.5m(2~30)m,在固体物上可滑行。

病主要发生在稚鱼。病鱼背鳍、尾鳍等处溃烂、残缺,皮肤腐烂、坏死,严重时鱼头部腹面发红、充血,皮肤渍疡。鱼的内脏通常无异常现象。

病原 海岸屈桡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

防治方法
发病时可用磺胺药或土霉东(50~10) 10-6的溶液药浴l~3小时,或口服药饵。

牙鲆稚鱼波豆虫病


疾病名称波豆虫病

为害对象 2月龄的牙鲆稚鱼
疾病概述

属于寄生虫病

波豆虫寄生于鱼体引发此病。

该寄生虫主要侵染2月龄的牙鲆稚鱼,适宜水温为12~20℃。病鱼体表及鳃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形成白色絮状膜,寄生的组织处充血、发炎、糜烂;病鱼体色发黑,腹部积水,肠管上皮充血、出血,肝脏积水。


病原鱼体

防治方法
养殖水池底部铺一层沙,有利于预防此病;用每立方米水体含250ml福尔马林浸洗病鱼40分钟,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含100~150ml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60分钟,可治疗此病。

河蟹养殖常见病稚蟹弓背病的防治技术



稚蟹弓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副溶血弧菌生物型等细菌感染稚蟹,引起病蟹上岸、腹肢支撑地面将身体支起,反应迟钝,大量死亡的疾病。
(一)病原
李艾宽等(1999)报道,稚蟹弓背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生物型α。二者都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无芽孢,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水解、甘油生酮、明胶水解、胨化、还原硝酸盐阳性,产酸、产碱、酸凝固、凝乳酶凝固阴性,副溶血弧菌生物型菌对葡萄糖氧化发酵产酸不产气,甲基红试验阴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比为(42-45)摩尔%。嗜水气单胞菌为葡萄糖氧化发酵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比为58-62摩尔%。用这2种菌分别浸浴大眼幼蟹、稚蟹,均于第2天即开始发病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的相同,且又从人工感染的病蟹中回收到了这2种菌。
(二)流行情况
主要是危害大眼幼体入暂养池变态为稚蟹后不久发生,流行广、危害大,可导致稚蟹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三)症状
大眼幼体变为稚蟹后不久便大批爬上岸,或躲藏在岸边的土缝中,以腹肢支撑地面将身体支起,反应迟钝,甚至人驱之也不回到水中,最后死在岸上。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可用血清学、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快速诊断。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亲蟹进行人工繁殖,采取微流水生态育苗(王武等,1998),将苗培育得健壮。
(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保持水质、底质优良、稳定(详见河蟹颤抖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蟹体抵抗力。
(六)治疗方法
疾病早期可以外泼水产保护神及饲料上喷水产保护神进行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