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斑斜口鲾

中文名称鹿斑斜口鲾

拉丁名称Secutor ruconius (Hamilton-Buchanan)

异名鹿斑鲾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鲾科

拉丁科名LeiognathidaeM.YZ023.COM

中文属名鲾属

拉丁属名Leiogna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甚侧扁,被细小圆鳞,头部裸露无鳞,常有骨质棱和项刺。口小,伸出时呈向上斜,向前或向下斜的口管,颌齿细小,排列呈绒毛状齿带,前端缝合处两侧有1-2对犬齿。犁骨和腭骨均无齿。前鳃盖骨下缘具细锯齿。鳃盖条5。鳃盖膜与峡部相连,无假鳃。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Ⅶ-Ⅸ-15-17,臀鳍Ⅲ-13-15,两鳍基部具鳞鞘。腹鳍胸位,具1鳍棘5鳍条,尾鳍叉形。口裂甚斜,几呈垂直状,上下颌伸出时成1向上斜的口管,颌齿细小,一般只1行,但亦有多行,无犬齿,第1背鳍8-9鳍棘。体较短,体长不及体高的2倍。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相关推荐

斜口裸鲤


[学名]: Gymnocypris scolistomus Wu et Chen
[资源名称]: 斜口裸鲤
[别名]: 湟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吻尖而略平扁。口端位或亚上位。口裂斜向上,自前鳃盖骨前开始斜至吻端,呈30~45度仰角。上颌与下颌平齐,稍前或略后。下颌正常,无锐利角质覆盖物。唇细狭,下唇稍厚;唇后沟中断。无须。体表几乎完全裸露,仅肩带部有2~3行不规则鳞片,臀鳞每列20~25枚。头、背部青绿色,具黑色斑点,腹部银白色。体侧具许多环状、点状或条状斑纹。背鳍、尾鳍各有小黑点数行。脊椎骨数50枚。肠长为体长的1.81~1.93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青海省久治逊木措湖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仅见于青海省久治逊木措湖。  
[生活习性]:
栖息于青海高原海拔3800m的湖泊中,常见于湖边或湖滩,集群摄食。以浮游生物为食。7月份为主要产卵期,卵橙红色。 

细纹鲾


[学名]: Leiognathus berbis
[资源名称]: 细纹鲾
[外文名]: berber ponyfish、soapy、striped ponyfish、Lined pony fish
 
[形态特征]:
 
标本体长52~95毫米。采自厦门集美、东山。 背鳍Ⅷ-16,臀鳍Ⅲ-14,胸鳍17,腹鳍I-5,尾鳍17。鳃耙5~6+12。 体长为体高2.2~2.4倍,为头长3.2~3.4倍。头长为吻长2.8~3.2倍,为眼径2.6~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3倍。 体长椭圆形,甚侧扁,背缘和腹缘弧形隆起。头中大、头背缘不内凹。吻钝尖,等于或略短于眼径。眼中大,等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侧筛骨上缘具小棘2枚。眼间隔稍凹,中央具一纵走嵴,额骨左右纵嵴明显,后端交汇于上枕嵴始部,在额部围成一略呈三角形的平凹面。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的前上缘。口裂开于眼下缘的水平线上,呈水平状,上下颌向前方伸出时形成下斜口管,口闭时,下颌略成40角。牙细小,呈刷毛状牙带,上下颌牙3~4行,腭骨、犁骨和舌上均无牙。鳃孔大。前鳃盖骨下缘具细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鳃盖条5。鳃耙较短。 头部无鳞,胸部与体部被小圆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腹鳍具腋鳞。侧线不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末端常止于尾柄中部,侧线上具感觉管,易脱落。 背鳍一个,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最长,第三、四鳍棘前下缘具细锯齿。臀鳍第二鳍棘最长,第三鳍棘前下缘也具细锯齿。腹鳍短小,亚胸位。尾鳍分叉。 食道侧具发光腺,块状,外被银色膜。腹腔银色。鳔大,银色。幽门盲囊3个。肠细长。 体背淡黄银色,腹部银白色,吻上端黑色。背部散布不规则暗色细斑纹,背鳍具一暗色细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台湾海峡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东至印度尼西亚。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细纹鲾为热带、亚热带近海暖水性鱼类。多活动于水体上层。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偶见于福建南部沿海。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上层
[生活方式]:自由 [生活区域]: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其它

短吻鲾


[学名]: Leiognathus brevirostris
[资源名称]: 短吻鲾
[外文名]: Short nose ponyfish、Shortnose slipmouth、Shortnose ponyfish
[别名]: 九更仔、金钱仔
 
[形态特征]:
 
背鳍Ⅷ-16;臀鳍Ⅲ-13~14;胸鳍17~19;腹鳍I-5:尾鳍17。 侧綫上感觉管58~60。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腹轮廓略相等;体长为体高2.2~2.5倍,为头长3.3~3.8倍。头小,头长为吻长3.3~3.8倍,为眼径2.5~3.7倍。吻较钝。眼径略等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眼间隔平凸。侧筛骨上缘有2枚小棘,头背部由二额骨纵嵴所围成的平凸面,略呈三角形。二纵嵴的后端与上枕嵴始部相接。口小,水平状,当两颌向前伸出时形成一向下斜的管口,当口闭合时,下颌略呈45。口裂始于眼下缘水平綫上。上颌后端达眼前缘至瞳孔前缘稍后间的下方。下颌稍凹,牙尖细,上颌3~5列,下颌2~4列,排成细带状,腭骨,犁骨和舌面均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鳃耙4~6+15~18。前鳃盖下侧稍凹,边缘有小锯齿。匙骨前缘上、中部各有一棘。 头部与胸部均无鳞,身体被小圆鳞。侧綫稍弯,至尾柄呈平直状,达尾鳍基部,侧綫上有感觉管58~60个。 背鳍一个,具8鳍棘,16鳍条,第三、四鳍棘前缘有明显的锯齿。臀鳍有3鳍棘,13~ 14鳍条,第三鳍棘前缘亦有明显锯齿。背鳍和臀鳍前部基底各有一鳞鞘,二鳍基底每侧由间鳍骨构成一纵行棘状突起。胸鳍等于或稍短于头长。腹鳍亚胸位,短于胸鳍,基部有一枚大腋鳞,尖端未达臀鳍始部。幽门盲囊3个。 背部浅灰蓝色,带有稀疏淡黄色斑纹,腹银色,项部有一蓝色鞍状斑,背鳍前数棘上半部有一深黑色斑,随后的棘与鳍条边缘呈桔黄色。尾鳍后缘黄色。臀鳍棘浅黄色,由第二棘至第一鳍条的上顶有一白色斑,其它各鳍条边缘桔黄色。 自眼上缘至尾基有一黄色纵带。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 印度海岸与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水域向下至深度大约 40 公尺, 主要在底部的附近, 成群出现。 主要吃硅藻,桡脚类的动物, Lucifer ,线虫类与多毛类动物。

斜鳞鲷


中文名称斜鳞鲷

拉丁名称Pinjalo pinjalo (Bleeker)

英文名称Pinjalo snapp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斜鳞鲷属

拉丁属名Pinjalo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被小栉鳞,体侧鳞片排列呈斜行,均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背鳍及臀鳍鳍条基部被细鳞。吻钝。口小。两颌牙细小,上颌2行、下颌1行。犁骨及腭骨具绒毛齿带。前鳃盖骨后缘具微细锯齿,无凹刻。背鳍、臀鳍及尾鳍边缘黑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泥沙质海底。全长可达500毫米。拖网、钓钩捕获。海(水)生。

小牙鲾


中文名称 小牙鲾
拉丁名称 Gazza minuta(Bloch)
英文名称 Toothed soap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鲾科
拉丁科名 Leiognathidae
中文属名 小牙鲾属
拉丁属名 Gazza
分布类别 海水,淡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胸部裸露。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侧线稍弯,与背缘平行,最后伸达尾鳍基。体浅青色,腹部银白色,吻端浅黑色,背缘至体中部有许多黑色窄横带,背鳍无斑点。胸鳍腹部黑色。
生活习性 沿岸砂泥底栖性鱼类,栖性水深在1-40公尺之间;以小鱼、蝦蟹或多毛类为食;适溫26-29℃;产卵期时,会游入河口区产卵。

褐斜鲽


中文名称褐斜鲽

拉丁名称Plagiopsetta glossa Franz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褐斜鲽属

拉丁属名plagiopset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侧扁。眼间隔甚窄,呈嵴状,或两眼紧相邻。口小,头长为上颌骨长2.6-3.4倍。左右侧两颌及颌齿同样发达,颌齿小,绒毛状,呈狭带状排列,背鳍始于眼的前方,前部鳍条无甚延长,全部鳍条不分支,不被鳞,第1脉间棘不突出于臀鳍前方,臀鳍鳍条不分支,不被鳞。仅有眼侧具胸鳍,鳍条均延长而不分支。腹鳍基底延长,有眼侧的略前,鳍条延长,尾鳍鳍条全部不分支,有眼侧被小形强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侧线近直线状,无颞上支,侧线鳞60-66,背鳍73-81,臀鳍50-57。腹鳍无甚延长,尾鳍中部鳍条分支,胸鳍鳍条7-10,体被栉鳞。体有黑色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尖头斜齿鲨


中文名称尖头斜齿鲨

拉丁名称Scoliodon sorrakowah (Cuvier)

英文名称sharphead dog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真鲨科

拉丁科名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斜齿鲨属

拉丁属名Scoli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西印度太平洋;是栖息在热带暖水性近岸大陆架的小型鱼类。

形态特征
恨圆形,瞬膜发达。喷水孔消失,口宽大,深弧形,唇褶不发达。上下颌齿外斜,边缘光滑,基底无小齿头。鳃孔最后1-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二背鳍小于臀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臀鳍基底长比第二背鳍基底长2.5倍或以上。我国产量不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胎生,有柱形胎盘,1-2龄性成熟,最多可活5-6龄。

斜带髭鲷


中文名称斜带髭鲷


拉丁名称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1844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石鲈科

拉丁科名Pomadasyidae

中文属名髭鲷属

拉丁属名Hapalogen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产于南日本、中国南海。

生活习性
肉食性,主要摄食甲壳类、鱼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无足克丽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