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带鱼

中文名称皇带鱼

拉丁名称Regalecus glesne Ascanius

英文名称oa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月鱼目

拉丁目名Lampridiformes

中文亚目名旗月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Veliferoidei

中文科名皇带鱼科

拉丁科名Regalecidae

中文属名皇带鱼属

拉丁属名Regalec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非洲东海岸,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及美洲西海岸,我国南海、东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呈带状,头小,头部大部分为软骨,口小,吻钝,上颌能伸缩,上颌骨宽,眼小,两颌无齿,胃延长成一很长的狭带,向后延伸至尾部,具弱肋骨。体裸露无鳞,具许多瘤状突起,背鳍基底长,鳍条很多,起点在吻端后方,前方数鳍条延长,无臀鳍,腹鳍很细长,具1-5鳍条,尾鳍退化,肋骨不发达,腰带骨大,前方左右匙骨间,脊椎骨90以上。背鳍前方5鳍条延长呈丝状,其长约为体长1/3,腹鳍胸位,仅具1长鳍条,鳍条边缘具4小块皮膜,生活时体及各鳍浅红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浅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推荐

沙带鱼


中文名称沙带鱼


拉丁名称Lepturacanthus saval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带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Trichiuroidei

中文科名带鱼科

拉丁科名Trichiuridae

中文属名沙带鱼属

拉丁属名Leptur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呈带状,口大,颌齿强大,背鳍3-4鳍棘110-131鳍条,臀鳍73-77鳍条,无腹鳍,尾鳍消失,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

生活习性
海水鱼。

窄颅带鱼


中文名称窄颅带鱼

拉丁名称Tentoriceps cristatus (Klunzing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带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Trichiuroidei

中文科名带鱼科

拉丁科名Trichiuridae

中文属名窄额带鱼属

拉丁属名Tentorice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不常见。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呈带状,尾部向后渐细小,头部短尖,显著侧扁。额骨在眼的上方形成1侧扁的高锐突起,口大,颌齿尖锐,侧扁,前端具犬齿,侧线平直,在胸鳍上方不向下弯曲,背鳍5鳍棘126-148鳍条,臀鳍退化,起点处正中具1鳞状突起,胸鳍短小,用鳍退化,呈2鳞状突起,尾鳍消失。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带鱼洄游


黄、渤海种群带鱼产卵场位于黄海沿岸和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三个湾内。现从渤海的两个产卵场和黄海三个产卵场条件看,它们都是在水深20米左右,底层水温14~19C,盐度27.0~31.0 的河口一带,水深较浅,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大的海域。春天,3-4月带鱼自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开始向产卵场作产卵前期索饵洄游和产卵洄游。经大沙渔场,游往黄海的海州湾、乳山湾、辽东半岛东岸、烟威近海和渤海的莱州湾、辽东湾、渤海湾等海区。海州湾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沙渔场经连青石渔场南部,沿20-40米水深斜坡,向沿岸游到海州湾的石臼所、岚山头外产卵。乳山湾带鱼产卵群体,经连青石渔场北部进入产卵场。以灰岛东南至苏山岛西北一带为鱼群分布的中心。黄海北部带鱼产卵群体,自成山头外海游向海洋岛、大鹿岛南、大长山岛和庄河、新金沿岸产卵。渤海带鱼的产卵群体,从烟威渔场向西游进渤海,其群体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群体进入莱州湾,产卵中心在黄河口东北、水深20米处。北部群体分别分布于渤海中部和辽东湾东西两岸,两者群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辽东湾东岸带鱼产卵群体,春汛在复县外海金州湾洄游分布,经长兴岛向北到熊岳河口为止。辽东湾西岸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清河口经秦皇岛、山海关、绥中等处近海到葫芦岛海区。夏、秋季,渤海南、北部产卵群体于产卵后,部分索饵群体向渤海中部和滦河口近海进行索饵,部分索饵群体游出渤海海峡到烟威渔场索饵。黄海北部带鱼索饵群体于11月在海洋岛近海汇同烟威渔场的鱼群向南移动。海州湾渔场小股索饵群体可向北游到乳山、石岛近海,饶过成山头到达烟威近海,大股索饵群体分布于海州湾渔场东部和青岛近海进行索饵。10月向东移动到青岛东南近海,同来自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各渔场的鱼群汇合。乳山渔场的索饵群体8、9月分布在石岛近海,9、10、11月先后同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和海州湾等渔场索饵群体在石岛东南和南部的陡坡和水温梯度大的海区汇合,形成非常浓密的鱼群,当鱼群移动到36N以南时,随着陡坡渐缓,水温梯度减少,逐渐分散游往大沙渔场。秋末冬初,随着水温迅速下降,11月前带鱼越冬鱼群离开渤海,12月底前后离开黄海北部、中部,从大沙渔场进入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在济州岛南部,3200N、12600~12700E,水深约100米,终年底层水温14~18C,底层盐度33.0~34.5,受黄海暖流影响的海域内越冬。东海群的越冬场,主要位于北纬度30以南的浙江中南部外海,水深60~100m海域,越冬期1~3月。东海群基本上为南北向洄游移动类型,春季的水温有所回升,分布在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其性腺开始发育,逐渐集群向近海靠拢,并陆续向北移动进行生殖洄游,5月起鱼群集聚密度增大,经鱼山进入舟山渔场及长江口渔场进行产卵活动。产卵期为5~8月,盛期在5~7月。8月起产卵鱼群数量明显减少,除部分产过卵的鱼群停留在产卵场附近海域进行索饵活动以外,其主群继续北上,8~10月分布在黄海南部一带海域索饵,分布偏北的鱼群最北可达北纬35附近,可与黄渤海群相混一起。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其资源的衰退,其索饵场的北界明显南移,主要分布在东海的北部至吕泗、大沙渔场的南部。10月后天气转冷,沿岸水温下降,鱼群开始进行越冬洄游,此时的鱼群栖息于沿岸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相交汇的混合水区,随着高盐水的消退和水温的下降,鱼群由北向南移动,其移动速度决定于高盐水和水温的变动。这时形成了著名的浙江渔场带鱼冬汛生产。随着水温的变化,鱼群逐渐进入越冬场。

小带鱼


中文名称小带鱼


拉丁名称Eupleurogrammus muticus (Gray,1831)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带鱼科

拉丁科名Trichiuridae

中文属名小带鱼属

拉丁属名Eupleur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形态特征
眼间隔凸起,中央形成嵴棱。侧线几近水平,在胸鳍 上方不显著弯曲。腹鳍 为1对圆形鳞状突起。臀鳍在开始处有1个鳞状突起。上颌前牙尖直。

生活习性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体长一般100-350毫米。通常栖息于近岸浅海、咸淡水及河口附近。为沿海常见种类。

叉尾带鱼


中文名称叉尾带鱼


拉丁名称Benthodesmus tenui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带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Trichiuroidei

中文科名带鱼科

拉丁科名Trichiuridae

中文属名叉尾带鱼属

拉丁属名Benthodes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海域,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侧扁,呈带状,具叉形小尾鳍,体长为体高16-22倍。眼较大,位高,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小,每侧1个。口大,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下颌突出。颌齿强大,侧扁而尖,上颌前端有大犬齿。犁骨无齿,腭骨具齿,侧线1条,几呈直线状,第1背鳍37-46鳍棘,第2背鳍80-108鳍条,鳍棘部基底约等于鳍条部1/2,中间有1深缺刻。臀鳍2鳍棘37-101鳍条,腹鳍甚小,具1鳍状鳍棘和1鳍条,尾鳍甚小,叉形。

生活习性
热带海域海水生。

窄额带鱼


[学名]: Pseudoxymetopon siensis
[资源名称]: 窄额带鱼
[外文名]: Tvrantfish、Crested hairtail

[形态特征]:
 
背鳍142~148,胸鳍11。鳃耙4~5+9~10。 全长为体高18.5~22.2倍,为头长9.6~11.3倍。头长为体高1.65~2.1倍,为吻长2.5~2.9倍,为眼径5.4~6.4倍。 体颇延长,侧扁,呈带状,背缘和腹缘几近平行,肛门部稍宽大,尾向后渐细,鞭状。头窄,较短,很侧扁,侧视弧形;额骨自上颌后端直至眼中部上方形成一扁薄高锐突起。吻尖突,中长,长约为眼径2.1~2.4倍。眼中大,中侧位,在头的前半部。鼻孔每侧一个,较大,裂缝状,具一小鼻瓣,位于眼前方。口大,斜裂,口裂始于眼中部的水平线上,下颌突出。上颌骨伸达鼻孔垂直线下方,前部为眶前骨遮盖。牙强大,侧扁而尖,先端不具倒钩,上颌前端具大犬牙4~6个,两侧各有小牙8~10个,下颌前端具犬牙一对,口闭时外露,两侧各有牙10~12个,较上颌侧牙为大。腭骨、犁骨及舌上均无牙。舌尖长,游离,大部为下颌骨内侧皮膜遮盖。鳃孔宽大。鳃盖骨后缘钝尖。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耙细短,排列稀疏。肛门位于体中部的前方。鳞退化。侧线低平,在胸鳍上方略向下斜,不显著弯曲,沿体中部伸达尾端。 背鳍基底长,起点在前鳃盖骨上方,沿背缘伸达尾端,具142~148鳍棘,最长鳍棘约等于体高2/3。臀鳍退化,呈一鳞片状突起,起点在背鳍第四十九至五十鳍棘下方,无小刺露出皮外。胸鳍短小,下侧位,基底平横,鳍条朝向上方。腹鳍退化,具一对鳞片状突起,起点在背鳍第十二至十三鳍条下方。尾鳍消失,尾呈鞭状。体腔较小,腹膜灰白色。胃大,长囊状,伸达体腔后2/3处。幽门盲囊细长,指状,12个。肠细长,直管状。无鳔。 体银白色,背部两侧具不规则黑色斑块,尾端黑色。口腔灰色。背鳍鳍膜密具黑色小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浙江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安达曼群岛、红海、马六甲海峡。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一般栖息于50~70米水深的泥质海底。摄食鱼类、虾类、头足类幼体、等足类。卵浮性,有油球。全长一般为500~700毫米。

热带鱼竖鳞病


疾病名称竖鳞病

为害对象 热带鱼
疾病概述 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常独自浮于水面或沉入缸、池底,停止摄食,终至死亡。

病原 为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症状 患病初期,鱼体粗糙,体表部分红肿,鳞片竖起,鳞片基部的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的渗出液,轻压患处,渗出液会从鳞囊内射出,鳞片也会随之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鳞片竖起,腹腔内充满积水,腹部膨胀呈圆球形,眼球突出,鳍的基部充血,顺鳍条方向轻压,鳍膜间有半透明的渗出液射出。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常独自浮于水面或沉入缸、池底,停止摄食,终至死亡。

防治方法(1)操作时仔细,防止鱼体受伤;经常保持水质清洁;换水时要经过晾晒,温差要小于2℃,冬春季节水温不可偏低。

(2)用2%食盐水与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

(3)每千克鱼每天用土霉素30-8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6天。凶猛鱼类患病,可将药物用注射液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饵料鱼体内再行投喂。

(4)将水族箱中的鲶科、鳅科及鮠科等不具鳞片的鱼类取出,在水族箱中加入食盐,24小时后使含盐量达到0.05%,48小时后再逐渐对清水,恢复原来的水质。有些鱼类如神仙鱼、孔雀鱼及河口区鱼类可以逐渐加大含盐量,最后移入海水中饲养。

粤禽皇5号蛋鸡配套系


粤禽皇5号蛋鸡配套系是在广泛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品系选育、杂交配套等手段建立的蛋鸡配套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粤禽皇5号蛋鸡配套系。

该蛋鸡配套系利用了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特质,适应性较传统蛋鸡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南方开放式鸡舍养殖条件下仍能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养殖户生产风险小。配套系商品代蛋鸡为矮小型,快羽,羽、胫、皮肤三黄,尾部有些许白羽,单冠较小,前躯窄,后躯宽。成年母鸡胫长5.9厘米,性成熟早,性情温顺,产蛋量高,蛋壳颜色为浅褐色。母鸡成年体重约1407克。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的测定结果(2013年)显示,该配套系商品代蛋鸡145日龄开产,18周龄平均体重为1178.7克,20~72周龄饲养总产蛋数达246枚,产蛋期饲料转化比为2.7∶1,产蛋期存活率为94.1%。
粤禽皇5号蛋鸡配套系与传统蛋鸡品种(配套系)相比,商品代蛋鸡具有育雏育成成本低、开产体重轻的特点,可降低养殖户的前期投入。在同等养殖规模下,养殖户的前期投入可降低约40%。商品代蛋鸡淘汰体重约为1450克,肉质风味较好,淘汰价值较传统蛋鸡具明显优势。淘汰鸡收入可抵消前期育雏育成投入,在蛋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能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鸡蛋产品符合我国高端蛋品市场的消费需求,价格高且较稳定,能较好地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011年至2013年在广东省内开展了该配套系商品蛋鸡的中试推广工作,累计推广商品代蛋鸡近354.4万羽。据市场反应,该品种具有早熟性好,育雏育成成本低,产蛋期耗料少,产蛋率高,淘汰鸡价格高等特点。配套系试养之初就表现出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

热带鱼打粉病


疾病名称打粉病

为害对象 热带鱼
疾病概述 鱼体两侧、头部、尾柄甚至鳃上的白点连成一片,像是撒上了一层米粉或胡椒粉,

病原 为嗜酸性卵甲藻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拥挤成团,并转圆圈游泳。鱼体表粘液增多,在背鳍、尾鳍及背部出现白点,此时症状很像白点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两侧、头部、尾柄甚至鳃上的白点连成一片,像是撒上了一层米粉或胡椒粉,故称打粉病或胡椒病。粉块脱落处,肌肉发炎渍烂。病鱼漂浮于水面,身体发抖,尾鳍收束,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并逐渐瘦弱、衰竭而死。本病还常与水霉病并发,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发病规律 流行于微酸性的水中(PH5-6.5)。

防治方法
(1)经常保持良好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将饲水pH调至7或略高。

(2)将病鱼转移到水质良好的水族箱中,用2毫克/升亚甲基蓝遍洒。

(3)用1%小苏打溶液浸洗病鱼数次,每次5分钟,见效甚快。

带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带鱼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食用的一种鱼类,在大大小小的各种菜市场中基本都能买到这种鱼类,那么带鱼到底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呢?

一、带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带鱼是海水鱼,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四大海域中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比南方的带鱼要大一些,北方带鱼一般在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

带鱼为我国四大海产鱼之首,年总产量超过50万吨,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带鱼的产量自1964年以来就急剧下降,至今没能恢复到1964年以前的一般产量水平。由于带鱼属于海水鱼,所以食用起来十分方便,我国最早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不但在各个水域中广泛捕捞可食鱼类,而且还千方百计地搜寻珍稀鱼种。

二、带鱼的常见做法

带鱼的做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做法有红烧带鱼、干炸带鱼等,这里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红烧带鱼要先将带鱼去头去尾内脏处理干净后切断,放入大碗中,撒入盐和姜片,淋入高度白酒拌匀后腌制10分钟,锅中倒入油,加热至7成熟时,调成中火,将腌制好的带鱼块沥干水分下油锅煎炸至表面金黄后捞出,原锅倒出炸油,锅中留下约1大勺油,下姜片、葱段及红辣椒爆炒香味,再放入煎炸过的带鱼,倒入开水没过鱼身,续加入调味料,待待汤汁变浓稠后即可熄火。

干炸带鱼要先将带鱼洗尽并剪成段,沥干水分后放入葱段和姜片,少许料酒及盐进行腌制,2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锅烧热后放油,8成热后调中火,放入腌制好的带鱼煎至金黄色,然后就可以美味出锅了。

以上就是带鱼的相关知识了,带鱼食用起来十分美味,还没有尝试过的朋友可以去市场上购买一些进行食用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刺鳞犁头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