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方头鱼

中文名称银方头鱼

拉丁名称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

异名马头鱼、瓦刀鱼、日本加吉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方头鱼科

拉丁科名Branchiostegidae

中文属名方头鱼属

拉丁属名Branchiosteg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广东、福建、浙江各省沿海产量较多。渔期主要在4-5月份。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质量250-600克。头高、略呈方形。眼大、侧上位。吻较长,上下颌具细小圆锥齿。前腮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体被栉鳞,背侧深红色,腹部浅红色。背鳍1个,甚长,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边缘黄色;臀鳍中长,边缘浅蓝色;尾鳍双截形,满布蠕虫状黄色斑纹。

经济价值
为我国一般经济鱼类之一、肉质较细嫩,呈蒜瓣形,营养丰富、鲜食或干制食用均可。

相关知识

鳞首方头鱼


中文名称 鳞首方头鱼
拉丁名称 Cubiceps squamicep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双鳍鲳科
拉丁科名 Nomeidae
中文属名 方头鲳属
拉丁属名 Cubicep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Ⅺ,Ⅰ-20~21;臀鳍Ⅲ-18~19;胸鳍19~21,腹鳍I-5。鳃耙10~11+16~18。
体长为体高2.9~3.3倍,为头长3.1~3.4倍。头长为吻长3.5~4.4倍,为眼径3.8~4.2倍。

体呈纺锤形,侧扁。头中等大;尾柄较高,约为头长1/3。吻圆钝,吻长几与眼径相等。

眼中等,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圆突,宽大于眼径。鼻孔2个,紧靠,位于眼前近吻端,前鼻孔圆形,后鼻孔裂孔状。口中等大,前位,口裂微斜。上颁除前上颌骨前部外皆不露出,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各具齿1行,呈小圆锥状,排列较密,上颌牙51~55,下颌牙61~69。犁骨、腭骨上分别具1列小牙,舌上也具1直列小牙。左右鳃膜愈合但不与峡部相连。鳃耙扁平稍长,顶端尖形。具假鳃。

体被一般大小圆鳞,极易脱落。头背部鳞片向前远超过眼中部几达吻端;眼后上方头侧部也被鳞;颊部约具6~7列鳞片;背鳍,臀鳍和尾鳍鳍条基部均被小鳞。侧线完全,位于体侧上方,沿背缘呈平行状向后伸达尾基。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相隔甚微,第一背铺起点位于胸鳍前基上方或稍后上方,鳍棘细长而弱,倒下可纳入沟中,第二背鳍鳍条边缘不凹入。臀鳍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二至第四鳍条的基底下方。胸鳍较长,末端可稍超过臀鳍起点。腹鳍中大,其长约为眼径2倍,最内侧鳍条由皮膜与腹部相连。尾鳍深叉形。

体上半部暗色,下半部淡褐色,背鳍、尾鳍和胸鳍稍偏暗。

银飘鱼


中文名称 银飘鱼
拉丁名称 Pseudolaubuca sinensis Bleeker
地方名称 飘鱼、蓝刀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飘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laubuca Bleeker,18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21~26;侧线鳞63~74;下咽齿3行,尖端钩状,442~542(542~244);鳃耙外侧12~15;脊椎骨41~43。体长为体高的4.5~5.6倍,为头长的5.0~6.4倍,为尾柄长的6.3~8.1倍。头长为吻长的2.8~3.1倍,为眼径的5.0~6.4倍,为眼间距的3.4~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3倍。身体长,头部和身体极侧扁。口端位,口裂斜,下颌有一突起与上颌中央的凹陷相吻合。鼻孔位于吻端和眼前缘之间。背部平直。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曲,形成一明显角度,延展于身体纵轴下方与腹部平行,至尾柄处再向上弯而转入尾柄中央。腹棱非常明显,自峡部一直到肛门。肛问在臀鳍起点处。背鳍一般无硬刺,仅在重庆木洞地区的个体有细小硬刺。背鳍起点位于从鳃盖后缘到尾鳍基部的中央。尾鳍深又,下叶稍长于上叶。腹腔膜银白色。鳔2室,末端特别尖细,其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2倍。背部和上侧部灰褐色,下侧部和腹部银白色。胸鳍、腹鳍淡黄色,背鳍、臀鳍、尾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成群地在水面上来住飘游,故有飘鱼之称,为杂食性鱼类。肠管长稍大于体长。根据肠管内食物的分析,有如下一些种类:[餐鱼]条、吻鮈、鱭鱼等鱼类的幼鱼,虾、棱角类、桡足类等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丝状藻类。生活在波阳湖的银飘鱼以食鱼、虾为主,而在长江干流中的则以食植物碎屑、藻类和甲壳动物为主。

银霞蝶鱼


中文名称银霞蝶鱼

拉丁名称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bleeker)

英文名称Brown and white butterfly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霞蝶鱼属

拉丁属名Hemitaur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略呈卵圆形。吻短,略突出。两颌齿细而短,呈刷毛状。背鳍有11-12鳍棘,24-26鳍条。体侧具1大三角形褐色区。

生活习性
暖水性珊瑚礁鱼类。个体较小,约120毫米左右。海洋生。

“观赏鱼”银龙鱼养殖方法介绍!


银龙鱼又叫做银带鱼等,是我国主要观赏鱼之一,由于其鱼体呈金属银色闪闪发亮而且非常高贵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受到了众多养鱼爱好者的喜爱而想养殖,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银龙鱼的养殖方法吧:

一、鱼缸准备

首先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关好门窗适当加温并将鱼种房内温度调控到28℃,另外银龙鱼属于大型鱼类,因此鱼缸规格至少应当长1.5米*宽0.5米*高0.7米,另外鱼缸一定要加盖,因为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加盖可避免其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二、新鱼入缸

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将水温维持在25℃,并且在鱼缸中加入近似1或2茶匙的小食盐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还可以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以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另外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三、投饵驯食

刚引进的小银龙鱼苗体内有1个小卵黄囊主要以卵黄为营养,7天后卵黄囊消失后从第2天起就要开始驯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驯食可先用3%的食盐和5克/升呋喃西林的水溶液浸浴15分钟后再喂再喂活血虫,操作时要十分细心,投喂量以20分钟吃完为度。

四、适期变料

小银龙鱼苗10日龄内以喂活血虫为主,10日龄后可改喂速冻血虫,第3个月逐步过渡为虾,海水、淡水虾均可注意去掉头尾后剪成适当大小用盐水冲洗后供饲喂,投料时间及次数一般第1个月每日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共喂5次,第2个月则为4次,第3个月为3次,第4个月为2次,注意每次投喂饵料后20分钟要捞去剩渣残饵。

五、调整密度

银龙鱼生长速度较快,刚进苗种时体长约6-7厘米,1月龄可长至12厘米,2月龄为17厘米,3月龄为24厘米,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放养密度,最好每隔1个月筛选1次,第1次为每缸放养150尾,第2次为每缸70尾,第3次为每缸25尾,以后逐步减少放养数量或移入大缸饲养。

六、水体管理

银龙鱼缸中的适宜水位一般1月龄为20厘米,2月龄为25厘米,3月龄为30厘米,以后为35~40厘米,视水质情况第1个月每3-5天吸吸去缸底污物1次,第2月起每日吸污1次每次吸污不超过5厘米水位,每隔5-7天清洗过滤棉和活性炭等1次,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体酸碱度、溶氧量和温度等,pH值大概为6.8-7.2,溶解氧为7毫克/升,温度为28℃,一旦发现水体不良变化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银龙鱼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养鱼爱好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参考以上养殖方法来养银龙鱼,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鳞首方头鲳


中文名称鳞首方头鲳


拉丁名称Cubiceps squamiceps (Lloy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双鳍鲳科

拉丁科名Nomeidae

中文属名方头鲳属

拉丁属名Cubice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最大体高小于2/5体长,尾柄短而高,侧扁,眼中大,具较发达的脂肪组织,上颌骨部分为眶前骨所遮盖,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无辅上颌骨。颌齿尖细,1行,犁骨和腭骨具齿,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无齿,鳃盖骨具2扁棘,体被大圆鳞,鳞易脱落。头背鳞片伸达眼部,颊部被鳞,背鳍2个,第1背鳍9-11鳍棘,第2背鳍1-2鳍棘18-21鳍条,臀鳍3鳍棘18-21鳍条,侧线鳞约55。尾鳍深叉形。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拟鳞首方头鲳


[学名]: Cubiceps squamicepoides
[资源名称]: 拟鳞首方头鲳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Ⅺ,I-22;臀鳍Ⅲ-22;胸鳍20~2l。鳃耙9~11+14~18。 体长为体高3.2~3.7倍,为头长3.2~3.4倍。头长为吻长3.1~3.7倍,为眼径3.7~4.0倍。 体呈纺锤形,侧扁。头中等大。吻前端圆钝,吻长几与眼径等长。眼侧中位,眼间隔圆突,宽稍大于眼径。鼻孔2个,紧接,近吻端,前鼻孔呈圆孔状,后鼻孔裂孔状。口中等大,前位,口裂稍斜。上颌骨部分为眶前骨所蔽,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各具牙1行,齿头尖锐、弯向内侧,上颌牙小而呈亚锥形,排列稀疏,12~21枚;下颌牙大而侧扁,排列紧密,25~36枚。犁骨、腭骨和基鳃骨中央均具牙1纵列。舌上具1卵形小牙群。头部具明显的粘液孔,眼眶上、下和眼后上方的粘液孔密布成群,头背粘液孔稀疏散布。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鳃耙发达,细短棒状。有假鳃。 体被圆鳞,易脱落。吻部、眼中线头顶部利眼后上方头侧部无鳞,背鳍、臀鳍和尾鳍鳍条基部均被小鳞。侧线完全,位高,沿背缘平行向后几伸达尾基。 背鳍2个。第一背鳍约起于鳃盖后缘上方,体长为背鳍前距2.9~3.1倍,第三、四鳞棘最长,长于第二背鳍最长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约与第二背鳍第二、三鳍条相对,体长为臀鳍前距1.7~1.8倍。胸鳍宽大,略呈镰形,约与头长相等,末端约伸达臀鳍第三鳍条上方。腹鳍起于胸鳍基中部下方,体长为其长6.8~8.3倍,为腹鳍前距2.5~2.6倍。尾鳍深叉形,等于或稍小于头长。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大陆坡较深海域,吃被囊动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9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唐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