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形副平齿鰕虎鱼

中文名称蜥形副平齿鰕虎鱼

拉丁名称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副平齿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arapocryptes Bleek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南海和东海,亦进入珠江口和闽江口。

形态特征
背鳍Ⅳ,Ⅰ-24-27;臀鳍Ⅰ-25-28;胸鳍19-21;腹鳍Ⅰ-5。纵列鳞65-73。

体长为体高的6.7-7.5倍,为头长的4.9-5.3倍。头长为吻长的4.5-5.0倍,为眼径的5.1-7.5倍。

体低而延长,前部圆柱形,尾部侧扁,尾柄短。头近圆柱形,头宽稍大于头高。吻短而圆钝,吻长稍大于眼径。吻皮二侧有一三角形皮突,悬垂千上唇。鼻孔每侧2个,无短管。眼较小,上侧位,眼间窄,下陷。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口裂稍斜,后端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齿尖形,上颌齿小,直立,前面具4-6个大齿。下颌齿尖形,向外倾斜,呈平卧状,缝合处内侧有1对大而弯的犬齿、舌前端近截形,连于口底。鳃孔侧位。鳃膜连于峡部,峡部宽。

鳞小,圆鳞,体后部鳞片较前部为大,头部在颊部、鳃盖具细小圆鳞,胸鳍基部被鳞,背鳍前鳞仲达眼后。在H眼后缘中间具1粘液孔。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基部有膜相连。第二背鳍基部长,最后鳍条末端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约与第二背鳍的第三鳍条相对,最后鳍条的鳍端仲达尾鳍基。胸鳍短于头长,后缘稍尖。腹鳍约与胸鳍等长,后端尖形。尾鳍尖形。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相关阅读

棘头副叶鰕虎鱼


中文名称棘头副叶鰕虎鱼

拉丁名称Paragobiodon echinocephalus (Ruppel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副叶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aragobi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至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侧扁,被强栉鳞,纵列鳞22-26。头部略呈圆球状,头高与头长相等,裸露无鳞,但被细小毛状乳突。头部、眼后方和前鳃盖骨级具粘液孔开口。鼻孔具短管,口小,口裂甚斜,两颌近于等长,颌齿细小,外行齿扩大,下颌缝合部内缘有犬齿1-2对,舌端圆形。峡部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10鳍条。臀鳍1鳍棘8-10鳍条。胸鳍无游离鳍条。尾鳍圆形。头部橙红色,体侧橙红色或灰黑色,各鳍暗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小齿叉牙鰕虎鱼


[学名]: Apocryptodon glyphisodon
[资源名称]: 小齿叉牙鰕虎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Ⅵ,I-22~24,臀鳍I-22~24,胸鳍23~24,腹鳍I-5;尾鳍16~18。纵列鳞54~55,横列鳞12~13。鳃耙6+10。 体长为体高6.0~7.5倍,为头长4.0~4.3倍。头长为吻长4.0~4.8倍,为眼径5.0~6.6倍。尾柄高为尾柄长1.2~1.8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形,后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头中大,稍宽,前部稍平扁。吻短,前端圆钝,背缘略圆凸。眼小,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背方。眼间隔狭窄,约为眼径2/3,略凹。鼻孔每侧2个,无管状鼻瓣,后鼻孔约位于眼下缘前方。口大,前位,平裂,口宽大于口长。上颌稍突出,下颌稍短于上颌。上颌骨较长,后端伸达眼后缘的远下方。上下颌各具牙一行,上颌前方牙直立,为钝锥状犬牙,每侧7~11枚,下颌牙斜向外方,平卧状,牙端叉状,每侧11~15枚,缝合处后方具小犬牙一对。唇较薄。舌圆形,不游离。鳃孔侧位,约与胸鳍基部等宽。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4。具假鳃。鳃耙细短。 体被小圆鳞,前部鳞较小,后部鳞稍大,颏部无鳞。颊部下方、鳃盖下部和胸鳍基底均;无鳞。喉部被鳞。项部鳞片向前延至眼后缘。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鳍棘,第二至第四鳍棘最长,略呈丝状延长,最后鳍棘、平放时伸越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基底长,后部鳍条较高,平放时伸越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基底长,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一和第二鳍条之间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高,平放时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尖圆形,约为头长2/3。腹鳍约与胸鳍等长,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尖长,大于头长。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台湾海峡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至中国。我国产于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近岸性

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Pseudapocryptes lanceolatus (Bloch et Schneider)

异名Pseudapocryptes elongatus (Cuvier, 1816)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拟平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seudapocry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印澳群岛至南太平洋塔希提群岛,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被细小圆鳞,纵列鳞约200,头部近圆筒形,全部或几全部被鳞,眼小,口裂近水平状,两颌约相等。颌齿1行,尖细,下颌齿几呈平伏状,缝合部后端每侧1犬齿。舌端圆形,鳃孔亟宽,峡部宽,第1背鳍5鳍棘,第2背鳍1鳍棘27-30鳍条,臀鳍1鳍棘25-29鳍条,尾鳍尖长。2背鳍相连,第1背鳍鳍膜微连于第2背鳍,头长为眼径的6.0-7.0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丝鰕虎鱼


中文名称长丝鰕虎鱼

拉丁名称Cryptocentrus filifer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丝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ryptocent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47-140。头部侧扁,裸露无鳞,口大,前位,口裂略斜,下颌稍突出,颌齿多行,尖锐,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最后1齿通常呈弯的犬齿状。舌端截形,鳃孔颇宽,峡部颇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20鳍条。臀鳍1鳍棘9-21鳍条,尾鳍尖长,大于头长。背鳍前方无鳞,全被圆鳞,纵列鳞105-120,背鳍各鳍棘均呈丝状延长,体侧具4-5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带鰕虎鱼


中文名称带鰕虎鱼

拉丁名称Eutaeniichthys gilli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带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Eutaeni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和渤海、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被以退化而隐于皮下的小圆鳞,头短,侧扁,口小,口裂斜,颌齿细小,多行,无犬齿,舌端截形,鳃孔大,峡部宽。第1背鳍2-3鳍棘,第2背鳍1鳍棘17-18鳍条,臀鳍1鳍棘10-12鳍条,尾鳍尖圆。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美鰕虎鱼


中文名称美鰕虎鱼

拉丁名称Callogobius sclateri (Steindachn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美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all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岸至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22-75。头部平扁,宽大,被小圆鳞或裸露无鳞。前鼻孔具1长鼻管。口小,口裂斜,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无犬齿,舌端圆形或凹形,头部具横列和纵列嵴状粘液管。鳃孔不宽,峡部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7-15鳍条,臀鳍1鳍棘6-13鳍条,尾鳍尖圆。头和体前部被小圆鳞,后部被栉鳞,眼间隔颇窄,约为眼径的1/3,纵列鳞3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孔鰕虎鱼


中文名称孔鰕虎鱼

拉丁名称Trypauchen vagina (Bloch et Schneider)

英文名称burrowing gob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孔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Trypauchenidae

中文属名孔鰕虎属

拉丁属名Trypauchen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都有分布。

形态特征
背鳍Ⅵ-43-51;臀鳍Ⅰ-43-49;胸鳍17-18;腹鳍Ⅰ-5。纵列鳞70-77。

体长为体高的7.8-9.l(平均8.4)倍,为头长的5.6-5.9(5.7)倍。头长为吻长的3.8-4.0(3.9)倍。

体低而延长,侧扁,背腹缘平直。头侧扁,头高大于头宽,头顶正中有短的嵴突。吻短而钝。眼甚小,近退化状,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宽而隆起。口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之前,颌骨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上颌边缘凹入,与下颌的突起相吻合。上下颌具齿多行,外行齿扩大,近圆锥形,排列稀,内行齿细小。舌前端圆形,游离。鳃孔上方具1不与鳃孔相通的小孔。鳃孔小,鳃膜连于峡部,峡部宽。

背鳍1个,低而延长,后端连于尾鳍。臀鳍较背鳍低,始于背鳍第三鳍条的下方,后端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小,下部鳍条短。腹鳍小,尖形,系膜发达。尾鳍尖形。

体呈淡红色,各鳍色较浅。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有明银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