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纹原缨口鳅

中文名称线纹原缨口鳅

拉丁名称Vanmanenia lineata (F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Vanmanen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4-15;腹鳍Ⅰ-8。侧线鳞91-101。

体长为体高的5.7-7.7(7.0)倍,为体宽的6.5-8.2(7.4)倍,为头长的4.5-5.2(4.8)倍,为尾柄长的7.6-9.1(8.3)倍,为尾柄高的10.4-12.8(11.1)倍。头长为头高的1.7-2.3(1.9)倍,为头宽的1.1-1.3(1.2)倍,为吻长的1.6-2.0(1.8)倍,为眼径的5.2-7.0(5.9)倍,为眼间距的2.2-2.7(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5(1.4)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2-4.1(3.7)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低,吻圆钝,边缘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较小,下位,呈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具个个叶状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二叶,叶端稍尖,或特化为初级吻须,但仍与吻褶相连,相互之间无明显界限。叶间具吻须2对,短于眼径。口角须2对,内则1对位于下唇侧后角。眼侧上位,中等大小。鼻孔较大,具鼻瓣。鳃裂较宽,从胸鳍基部前方延伸到头部腹面。鳞细小,为皮膜所覆盖。头背部及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的1/3的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前方,距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近或相等。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鳍瓣,鳍端一般可抵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到臀鳍起点间的后2/5处。尾鳍凹形,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知识

信宜原缨口鳅


中文名称信宜原缨口鳅

拉丁名称Vanmanenia xinyiensis Zheng et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Vanmanen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6-17;腹鳍Ⅰ-8。侧线鳞98[(26-28)/(17-19-V)]106。

体长为体高的6.1-7.1(平均6.5)倍,为头长的4.3-4.9(4.6)倍,为体宽的6.3-7.1(6.7)倍。头长为头高的1.8-2.2(2.0)倍,为头宽的1.1-1.2(1.1)倍,为吻长的1.7-1.8(1.7)倍,为眼径的5.5-6.7(6.2)倍,为眼间距的2.5-2.8(2.7)倍,为尾柄长的1.5-1.8(1.7)倍,为尾柄高的2.2-2.4(2.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5-4.0(3.8)倍。

体长,近圆筒形,尾部侧扁。头较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小,呈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具4个叶状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颏部和头腹面两侧密布着小乳突。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具有乳突的3叶,叶端尖,特化为须状乳突,连同2对吻须成为7条,皆短于眼径。口角须2对,内侧一1对不明显成乳突状。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大,具鼻瓣。鳃裂较宽,从胸鳍基部前方延伸到头部腹面上鳞小,为皮膜所盖。头背部及胸鳍基部之前的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前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约相等或稍近。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未达尾鳍基。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鳍瓣,末端稍超过肛门。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为略近。尾鳍凹形,下叶略长。

是较为特化一种原缨口鳅、除具有7条吻须外,且在吻褶的边缘还分化出许多微细乳突;下唇侧后乳突略呈疣状。腹部裸露区伸达腹鳍起点处。尾柄长大于其高。背鳍起点距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近。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的中点处。体色亦较特殊,易于同属内各个种区别开。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平舟原缨口鳅


中文名称 平舟原缨口鳅
拉丁名称 Vanmanenia pingchowensis(Fang)
地方名称 朴石鱼、搅石婆、犁头适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 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 原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 Vanmanenia Hora,193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7~8;臀鳍Ⅱ~5;胸鳍Ⅰ~13~17;腹鳍Ⅰ~8~9。侧线鳞88[(27~30)/(16~20~V)]107。
体长为体高的5.0~7.1(平均5.7)倍,为体宽的6.7~8.1(7.3)倍,为头长的4.7一5.4(4.9)倍,为尾柄长的7.4~9.2(8.3)倍,为尾柄高的10.6一12.2(11.4)倍。头长为头高的1.6~2.0(1.8)倍,为头宽的1.1~1.4(1.2)倍,为吻长的1.5~1.7(1.6)倍,为眼径的5.5~7.5(6.5)倍,为眼间距的2.3~2.8(2.6)倍。尾柄长为其高的1.2~1.6(1.4)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9~4.0(3.5)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较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启头长。口较小,下位,呈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具4个叶状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稍尖,或特化为须状乳突,但仍与吻褶相连。叶间距吻须2对,其长短于眼径。口角须2对,内侧1对位于下唇侧后角,很短小。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较大,具鼻瓣。鳃裂较宽,从胸鳍基部前方延伸到头部腹面。鳞细小,为皮膜所盖。头背部及胸鳍基部之前的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之稍前方,距吻端校距尾鳍基为远。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或可达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约与背鳍第3或第个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鳍瓣,末端接近或稍超过肛门。肛门位置约在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尾鳍凹形,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体圆筒形,头胸部腹面平,尾部侧扁。头平扁。口稍宽,弧形。口前具吻沟。吻褶分3叶,叶端呈须状;叶间有2对吻须。口角具须2对。下唇边缘有4个分叶乳突。鳃裂扩展到头腹面。体鳞甚细。腹鳍分离,起点与背鳍第三、四分枝鳍条相对。肛门近臀鳍起点。臀鳍位后,尾鳍内凹。背鳍后方具亮斑1对。
小型鱼类。营底栖生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底多卵石、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中。

斑纹缨口鳅


中文名称斑纹缨口鳅


拉丁名称Crossostoma stigmata Nichols

英文名称spotted fringemouth loa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Crossostoma Sauvage,187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闽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2-5。侧线鳞92-95。脊椎骨36。

体长为体高的5.3-6.7倍,为头长的4.6-4.8倍,为尾柄长的6.9-8.4倍,为尾辆高的10.7-10.8倍。头长为吻长的1.7倍,为眼径的4.5-4.8倍,为眼间距的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8倍。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腹部平坦。头宽短,略平扁。吻长,宽扁,前缘圆形。吻褶不发达,不与上唇相连,边缘特化为13条短须,排成前后2行,前排6条,后排7条,后唇沟不连续。眼小而圆,上侧位,眼缘游离。眼间隔较宽,稍凸。鼻孔每侧2个,相连,前鼻孔小,具发达鼻瓣,覆盖后鼻孔。口小,下位,呈弧形,口宽小于头宽的1/3。唇发达,上唇游离,覆盖上颌;下唇不伸达下颌前缘,分为6叶,中间4叶,乳突状。两侧叶短须状。鳃孔伸达腹面。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体被细小圆鳞,胸腹部裸露区扩展到胸鳍和腹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后。侧线平直,位于体例中央。腹膜褐色。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胸鳍下位,末端远不达腹鳍。腹鳍末端超过肛门,起点到肛门的距离较肛门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略长。胸鳍和腹鳍均具一不分枝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短于下叶。

背部棕色,腹部浅色。背部自头后至尾鳍基约具6个褐色方形斑块,头背及体侧具有虫蚀状带纹。背鳍条上具2条褐色条纹,尾鳍上具有2-3行黑褐色条纹。胸、腹鳍浅棕色,内侧褐色。臀鳍浅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底栖鱼类。栖息于底质为岩石砂砾,水流湍急的支流中。以附生于岩石附近的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中华原吸鳅


中文名称中华原吸鳅

拉丁名称Protomyzon sinensis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rotomyzon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7-19;腹鳍Ⅰ-7-8。侧线鳞72[(22-23)/(14-16-V)]86。

体长为体高的4.8-6.8(平均5.6)倍,为体宽的6.8-8.1(7.5)倍,为头长的4.3-5.3(4.7)倍,为尾柄长的8.0-9.6(8.9)倍,为尾柄高的9.0-11.2(10.6)倍。头长为头高的1.4-1.7(1.6)倍,为头宽的1.1-1.3(1.2)倍,为吻长的1.8-2.1倍,为眼径的4.8-6.2(5.3)倍,为眼间距的1.9-2.3(2.1)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5-3.3(2.9)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中等大小,约为头宽的1/3左右。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亦无乳突,有1一2道细小横纹。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之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有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较小。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距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头背部及胸鳍起点到腹鳍起点间的前1/2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距吻端较离尾鳍基为远。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或超过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无皮质瓣膜,末端近达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尾鳍微凹,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线纹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lineolatus
[资源名称]: 线纹舌鳎
[外文名]: lined tongue-sole
 
[形态特征]:
 
背鳍101~104;臀鳍77~80;腹鳍4;尾鳍9~10。侧线鳞7+78~82。 体长79.5~96毫米。体甚侧扁,延长,呈舌形的扁片状,背腹缘凸度相似,均颇低,后部渐辐合。体长为体高3.7~4.16倍;头长4.46~4.67倍。头部略短,长度约与高度相等或高度多少稍大,背腹缘均呈圆凸。吻部略短,头长为吻长2.54~2.91倍,约与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相等或略长;前端钝圆或略钝尖;后下方的鈎状突颇短,尖端约伸至有眼侧下颌连合部下方附近。眼小,头长为眼径11.11~13.46倍,下眼前缘约在上眼中部的下方,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约为头长的3/10~1/3。眼间隔甚窄,宽度较眼径为小,略呈平坦且被以鳞片。有眼侧的前鼻孔有管,位于下眼的前方,邻近上唇,后鼻孔呈卵圆形,周边隆起,位于眼间隔的前部;无眼侧的鼻孔在上颌的上方,前鼻孔有管,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口裂呈弧形,无眼侧的弧度较大且唇较厚。口角后端达下眼后缘的下方。牙细小呈绒毛状,仅在无眼侧的两颌呈窄带状排列,有眼侧无牙。犁骨与腭骨亦均无牙。前鳃盖骨被以皮肤与鳞片,边缘不游离。鳃孔窄,左右鳃盖膜横过峡部相愈合且不与峡部相连,峡部甚窄。无鳃耙。肛门偏在无眼侧。无幽门盲囊。椎骨9+40。 两侧均被以略小的栉鳞。除尾鳍基部外,各鳍均无鳞。有眼侧有2条侧綫,背鳍基底至上侧綫间有鳞片3~4行,上中侧綫间有12~13行,中侧綫至臀鳍基底间有22~23行;无眼侧无侧綫。 背鳍、臀鳍与尾鳍连接为一,鳍条均不分枝。背鳍起点在吻部近前端的背方,在上眼上缘延长綫的上方,头长为最长鳍条2.39~2.93倍。臀鳍起点在鳃盖后缘略后的下方,高度与背鳍的相似。无胸鳍。有眼侧的腹鳍位于腹缘正中綫上且与臀鳍相连,头长为最长鳍条3.84~5倍;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长度约为头长的2/5~1/2。 有眼侧呈灰褐色,体侧鳞列或有纵綫纹。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底层鱼类

白线纹胸鮡


中文名称白线纹胸鮡

拉丁名称Glyptothorax pallozonum (L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鮡科

拉丁科名Sisoridae

中文属名纹胸鮡属

拉丁属名Glyptothorax Blyth,186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Ⅰ-6;臀鳍Ⅱ8-9;腹鳍Ⅰ-5;胸鳍Ⅰ-7-8。

体长为体高4.7-5.4倍,为头长3.7-4.2倍,为尾柄长5.0-5.8倍,为背前距2.8-3.0倍。头长为吻长2.0-2.3倍,为眼间距2.5-3.1倍,为头宽0.8-1.1倍。为口宽2.0-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5-1.7倍。

头和前躯纵扁,向后逐渐侧扁。体表光滑,头部腹面平扁。眼小,眼圈模糊,距吻端较距鳃孔上角为远。口下位,横裂,周围具乳突。鼻须达眼前缘或更后;颌须超过胸鳍起点,其基部宽,有膜与头侧相连;下颌内侧须仲达峡部,外侧须略长。鳃孔大,鳃膜与峡部相连。峡部宽相当于下颌内侧须的间隔。上颌齿带整块,新月形,齿绒毛状,仅露齿尖。胸吸器长宽相等,后端开放。上枕骨末端不与背鳍鳍基骨相接。

背鳍刺弱,光滑,末端为软条,起点约位吻端至脂鳍起点的中央或略偏近吻端。脂鳍短,后缘游离,起点位于臀鳍起点的后上方。臀鳍短,远不伸及尾鳍基,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末端不及臀鳍起点。胸鳍刺弱,后缘具锯齿10个,末端为软条,水平展开,后缘圆或平直。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无眼原花鳅


[学名]: Protocobitis typhlops Yang, Chen and Lan in Yang and Chen, 1993
[资源名称]: 无眼原花鳅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体背缘轮廓线弧形,腹缘平直。头部延长,侧扁。吻肉质,呈锥状,眼下刺细小,分叉,其长度明显小于颌须长。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口位于头的腹面,上唇肉质,无任何缺刻或乳突;下唇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侧下唇各具有一个发达的肉质颐瓣,颐瓣的后缘具有2个须状的突起。须3对:内侧吻须不伸达口角,其长度为头长的9.5%―11.8%;外侧吻须伸达颌须的基部,其长度为头长的15.3%―21.8%;颌须几乎伸达鳃盖骨,其长度为头长的22.4%―31.8%。侧线缺乏,头部无侧线管孔。身体大部分裸露无鳞,仅在体侧中轴有稀疏的鳞片。 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吻端的距离,而且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背鳍外缘平直。胸鳍末端伸达胸、腹鳍起点间距离的47.1%―78.8%,胸、腹鳍基部无肉质鳍瓣。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枚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末端伸达腹、臀鳍起点间距的53.8%―61.1%,但不伸达肛门。肛门位于臀鳍起点的略前方。尾鳍后缘几乎平直,上叶略长于下叶。尾柄长而侧扁,上、下缘无软鳍褶。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都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广西都安下坳乡。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黑暗的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似原吸鳅


中文名称似原吸鳅

拉丁名称Paraprotomyzon multifasciatus Pellegrin et F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似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araprotomyzon Pellegrin et Fang,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9;臀鳍Ⅱ-5;胸鳍Ⅰ-19-21;腹鳍Ⅰ-12-14。侧线鳞(有孔)69-74。

体长为体高的4.8-5.5(平均5.1)倍;为体宽的4.5-5.3(4.9)倍,为头长的3.4-4.2(3.8)倍,为尾柄长的8.0-11.5(9.9)倍,为尾柄高的8.0-9.2(8.7)倍。头长为头高的1.5-2.0(1.8)倍,为头宽的0.95-1.2(1.08)倍,为体宽的1.1-1.3(1.3)倍,为吻长的1.6-2.0(1.8)倍,为眼径的4.4-6.5(5.2)倍,为眼间距的1.8-2.6(2.2)倍,为尾柄长的2.0-3.3(2.6)倍,为尾柄高的2.0-2.5(2.3)倍。尾柄长为其高的0.8-1.0(0.88)倍。头宽为口宽的2.9-3.5(3.2)倍。

体长,前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吻部圆钝,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略小于头宽的1/3。上唇无乳突,下唇中央斜向两侧呈八字形的乳突,每边各有4-6个。口角须1对。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3叶吻褶,叶间有2对吻须。鳃孔较窄,下缘止于胸鳍基部,不延长到头的腹面。鳞小。侧线完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可达尾鳍基。偶鳍平展,胸鳍末端圆钝,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半圆形,末端略尖,其基部具发达的皮质瓣膜,鳍端可达肛门。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为近。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缨鳍巨口鱼


中文名称 缨鳍巨口鱼
拉丁名称 Thysanactis dentex Regan et Trewava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 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 鳍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 Thysanacti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8;臀鳍25;胸鳍i+10;腹鳍7。鳃盖条骨15。鳃齿3+1+10。
体长为体高12.8倍,为头长11.6倍,为背鳍基长9.7倍,为臀鳍基长6.9倍,为颏须长约9.9倍。头长为吻长3.5倍,为眼径3.5倍,为眼间隔2.3倍,为上颌长1倍。体甚细长,侧扁。头较小,侧扁,头长稍大于体高。吻短,约等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微凸,略大于眼径。鼻孔小,在眼前的头背部。颏部具1须,略粗,稍长于头长,具1纺锤形端球体,球体前端具许多细丝。口大,略斜裂,上颌骨后端适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下颌稍突出。前颌骨具6牙,第二牙强大,犬牙状,上颌后半部前缘具1行斜列小牙,下颌具10牙,大小不一,第三牙最强大,约与上颌第二牙等大;犁骨牙1对;腭骨每侧重牙,基鳃骨具。2~3对牙。鳃孔宽大,向前伸达颏须基后方。鳃盖膜与峡部微连。无鳃耙,四个鳃弓均具成对鳃齿,仅隅角1枚。无假鳃。

体无鳞,具发光器,眼后(PTO)1个,为皮膜所盖;鳃条部1行14个,体侧发光器不明显,并由于标本表皮缺损,难以计数。

背鳍和臀鳍位于体的后部,鳍条中等高,背鳍约与臀鳍第四鳍条相对。无脂鳍。胸鳍下位,在鳃盖骨后下方,具1游离延长鳍条和10短鳍条,游离鳍条黑色,端部先分出1小支,稍后又分出6小支白色长丝。腹鳍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近许多。尾鳍小,叉形。尾柄短细。

体黑褐色。各鳍浅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鞭蝴蝶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