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露脊鲸

中文名称黑露脊鲸

拉丁名称Balaena glacialis Muller

英文名称Right whale,Blank right whale

异名脊美鲸,黑露背鲸,直背鲸,比斯开鲸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哺乳纲

拉丁纲名Mammalia

中文目名鲸目

拉丁目名Cetacea

中文亚目名须鲸目亚目

拉丁亚目名Mystaceta

中文科名露脊鲸科

拉丁科名Balaenidae

中文属名黑露脊鲸属

拉丁属名Balae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沿海偶有发现。

形态特征
体型肥大而短粗,体长15-18米。成体头的比例较大,略超过体长的1/4。上颌非常狭长。吻端向下稍弯,侧视呈拱状。下颌两侧向上突出,由嘴角至吻端犹如侧S形。上颌前端顶部有一个较大的椭圆形角质瘤,在呼吸孔前方及上下颌两侧也各生有一列较小的角质瘤。无背鳍。鳍肢短宽。尾鳍幅宽几达体长的1/3。体腹面平滑无褶沟。体背部黑色,腹部色淡,有不规则的白斑。鳍肢和尾鳍为黑色。鲸须狭长而柔软,须长达250厘米,须板和须毛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yz023.CoM

繁殖习性
黑露脊鲸通常单独或二三头一起游泳,并接近海湾和岛屿周围。游泳速度很慢,每小时2-5海里,常栖游于水的上层,把整个背部露出水面。受惊时游速每小时达7-8海里。出水呼吸时先露出背部,然后露出头部,连续呼吸5-6次即行潜水。第一个雾柱可高达6米,雾柱呈两支,各向两侧倾斜,又同时降下分散如伞状。大潜水时,头部先潜入,接着背部露出水面,而后急剧下潜,把尾鳍举出水面以上,迅速潜入水中。每次潜水时间约10分钟左右,有时长达20分钟。母鲸对仔鲸有强烈的眷恋之情,如仔细鲸被击伤,母鲸久久不肯离去。黑露脊鲸成体雌鲸大于雄鲸。北太平洋产最大体长雌鲸21.21米,雄鲸19.1米。交配、产仔期均在冬季,妊娠期约一年,每产一胎。初生仔鲸体长4.5-6米。哺乳期6-7个月,离乳时体长约达10米左右。性成熟时的体长,雌鲸为15.8米,雄鲸15.2米。雌鲸每2年或更多时间产仔一次。以浮游性甲壳类为食,尤以桡足类中的蜇水蚤属、长腹剑水蚤属等为多。在黄海区主食太平洋磷虾。该种动物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同其鲸须结构有关。摄食时它张开大口,将食物连同海水一起吞入庞大的口腔内,然后闭嘴,用舌把海水从鲸须板间挤压出去,大量的小生物被筛留在须毛上,再用舌把这些滤下的食物塞入食道。

保护措施
黑露脊鲸是最早受到国际保护的鲸种,但资源恢复极慢。现各捕鲸国禁止捕猎。
经济价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初猎捕鲸主要是为了获得脂肪油和采鲸须,黑露脊鲸的脂肪层很厚,最厚处有40厘米,
资源现状
目前鲸类学家估计在南半球约有3000头,在北大西洋数量尚少, 在北太平洋的数量也只有200余头。

相关推荐

鳁鲸


中文名称 鳁鲸
拉丁名称 Balaenoptera borealis Lesson
英文名称 Sei whale
分布区域 温鲸分布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极水域,在冰海区甚少发现,亚洲主要在日本太平洋侧洄游,中国发现不多,台湾海区冬季曾有少量捕获。
种类习性 大洋温水性稀有须鲸类。
保护措施 国际协议从1979年起对温鲸实施全面禁捕,以期资源的恢复。
资源现状 自20世纪才被开发利用,在南半球原有资源量20万头,1964-1965年度最高捕获量达22157头,1976-1977年下降为1863头。北太平洋资源量原有4200头左右,几乎全被日本所利用,1969年捕获5158头,而后逐年下降,1975年仅获504头。

座头鲸


中文名称座头鲸

拉丁名称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

英文名称Humpback whale

异名长翅鲸、驼背鲸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哺乳纲

拉丁纲名Mammalia

中文目名鲸目

拉丁目名Cetacea

中文亚目名须鲸目亚目

拉丁亚目名Mystaceta

中文科名须鲸科

拉丁科名Balaenopteridae

中文属名座头鲸属

拉丁属名Megaptera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体型短而肥硕,头部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颌两侧生有多数皮质瘤,背鳍小,后缘无凹。鳍肢特别大,全长约近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似钝锯齿状。尾鳍两叶宽约占体长的33%,后缘呈钝锯齿状。腹部的褶沟宽,约有20条左右,终止于脐的前方。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白色。各海区产座头鲸的体色变异很大。鲸须每侧有300-360片,须板灰黑色,前端为灰白色,须毛呈浅黄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座头鲸结群不大,通常成对伴游。喜栖游近海岸或进入浅湾。游泳速度较慢,一般每小时5-6海里;远距离移动时7-8海里;受惊后每小时可达12海里。呼吸和潜水运动很独特,呼吸时喷起的雾柱短粗,顶端散开如球形,高约5-6米。通常连续呼吸5-7次,每次间隔6-7秒。大潜能水时间4-6分钟,有时可长达15分钟。远游时每隔5-10分钟呼吸1-2次。第一次呼吸时力强,同时露出吻端、头及背部;最后一次呼气喷出的雾柱最小,随之即行大潜水。该时把头疖及带有背鳍的脊部大部分露出水面,猛烈弓曲,头部急转向下,同时尾鳍全部露出水面,摇摆2-3次,而后深潜水中。成群流动时,常常把肥大的体躯跃出水面,并用鳍肢拍打水面。雌雄之间及母仔鲸之间具有强烈的眷恋之情,不忍舍弃受伤的同伴或仔鲸,特别是母鲸对仔鲸的眷恋尤甚。座头鲸成年雌鲸大于雄鲸。台湾海区捕获鲸平均体长:

雌鲸为12.72米,雄鲸12.42米,北太平洋的种群多在冬春季交配,延续时间较长;妊娠率较其他种类鲸为高;妊娠期11-12个月。产仔期也多在冬春季,新生仔鲸体长4.5-5米。哺乳期约半年,离乳时体长可达8米。性成熟年龄为4-5年。性成熟体长雌鲸为11.4-12米,雄鲸11.1-11.5米。一般2年产仔一次,每产一胎,偶有多胎。食饵主要为磷虾,也摄食集群性小型鱼类。

产地:

座头鲸在各大洋均有分布,尤以南极水域为多。太平洋以白令海及阿拉开斯加近海数量较多;亚洲侧的鄂霍茨克海、日本海、日本太平洋沿岸、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水域均有分布。

保护措施
国际协议已列为禁捕鲸种。中国南方海区1960年已经终止了捕鲸,黄海区也于1981年起不再猎捕座头鲸。
资源现状
有计划的猎捕始自19世纪80年代。全世界座头鲸的产量在1911-1912年12829头,到1963-1964年获318头。北太平洋资源数量原有15000头,现已急剧减少,剩数百头;黄海区日本捕获最多的1930年为10头,台湾最多也只获60头,现已无获,广东大亚湾57-58年获13头,60年后再未发现。

脊塘鳢


[学名]: Bytis butis
[资源名称]: 脊塘鳢
[形态特征]:
 
背鳍Ⅵ,Ⅰ-8,臀鳍I-7;胸鳍20;腹鳍I-5;尾鳍15。一纵列鳞30;一横列鳞9;背鳍前鳞(至眼间隔)约20。 体长75毫米。体呈延长形,前部多少略呈圆柱状,后部侧扁;背缘凸度较腹缘为大,在第一背鳍处最为弓起;尾柄颇长,长度约为高度的2.13倍,高度约为体高的4/7。体长为体高5.17倍;头长2.8倍。头部平扁而长,高度约与宽度相等,约为长度的1/2,前部甚低且尖。吻部颇长,头长为吻长2.92倍,前端在眼下部的前方,呈尖形,背缘略凹。眼颇小,头长为眼径5.87倍,侧位而高,紧邻头部背缘。眼间瞒宽而略呈平坦,宽度几约为头长的1/4。眼上方在眼间隔之间各有一低的骨貭嵴,嵴的边缘有细小的弱锯齿,前端与吻前部两侧的2条短嵴相接近,后端绕过眼后缘与鳃盖上纵沟纹相交。 前鼻孔有小管;后鼻孔略大,在眼前缘正中的前方,距眼前缘颇远。口大,前位,口裂斜,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 上颌骨长,头长为其2.84倍,后端略弯向头的腹面,达眼前缘的下方。舌颇宽,前端圆形。 牙细小锐尖,上下颌各有多行,排列呈宽带状,上颌的外行牙以及下颌的内行牙均多少扩大。唇略厚。前鳃盖骨边缘无棘或锯齿。 鳃孔颇为长大,向前伸向头部腹面;鳃盖膜连于峡部,峡部颇窄。鳃耙3+8,短而略细尖,有细小的刺突。肛门乳头略呈细长三角形。 体被大形栉鳞,胸部与腹部被以圆鳞;各鳞片的基部大多均有一小形的副鳞。 头部除吻前部、唇和颊部外,均被较小的鳞片,眶上嵴至眼之间亦有小鳞二、三行。 两背鳍分离,距离略远;第一背鳍略高于体高的1/2,第二鳍棘略长于头长的1/3:第二背鳍较高,后部最长鳍条约为头长的5/11。臀鳍起点约在第二背鳍第一鳍条的下方,高度与第二背鳍相似,平放时均不达尾鳍基底。胸鳍长度约为头长的2/3,后端约可达第二背鳍起点的下方。腹鳍短于胸鳍,约为头长的1/2,后端远不达肛门。尾鳍约为头长的5/7,后缘略呈钝圆。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锡兰,印度,马来亚,泰国,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沿海地区,亦可生活于河口区

鲸鲨


中文名称 鲸鲨
拉丁名称 Rhincodon typus smith
英文名称 Whaleshark.
地方名称 鲸鱼、大鲨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须鲨目
拉丁目名 Orectolobiformes
中文科名 鲸鲨科
拉丁科名 Rhincodntidae
中文属名 鲸鲨属
拉丁属名 Rhincod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庞大,体侧局2纵行皮脊,尾柄两侧各具1侧突。口大,端位。鳃列宽大,鳃耙呈海绵状。尾鳍分叉,上叶较长。
头平扁,上下颌具唇褶,眼后具1喷水孔。牙呈圆锥形,细小而多,鳃耙具许多侧枝,相互交错,构成海绵状滤食器。背鳍两个,第2背鳍和臀鳍均小,胸鳍宽大呈镰状。体灰褐色或青褐色,带有许多黄色斑褐横纹。

鲸口鱼


中文名称 鲸口鱼
拉丁名称 Cetomimus indagator Rofe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鲸头鱼目
拉丁目名 Cetomimiformes
中文科名 鲸口鱼科
拉丁科名 Cetomimidae
中文属名 鲸口鱼属
拉丁属名 Cetomim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大,口甚大,前位,口裂远超过眼的后缘,眼极小,皮肤疏松,无鳞,头部侧线管孔明显,体上则有很大的管孔,肛门及背、臀鳍基部有发光器官。无腹肋,背、臀鳍位于体之后部,相对,无鳍棘,有13~35鳍条,无腹鳍。脊椎骨39~58。生活时褐色或橙色,上下颌及各鳍为橙色。

露斯塔野鲮


品种名称露斯塔野鲮

品种登记号GS03011-1996

审定年份1996

亲本来源l978年从泰国引进

选育单位珠江水产研究所

品种简要说明 该品种是一种底栖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高产和繁殖力强等特点。目前我国南方已普遍养殖生产,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本地鲮鱼的养殖。遗传性状稳定。
露斯塔野鲮的养殖目前主要采用池塘混养方式,即在主养家鱼的成鱼池内,不降低主养鱼的密度,混养一定数量的露斯塔野鲮,以增加池塘内单位面积产量。
露斯塔野鲮不耐寒,水温6-7℃,可发现死亡。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鲸鲨是哺乳动物吗


鲸鲨是鲸鲨科鲸鲨属的鲨鱼,体长9-12米,最大个体体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为鱼类之冠。那么,鲸鲨是哺乳动物吗?

一、鲸鲨是哺乳动物吗?

鲸鲨不是哺乳动物。鲸鲨是鲨鱼的一种,而鲨鱼并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它们是靠腮呼吸,并且不给幼崽哺乳,也不是恒温动物。

二、鲸鲨是胎生还是卵生?

鲸鲨是卵胎生动物,1996年7月,台湾台东地区的渔民捕获一条雌鲨,随后在体内发现了300条幼鲨及卵壳,显示鲸鲨其实是一种卵胎生动物。鲸鲨会将卵留在身体内,直到幼鲨生长到40至60厘米后才释出体外。

三、鲸鲨吃什么?

鲸鲨是滤食动物,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例如小型乌贼与脊椎动物)为食,主要食物是磷虾、蟹幼体、海蜇、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金枪鱼和鱿鱼。鲸鲨的个性相当温和,并不像有的鲨鱼那样吃人,如果和潜水人员一起,可能会被鲸鲨巨大的尾鳍无意间击中,但是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

露养多肉怎么过冬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叶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也称多浆植物。那么露养多肉怎么过冬呢?

一、露养多肉怎么过冬

给多肉植物搭建阳光房,这样基本上可以维持阳光房内的温度在零度以上,如果没有条件搭建阳光房,可以在多肉周围支个架子,覆盖塑料薄膜也可以保暖。

二、多肉部分种类介绍

1.芙蓉雪莲

芙蓉雪莲的叶片是淡淡的嫩粉色,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厚粉,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日常养护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养护。

2.姬胧月

现在我国比较的常见的品种,现在很流行养殖姬胧月。他叶片颜色为朱红带着褐色,形状呈现瓜子型,叶片顶端尖尖的,会开出黄色的小花,像星星一样。

3.清盛锦

清盛锦的叶片中间部分呈现为绿色,叶片的边缘部分为红色,非常的优美,观赏价值极高。

4.姬红小松

姬红小松又叫小松波。它从茎部分出很多的枝条,像一颗生长的小树一样,观赏价值比较高,近些年受到追捧。

5.鸾凤玉

鸾凤玉不是一种常见的品种,原产地在墨西哥高原上。它形状呈五角形,花朵生长在上面,颜色为黄色或者有红色。

多肉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化水,这是一种影响多肉整体健康情况的病害,要注意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如发生,及时将出现化水的部分摘掉。否则,将会使整个植株死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大鳞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