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刺鲀

中文名称大斑刺鲀

拉丁名称Diodon liturosus Shaw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刺鲀科

拉丁科名Diodontidae

中文属名刺鲀属

拉丁属名Di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部短小,锥状。头和体上棘长而硬,大部或全部的棘均具2棘根,能活动,也有少数棘具3棘根的,不能活动。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大辩论突起。鳔圆形。前端中央具一深凹,成叉状。各鳍均无斑点,额骨刺为体长的4%-10%,甚短于胸鳍棘,体背面有5个大黑斑,第一斑在眼与鳃孔中间,头侧有两个起立状大黑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知识

瘤短刺鲀


中文名称瘤短刺鲀

拉丁名称Chilomycterus affini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刺鲀科

拉丁科名Diodontidae

中文属名短刺鲀属

拉丁属名Chilomyc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于太平洋西部的日本、中国至东太平洋的黑西哥

形态特征
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柄短,锥状,后部稍侧扁,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状突起;或无鼻孔,鼻瓣呈盘状,头体上棘粗短,大部分棘具3棘根,不能活动。棘平伏于体表,头背部无棘,眼上缘无棘,仅眼后具1短棘;无鼻孔,具1盘状鼻瓣,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灰褐色,密布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刺泰氏鲀


中文名称长刺泰氏鲀


拉丁名称Tylerius spinosissimus (Reg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泰氏鲀属

拉丁属名Tyle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中;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粗短,似卵圆形,略侧扁。腹侧无明显的皮褶,头部粗大,吻钝圆。眼中在,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位于皮质鼻囊突起的两侧,体具小刺,明显伸出皮外,体每侧具上下侧线各1条。侧筛骨不与腭骨连接,上枕骨不与蝶耳连接。眼眶上方的额骨部分甚宽,中筛骨短。背鳍9-10,臀鳍7,前方各有1-2不分支鳍条,尾鳍截形,脊椎骨19-20。体背部暗褐色,腹部灰白色,具许多针尖般小黑点,尾鳍末端边缘暗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180-270米深的海底。海(水)生。

繁殖习性
产卵期在冬末春初。

布氏三刺鲀


中文名称 布氏三刺鲀
拉丁名称 Triacanthus blochii bleeker
英文名称 Bloch's triplespine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 Triacanthidae
中文属名 三刺鲀属
拉丁属名 Triacant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侧扁。鳞小,鳞面有绒状小刺。头长为吻长的1.5~1.6倍。第一背鳍第一鳍棘强大,表面粗糙并有小刺;第二鳍棘短,其长不及第一鳍棘的1/4。腹鳍无鳍条,仅有一强大粗糙的鳍棘。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一般体长80~150毫米。为广东沿海习见种类。

双斑东方鲀


中文名称双斑东方鲀

拉丁名称Taki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 1845)

英文名称twospot puffer

异名鸡抱、抱鱼、花抱、乖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Fug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东潭江流域。

形态特征
背鳍12-13;臀鳍11-13;胸鳍16;尾鳍10。鳃耙2+6。

体长为体高的3.1-3.4(平均3.2)倍,为头长的2.7-3.3(3.1)倍,为尾柄长的5.1-5.8(5.3)倍。头长为吻长的2.1-2.6(2.5)倍,为眼径的4.9-5.6(5.1)倍,为眼间距1.5-1.9(1.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9(1.7)倍。

体呈椭圆形。前部粗壮,后部渐细。头圆柱状,后部近方形。吻短钝。口裂小,前横位。上颌略突。两颌各具2个喙状齿板,中缝显著。唇发达,下唇包住上唇。眼圆形,上侧位,具脂膜。眼间宽而微凸。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鳃孔小,位于胸鳍基前方,呈横弧状,边缘有鳃盖膜突。鳃盖条5。鳃3。具假鳃。鳃盖膜与峡部相连。肛门位于臀鳍前。

背鳍略呈椭圆形,起点约与肛门后缘相对。臀鳍与背鳍相似,起点略在背鳍起点之后。胸鳍侧中位,近正方形,上部鳍条略长。尾鳍截形。

体无鳞。背部自鼻孔至背鳍基稍前方和腹部自鼻孔正下方至肛门稍前方均被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吻部、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侧线发达。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林氏细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