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齿鲀

中文名称三齿鲀


拉丁名称Triodon macropterus Les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三齿鲀科

拉丁科名Triodontidae

中文属名三齿鲀属

拉丁属名Tri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下颌至肛门间有十分发达的腹褶,上下颌齿大,上颌齿板具中缝,下颌齿板无中缝。口小,端位,眼中大,无鳍棘。背鳍和臀鳍具11鳍条,无腹鳍,有腰带骨。尾鳍具12主鳍条,呈深叉状,头与腹褶上有小的棘状鳞,有腹肋和背肋,体黄褐色,腹褶白色,腹褶上有一圆形黑斑,它周围黄色,黑斑位置约在胸鳍下端与肛门间的中央部位,尾柄细长。

生活习性
海(水)生。栖息于50米以下水层中。

相关阅读

三齿躄鱼


中文名称 三齿躄鱼
拉丁名称 Antennarius pinnicep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鮟鱇目
拉丁目名 Lophiiformes
中文科名 躄鱼科
拉丁科名 Antennaridae
中文属名 躄鱼属
拉丁属名 Antennari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I,12;臀鳍7,胸鳍10,腹鳍5,尾鳍9。
体长为体高2.0~2.3倍,为头长1.6~1.8倍。头长为吻长5.2~5.8倍,为眼径11.7~17.6倍。

体粗短,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弧形,腹部突出,后部渐细,尾柄较短。头大,头高和头长几相等,前端高而圆钝。额部在背鳍第二鳍棘的后方具一凹陷区,凹陷区皮肤光滑,无小棘突。吻较短,约为眼径2.0~2.2倍。眼很小。眼间隔宽。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鼻瓣,圆形,后鼻孔大,椭圆形,嗅囊较大,具初级嗅板。口大,口裂几近垂直状。下颌突出,长于上颌。上颌后端为皮膜所盖,不伸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牙尖锐,多行排列,梳状,可向内倒伏,犁骨、腭骨具4块牙丛,2犁骨牙丛横列, 2腭骨牙丛纵列。唇发达,下唇边缘具若干皮须状小突起。舌发达,游离,前端圆形。鳃孔小,圆形,位于胸鳍基部下方。鳃1/2+2+1/2个。第一鳃弓背面无鳃丝,腹面前半部具发达鳃丝。鳃耙退化。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体无鳞,皮肤粗杂,密被细绒毛状小棘突。侧线不明显,由腺孔连接而成,一支侧线由吻端经眼上方沿体背缘延伸,在胸鳍后上方下弯,伸达尾鳍基,另一支在口角下方沿颊部外缘作弧形弯曲,向上在额部凹陷区侧方与侧线相连。

背鳍具3分离鳍棘;第一鳍棘形成吻触手,位于眼前上方的吻背中央,柄细长,顶端具3分支穗状皮瓣,左右两侧皮瓣宽长,中间皮瓣短,基部黑色,第二鳍棘在第一鳍棘后方,位于额部凹陷区的前方,粗强,似棍状,基部为皮膜所盖,第三鳍棘位于头的后上方,粗强,为皮膜所盖,呈三角形隆突,距第二鳍棘和鳍条部均较远。背鳍鳍条部较高,基底长,起点在胸鳍基部前上方,各鳍条以膜相连,仅尖端外露,最后数鳍条分支。臀鳍起点在背鳍第十鳍条的下方,鳍条分支。胸鳍位于体侧下方,具假臂,埋于皮下。腹鳍近喉位,较小,在头腹面常作水平状向两侧伸展。尾鳍圆形;胸鳍前方沿体侧至头腹面具稀疏的深黑色须状小突起。

三齿辟鱼


中文名称三齿辟鱼

拉丁名称Antannarius striatus (Shaw et Nod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躄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ntennarioidei

中文科名躄鱼科

拉丁科名Antennaridae

中文属名躄鱼属

拉丁属名Antenna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腹部突出膨大,皮肤粗糙,覆有许多排列紧密、两叉形的皮棘,棘长不大于棘尖距的2倍,第一背鳍棘裸露无皮棘,胸鳍大部紧贴于体侧,尾鳍所有鳍条均为两叉状。尾柄 有或无,有中翼骨,第一咽鳃骨及尾上骨,有伪鳃。有鳔,背鳍11-14,臀鳍6-10,胸鳍8-14。吻触手顶端为三支或四分支,体褐色,头、体及鳍上均具不规则黑褐色带斑。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拟三刺鲀


中文名称拟三刺鲀

拉丁名称Triacanthodes anomalus (Temminck)

英文名称Red spike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箱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racioidei

中文科名拟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Triacanthodidae

中文属名拟三刺鲀属

拉丁属名Triacantho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海区。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被绒棘状小鳞。口小,水平位。唇薄。眼间隔宽,微凸。上下颌各具1行圆锥形牙。鳃孔较大。背鳍2个,第一鳍棘粗大。腹鳍鳍棘发达。背腹鳍棘均尖硬,上缘均无倒棘。体侧具2条黄色纵带。各鳍微红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100米泥沙海底。全长可达150毫米。因体小、皮厚,鳍棘尖硬,经济价值甚低。

海洋生。

布氏三刺鲀


中文名称 布氏三刺鲀
拉丁名称 Triacanthus blochii bleeker
英文名称 Bloch's triplespine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 Triacanthidae
中文属名 三刺鲀属
拉丁属名 Triacant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侧扁。鳞小,鳞面有绒状小刺。头长为吻长的1.5~1.6倍。第一背鳍第一鳍棘强大,表面粗糙并有小刺;第二鳍棘短,其长不及第一鳍棘的1/4。腹鳍无鳍条,仅有一强大粗糙的鳍棘。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一般体长80~150毫米。为广东沿海习见种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繁星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