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离鳍鱼

中文名称黑斑离鳍鱼


拉丁名称Hemipteronotus melanopus (Bleeker)

异名Xyrichtys melanopus (Bleeker, 1857)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M.YZ023.COM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离鳍鱼属

拉丁属名Hemipterono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海至中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口中大,前位,能伸出,颌齿1行,内侧常具粒状齿1行或数行,前端各具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无锯齿,体被中大圆鳞,颊部有数行小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9-21+5-6,背鳍Ⅸ-12-13,第1与第2鳍棘匮第3鳍棘稍远,有低鳍膜相连,臀鳍Ⅲ-12-13,尾鳍圆形。腹鳍第1鳍条未伸达肛门,体侧无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推荐

帆鳍鱼


中文名称帆鳍鱼

拉丁名称histiopterus typ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帆鳍鱼科

拉丁科名Alepisauridae

中文属名帆鳍鱼属

拉丁属名histiop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菲律宾、澳大利亚、夏威夷,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背部甚隆起,头背部颅骨裸露,具辐射状骨质突起,口小,吻突出,唇厚具细髭。颌齿圆锥形,犁骨无齿,背鳍高大,帆状,4背鳍25-29鳍条,以第3鳍棘最强大,臀鳍3鳍棘10-11鳍条,以第2鳍棘最强大。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后鳍鱼


中文名称后鳍鱼

拉丁名称Opisthopterus tardoore (Cuvier et Valencinnes)

英文名称tardoor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鲱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属名后鳍鱼属

拉丁属名Opisthop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印度。

形态特征
体延长,很侧扁,腹部具强棱鳞。头小,头后背缘凸出。具脂眼睑。口上位。臀鳍条56-66。无腹鳍,背鳍始于臀鳍后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绿鳍鱼


[学名]: Chelidomichthys kumu
[资源名称]: 绿鳍鱼
[外文名]: Bluefin gurnard、Red Gurnard
[别名]: 黑角鱼
 
[形态特征]:
 
背鳍IX-16;臀鳍15~16;胸鳍11+iii;腹鳍I-5;鳞式127~132。 体延长,稍侧扁,第一背鳍前方最高,向后渐细小,体长为体高4.6~4.7倍,为头长2.9~3.8倍。头中大,近长方形,背面较窄;背面与侧面被骨板,头长为吻长2.1~2.6倍。吻长,背面圆凸,前端中央微凹;吻突广圆形,具几个小棘。眼中大,上侧位,前上角有2短棘;眼间隔宽而稍凹。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裂缝状,约等于眼径。口大,端位,上颌较长,上颌骨后端末伸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具绒毛状牙群,腭骨无牙;上颌中央具一凹缺,无牙。舌宽大,圆形,不游离。前鳃盖骨下角具2棘,鳃盖骨具2小棘;颈棘平扁三角形,未伸达第一背鳍起点垂直线;肩胛棘大而钝尖。鳃孔大,鳃盖膜相连,跨越峡部,前延达前鼻孔下方。鳃盖条7。鳃耙短小,8~9个。具假鳃。 鳞小,圆鳞,侧线上方鳞127~132,侧线上鳞14~15,侧线下鳞53~57。头部及胸部和腹部前方无鳞。第一背鳍基底具有棘楯板9对;第二背鳍基底具有棘楯板15对。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底上方,具9鳍棘,第一、第三鳍棘最长;第二背鳍长,具16鳍条。臀鳍长,无鳍棘与第二背鳍相对,具15~16鳍条,胸鳍宽大,圆形,后端伸达臀鳍第八鳍条上方,下方具3指状游离鳍条。腹鳍胸位,具1鳍棘,5鳍条,伸达肛门。尾鳍截形或浅凹。 体腔较大,腹膜无色。胃囊状,壁厚,盘曲2次,肠长于体长。幽门盲囊9,指状。鳔发达。 背侧面红色,腹面白色,头部及背侧面具蓝褐色网状斑纹。胸鳍前腹面灰蓝色,背面青黑色,具粉绿色斑点。第一背鳍后部近基底处具一暗色斑块;第二背鳍具暗色斑点两纵行;其余各鳍灰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南部,新西兰,澳洲,中国沿海,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产卵期在日本九州近海为12月一来年4月;在中国黄海、渤海为3月下旬~ 4月上旬。在黄海和东海的绿鳍鱼,冬季南下越冬,春天北上避暑,在日本近海的绿鳍鱼也是冬季南下,4-6月间北上。绿鳍鱼栖息于水深25-615米有贝壳生存的沙泥底,吃虾类、蟹类、虾蛄类和小鱼等。身长可达25一 35厘米。

粗鳍鱼


中文名称粗鳍鱼

拉丁名称Trachipterus iris (Walbaum)

英文名称deal fish, king-of-the-salm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月鱼目

拉丁目名Lampridiformes

中文亚目名旗月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Veliferoidei

中文科名粗鳍鱼科

拉丁科名Trachypteridae

中文属名粗鳍鱼属

拉丁属名Trachip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料非洲东岸到中国、日本,也见于地中海,我国现产于台湾海峡。

形态特征
体很侧扁,延长,前部较高,向尾端渐尖狭,头较短小,头背高陡隆起,吻短钝,眼大,上侧位,口小,前位,鳃孔大,体裸露。侧线发达,深弧形下弯,沿体腹缘伸达尾鳍基。背鳍1个,起点在眼中部上方,基底长,沿体背缘伸达尾鳍基,背鳍前方4鳍条稍延长。但不呈丝状,无臀鳍,胸鳍短,圆形,下侧位,腹鳍长大,直达头长,胸位,鳍条不呈丝状,尾鳍上叶上翘,很发达,呈扇状,下叶小,不明显,体色白色,体侧具数个黑色圆斑,各鳍浅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斑纹缨口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