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原吸鳅

中文名称似原吸鳅

拉丁名称Paraprotomyzon multifasciatus Pellegrin et F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似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araprotomyzon Pellegrin et Fang,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9;臀鳍Ⅱ-5;胸鳍Ⅰ-19-21;腹鳍Ⅰ-12-14。侧线鳞(有孔)69-74。

体长为体高的4.8-5.5(平均5.1)倍;为体宽的4.5-5.3(4.9)倍,为头长的3.4-4.2(3.8)倍,为尾柄长的8.0-11.5(9.9)倍,为尾柄高的8.0-9.2(8.7)倍。头长为头高的1.5-2.0(1.8)倍,为头宽的0.95-1.2(1.08)倍,为体宽的1.1-1.3(1.3)倍,为吻长的1.6-2.0(1.8)倍,为眼径的4.4-6.5(5.2)倍,为眼间距的1.8-2.6(2.2)倍,为尾柄长的2.0-3.3(2.6)倍,为尾柄高的2.0-2.5(2.3)倍。尾柄长为其高的0.8-1.0(0.88)倍。头宽为口宽的2.9-3.5(3.2)倍。

体长,前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吻部圆钝,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略小于头宽的1/3。上唇无乳突,下唇中央斜向两侧呈八字形的乳突,每边各有4-6个。口角须1对。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3叶吻褶,叶间有2对吻须。鳃孔较窄,下缘止于胸鳍基部,不延长到头的腹面。鳞小。侧线完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可达尾鳍基。偶鳍平展,胸鳍末端圆钝,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半圆形,末端略尖,其基部具发达的皮质瓣膜,鳍端可达肛门。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为近。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厚唇原吸鳅


中文名称厚唇原吸鳅

拉丁名称Protomyzon pachychilus Chen

英文名称thick-lip hill stream-loach,Thick-lip stream loa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rotomyzon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大瑶山山溪,属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7-18;腹鳍Ⅰ-8-9。侧线鳞70[(17-18)/(10-11-V)]79。

体长为体高的6.0-7.2(平均6.7)倍,为体宽的6.5-8.7(7.7)倍,为头长的4.1-5.2(4.5)倍,为尾柄长的9.8-11.2倍,为尾柄高的8.8-10.0(9.4)倍。头长为头高的1.5-1.9(1.8)倍,为头宽的1.1-1.4(1.2)倍,为吻长的1.9-2.0(1.9)倍,为眼径的5.4-6.4(5.9)倍,为眼间距的1.8-2.2(2.0)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3-2.8(2.6)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较低,吻部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较宽,略小于头宽的1/3。唇肉质,较肥厚,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侧后肥大,突出。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前侧具发达的唇片。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之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有2对小吻须,较小。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具鼻瓣。鳃孔较窄,下缘终止于胸鳍基部,不延长到头的腹面。鳞小,头背部和胸鳍腋部之前的胸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吻端至尾柄基部间的中点。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瓣膜,鳍末端接近或稍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的中点,或稍近于臀鳍。尾鳍微凹,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生活在具有清泉的山涧小溪中,常匍伏于水底岩石上栖息。为小型鱼类以附生于石上的固着藻类为食。

原缨口鳅


中文名称原缨口鳅

拉丁名称Vanmanenia stenosoma stenosoma (Boulenger)

异名菩萨鱼、石扁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缨口鳅属

拉丁属名Vanmanen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浙江甬江。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2-5。侧线孔90-98。脊椎骨38。

体长为体高的4.80-5.70倍,为头长的4.70-5.00倍,为尾柄长的8.30-9.10倍,为尾柄高的6.90-7.70倍。头长为吻长的1.58-1.92倍,为眼径的5.10-6.80倍,为眼间距的2.40-2.7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8-0.82倍。

体延长,腹部平,背部稍隆起。吻较短,吻褶分为3叶。具吻沟。口下位,较小,下唇褶分为4叶。后唇沟不连续。吻须2对,颌须工对。鼻孔2个,位于眼前。眼小,上侧位。褶孔仲达头部腹面。

背鳍小,位于体中央,起点在胸鳍与腹鳍中点。胸鳍和腹鳍平展。肛门近臀鳍。尾鳍浅叉形。头及体表有许多斑纹。

生活习性
溪涧性鱼类,以着生藻类、水生昆虫为食。

淡水生。

越南华吸鳅


中文名称越南华吸鳅

拉丁名称Sinogastromyzon tonkinensis Pellegrin et Cheve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华吸鳅属

拉丁属名Sinogastromyzon Fang,193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元江水系。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埔里华吸鳅


中文名称埔里华吸鳅

拉丁名称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Li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华吸鳅属

拉丁属名Sinogastromyzon Fang,1930

品种描述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下司华吸鳅


[学名]: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hsiashiensis Fang
[资源名称]: 下司华吸鳅
[形态特征]:
 
背鳍iii-8;臀鳍ii-5;胸鳍xii-xiii-12-14;腹鳍vi-viii-16。侧线鳞57-63。 体长为体高的5.1-7.9倍,为体宽的3.6-3.9倍,为头长的4.2-4.8倍,为尾柄长的9.5-10.8倍,为尾柄高的12.4-15.7倍,为背鳍前距的1.9-2.1倍,为腹鳍前距的2.4-2.5倍。头长为头高的1.8-2.1倍,为头宽的O.8-0.9倍,为吻长的1.4-1.9倍,为眼径的4.4-6.0倍,为眼间距的1.9-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5倍。头宽为口宽的2.4-2.9倍。 体较短,前段甚平扁,后段渐侧扁,背缘呈弓形隆起,腹面平坦。头很低平。吻端圆钝,边缘薄;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2倍。口下位,较宽,呈浅弧形。唇较薄,上唇具8-10个乳突,排成1排;下唇乳突不显著;颏部具1对不甚明显的扁平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前缘稍外露,表面的沟和脊不明显。上唇与吻端间具较深的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的吻褶分3叶,叶端圆钝,中叶较大,有些个体的中叶叶端分化出2个分叶状乳突,两侧叶极小。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外侧l对稍粗大。口角须2对。外侧1对约与外侧吻须等大,内侧l对甚短小,呈乳突状。鼻孔中等大小,具发达的鼻瓣。眼较大,侧上位。眼间宽阔,平坦。鳃裂稍扩展到头部腹面。鳞细小,头部及偶鳍基部的背侧面和胸鳍腋部至腹鳍起点间的体侧以及腹鳍基部之前的腹面无鳞。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长稍短于头长,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基长约为背鳍基长的一半,2根不分枝鳍条扁平,基部4/5变粗变硬,末端柔软,压倒后末端达到或接近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具发达的肉质鳍柄。胸鳍基长稍大于头长,起点稍前于眼前缘的垂直下方,最长鳍条短于吻长,仅及最长背鳍条的1/2,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显著在背鳍起点之前,约在吻端至臀鳍起点的中点,左右腹鳍条在后缘中部完全愈合成吸盘状,后缘无缺刻,末端达到或稍超过肛门。肛门在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间的中点稍后。尾鳍长稍短于头长,末端凹形,上下叶约等长。 固定标本体背侧暗褐色,腹面棕红色。头背部及偶鳍基背部具大小不等的褐色圆斑,横跨背中线有10-15个黑色的圆形斑块。各鳍暗褐色,除尾鳍外均具有多条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贵州  [原产地区]:卢山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中游洞庭湖。  
[水域环境]:淡水  

珠江拟腹吸鳅


中文名称珠江拟腹吸鳅

拉丁名称Pseudogastromyzon fangi (Nichol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腹吸鳅属

拉丁属名Pseudogastromyzon Nichols,192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7-19;腹鳍Ⅰ-8。侧线鳞78[(23-24)/(11-V)]89。

体长为体高的5.4-6.6(平均5.8)倍,为体宽的5.3-6.1(5.7)倍,为头长的4.8-5.4(5.1)倍,为尾柄长的8.7-10.5(9.5)倍,为尾柄高的9.2-11.0(9.9)倍。头长为头高的1.4-1.8(1.6)倍,为头宽的1.0-1.1(1.1)倍,为吻长的1.5-1.7(1.6)倍,为眼径的5.6-7.0(6.2),为眼间距的1.6-2.0(1.8)。头宽为口裂宽的3.7-4.2(4.0)倍。

体长,圆筒形,体高约等于体宽,尾柄稍侧扁,尾柄长稍大于尾柄高。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背侧具刺状疣突。口下位、马蹄形,约为头宽的1/4。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宽厚,有1条双波形皮脊连贯左右口角,在双波形皮脊的两峰之间,各有1新月形皮脊向前弧伸到下唇中部前缘相连,在下唇后缘又有1单波形念珠状皮脊、由这三条皮褶构成品字形吸着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褶分3叶,吻褶边缘具须状乳突,排列为2-3-2。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较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隐埋于皮膜之下。头背及胸鳍基部上方的体背侧无鳞,腹面裸露区稍过腹鳍腋部。侧线完全,但在胸鳍基部上方无鳞片,而有侧线孔,后部侧线正常,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近。臀鳍短,压倒后接近或稍超过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起点在眼后缘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厦鳍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鳍端接近或稍超过肛门。肛门离腹鳍基部较离臀鳍起点稍远。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吸鳅吃什么


吸鳅是种腹吸鳅科近原吸鳅属的一种鱼类,喜欢在底多砾石、水流湍急的溪河中营底栖生活,目前在广西地区比较常见,那吸鳅吃什么?

一、吸鳅吃什么?

野生环境下的吸鳅吃石头上的藻类,人工养殖吸鳅吃红虫、藻片、贴片等。吸鳅生长环境要求高,喜欢吸伏在急水的岩石下生长,所以饲养难度高,很难长时间养殖。

二、吸鳅怎么养?

1、在厚唇原吸鳅水族箱养殖的过程中,造景布置和鱼类混养就尽量模仿高山溪流的环境。鱼缸容积的选择上,因为厚唇原吸鳅个头较小,所以不需要使用较大的水族箱。除非你更欣赏溪流造景,而以厚唇原吸鳅为配角,烘托整个水族景的生动性,就另当别论。鱼缸的过滤系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过滤。

2、你需要一个较大流量的水泵,以能够让缸内的水流动地更快,并保持优质的水族水质。同时,可以在缸内配置造浪泵,尽量模仿原生地环境。但造浪泵的功率不宜过大,只需提供较缓的水流即可。

3、缸内多放置平缓的石块,并铺设底砂。底砂和石块的颜色,尽量以暗色为主。

4、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放置水草,增加观赏性,但也可模仿原生环境,只放置石块。

5、厚唇原吸鳅在原生地生活的溪流多在林下,日超光并不强,时间也不多,所以水族灯具的选择就简单很多,若不养草,可随意配搭水族灯管,以供平时欣赏之用即可。

6、高山溪流的水温较低,所以在水族箱饲养环境下,过夏成了一个难题。冬天即使在中国部分南方地区,水温低过10℃,厚唇原吸鳅也能顺利过冬。但入夏,超过30℃的水温,会成为吸鳅最大的敌人。这就需要根据个人条件,选择合适的降温工具了。

中华间吸鳅


中文名称 中华间吸鳅
拉丁名称 Hemimyzon sinensis(Sauvage et Dabr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 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 间吸鳅属
拉丁属名 Hemimyzon Regan,1911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8;臀鳍条Ⅱ,5~6;胸鳍条XV,12~13;腹鳍条Ⅳ-Ⅴ,14~15;侧线鳞79~82。体长,上下扁平。头扁,口下位,横裂略呈弧形。吻铲状,上颌与吻皮之间有一宽沟,唇与颌分离。上唇有10~12个乳头状肉突,下唇亦有小的肉突。须4对,吻须2对,颌须2对位于口角处,其中1对很小。眼小,上侧位。鳃孔小,在胸鳍起点的后上方,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位于腹鳍上方稍后,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腹鳍分别向左右两侧平展。腹鳍左右不连合,也形不成吸盘,其末端可达肛门,肛门接近臀鳍起点,尾鳍十分细长,分叉很深,鳞小而圆,侧线完全。
生活习性 生活在急流中的小型鱼类

无眼原花鳅


[学名]: Protocobitis typhlops Yang, Chen and Lan in Yang and Chen, 1993
[资源名称]: 无眼原花鳅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体背缘轮廓线弧形,腹缘平直。头部延长,侧扁。吻肉质,呈锥状,眼下刺细小,分叉,其长度明显小于颌须长。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口位于头的腹面,上唇肉质,无任何缺刻或乳突;下唇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侧下唇各具有一个发达的肉质颐瓣,颐瓣的后缘具有2个须状的突起。须3对:内侧吻须不伸达口角,其长度为头长的9.5%―11.8%;外侧吻须伸达颌须的基部,其长度为头长的15.3%―21.8%;颌须几乎伸达鳃盖骨,其长度为头长的22.4%―31.8%。侧线缺乏,头部无侧线管孔。身体大部分裸露无鳞,仅在体侧中轴有稀疏的鳞片。 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吻端的距离,而且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背鳍外缘平直。胸鳍末端伸达胸、腹鳍起点间距离的47.1%―78.8%,胸、腹鳍基部无肉质鳍瓣。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枚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末端伸达腹、臀鳍起点间距的53.8%―61.1%,但不伸达肛门。肛门位于臀鳍起点的略前方。尾鳍后缘几乎平直,上叶略长于下叶。尾柄长而侧扁,上、下缘无软鳍褶。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都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广西都安下坳乡。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黑暗的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乌克兰鳞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