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灯笼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30

中文名称 拟灯笼鱼
拉丁名称 Scopelengys tristis Alcock
英文名称 gloomy lanter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新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 Neoscopelidae
中文属名 拟灯笼鱼属
拉丁属名 Scopeleng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头、体均侧扁。口端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上颌骨后端扩大,后伸超过眼的后缘。有辅上颌骨。两齿细小,犁骨和腭骨有细齿。有鳍发达,后伸达肛门上方。腹鳍起点明显位于胸鳍基的后方。背鳍起点在腹鳍基的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后下方。有脂鳍。头部无发光器。体上发光器有或无。
属的特征:

鳞易脱落。无鳔。体上无发光器。犁齿分为2群。上颌骨后伸超过眼的后缘。尾柄高为体长的5.6~8.3%。

本种背鳍11~13,臀鳍12~14;胸鳍14~17;腹鳍8;鳃耙(1~2)+(7~9)。脊椎骨29~32。体长为体高的5倍,为头长的3.4~3.7倍,头长为眼径的7.6~9.2倍。

相关阅读

拟缘[鱼央]


[学名]: Liobagrus marginatoides Wu
[资源名称]: 拟缘[鱼央]
[外文名]: Niyuanyang
 
[形态特征]:
 
上下颌约等长或下颌略长;背鳍分枝鳍条6根或更多;胸鳍刺内缘光滑无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鳍鳍起点的距离。体侧没有无规则的淡色小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四川  [原产地区]:宜宾、灌县、木洞等地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长江上游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金华拟[餐鱼]


中文名称金华拟[餐鱼]


拉丁名称Pseudohemiculter kinghwaensis (W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拟[餐鱼]属

拉丁属名Pseudohemiculter Nichols et Pope,192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钱塘江和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13一15;胸鳍Ⅰ-8;腹鳍Ⅰ-13-15。鳃耙11-13。下咽齿3行,245-542。侧线鳞46[(7-8)/(1.5-2-V)]52。

体长为体高的4.8-5.2(4.9)倍,为头长的4.1-4.5(4.3)倍,为尾柄长的5.6-6.4(6.1)倍,为尾柄高的11.5-12.8(11.9)倍。头长为吻长的3.0-3.5(3.3)倍,为眼径的3.2-3.9(3.7)倍,为眼间距的3.1-3.6(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0(1.9)倍。

体略侧扁。头尖。口裂斜,下颌中央具丘突,和上颌中央的凹陷相吻合。侧线在胸鳍末端的上方急遽向下弯折,一直延至臀鳍基之后,再向上弯折入尾柄的中线。腹稜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背鳍具后缘光滑的硬刺,其起点位于吻端至最后鳞片的中点。胸鳍末端远不达腹鳍基部,腹鳍末端不达肛门。

鳔2室,后室长,末端具乳头状突起。腹膜灰黑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拟赤梢鱼


[学名]: 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Pallas)
[资源名称]: 拟赤梢鱼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Ⅲ-8~9,胸鳍条I-16,腹鳍条I-9。鳃耙9~11,下咽齿2行,24-42(25-42)。侧线鳞91(14~17)/(11-Ⅴ)102。 体长为体高的4.3~5.5(4.9)倍,为头长的3.3~4.3(3.7)倍,为尾柄长的5.5~8.3(6.2)倍,为尾柄高的9.7~11.0(10.2)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3.0)倍,为眼径的5.5~7.5(6.7)倍.为眼问距的4.2~4.8(4.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2.1(1.7)倍。 体长,侧扁,头细长且尖。吻部稍扁平,背部明显隆起。口小,半上位,向上倾斜,口裂后延至眼前缘下方,下颌向前突出,前端有微弱的突起,吻尖且长。无触须。眼小。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左右不对称,齿细长而尖,呈圆柱形,顶端弯曲。鳞细小,侧线完全。肛门近臀鳍。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较至吻端的距离为近。腹鳍起点至臀鳍的距离较至胸鳍的距离为近。尾鳍分叉较浅。 鳔二室,后室大。腹膜灰白色。 背部深灰色,腹部银白,背鳍呈深灰色,其它各鳍呈红色,尤以臀鳍和尾鳍红色鲜艳。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水系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支流、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
[生活习性]:
喜栖息水流较急的河流中,主要生活在浅滩附近,冬季仍摄食。

拟杜父鱼


中文名称 拟杜父鱼
拉丁名称 Ereunias grallato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鲉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拟杜父鱼科
拉丁科名 Ereuniidae
中文属名 拟杜父鱼属
拉丁属名 Ereuni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Ⅰ-13~14;臀鳍13;胸鳍10~11~ⅳ;腹鳍0;尾鳍11~12。鳃盖条骨6,鳃耙3~4+11。
体长为体高4.5~5.1倍,为体宽6.0~6.5倍,为头长2.9~3.1倍。头长为吻长2.9~3.0倍,为上颌长2.0~2.2倍,为眼径2.9~3.0倍,为眼间隔18.5~19.8倍,为背鳍高1.9~2.4倍,为臀鳍高2.7~3.1倍,为胸鳍长1.5~1.7倍,为胸鳍最长分离鳍条1.1~1.2倍,为尾鳍长1.3~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5.4~6.3倍。

体延长,前部粗壮,最高点在背鳍起点处,向前后倾斜,背腹近平,尾柄近方形。头较大,侧视近梯形,头宽小于头高,腹面几乎。吻与眼径约等长,侧视近三角形,前端圆突。鼻孔前具1尖棘,眼眶前上缘具3尖棘,上缘具1小尖棘,后上缘具1强大尖棘;顶棘强大而呈双叉。鼻孔2个,位于眼前侧,距眼较距吻端为近。眼较大,上侧位,上缘突出刁:头外廓之上,上部被粗糙皮肤盖覆;眼间隔甚狭,中央凹入。口较大,下端位,口裂近水平状。上颌骨末端约伸达眼前部下方。两颌具细小锥形牙,排列成牙带;犁骨牙排列呈三角形;腭骨牙排列呈带状。舌宽厚。前端游离、圆突。鳃孔大,左右鳃膜相连,横越峡部。具假鳃,鳃丝较长。鳃耙短,呈短棒状或块状。最后鳃弓后方具1圆形小孔。前鳃盖骨下缘具4棘,近弯角处2棘较大。鳃盖骨具1弱扁棘。肛门近体中部,略偏前。头部和眼上部被无骨板的细小棘刺,躯干和尾部除被无骨板的棘刺外,尚具3~4纵行带骨板的尖棘。

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约始于胸鳍基中部的上方。臀鳍约始于第二背鳍第二至三鳍条下方。胸鳍位低,长而圆突,末端约伸达肛门后方,最长游离鳍条,向后约伸至臀鳍前部。腹鳍无。尾鳍较短,后缘几乎。

体呈灰黑色.背鳍黑色,具白色纵带;臀鳍除基部白色外,均黑色;胸鳍和尾鳍后缘黑色,余均呈白色。

柳城拟缨鱼


[学名]: Pseudocrossocheilus liuchengensis (Liang, Liu et Wu)
[资源名称]: 柳城拟缨鱼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吻圆钝且向前突出,吻长约与眼后头长相等。口下位,深弧形。吻端散布珠星,吻侧有斜沟通向口角,并与唇后沟相通。吻皮覆盖上颌,边缘裂呈繐状,其上角质突起不显著。吻皮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连。上唇消失。上颌有发达的系带连于下唇。下唇与下颌分离。颐沟发达,左右颐沟之间的中央部较大而呈肉质垫,其后与峡部连续,其前缘和内缘具有显著的角质乳突。唇后沟短,仅限于口角。上下颌具角质薄锋。眼侧上位,眼间距宽,大于吻长。须2对,吻须短,口角须长,约与眼径相等,后伸超过眼前缘。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鳞片中等大,胸部鳞片小,腹鳍基部有腋鳞。侧线完全,平直伸入尾柄中轴。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柳城县、都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的柳江、红水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以浮游生物、固着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拟单鳍鱼


中文名称拟单鳍鱼

拉丁名称Parapriacanthus ransonneti Steidachn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单鳍鱼科

拉丁科名Pempheridae

中文属名拟单鳍鱼属

拉丁属名Parapri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甚侧扁,向尾部渐细,被栉鳞或小圆鳞,头中大,吻短钝,眼大,侧上位,头长为眼径的1.9-2.7倍。口大,前位,口裂斜。上颌骨后端宽大,不被眶前骨所遮盖。无辅上颌骨。颌齿细水长流小,1行或多行。犁骨和腭骨具齿。头部除吻端裸露外,均被鳞。鳃孔大,鳃4,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条骨7,鳃耙长,25-31。侧线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具4-7鳍棘,7-12鳍条,基底短,臀鳍具3鳍棘,20-45鳍条,基底甚长。胸鳍宽大,低位,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具1小腋鳞。尾鳍截形或浅叉形,椎骨10+15。体被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外露,不被他鳞所覆盖,臀鳍基底无鳞,前盖骨边缘无细棘。背鳍Ⅴ-8-10,臀鳍Ⅲ-20-23,臀鳍第1枚鳍棘甚细小,为鳞片所覆盖。侧线鳞63-79。鳃耙6-7+18-19。体长为体高的2.9-3.1,为头长的2.8-2.9。

生活习性
暖热带海水/咸水生。

黑体拟灯鱼


中文名称黑体拟灯鱼

拉丁名称Pseudoscopelus script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叉齿鱼科

拉丁科名Chiasmodontidae

中文属名拟灯鱼属

拉丁属名Pseudoscop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日本。

形态特征
口甚大,口裂微斜,上颌骨大部外露,后端伸达前鳃盖骨后下缘。两颌外侧具1行小齿,内侧具1-5行可倒性大齿,腭骨齿1行或多行。具发光器,头和体无鳞,第1背鳍8鳍棘,第2背鳍和臀鳍基底等长和同形,胸鳍尖长,伸越臀鳍基底,腹鳍短小,胸位,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棕红拟盔鱼


中文名称棕红拟盔鱼


拉丁名称Pseudocoris yamashiroi (Schmid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拟盔鱼属

拉丁属名Pseudocor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海至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方长,侧扁,吻尖,口小,颌齿1行,锥状,前端有1对犬齿,上颌1对向外弯曲,下颌1对较直或稍向外弯曲,下咽齿锥状,后部中间1枚不比其它大,口角有1犬齿或无,前鳃盖骨无锯齿。体被小圆鳞,颊部无鳞,侧线完全,侧线鳞69-78。背鳍Ⅸ-12。臀鳍Ⅲ-12-13,尾鳍截形或凹形。前者背鳍第2与第3鳍棘间有1凹刻,后者鳍棘间无凹刻。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海南拟[餐鱼]


[学名]: Pseudohemiculter hainanensis Nichols et Pope
[资源名称]: 海南拟[餐鱼]
[别名]: 蓝刀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背部较厚且平直。腹棱不完全,自腹鳍至肛门。头尖形。吻尖,吻长大于眼径。口端位,斜裂,口裂后端接近眼前缘的正下方;下颌中央具1凸起,与上颌中央的凹陷吻合,上下颌约等长。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眼后头长。眼间宽而稍凸,眼间距大于眼径。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鳞中等大,侧线完全,侧线前部向下倾斜,达胸鳍后端急弯折与腹部平行行于体侧中轴之下,在臀鳍基后上方折而向上延至尾柄中央。 背鳍具较细短的硬刺,刺长等于或小于鳃盖后缘至眼中部的距离,背鳍起点约在吻端至最后鳞片距离的中点。胸鳍尖,其长短于头长,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短于胸鳍,末端距肛门较远,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距腹鳍基较至尾鳍基为近。尾鳍分叉深,叶端尖,上叶略短于下叶。 体呈银色。浸制标本体背灰褐色,常具黑色小点,腹部浅色。背鳍、尾鳍灰色,其余各鳍浅色。背鳍最长分枝鳍条灰黑色,尾鳍散布黑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桂林、柳州、崇左等市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桂江、融江、左江的支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好集群,为山溪小型鱼类。

南方拟[餐鱼]


中文名称 南方拟[餐鱼]
拉丁名称 Pseudohemiculter dispar(Peters)
地方名称 [餐鱼]条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拟[餐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hemiculter Nichols et Pope,192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背缘平直,腹缘浅弧形.眼大;眼间隔平坦.鼻孔在眼前缘至吻端的中点.口中等大,斜裂;上颌骨后端伸入鼻孔下方.腮孔大.腮耙短而侧扁,排列稀疏.下咽齿长而侧扁.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斜,后折至臀鳍基部末端上弯,再向后伸达尾柄中央.背鳍末根硬刺状鳍条短于头长,起点距吻端大于距尾鳍基.臀鳍起点再背鳍起点稍后方.胸鳍不伸达或几乎伸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距胸鳍起点大于距臀鳍起点,不伸达肛门.肛门在臀鳍前方.体背暗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灰黑色,其余各鳍淡灰色.
生活习性 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喜集群于江河岸边浅水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丝鳍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