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纹扁背鲀

中文名称水纹扁背鲀

拉丁名称Canthigaster rivul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yZ023.COM

中文属名扁背鲀属

拉丁属名Canthigast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热带海洋中。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枕骨区及背部很窄,或呈棱状。鼻孔每侧1个,无鼻瓣。口小,前位,鳃孔小,侧位,体具小刺,略伸出皮外,背鳍8-12,臀鳍8-11,胸鳍14-18。尾鳍截形或稍圆凸。无腹鳍。脊椎骨17。中筛骨前方很尖长,额骨与上枕骨被蝶耳骨隔离。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相关阅读

杂斑扁棘鲀


[学名]: Gastrophysus suezensis
[资源名称]: 杂斑扁棘鲀
[别名]: 杂斑兔头魨Lagocephalus suezensis、杂斑扁棘魨、杂斑扁尾魨
 
[形态特征]:
 
体稍细长,侧扁,向后渐狭小;尾柄长而侧扁。腹面每侧自吻端至尾鳍基具一显著的纵行皮褶。鳃膜黑色。头、体的背面和腹面均被小刺,尾背面小刺弱。体背侧灰褐色,具许多褐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及细短纹。头、体两侧具银白色纵带。眼前方具一银白色三角形区域。腹侧白色。背鳍及臀鳍白色;胸鳍淡黄;尾鳍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台湾海峡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红海和中国,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热带、亚热带近海底层鱼类。

丝背细鳞鲀


中文名称丝背细鳞鲀

拉丁名称Stephanolepis cirrhifer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Threadsail file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革鲀科

拉丁科名Aluteridae

中文属名细鳞鲀属

拉丁属名Stephanolep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形态特征
体被细绒状小棘鳞,手感粗糙。吻背缘平直。口小。上下颌均具楔状牙。背鳍2个,第一背鳍仅具1粗大鳍棘,后缘具2行倒棘。雄鱼在第2背鳍第一至三鳍条中的1条延长呈丝状。腹鳍合为1短钝棘,略能活动。体侧具不规则暗色斑纹。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稚鱼喜集于漂浮海藻下面生长。体长可达300毫米。

海(洋)生。

背棘鱼


中文名称 背棘鱼
拉丁名称 Notacanthus abbotti
英文名称 bigsnout spiny ee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背棘鱼目
拉丁目名 Notacanthiformes
中文科名 背棘鱼科
拉丁科名 Notacanthidae
中文属名 背棘鱼属
拉丁属名 Notacant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鳗形,侧扁。尾部呈带状,尾端细尖。头中大,侧扁。吻端圆,显著突出。眼圆形。口小,下位,横裂,每侧口角处具一尖棘,多少隐于唇褶中。上颌仅由前颌骨组成,齿细小,排列紧密;上颌齿一行,扁薄;下颌和腭骨齿1~2行。舌中大,游离。鳞孔宽大,与峡部分离。体被小圆鳞。背鳍由一行游离短棘(6~40棘)和不明显鳍条组成,或无鳍条。臀鳍基底长,前部为游离棘,后部为鳍条,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基部肉质。腹鳍腹位,常有皮膜相连。尾鳍不明显。
一般特征与科同。背鳍棘6~15。全长335.2~335.8mm,在东海深海水深780~979M处捕获。

另据《台湾鱼类资料库》记载:

体延长,如鳗形,偏扁。尾部呈带状,尾端细尖。吻端圆,显著突出。口小,下位;齿细小。体被小圆鳞。背鳍仅具分离之硬棘,共XII-XIII;臀鳍基底长,前部为分离棘,共XVII-XXII,后部软条与尾鳍相连;腹鳍小,具鳍条III-IV+6。体一致为白色而略带暗色素斑。

扁石蝎


扁石蝎是蝎子家族中最重的品种,属于大型岩石山区属的蝎子。

中文名:扁石蝎

俗名别名:

英文名:SouthAfricaFlatRockScorpion

拉丁学名:Hadogenestroglodytes

地理分布:南非的大部分区域,非洲,坦桑尼亚地区

繁殖方式:卵胎生。

野生栖地:干草原、岩石地带。性情温顺、稍微神经质。

毒性:弱(红肿)

体形特征公17~20cm、母13~15cm。

蝎子吃什么: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虫,甚至会吃一些动物或大型昆虫的尸体。幼体喂针头蟀,面包虫.成体喂蟋蟀甚至是rǔ鼠。

蝎子养殖: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40~60%。

看似安静却反应迅速,容易紧张,喂养空间不要过于小和稠密,一只配一个大型宠物饲养箱就可以了,底材可以用爬虫沙或者淡水沙但要贴近其原居住环境,还是选择小石粒旁边配一块陈木就不错。把陈木三分只一的部分插土沙粒中,露出孔洞多的部分供起藏身。尽管它们原居地的环境干燥也需要一个水盆,主要用来调节箱内的湿润程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颊鳞异条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