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腹叉鼻鲀

中文名称 纹腹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hispidus(Linnaeus)
英文名称 Belly striped blow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体背腹面,除眼周围与尾柄后部外,全佈满小棘。鳃膜黑色。背鳍尖,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背、头与体侧具大小不一的白圆斑,喉部圆斑大,尾柄圆斑小;腹部底具许多平行之深褐色细纹;眼睛与鳃孔周围有一至叁条不明显之白线;背鳍基与胸鳍基黑色;除胸鳍黄褐色外,各鳍棕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潟湖和礁区斜坡或水深可达50公尺之礁臺水域,亦有被发现于河口域,通常单独活动,具领域性。以藻类、碎屑、有孔虫、多毛类、被囊动物、海绵、苔藓虫、小型腹足类和鱼类等为食

相关知识

黑斑叉鼻鲀


中文名称 黑斑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nigropunctat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佈满小棘。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体背部褐色,腹部白色,体具不大于瞳孔之黑点,数量远少于星斑叉鼻鲀(A. stellatus),直径却较大,且多集中于腹部;吻与鳃孔黑色;肛门上有一黑斑;胸鳍基黑色。各鳍浅灰色或白色,无小黑点;但尾鳍色深,鳍缘白色。此种体色变化很大;幼鱼背部黑色,腹部深棕色;背部有小黑点,愈往侧边黑点愈大,腹部黑点稀少;各鳍白色,但尾鳍色深。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区。行独立生活。主要以珊瑚枝芽的尖端为食,同时亦以藻类、海绵及小型底栖无嵴椎动物等为食。

星斑叉鼻鲀


中文名称 星斑叉鼻鲀
拉丁名称 Arothron stellatus(Bolch et Schneid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佈满小棘。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背部浅褐色或灰褐色,腹部色淡;头部、背部与体侧具密佈黑色小点;背、臀及尾鳍亦具黑点,鳍基黑点大于鳍上黑点;胸鳍基上下方各有一黑斑。幼鱼体褐色;体具小黑点,体侧具许多平行之黑斜纹,愈往腹部斜纹愈宽。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澄清的潟湖区及面海之珊瑚礁区,亦被发现于河口区。独立生活。主要以海藻及底栖无嵴椎动物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5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杜氏下鱵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