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鲚

中文名称 刀鲚
拉丁名称 Coilia nasus (Schlegel) [Coilia ectenes]
英文名称 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地方名称 毛鲚鱼、鲚鱼、古称[鱼篾]、鮤刀、鮆、鱽、望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鲱形目
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
中文科名 鳀科
拉丁科名 Engraulidae
中文属名 鲚属
拉丁属名 Coilia Gray,1831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10。臀鳍条Ⅲ~93~108。胸鳍6+11~12。纵列鳞66~79。胸棱鳞17~20,腹棱鳞24~34。鳃耙39~43。幽门盲囊16~19。脊椎骨75~77。
体长为体高的6.4~6.5倍,为头长的4.9~7.1倍,为尾柄高的34.7~43.63倍。头长为吻长的3.8~5.57倍,为眼径的5.43~8.17倍,为眼间距的3.0~4.17倍。上颌长为头长的0.92~1.26倍。

体长而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棱鳞。吻短,向前突出。口大,前下位,斜裂。上颌骨后端游离,向后仲达胸鳍基部。上下颌、腭骨,犁骨上具有细齿。鳃孔大,鳃耙细长、鲜红。体被薄的圆鳞。无测线。腹膜灰白色。鳔一室。有胃。肠长为体长的0.23~0.29倍。

背鳍起点位于体前部1/4处,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上部6条鳍条延长,游离。臀鳍甚长,后端与尾鳍基相连。腹鳍小,位于背鳍下方稍前。尾鳍小,上叶长。

头及体背部呈灰黑色,侧部银白色,并带有蓝色光泽。


生活习性 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端午节前后湖入钱塘江中上游产卵,最远可溯至常山一带。有些个体在江中逗留一个时期,伺机产卵,产卵后返回沿海生活。幼鱼在江中生长到3~5厘米时入海生活。富春江大坝建成后,仍有少数个体沿船闸上溯进入富春江水库区。
刀鲚是肉食性鱼类。溯河洄游期间大部分个体继续摄食。一般以小鱼、小虾、鱼卵、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藻类、水草等为食物,以产卵后摄食量最大。

相关阅读

凤尾鲚


中文名称凤尾鲚

拉丁名称Coilia mystus (Linnaeus)

英文名称long-tailed anchovy, Osbeck's grenadier anchovy

异名凤鲚、烤子鱼、[鱼子]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鳀科

拉丁科名Engraulidae

中文属名鲚属

拉丁属名Coilia Gray,183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黄河、长江、闽江和珠江水系,台湾。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10-12;臀鳍条Ⅱ,73-86;纵列鳞58-67;胸棱鳞14-18;腹棱鳞24-27;鳃耙外侧39-46脊椎骨60-69;幽门垂9-13。

体长为体高的4.9-6.8倍,为头长的5.1-7.0倍,为上颌长的5.1-5.8倍。头长为吻长的3.7-5.4倍,为眼径的4.1-5.6倍,为眼间距的2.4-3.9倍。

生活习性
凤尾鲚属河口性洄游鱼类。每年春季,大量鱼群从海中洄游到崇明至江阴一带长江口咸淡水区域产卵,但绝不上溯到江阴以上的纯淡水区域。卵产出后孵化的仔鱼就在崇明开港一带深水处肥育,以后再回到海中。4月下旬(谷雨)亲鱼开始由海中来到长江口,但数量不多;5月上旬(立夏)至7月上旬(小暑)则大量到来,此时是凤尾鲚渔汛旺季;7月下旬(大暑后)产过卵的亲鱼又陆续回到海中生活。凤尾鲚产卵场多在南通以下的长江口区域,但比较集中在崇明岛附近及横沙一带。

凤尾鲚以糠虾类,小长臂虾,桡足类(华镖水蚤,火腿许镖水蚤,虫肢歪镖水蚤)和幼鱼为食。

海水/淡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4月中旬以前,凤尾鲚的卵巢为Ⅲ期,成熟系数为0.6-1.03,到4月下旬才发育至Ⅳ期,成熟系数为11.3-13.9,卵巢呈浅蓝色,卵径0.8-0.9毫米,卵粒不透明;6月份是生殖盛期,渔获物中经常可获得具有Ⅴ期卵巢的个体,成熟系数可高达18.5,卵巢呈蓝灰色,卵径0.9-1.0毫米,卵粒具油球,完全透明。在渔获物中所见成熟最小型:雌鱼体长10.9厘米,质量4.7克8雄鱼体长8.0厘米,质量2.0克。

凤尾鲚的怀卵量约在5 000-20 000粒的幅度范围内,卵粒数量是随着体长和质量的增加而增多。受精卵约经二昼夜孵化出仔鱼。全长0.3-0.6毫米。刚孵出的仔鱼胸鳍条已开始分化,背鳍、臀鳍仍为鳍褶,身体具27对肌节。

凤鲚洄游


凤鲚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不作长距离洄游。越冬场位于黄海南部吕泗外海和渤海中部较深处,越冬期为1~3月。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近岸水温回升至4~6℃时,鱼群开始离开深水区,移向沿岸水深10m以内水域,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南部沿岸河口区产卵,产卵期为5~7月。产卵后鱼群分散在沿岸海区索饵,11月中、下旬随着水温下降至6℃以下时,在河口区索饵的群体开始游向深水区越冬。1998~2000年的海洋勘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结果表明,春季5月,凤鲚已进入黄海南部沿岸的吕泗渔场,在黄海北部数量较少,黄海中部海域则没有出现;夏季8月,凤鲚出现在渤海和黄海南部沿岸河口浅水区,调查区内拖网取样未出现;秋季10月,在黄海主要分布于吕泗外海,而黄海中部和北部沿岸没有出现;冬季12月,凤鲚在渤海已由近岸浅水区移到辽东湾中部越冬,数量较少,在黄海分布于吕泗外海,较秋季明显向深水区越冬场偏移的迹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带底灯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