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30

中文名称 裸体鱼
拉丁名称 Leptoderma retropinnum Fowl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平头鱼科
拉丁科名 Alepocephalidae
中文属名 裸体鱼属
拉丁属名 Leptoderm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较高而宽,向后渐尖细,侧扁。头中大,断面为倒三角形。吻钝圆。眼大,向侧面突出。鼻孔2个,位于眼的前方。口小,稍下位,上颌短,后端不伸达眼前缘下方。上颌包复下颌。前颌骨具1行小齿,约5枚。下颌牙1行,较发达,6~7枚。上颌骨、犁骨和腭骨均无牙。鳃孔宽大。
头体均裸露无鳞,被有一层薄的皮膜。

背鳍和臀鳍的基部很长,与尾鳍间隔不明显,分别由皮膜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臀鳍基2/7处上方,臀鳍起点约位于体的中部稍前方。胸鳍小,下位。腹鳍短,后端伸达肛门。尾鳍小。

体黑褐色,头前部蓝褐色,鳃盖部黑褐色。背鳍和臀鳍基部暗褐色,端部浅色。

相关阅读

剑尾鱼


学名 剑尾鱼
拉丁名 Xiphophorus helleri
英文名 Swordtail.
俗名 红剑鱼
分类地位 鳉形目花鳉科
原产地 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
形态特征 小型鱼,成年个体全长7~10cm,体纺锤形、头尖尾长。红剑鱼遍体通红,是水草缸中的调色者,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它的写照。另外,雄性携长剑、雌性着圆裙(圆形尾),性别特征分明,也是其它鱼类少见的。
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而活泼,动静适度。喜欢弱碱(PH7.5~9.0)性的硬水(10~15DH),水温20~28℃。以卵胎生形式繁殖,6~8个月性成熟,雄鱼的臀鳍第一鳍条特化为交配器,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出苗后被产出。有性转化的习性,当群体中没有了雄性的时候,会有最强壮的雌鱼转化为雄性,该雄鱼有完全正常的雄性功能。这种性转化是单向的,即不会从雄性转化为雌性。
主要养殖技术 容易养殖的入门鱼,使用曝气的自来水,加一些盐,再往缸里放一些珊瑚砂,或者用珊瑚砂作为过滤器内的滤材,即可获得理想的水质。投喂碎的干饲料,或者小型动物性饲料如水蚯蚓、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可与体格相近的其它热带鱼混养。

蝰鱼


中文名称蝰鱼


拉丁名称Chauliodus sloani Schneider

英文名称viperfish, Sloan's viperfish, Sloan's fangfish, fanged viperfishv, deepsea vipe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蝰鱼科

拉丁科名Chauliodontidae

中文属名蝰鱼属

拉丁属名Chaulio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大洋,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外海。

形态特征
背鳍起点在头的后方,远位于腹鳍前方。体上有5纵行六角形区,每一六角形区有易脱落的鳞。上颌不能伸缩。两颌齿大而尖长。前颌骨上有4牙齿,其中第二齿最长,颏须短小或不存在。前颌骨第三齿短于第四齿,眶后发光器圆形,在眼后缘下方,背鳍5-8鳍条,臀鳍10-13鳍条,胸鳍9-14鳍条,腹鳍7鳍条,下腹发光器62-72,前下侧发光器41-49,脊椎骨53-62;蝰鱼体暗银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麦穗鱼


中文名称 麦穗鱼
拉丁名称 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topmouth minnow
地方名称 罗汉鱼、肉碗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麦穗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rasbora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36~38;下咽齿1行,4~4或5~5,齿纤细,尖端呈钩状;鳃耙细小,排列稀疏,外侧13~15;脊椎骨29~31。体长为体高的3.5~3.9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尾柄长的4.0~4.6倍,为尾柄高的7.8~8.3倍。头长为吻长的2.6~2.8倍,为眼径的3.3~3.8倍,为眼间距的2.0一2.5倍。体稍延长。头小。口小,上位。下颌略向上突起,且长于上颌。口角无须。背鳍、臀鳍无硬刺,背鳍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部比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测线完全。鳔2室。腹腔膜银白色。体背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自吻端通过眼中部沿体侧中轴直达尾给基部纵贯一黑色条纹。体侧每个鳞片的后缘均有一半月形的黑色斑纹,幼鱼更为显著。在生殖季节,雌鱼产卵管稍延长;雄鱼体色变为暗黑色,头部有粗糙的珠星出现
生活习性 通常喜栖息于水草丛中。太湖地区的麦穗鱼,1龄鱼即达性成熟。产卵期持续时间较长,为4~6月份。卵椭圆形,具粘性。卵粒密集地粘附于竹桩、木桩及其它附着物上,排列整齐。在并列的数排卵粒中发育期常不一致,可能产卵是断续进行的。在孵化期,雄鱼常有守护习性。在水温22.5~24.5℃左右时,约经3天胚胎即可孵出,刚孵出的仔鱼体长为4.4~4.6毫米,具有36对肌节。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挠足类和枝角类最多,在太湖可占食物总量的90%;其次为藻类和水草,也吃昆虫。

公鱼


[学名]: Hypomesus olidus
[资源名称]: 公鱼
[别名]: 黄瓜香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胸鳍条Ⅰ-10,腹鳍条Ⅰ-7,臀鳍条Ⅲ-11~17。纵列鳞55~63。鳃耙32~34。幽门盲囊2~4。 体长为体高的6.0~6.8(6.4)倍,为头长的5.1~5.5(5.3)倍,为尾柄长的1.2~1.8(1.5)倍,为尾高的15.6~17.6(16.8)倍。头长为吻长的3.0~3.3(3.1)倍,为眼径的3.3~4.2(3.9)倍,为眼距的3.8~4.8(4.3)倍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4(1.1)倍。 体长侧扁。头较长。口端位,口裂较大,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上颌骨后延至眼下缘。眼大。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背鳍于腹鳍相对。胸鳍较小。具脂鳍。尾鳍分叉较深。肛门紧靠臀鳍。鳞细小,侧线完全。鳔一室 ,鳔管连于鳔后端。背部为绿色,体侧银白色。鳞片边缘有暗色小斑。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黑龙江中游。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温低,水质澄清的水域,喜在岸边游动。

鲐鱼


名称鲐鱼

分类 动物部水生类
异名 青花鱼(《山东药用动物》)、鲐巴鱼(《南海海洋药用生物》)、油胴鱼、鲭专鱼(《中国药用海洋生物)、鲭鲇鱼(《中国海洋报》)、台鱼(《兽医本草拾遗》)、
来源本品为鳍科动物鲐鱼[Pne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的全体。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有9~11鳍棘。尾鳍基部有2个隆起嵴,无中央隆起嵴。鳃巴正常,犁骨及腭骨有牙。其鳔体侧有深蓝绿色横纹,腹侧一般不具斑点。体长约25~47厘米。

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游动能力强,能作远距离洄游,有趋光性,每年夏季结成大群到近海生殖。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采制夏秋季捕捉,捕捉后去内脏,洗净鲜用,或风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平。营养壮补,消食补肺。

《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治母猪产后虚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乳汁缺乏等。

《南海海洋药用生物》:治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虚损,神经衰弱等。

用量猪羊250~500克,牛马500~1000克。

附方
为母猪产后虚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乳汁缺乏等方:鲜鲐巴鱼1条。去内脏洗净,煨烂去刺,掺入饲料内喂服(《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

文献记载
1、《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中有鲐鱼肉可制肉浸膏,出成率4%。肉浸膏黄棕色或暗棕色糊状物,溶解于水。此种制品系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故适用于热性疾病,胃肠病,结核病,虚弱症,食欲消失症,重病恢复期及妊娠产妇的营养剂等记载。
2、《中国海洋报》(2000年3月24日)中有鲐鱼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食品,同时含有二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两种物质:①可防治血管扩张;②抑制血小板凝聚;③降低血压;④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⑥降低血液黏稠度;⑦防止心肌梗死:⑧防止脑梗塞;⑨并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智力的记载。可供兽医参考。

备注
根据青岛水产研究所报道,鲐鱼各部能提取多种药品。鱼肉可提取水解蛋白,心脏含细胞色素,鱼精含鱼精蛋白,鱼卵含卵磷脂,残渣可提取蛋白胨,鱼皮可制胶等。但肉含组胺酸较高,腐败易分解生成组织胺,食后易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所以必须新鲜食用,以防中毒。

刀光鱼


中文名称刀光鱼

拉丁名称Polymetme illustris (Mcculloch)

英文名称silverbelly light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钻光鱼科

拉丁科名Gonostomatidae

中文属名刀光鱼属

拉丁属名Polymetm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及日本,我国产于南海,生活该诸岛海域。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较小,眼稍小,口大,口裂后缘超过眼。前颌骨齿双行,上颌骨齿单行,犁骨,腭骨及翼骨有齿,舌上无齿,围眶发光器1,鳃盖条区发光器9-10,第9或第10前躯下腹发光器高出,第1或第2臀尾下腹发光器高出,臀尾下腹发光器的后端在臀鳍起点上,臀鳍基底长为背鳍基底长2倍以上,臀鳍起点在背鳍后端下方,腹鳍位于背鳍起点的前方,脂鳍短,不及臀鳍基底长的1/2。体乳白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中文名称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拉丁名称 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
英文名称 eastern redfin
地方名称 明滩头,银滩头,大红线,小红线,大黑盖,小黑盖,大白肚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雅罗鱼属
拉丁属名 Leuciscus Cuvier,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III7;臀鳍条III7;侧线鳞72~88枚;下咽齿2行,2o5~4o2,鳃耙13~15。
体长为体高的3.9~4.5(4.1)倍,为头长的3.7~4.1(3.9)倍。头长为吻长的6.1~6.5(6.4)倍,为眼径的6.0~7.3(6.4)倍,为眼间距的2.6~3.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6(1.5)倍。

体为纺锤形,稍侧扁,腹部浑圆。头较长,前端较尖细,略呈扁圆椎形。口亚下位,吻皮突出于上颌之前,口呈弧形,前缘略圆。眼间距较宽。鳞较小,圆鳞,边缘附有刺突。侧线完全,下咽齿左右不对称,外侧1行侧扁,末端弯曲略呈钩形。鳃耙短,末端较尖。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等于至尾鳍距离。胸鳍腹鳍末端圆形。体色背部不褪色,体侧银白色,生殖期体侧有2条橘红色彩纹带,臀部橘红色,背鳍、尾鳍暗红色。


生活习性 属溯河性洄游鱼类,在河口水域生活,性成熟后,从日本海溯河生殖,幼鱼在秋季降河。产卵期为4月10日~5月上旬,产卵水温7~14℃。

蝙蝠鱼


[学名]: Malthopsis luteus
[资源名称]: 蝙蝠鱼
[外文名]: longnose seabat、Mud seabat
[别名]: 密星蝙蝠棘茄鱼
 
[形态特征]:
 
颌骨有齿,吻部尖锐突出,体盘三角形。下鳃盖骨棘具有显著之前向逆棘;体盘背腹两面均稀释地被覆若干骨状瘤,下鳃盖骨棘不具前向之逆棘;体盘密被骨状瘤。D.I,5;A.4;P.12;C.9。体盘背腹两面均密被骨质瘤。下鳃盖棘不具任何前向之逆棘。臀鳍最後鳍条不达尾鳍基部。体一致之粉红色。 产于台湾省束港。 体盘呈三角形,甚平扁。吻短而小于眼径,但具长强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颌及舌上具绒毛状齿,腭骨具齿。下鳃盖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但无前向棘。背面密被颗粒状骨质突起;腹面在腹鳍前方至肛门间,散具颗粒状骨质小突起,且有细棘;体盘及尾部边缘则具的分叉棘。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特化呈吻触手,藏于吻部凹槽内;第二背鳍位于尾部,具软条5;臀鳍位于肛门及尾鳍基部中央,具软条4;胸鳍中长,水平伸展;尾鳍略呈截形。 体背一致为淡褐色,小的个体在背侧中央具数个黑色环形斑,腹面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非洲东部、日本至菲律宾及阿达曼海。台湾发现于东北部、南部及东沙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深海底层鱼类,已知栖息深度在1000-730公尺左右。平常潜伏于砂泥底质底部,用发达的胸鳍及腹鳍匍匐爬行于海底。常摆动吻触手诱食小生物。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其它

谐鱼


中文名称谐鱼

拉丁名称Erythrocles schlegeli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谐鱼科

拉丁科名Emmelichthyidae

中文属名谐鱼属

拉丁属名Erythrocl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非洲东西两岸、日本、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微侧扁,略呈纺锤形,被小栉鳞,头中大,被细鳞,口中大,口裂斜,下颌突出,上颌骨被鳞,颌齿微细或无齿,具假鳃,鳃耙细长,下鳃耙25-29。背鳍2,稍分离,中间具深缺刻,Ⅹ,Ⅰ-10-12,臀鳍Ⅲ-9-10。侧线鳞66-71。鳃耙细长,9-10-25-29,尾柄两侧有低的隆起。

生活习性
海水鱼。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7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乌苏拟鲿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