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结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30

中文名称 瓣结鱼
拉丁名称 Tor brevifilis brevifilis(Peters) [Forlifer brevifilis brevifilis]
地方名称 唇鲃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结鱼属
拉丁属名 Tor Gray,1833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4,8;臀鳍条3,5;侧线鳞45~46;下咽齿3行,235-532;鳃耙外侧24~30;脊椎骨40。头部较尖,吻突出,唇厚,唇后沟围绕整个口部,与唇相平行,下唇具有一块长圆形的中叶。有吻须和口角须各1对。背鳍条最后一枚硬刺粗大,后缘有锯齿。腹腔膜灰黑色。肠管长约等于体长。鳔2室,前室椭圆形,后室长圆筒形。

相关推荐

大鳞结鱼


[学名]: Tor douronensis(Cuvier et Valenciennes)
[资源名称]: 大鳞结鱼
[外文名]: Dalinjieyu
 
[形态特征]:
 
背鳍iv-7~9,臀鳍iii-5,胸鳍ⅰ-12~16,腹鳍ii-8。侧线鳞23~27;背鳍前鳞8~10;围尾柄鳞12。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5~19。下咽齿3行,235-532。体长为体高的2.9~3.8倍,为头长的2.8~4.2倍,为尾柄长的5.4~7.4倍,为尾柄高的7.4~12.2倍。头长为吻长的2.4~3.7倍,为眼径的3.7~5.4倍,为眼间距的2.2~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4倍。体延长而侧扁,背缘稍凸出,腹缘较平直。吻钝,向前突出;吻皮下垂盖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与前眶骨分届处有一浅沟裂。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较肥厚,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部分叶;下唇与下颌之间有缢痕,下唇中叶呈方形或长方形,后伸不及两口角的连线,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连续。须2对,口角须较吻须粗长,其长大于或等于眼径。鼻在眼的前上角,近眼前缘。眼中等大,侧上位。鳃盖膜于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或连于峡部。鳞较大,胸部鳞片稍小。侧线完全,后行于尾柄中线。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外侧具发达的腋鳞。背鳍外缘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后缘光滑;其起点处于吻端与尾鳍基的中点。胸鳍不达腹鳍起点,相距2枚鳞片。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稍前,其末端距臀鳍起点2~3枚鳞片。臀鳍接近尾鳍基。尾鳍叉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鳃耙较短,内缘具锯齿状突起,排列较疏。下咽齿咀嚼面较宽,顶端呈沟状。鳔2室。鲜活标本背部青灰色,腹部及各鳍浅灰白色。体侧鳞片基部均有黑斑。浸泡标本背部暗褐色,腹部黄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澜沧江和怒江水系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澜沧江和怒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水流迂缓处,杂食性,是产区的食用鱼类之一。

结蚶


[学名]: Tegillarca nodifera
[资源名称]: 结蚶
[别名]: 结泥蚶
 
[形态特征]:
  壳呈长卵圆形,壳顶部略突出。韧带面较窄,梭状。壳面呈白色,被有褐色壳皮;放射肋较窄,20条左右,具细密的粒状结节。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直,具细齿约50枚。前闭壳肌痕小;后闭壳肌痕大,略呈四方形。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的浙江以南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数米深的浅海软泥或泥砂质海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瘤结马蹄螺


中文名称瘤结马蹄螺


拉丁名称Trochus noduliferus Lamarck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马蹄螺属

拉丁属名Troc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西沙群岛,菲律宾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锥形,壳高24.0毫米,壳宽28.8毫米。螺层约9层。壳面具有瘤结,螺层沟具4-5列近方形的小粒,壳底具有颗粒状环肋并具有棕色条斑。壳口外唇厚,内缘具3-4个齿突,内唇厚,具4-5个齿突,假脐。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下区岩礁间。产于海南岛琼海、万宁沿海。海(水)生。

瓣鼻鲀


中文名称瓣鼻鲀

拉丁名称Boesemanichthys firmamentum (Temminck et Schlegel)

异名Arothron firmamentum (Temminck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瓣鼻鲀

拉丁属名boeseman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国产于南海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筒形,尾柄侧扁,鼻孔1个,前后边缘各具1大小几相等的皮瓣突起,前鼻瓣呈长叶片状,后鼻瓣呈花瓣形,边缘无缺刻。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齿板。体被小刺。侧线1条,延伸到尾鳍基底。背鳍1个,具14-15鳍条,臀鳍13-14,前方各有2-4不分支鳍条。胸鳍14-16,最上方鳍条不分支。尾鳍截形。脊椎骨20。蝶耳骨不形成眼眶边缘,中筛骨窄而侧扁。鳔后部分叶。体棕褐色,密布许多不规则的白斑,头部及背侧的白斑圆形,较小,腹面及体侧的白斑圆形或呈网纹状,腹部浅棕色,各鳍浅棕色,背、臀鳍边缘浅灰色。

生活习性
卵巢及肝脏有毒。热带海洋生。

墨头鱼(东坡鱼)


中文名称 墨头鱼(东坡鱼)
拉丁名称 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墨鱼、鸟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墨头鱼属
拉丁属名 Garra Hamilton,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臀鳍条3,5;侧线鳞50;下咽齿3行,245一542;脊椎骨45。体长为体高的4.8倍;为头长的5.1倍,为星柄长的5.8倍一为尾柄高的8.4倍。头长为吻长的1.8倍,为眼径的5.4倍,为眼间距的1.8倍。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宽而扁平。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下位。无须。一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一呈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边缘凹形,起点在腹鳍之前。偶鳍呈水平位置。尾鳍分叉深。体褐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为底栖性鱼类。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届为食,有时也吃水生昆虫的动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短须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