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须鱊

中文名称 短须鱊
拉丁名称 Acheilognathus barbatulus Gunther
英文名称 barbed bitterling
地方名称 鳑鮍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鱊属
拉丁属名 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2,12;臀鳍条2,8~9;侧线鳞32~33;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外侧7~8。体长为体高的2.8~3.0倍,为头长的4.0倍,为尾柄长的4.4~4.7倍,为尾柄高的7.9~8.0倍。头长为吻长的3.3倍,为眼径的2.9倍,为眼间距的2.5倍。体形似越南刺鳑鮍,唯体较矮,背前部较平直,口亚下位,马蹄形,口角有一对短须,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具有比越南刺鳑鮍更坚硬的刺,背鳍末端与臀鳍末端相对,腹鳍末端达臀鳍起点。鳔2室。腹腔膜灰黑色。鳃盖后缘上方有一黑色斑点,尾柄中线有一黑色纵带,雄鱼的背鳍上有两列黑色小斑点,臀鳍有一条宽的黑色条纹,雌鱼背鳍的前部有一大黑点。生殖期的雄鱼吻端有白色珠星,背、臀鳍条延长;雌鱼具有产卵管。

相关知识

无须鱊


中文名称 无须鱊
拉丁名称 Acheilognathus gracilis Nichols
英文名称 barbless bitterling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鱊属
拉丁属名 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2,9;臀鳍条2,7;侧线鳞33;下咽齿1行,5~5,齿面平滑无锯纹;鳃把外侧26~29。体长为体高的3.L倍,为头长的4.0~4.3倍,为尾柄长的4.0~4.3,倍,为尾柄高的8.6~8.7,倍。头长为吻长的3.3,倍,为眼径的2.7~2.9倍,为眼间距的2.5倍。体较矮而侧扁。头较小。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口裂小,口角无须。眼很大。鳞大。侧线完全。背鳍具有2根硬刺,其起点位于吻端至最后鳞片距离的中点,臀鳍短小,具有2根硬刺。腹鳍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分叉深。腹腔膜黑色,鳔2室,后室长度大于前室。鳃盖后缘上方有一黑色斑点,顺尾柄中线有一条黑色纵带,雄鱼背鳍有2~3条黑色斑纹,边缘为黑色。臀鳍黑边。雌鱼背鳍中央有一条黑色斑纹,边缘无色。生殖时期雌鱼有较粗大的产卵管,雄鱼的吻端具有珠星。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浅水缓流水域。

白河鱊


中文名称白河鱊

拉丁名称Acheilognathus peihoensis (Fowler)

异名鳑鮍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鱊属

拉丁属名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淮河、长江、闽江和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2-12。臀鳍条2-9。下咽齿5-5。鳃耙8-9。侧线鳞33-34。

体长为体高的2.3-2.5倍,为头长的3.9-4.0倍,为尾柄长的6.0-5.6倍,为尾柄高的7.4-7.5倍。头长为吻长的3.4-3.8倍,为眼径3.2-3.4倍,为眼间距的2.8-3.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5倍。

体卵圆,较长。口端下位。口角无须。眼较大,眼径大于或等于吻长。齿面具锯纹。腹膜黑色。鳔2室。

背鳍及臀鳍均具硬刺。臀鳍起点位背鳍中点下方。尾鳍叉形。鳃盖后第1侧线鳞上有一黑色圆斑,尾柄正中有一黑色纵纹,延至背鳍基部中点之下方。背鳍有2列黑纹。

生活习性
底栖鱼类。淡水生。

短须鳂


中文名称 短须鳂
拉丁名称 Polymixia berndti
英文名称 Pacific beard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须鳂目
拉丁目名 Polymixiiformes
中文科名 须鳂科
拉丁科名 Polymixiidae
中文属名 须鳂属
拉丁属名 Polymixi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背侧隆起成弧形;体高少于标準体长之36﹪。头中长。吻略突出。口大,端位,口裂水平;颏部有肉质长鬚一对;上下颌、锄骨及腭骨具绒毛齿带。鳃裂大,左右鳃膜不连接,并在喉峡部游离;前鳃盖骨有锯齿缘。体被栉鳞,颊部、鳃盖及下颌亦具鳞,尾鳍前缘具棘状鳞;侧线鳞数31-35;侧线上鳞列数19-11。背鳍单一,具IV-VI硬棘,27-31软条;胸鳍14-19软条;臀鳍具III-V 硬棘,14-17软条;腹鳍无真正硬棘,仅具1棘化软条及6分叉软条;尾鳍叉形。体背侧灰白色,腹面银白色。各鳍灰白色至白色,背鳍软条部前方暗褐色。
生活习性 为深海产中小型鱼,栖息于沿岸较深泥砂底海域,一般栖息深度在18-520公尺左右。属肉食性鱼类,以甲壳类及其他小型鱼类为食。

越南鱊


中文名称 越南鱊
拉丁名称 Achei1ognathus tonkinensis(Vai11ant)
地方名称 鳑鮍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鱊属
拉丁属名 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2~13;臀鳍条3,9~11,侧线鳞35~36;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短小,外侧11~12。外形颇似大鳍刺鳑鱼皮,头小而尖,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口裂小,口角有1对须,吻突出,侧线完全。背鳍位于身体最高处,具有2根硬刺,胸鳍末端达到腹鳍基部起点。臀鳍具有2根硬刺,其起点位于背鳍第6根分支鳍条的垂直下方。尾鳍分叉深。鳔2室,腹腔膜灰褐色,体背部深灰色,腹侧面灰白色。鳃盖后缘上方有1黑色斑点,尾柄中线有1黑色纵带,向前延伸至背鳍起点的下方。背鳍及臀鳍各具两列黑色小斑点。生殖季节雄鱼的吻端及眼眶前缘有珠星,而雌鱼有产卵管。

短须粒鲇


中文名称短须粒鲇


拉丁名称Akysis brachybarbatus Chen

英文名称Tuberculate catfish

异名巴牙灰(孟连傣语音译)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粒鲇科

拉丁科名Akysidae

中文属名粒鲇属

拉丁属名Akysis Bleeker,18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澜沧江水系。

形态特征
体小,背鳍前平扁,往后渐侧扁,腹面较平。头宽,平扁。吻钝圆。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前缘为鼻须的基部。口下位,浅弧形。眼极小,为皮膜所盖。须4对,鼻须长大于头长之半;颌须略长于头长;外侧颌须与头长相当;内侧颌须约与鼻须相待,末端超过鳃孔。背、胸鳍硬刺光滑;脂鳍短;尾鳍深疏导,末端稍钝。头、体具颗粒状突起,在体侧呈6-7纵行。体灰白色,吻部至背鳍基后端体黑褐色,脂、臀鳍间和尾柄后端各有1条黑褐色横带,背、胸、脂鳍上有黑条纹和小斑。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喜在砾石底质的清潭水中生活,常在岩石下的水流中或漂浮的植物下面活动觅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个体小,一般体长40-50毫米。

短须[鱼芒]


中文名称短须[鱼芒]

拉丁名称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鱼芒]科

拉丁科名Pangasiidae

中文属名[鱼芒]属

拉丁属名Pangasi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4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澜沧江。

生活习性
为中型肉食性鱼类, 栖息较大的主河道。淡水生。

兴凯鱊


中文名称兴凯鱊
拉丁名称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Dybowski

异名鳑鮍儿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鱊属

拉丁属名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背鳍Ⅲ-12-14;臀鳍Ⅲ-10-12;胸鳍Ⅰ-15;腹鳍Ⅰ-7。侧线鳞35[(5.5-6)/(5-V)]37;背鳍前鳞15;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鳃耙15-17。下咽齿1行,5-5,每齿有锯纹或无。

体长为体高的2.3-2.6(2.4)倍,为头长的4.4-4.6(4.5)倍,为尾柄长的4.9-5.8(5.3)倍,为尾柄高的7.3-8.1(7.6)倍。头长为吻长的3.9-4.6(4.3)倍,为眼径的2.7-3.0(2.8)倍,为眼间距的2.3-2.6(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7(1.5)倍。

体侧扁似卵形。体高头短。吻短于眼径,鼻位置一般近吻端较之眼前缘,为此本种鱼的吻较其他种类显得更为短钝。口接近端位,上下颌几乎等长。口角无须。眼侧上位。眼间宽而平。鳃裂上角与眼上缘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线上,或稍超过。鳃膜与峡部相连。

背鳍、臀鳍的末根不分枝鳍条较首根分枝粗硬。背鳍起点在吻和尾鳍基之中或近前者,背鳍基长长于或接近背鳍基末至尾鳍基距离。臀鳍起点约对着背鳍基中央。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下方。肛门位近腹鳍基或在腹鳍与臀鳍之间。尾鳍分叉。

侧线完全,径入尾中轴。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经济价值
全国各水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7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建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