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白鸭

品种名称连城白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又名绿嘴白鸭。属蛋肉药兼用型品种。因主产于福建省西部的连城县而得名。分布于长汀、上杭、永安、清流和宁化等地。这是中国麻鸭中独具特色的小型白色变种。该品种鸭具有滋阴降火和止血痢等功效,是当地民间传统的滋补良药。目前,福建省连城县建有原种场。

外貌特征:体躯细长,结构紧凑结实,小巧玲拢。头秀长。喙宽,呈黑色,前端稍扁平,锯齿锋利。眼圆大外突。颈细长,胸浅窄,腰平直,腹钝圆且略下垂。公母鸭外表极为相似。全身羽毛洁白而紧密,成年公鸭尾端有3-5根卷曲的性羽。胫长有力,胫、蹼褐黑色,趾乌黑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37克;30日龄351克;60日龄687克;90日龄959克;成年公鸭1440克,母鸭1320克。成年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0.30%,母鸭71.70%。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18天。平均年产蛋260枚,高者达280枚。平均蛋形指数1.46,蛋壳白色,少数青色。料蛋比2.7:1。公鸭性成熟期110-120天。公母鸭配种比例1:(20-25)。平均种蛋受精率92%,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公鸭利用年限1年,母鸭2-3年。

相关推荐

白嗉黑鸭


白嗉黑鸭(公)

白嗉黑鸭(母)

【品种名称】 白嗉黑鸭
【来源】 地方
【信息来源】 黑龙江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主要分布区】 黑龙江嫩江地区的克东、甘南、龙江等县和齐齐哈尔市郊区  
【生态适应性】 耐粗饲,觅食能力强
【抗病能力】 抗病力强
【填报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采集日期】 01/01/1982
【群体总数(万只)】 1.0000  
【濒危依据及说明】
体型呈长方形。公鸭比母鸭头较大,颈长而粗。眼大有神,虹彩为土黄色。胸部肌肉丰满突出,背宽而长,腹部深而广,尾部略向上坚起。两腿短而有力,腿与蹼为黑色或黑黄色。全身羽毛初除嗉囊部位为白色外,均为黑色,故称白嗉黑鸭。公鸭颈部羽毛为深绿色,尾部有四根卷起的性羽。


【体貌概述】 体型呈长方形。胸部肌肉丰满突出,背宽而长,腹部深而广,尾部略向上坚起。两腿短而有力。
【体型】 全身羽毛初除嗉囊部位为白色外,均为黑色。公鸭颈部羽毛为深绿色,尾部有四根卷起的性羽。
【头型】 公鸭比母鸭头较大,颈长而粗。眼大有神,虹彩为土黄色
【胫趾爪蹼特征】 腿与蹼为黑色或黑黄色
【体斜长(公)(cm)】 21.6
【胸宽(公)(cm)】 10.5
【胸深(公)(cm)】 8.9
【胫长(公)(cm)】 8.8
【半潜水长(公)(cm)】 51.2
【体重(公)(g)】 2180.00
【体斜长(母)(cm)】 20.6
【胸宽(母)(cm)】 9.7
【胸深(母)(cm)】 8.4
【胫长(母)(cm)】 8.1
【半潜水长(母)(cm)】 47.0
【体重(母)(g)】 2340.00
【独特特征】 全身除嗉囊部位为白色外,均为黑色。
【性成熟日龄(母)(天)】 180
【种蛋受精率(%)】 95.0
【受精蛋孵化率(%)】 75.0
【主要用途】 蛋肉兼用型
【日龄60体重(母)(g)】 1539.0
【日龄90体重(母)(g)】 1953.0
【全净膛率(公)(%)】 75.9
【平均年产蛋数(个)】 180
【平均蛋重(g)】 81.0
【蛋壳颜色】 绿色和白玉色两种
【补饲状况】 以喂糠麸、秕谷和青菜为主
【品种评价及开发利用】 具有耐粗饲,抗病,生长发育快,觅食能力强,产蛋多的特点。

鸭白肌病


在北哈萨克斯坦州的一些农场所观察到的鸭白肌病是稀少的,但也曾发生过,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禽白肌病的病因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是维生素E不足;某些学者又认为是蛋白质饲料单纯且贫缺而日粮中多汁饲料占的比例又过大;此外,还有把禽白肌病记载为肌营养不良、维生素E缺乏症和食物性肌肉病等。

1960-1961年期间,我们在北哈萨克斯坦州奇斯托夫和基雅林两个国营农场对鸭白肌病开展了调查研究。1958年奇斯托夫国营农场开始发生该病。种鸭蛋是由从未发生过该病的库尔刊干洲某农场收购来的。1960年该场鸭育成率为65%,幼鸭成活率为48%鸭群是饲养在拥挤、潮湿而又不卫生的鸭舍里面,鸭出壳后头三天喂给混有肉骨粉的酸凝乳,其定量增至四倍,但绿色饲草的供给不足。鸭群从三月开始发病并持续到6月份。鸭表现出临床症状,食欲废绝,衰弱,跛行,行走困难,经常卧倒,两足伸直,有时可见双翅两足麻痹,头后仰,背过度收缩而不能站立,脚呈游泳状运动,眼脸肿胀,流泪,羽毛蓬松而乱,肛门周围被粪便弄脏,嘴苍白而柔软,粘膜苍自。病程1-20天而少有更长者,然而大多数病鸭的死亡时间都是在1---30日龄内死亡。

尸体剖检:体格消瘦,粘膜苍白,骨骼肌松弛,色泽不均,肌胃肥人,胃壁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灰白色病灶,切面干燥,心腔扩人,心肌松弛、肝脏和肾脏可见郁血.性充血和营养不良性变化,肺脏充血,肠卡化性炎。

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在肌胃、骨骼肌和心肌的变化、肌胃灰白色病灶组织检查时可见肌组织呈凝固性坏死的不同发展期变化(从肿胀,嗜碱性的颗粒状崩解肌浆到肌纤维完全死亡并呈石灰样沉淀),增生一恢复过程表现微弱,心肌和骨骼肌可见类似的变化,但蜡样坏死占优势,并有块状一颗粒状分解肌浆,肝脏和肾脏呈颗粒状或颗粒一脂肪状营养不良以及郁血性多血。

采集鸭的器官在北哈萨克斯坦州兽医细菌实验室进行细菌学和微生物学检查时,不能确诊为传染病和真菌病,取饲料作化学分析时,发现玉米、燕麦和大麦的酸性增高。

1960-1961年为了消灭和预防白肌病的发生,首先给母鸭群以最好的饲养条件,遵照畜牧学标准进行分群饲养,经常更换垫草,禽舍保持干燥,保证给以全价饲料,其中必有多量丰富的维生素(由玉米、胡萝卜、苜宿和杂草所组成的混合青贮料)。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于1961年我们进行了鸭尸体剖检,其结果就再没有发现过各个器官组织具有白肌病的特征性变化。

1961年6月我们在基雅林国营农场看到了鸭患类似的疾病,发现该场饲养条件恶劣(禽舍小,鸭群拥挤,游泳池不大),非全价饲料,并且日粮中绿色饲料不足。进行鸭尸体剖检和器官组织学检查时,看到了具有白肌病特征性变化。对个别的病死鸭作器官细菌学检查时,分离出巴氏杆菌。但是,当应用土霉素,饲喂维生素以及在饲料中加入硫酸铁和高锰酸钾时,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目前,幼畜和家禽发生白肌病时,有人曾推荐使用硒制剂。但是,我们却从未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农场采用过。

结论
鸭白肌病的蔓延是在那些蛋白质饲料不完全、维生素不足、鸭饲养条件不好(鸭群拥挤、禽舍不卫生和其它的不良因素)的农场中发生流行;
为了预防和防制鸭白肌病的发生,必须保证给予母鸭群以足够量的维生素和全价的蛋白质饲料。

幼鸭白肌病


症状

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初期不显症状,少数突然死亡。病鸭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 减退,闭眼缩颈,呆立不动,羽毛逆立,头颈肿大,排稀便,脱水,但没有渗出性素质这一特征。后期 两腿无力,运动失调,走路摇摆,严重时不能站立,最后侧卧抽搐而死。

预防

(1)注意饲料配合:多喂新鲜青绿饲料和谷类,经常放牧,并在饲料中补充含硒的微量元素添加 剂,尤其要注意来自北方或低硒地区的谷物,更应按需添加。每千克饲料应含硒0.14~0.15毫克。

(2)维生素E保管贮存要得当:维生素E不稳定,易被氧化,饲料应存放于通风、干燥、凉爽的地方,保存时间不宜超过4周,如需长时贮存,应加入抗氧化剂。

(3)当地土壤中缺硒:每亩饲料作物可叶面喷洒亚硒酸钠6~7克。

治疗

关键是补硒。硒制剂与维生素E同时应用,效果良

(1)亚硒酸钠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0.022克,拌匀喂给,或100毫升饮水中加入1毫克混匀溶解后,任病鸭饮用。

(2)0.1 亚硒酸钠生理盐水溶液肌注或皮注0.5~1.0毫升,连用3天,通常2~4天即愈。

(3)维生素E:IS1服,每只雏鸭2~3毫克(或300国际单位),或肌注,每只鸭2.5毫克,1次即可见效。大群治疗时,可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20~25毫克。

(4)硒和维生素E合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毫克硒和250单位维生素E,或加入0.5毫克硒和5C单位维生素E,有良效。

白鹜鸭养殖技术


白鹜鸭被誉为我国唯一药用鸭,具有清热解毒、滋阳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功效,且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清香四溢,由于它具有其他家禽所没有的特殊药理作用及特殊的风味,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白鹜鸭这一珍禽越来越受到保健专家和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的食疗滋补佳品。

一、外貌特征。白鹜鸭相传为古代白鹜与地方鸭杂交,再经长期选育而成,全身羽毛雪白,嘴、趾、蹼均为青绿色或黑色,眼球黑色,以乌嘴、黑脚、白羽为显著特征;其体型小,身躯狭长结实,头小,前胸浅,颈、嘴长,腹部略下垂,形如楔状,行动灵活。

二、生产性能。白鹜鸭饲养周期越长药效越高,而只有饲养4个月以上的白鹜鸭才真正具有药效。白鹜鸭容易繁殖,雏鸭经过70天左右饲养即可达1.25-1.5公斤,屠宰率高,每50公斤活鸭可得净鸭35公斤。产蛋量高,120日龄开产,每天除正常放牧外,只要补给少量稻谷等饲料即可正常产蛋,年产蛋240-300个,单个蛋重55-60克,而且蛋壳坚硬,有利运输。

三、生活习性。白鹜鸭行动较快,善于爬坡和潜水,觅食和抗病能力强,适宜在山区梯田、垄田、水塘、湖泊上放牧;其养殖方法与常规鸭养殖方法相同,白鹜鸭食性杂而广,耐粗饲,主食水草、青草、小虫、植物茎块、软体动物等,饲养成本低。饲养白鹜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致富好项目,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将白鹜鸭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开水开食开水方法为:将一张塑料布铺开,四周用木棍垫起,其中一边适当放低,有利放水,再将洁水倒入,水最深的地方不超过雏鸭膝关节为宜。冬季可加温水,水中放些米饭或细绿萍。然后将雏鸭放入水中,每平方米放30只为宜,且每次更换洁水,促进胎粪排出,开水的同时进行开食,一般用夹生大米饭为宜。3日龄后加入全价配合料,10日龄后可完全喂全价饲料。

2、保湿保温白鹜鸭喜水,但最怕高湿,如湿度太高,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另外,湿度适宜会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带来良好的环境,雏鸭极易感染疾病。相对湿度保持在65%以下为宜。温度是影响育雏率的关键因素。育雏室开始温度一般为30℃,以后逐日下降,20日龄后一般达到室温即可。保温的关键是看鸭施温,如温度太低雏鸭轻则啼叫,重则往热源下相挤打堆,造成压死。冻死;如太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严重时也会造成一些伤亡。若雏鸭在室内三五成群自由活动。食后静卧无声,说明此时的温度处于最佳状态。

3、雏鸭饲喂1周龄以内的雏鸭以自由采食为宜。保证食槽内都有饲料,但要注意的是,食槽内的饲料不能余料太多,做到少给勤添,以防腐败。1周龄后每天喂6次,2周龄后每天喂4次,3周龄后每天喂3次。雏鸭养殖应注意饲养密度,如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且容易患病;密度太小又影响经济效益。一般育雏的密度:1周龄时,每平方米20~25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15只为宜。

4、育成鸭饲养管理30日龄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60日龄后实行限饲,每天每只鸭的饲料量按正常量的60%喂给,或者一天喂二次,总量按65%喂给,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使开产期推后,以利高产。至90~100日龄,要喂给全价的蛋鸭料,以自己采食为主,育成鸭应该按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一般100只为一群,有条件也可50只为一群。同时,由于采食量的增加,排泄物也增多,应加强鸭舍内和运动场清洁卫生,每日打扫,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舍内干燥,防止垫料潮湿,另外每天观察鸭的精神状态,发现吃料不多,不吃、精神不好的应及时挑出治疗,进行单独饲养。

5、种鸭饲养管理种鸭饲养要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饲料用全价的蛋鸭料。运动场内放些细小沙石让种鸭自己寻食,以利消化,若是采用圈养的,每天上午10点左右喂些青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可提高蛋受精率。种鸭要让其运动,以防止脂肪过多影响产蛋,要搞好鸭舍卫生,至少每半个月消毒一次。

6、卫生防疫每天清除鸭粪,更换清洁的垫草,鸭舍及四周每星期至少用消毒液全面消毒一次。应经常观察鸭群精神状态,如有采食较少或体质较弱的,要单独管理。同时注意做好疾病的防疫工作,1日龄时,可皮下肌注0.5~1.0毫升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20日龄时,每只鸭注射1.5~2头份的鸭瘟苗,60日龄时注射禽霍乱疫苗。

三水白鸭雏鸭养殖技术


三水白鸭由广东省佛山市联科畜禽良种繁育场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合作培育而成,是我国率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水禽品种,具有父母代种鸭繁殖性能优越、商品代肉鸭早期生长速度快而且瘦肉率高等优点,深受全国各地养殖户的欢迎。

三水白鸭雏鸭绒毛呈淡黄色,成年鸭全身羽毛白色。种鸭初产日龄为180天,高峰期蛋重91.4克,产蛋高峰期日龄为210天,高峰期产蛋率达94%,产蛋期300日产蛋达242枚,种蛋合格率93.9%;商品肉鸭42日龄活重为3.21千克,肉料比1∶2.59,全净膛率75.1%,半净膛率83.5%,腿肌率15.3%,胸肌率9.2%,腹脂率2.1%。

三水白鸭雏鸭出壳后非常娇气,要做好育雏期的管理,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将来的后备鸭和种鸭打下良好的基础。

1.育雏温度

刚出壳的雏鸭,必须做好保温工作。1~3日龄的育雏温度30~32℃,以隔2天温度下降1℃,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2.光照与通风

雏鸭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强,生长快,可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育雏舍内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3.开口

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①雏鸭出壳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且分布均匀,必要时人工调教饮水。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1~3日龄可用小鸡料代替)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②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开食后任何时间都不可断水。

4.赶堆分群

由于三水白鸭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5.保持合理的密度

三水白鸭鸭群的活动空间尽量放松,育雏期每只鸭所需面积比身体面积大3~5倍为宜,地面平养适宜的密度为,1周龄20~25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6~10只/平方米,3周龄4~8只/平方米。鸭群的密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可视季节变化(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应小些)及雏鸭生长情况和环境卫生状况调整。

6.饲养标准

在实际饲养中,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0%~15%的喂料量,否则很难达到体重标准。一般采取0~28天自由采食的方式,到5周龄后控制采食量。■(洪雪)

白鹜鸭:药用价值极高的鸭子


白鹜鸭属闽西地区著名特产,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白鹜鸭可治咯血、虚痨等病症,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中医和民间均认为该鸭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功效,广泛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麻疹、肝炎、无名低热高烧和血痢,对癌症患者具有缓解病痛等辅助治疗作用。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具有药用滋补和保健作用的鸭种。

白鹜鸭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被列为珍品。光绪年间上海绵章书局石印《十药神书》记载:白鹜鸭治咯血、虚痨等病症。自古在民间常用其作为治疗麻疹、肝炎、无名低热、高烧、烦躁失眠和痢疾等病的辅助食物。建国后,白鹜鸭被编入《中国家禽品种志》,被誉为全国惟一药用鸭。80年代后,经厦门大学生物系和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测定,白鹜鸭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种微量元素,其胆固醇特低。因此白鹜鸭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之功效。近年临床证实是缓解癌症病患者病情,延长生命的首选食物。

经厦门大学生物系和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测定,白鹜鸭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种微量元素,其胆固醇含量特低。因此白鹜鸭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的功效,药用价值极高。

1.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雪白,嘴、趾、蹼均为青绿色或黑色,眼球黑色,以乌嘴、黑脚、白羽为显著特征;其体型小,身躯狭长结实、头小、前胸浅、颈、嘴长,腹部略下垂,形如楔状,行动灵活。

2.生活习性:白鹜鸭容易养殖,养殖方法与其他鸭子一样。白鹜鸭行动轻快,善于爬坡和潜水,觅食和抗病能力强,适宜在山区梯田、垄田、水塘、湖泊上放牧。白鹜鸭食性杂而广,耐粗饲,主食水草、青草、小虫、植物茎块、软体动物等,饲养成本低,养殖前景广阔

3.生产性能:白鹜鸭饲养周期越长药效越高,而只有饲养4个月以上的白鹜鸭才真正具有药效。白鹜鸭容易繁殖,雏鸭经过70天左右饲养即可达1.25-1.5公斤,屠宰率高,每50公斤活鸭可得净鸭35公斤。产蛋量高/,120日龄开产,每天除正常放牧外,只要补给少量稻谷等饲料即可正常产蛋,年产蛋240-300个,单个蛋重55-60克,而且蛋壳坚硬,有利运输。

白鹜鸭是我国独有的集药用、保健、膳食于一体的世界稀有鸭种。白鹜鸭汤味清醇,不腥不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检测,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铁、锌含量比普通鸭类高1.5倍,营养价值极高,而胆固醇含量低,白鹜鸭曾被列为皇家贡品,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具有药用滋补和保健作用的鸭种;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清香四溢,食用时只加少许食盐和味精,不需加放生姜和任何佐料;其所独有的特殊药理作用和风味在人们保健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正逐渐被保健专家和养殖户高度重视,成为人们的食疗滋补的首选佳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中山麻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