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 日龄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的需求使得养鸭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成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据FAO公布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鸭饲养量达23.6亿只,占世界鸭总养殖量的75.4%;鸭肉产量达235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8.17%。在现代肉鸭养殖技术中,饲料的科学配制是最重要的,而配制饲料的核心是科学地确定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国内近几年来对肉鸭能量和蛋白营养需要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鸭饲养后期或育肥期(30~ 49日龄)蛋白质需要量为12%~18%。我国肉鸭饲养标准规定肉蛋兼用型肉鸭配合饲料4周龄至7周龄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1.72 MJ/kg、粗蛋白质17%,8 周龄至上市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2.14 MJ/kg、粗蛋白质15%。目前关于肉用麻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在已颁布的肉鸭饲养标准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确定仅来源于少量的试验研究,并且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其结果不一定十分适合我国的其他地方品种。本试验通过测定日粮能量和蛋白添加水平对肉用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探讨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肉用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适宜能量、蛋白水平,为麻鸭日粮的科学配制以及规模化养鸭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取30 日龄健康商品代麻鸭(公、母各半)1 440只,均重(591.325.48) g,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试验采用43双因子试验设计,共12个处理,设4个代谢能(ME)
水平(10、11、12、13 MJ/kg)、3个粗蛋白(CP)水平(13%、15%、17%)。饲养试验为期30 d。

1.2 试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试验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含量全部相同,赖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水平随蛋白质水平按比例变动。不同处理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转栏前用烧碱和金典分两次喷洒消毒,以后每周都用BBP(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和金典轮换对栏舍周围消毒,每隔3 d用稀释600倍的百毒杀带体消毒。尽量保持鸭舍内干燥。试验鸭为全期网上平养,PVC管供山泉水,自由采食,24 h光照,试验期每天饲喂两次:分别是早上7点和下午3点。各组试验鸭在一个舍内,管理条件一致。免疫程序按照公司规定进行。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分别在麻鸭30、40、50、60 d的早上7点对试验鸭空腹称重,记录试鸭的始重、末重和各次称鸭重,每隔1 d统计剩料量。计算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

料重比=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

1.4.2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及方法

60 d时从每个重复组中随机选取2只接近各重复均重试鸭,每处理8只,共96只。用腹部开口法取出其内脏,解剖分割,剥离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称腹脂重,分离胴体左侧胸肌和腿肌并称
重。称屠体、全净膛、半净膛、胸肌、腿肌、腹脂和肝脏重量,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以上操作参考杨宁《家禽生产学》中鸡的屠宰测定中与鸭有关的部分。

1.5 数据处理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3.0 进行双因素方差法,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并标注。

2 结果
2.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40、50日龄麻鸭的体重(P0.01),比较整个试验期的体重结果:10 MJ/kg代谢能组的体重显著高于12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60日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表现出体重随能量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40、50 和60 日龄的体重(P0.01),17%蛋白水平组的试验各期麻鸭体重显著高于13%组(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互作作用对麻鸭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的处理2组和3组麻鸭各期的体重都比较大,而中高能量组的8组整期体重都较小。


2.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见表3)30~60日龄)的采食量,17%蛋白水平组的日均采食量显著高于15%和13%蛋白水平组(P0.05);饲
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各能量水平组间的日均采食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麻鸭采食量以第3组的99.64 g/d(ME 10.00 MJ/kg,CP 17.00%)最高,高出最低的第10 组(ME 13.00 MJ/kg,CP 13.00%)22.3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日采食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30~60日龄的
日均增重(P0.01),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的麻鸭日均增重呈现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的趋势,高蛋白日粮组日均增重显著高于低、中蛋白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日均增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日均增重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显著影响30~60日龄麻鸭的料重比(P0.05),高蛋白日粮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蛋白日粮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麻鸭的料重比(P0.01),各能量组料重比趋势为:高能量组中高能量组中低能量组低能量组,并且4个能量组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的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



2.1.3 饲粮能量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耗能量和蛋白量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见,饲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耗能的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所需能量不断增加,且各能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日粮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每克增重耗能的量(P0.05),表现为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能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水平各组每克增重所耗能量都比较低,与中高能量各组都差异显著(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需蛋白影响都极显著(P0.01),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逐渐增加,而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却逐渐减小。从各处理组来看,处理3组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最高,为0.82 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需蛋白影响极显著(P0.01)。



2.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麻鸭60日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以及腿肌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高蛋白日粮组胸肌率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0 MJ/kg代谢能组麻鸭60日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11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腹脂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的腹脂率(P0.01),其腹脂率的高低顺序为:高能组中高能组中低能组低能组,且高能日粮组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其它3 个能量组(P0.05),中高能量组(12 MJ/kg)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中低能量组(11 MJ/kg)和低能量组的腹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

从本试验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各期的体重数据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最低能量组和最高蛋白组各期的体重都高于其他组,这一结果恰好与麻鸭生长中期的体重相反,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原因可能是麻鸭生长后期对蛋白特别是氨基酸的需要量大于前期,而对能量的适应范围较大,后期麻鸭羽毛生长旺盛,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也可能是本试验设置的蛋白水平过低,最高的蛋白为17%。

3.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麻鸭日均采食量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蛋白水平对其影响则相反,但饲粮能量和蛋白质都极显著地影响平均日采食量(P0.01)。结果表明,饲粮能量水平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采食量下降,这与Cabel等(1991)报道的家禽有调节采食量来满足能量需要的本能相一致。蛋白质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生长后期麻鸭的日采食量,这可能与麻鸭的生长速度有关,高蛋白日粮组麻鸭的生长速度大于低蛋白组,所以需要采食更多的日粮。

从本试验研究麻鸭日均增重的结果来看,麻鸭日均增重随能量增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上升。这与蔡江(2006)对麻羽肉鸭的研究结果相同。在麻鸭生长后期,能量对麻鸭的增重影响较弱,能量较低的试验组取得了较好的生长效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麻鸭的料重比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0.01、P0.05),且13 MJ/kg代谢能组和17%蛋白组有更好的饲料转化率,但13 MJ/kg代谢能组的日均增重最低;
而17%蛋白组却有最高的日增重,这说明了在夏季气候28 下,高蛋白含量对麻鸭生长的重要性,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原因可能是:一是麻鸭属于小型肉鸭品种,在夏季体内热增耗较小,本品种鸭喜欢运动,它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所以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证生产;二是虽然低能量组有较高的日均增重,但低能量组的采食量远大于高能量组,这是造成低能量组料重比大的原因之一。在麻鸭生长后期,代谢能水平在10 MJ/kg左右较好,这一结果低于樱桃谷鸭和有些麻鸭、半番鸭研究的推荐值。如英国樱桃谷鸭场樱桃谷鸭的推荐标准代谢能值为 12.899 MJ/kg。沈添富(1988)研究认为,土番鸭能量浓度为12.08 MJ/kg,王康宁(2000)在《鸭饲料配方技术问答》一书中推荐番鸭能量需要量为 11.72 MJ/kg,麻鸭的为11.51 MJ/kg。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高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小于其它各组,能量水平高的组其料重比较低。当蛋白质水平较低时,能量对料重比的影响显著。贺建华等(1994)研究表明,代谢能约为12.7 MJ/kg时,3~7周龄粗蛋白水平16.97%时,天府肉鸭可获最大日增重,这些研究的蛋白水平值与本试验很接近。其研究结果也表明,饲粮能量水平低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导致料重比上升;饲粮能量水平高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降低料重比。并且从中可以看出,蛋白质与能量的互作作用对料重比的影响很小。

3.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日粮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从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麻鸭胸肌率影响极显著(P0.01),高蛋白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它蛋白水平组(P0.05),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有增加腿肌率的趋势,但是这种影响较小。

本试验表明,60 日龄的麻鸭腹脂率随着能量的增加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也呈现降低的趋势,饲粮能量与蛋白质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提示能量是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蛋白质次之,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脂肪的沉积,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脂肪沉积。饲粮能量对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则不显著。陈金文等(1998)、Za⁃nusso等(1999)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饲粮能量水平对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不显著,肉鸡腹脂率随饲粮能量的水平增加而线性增加。Chen等(1994)认为罗曼白鹅7~12周时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腹脂率增加,本试
验在肉用麻鸭腹脂率上也得出与在肉鸡和肉鹅上一致的结论。

4 结论
① 夏季炎热气候下(平均温度为31.46 ℃,平均湿度70.64%),本试验条件下研究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高的日增重适宜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0 MJ/kg;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好的饲料转化率适宜的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3.00 MJ/kg 。
② 夏季炎热气候下,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胸肌率,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腹脂率。

相关知识

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分析


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已引起很大的争议。鉴于抗生素的负面效应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一些有效克服抗生素添加剂的弊端,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并在猪、禽、反刍动物饲料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就酶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断奶仔猪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由某猪场提供60头、体重约6kg的健康断奶仔猪作为试验猪。按单因子对比试验设计分组,设置1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1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3%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每组2个重复栏,每栏15头。采用过渡料预饲7天,正式试验21天。
1.2试验材料
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活性成分包括酶和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1.3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用法和用量
(1)专用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第一周用量加倍。
(2)使用初期(5~7天),应激期,病后恢复期添加量按日粮的0.15%添加(连用5天)。
(3)拌料:按日粮的0.1%添加,即每1000g菌种拌料1000kg。为确保充分混匀,可先用少量日粮与本品充分混匀,再按比例均匀混至规定用量。
(4)饮水:每1000g本品泡水1000~1500kg,搅匀后静置半小时,取上层液体直接饮水。沉淀物(载体)拌料,勿将沉淀加入饮水器中,以免堵塞。
1.4试验饲粮
本次试验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5饲养管理
试验前,对整个猪舍、猪栏、地面和饲养器具进行消毒。进猪前,先对试验猪空腹逐个称重,然后进行分组,采用过渡料预饲7天,正式试验21天。在正式试验开始时,再次对试验猪空腹逐个称重并进行同质性检验,个别调整使两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时,试验正式开始。每天上午、下午各饲喂两次(时间分别为7:30、11:00,15:00、18:00),自由采食,采用压嘴式饮水器供水。验期间按照猪场的日常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管理。每天做好饲料消耗记录,观察试验猪的生长状况、粪便状况、健康状况(主要记录腹泻率),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试验结束日对试验猪进行称重
1.6试验指标测定
试验考察指标为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腹泻率等。
1.7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见表2。
表2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仔猪均重高于对照组。在平均日增重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7g/头,提高11.1%。试验组和对照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1.25∶1和1.42∶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4.50%和6.00%,试验组比对照组腹泻率降低了1.50%。可见,饲粮中添加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降低腹泻率。
2.2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添加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3。从表3可见,试验组、对照组的毛利分别为46.1元/头和33.41元/头,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12.69元/头。
表3经济效益情况
注:仔猪基础饲粮7.5元/kg,复合添加剂180元/kg,仔猪价格18.3元/kg
3讨论
3.1仔猪生产性能问题
从生理角度看,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仔猪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有限,而外源的乳酸菌等与消化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消化系统的这种缺陷。因此在理论上,当仔猪饲粮中添加了外源的乳酸菌等消化酶后,应该是有利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仔猪饲粮使用酶和活菌复合添加剂后,其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与的一些研究结论一致。
3.2仔猪健康状况
在饲粮中添加酶和活菌复合添加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状况有所改善。具体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后,有益活菌在消化道内环境占优势地位,抑制大肠杆菌等可以引起腹泻的有害菌;同时复合添加剂中消化酶有利于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了腹泻的发生。
4小结
综上所述,益生菌作为仔猪胃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是维持胃肠道内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通过试验分析,在饲料中使用酶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不但没有危害还可以在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的一项研究。
参考文献
吴钦鹏.夏季猪群安全生产之我见.中国猪业,2013(06).
范国歌.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2011

天祝白牦牛的生产性能


天祝白牦牛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品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特有畜种。它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珍稀的牦牛种质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

【外貌特征】

天祝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耐严寒。头部发育正常,眼大有神(选留有黑眼圈的)。角粗长、黄褐色,角型向外上方或向后上方呈月牙形伸出,角轮明显,角尖锋利。嘴唇圆而薄,采食灵活。体型结构紧凑,全身肌肉发育良好,皮肤为粉红色,大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前躯发达,胸宽而深,后躯较前躯差,但发育正常,尻部一般较窄。四肢粗短、结实有力。偶蹄,蹄形小而圆,蹄叉闭合良好,蹄壳为黑色或淡黄色,质地致密,善于爬山。尾形如马尾。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天祝白牦牛晚熟,一般4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初生重公犊牛为10~13公斤,母犊牛为8~11公斤。平均断奶日龄20天,断奶重70公斤。初生至4岁,公牦牛增重200~230公斤,母牦牛增重160~180公斤。1~2岁增重最快,公牦牛年平均增重58~60公斤,母牦牛为57~59公斤。

2.繁殖性能。天祝白牦牛繁殖性能与当地黑、花牦牛基本无差异,一般母牦牛12月龄第一次发情,初配年龄母牦牛为2.5~3岁,初配体重160公斤。发情季节为6~11月份,个别母牦牛12月份也会发情,7~9月份为发情旺季。发情持续期多为12~48小时,发情周期为22.195.49天,具有一次发情受胎率高的特点,平均为76.5%。怀孕期为255天。多为2年产1犊或3年产2犊/,产犊母牛大多当年不再发情,连产母牛占6.07%~15.02%。母牛产后到下一次发情间隔时间平均为105天。终生可产犊6~9头,最高可达20头。公牛一般在10~12月龄时具有明显的性反射,但多数不能发生性行为。在2周岁即具有配种能力,但实际在母牛群中参与初配的公牛年龄为3~4岁,利用年限为4~5年。目前公母牛均为自交,公母配种比例为1∶15~1∶25。

3.产绒、毛性能。天祝白牦牛一般在6月中旬剪毛(对公牛进行拔毛),每年剪(拔)毛一次,在剪(拔)毛前先进行抓绒,尾毛两年剪一次。成年公牦牛平均剪(拔)裙毛量为3.86公斤,绒毛量为0.46公斤,尾毛量为0.68公斤;成年母牦牛相应为1.76公斤、0.36公斤、0.43公斤;阉牦牛相应为1.97公斤、0.63公斤、0.41公斤。全身被毛纤维分为粗毛、绒毛和两型毛,不同类型毛纤维中,无髓毛占75%以上,这是天祝白牦牛毛的显著特点,也是其珍贵品质的主要标志。

4.产乳性能。天祝白牦牛在高山草原放牧条件下,产乳母牦牛带犊自然哺乳,一般对产第一胎的母牦牛(牧民称为头玛)不挤乳,主要是调教母牦牛让犊牛哺饮;产乳年龄3~15岁,6~12岁为产乳盛期,年产乳量在450公斤左右,其中2/3以上的乳由犊牛哺饮。6~9月份为挤乳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至八月十五中秋节),挤乳期为105~120天,日挤乳一次,日挤乳量0.5~4.0公斤,乳脂率为6%~8%,另据乳成分测定,挤乳期平均干物质16.91%,脂肪5.45%,蛋白质5.24%,乳糖5.41%,灰分0.77%。

5.产肉性能。天祝白牦牛肉蛋白质含量20.20%,脂肪11.87%,灰分0.87%。肉质鲜嫩,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肌纤维较细,灰分较高或矿物质丰富,热能值和氨基酸含量高,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甘肃文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