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引进新品种金定鸭下出“致富蛋”

多运动、产蛋快、吃海鲜、抗病力强……在远离大陆的长海县大长山岛,一群被称作“金腚鸭”的养殖新品种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鸭子似乎也特别“争气”,用较高的产蛋率和较好的市场前景给海岛百姓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日前,记者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看到了刚刚“移民”到海岛半年多的“金腚鸭”,虽然天气寒冷,旁边的水塘已经结冰,但这些鸭子依然非常活跃,嘎嘎地叫着,在场地中悠闲地散着步。据了解,“金腚鸭”原名叫金定鸭,原产于福建,是以生蛋为主的优质卵用鸭,由于其产地是福建的金定村,因此而得名。相对于其他鸭种,金定鸭有着产蛋多、蛋大、蛋壳青色、觅食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和耐热抗寒等特点。在市场上,每枚腌制好的金定鸭蛋可以卖到2元以上,已经成为陆地上许多农民的致富渠道,但入驻海岛还是第一次。将“金腚鸭”引入岛的小泡子村是长海县并不富裕的村子,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集体用海和集体企业,虽然百姓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一些村民福利、村容村貌水平较海岛其他地区还是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现状,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家李家华被任命为村党总支书记,村里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去年,村里从营口买了2000只金定鸭,很多老百姓从这些鸭子身上看到了商机,从“金腚鸭”的名字上看到了希望。果然,才半年的时间,“金腚鸭”就在海岛上成功产出“致富蛋”,而且由于这些鸭子所吃的饲料都是小鱼、小虾和海菜,产蛋率和鸭蛋营养成分明显要比陆地上的鸭蛋要好很多。在鸭棚旁,记者捡到新产的“金腚鸭”蛋,个头挺大,蛋壳泛青。李家华告诉记者,这将是村里老百姓致富的一个“法宝”。李家华给记者算了笔细账:目前“金腚鸭”已经进入产蛋高峰期,每天差不多都会产1000枚。按照普通腌制好的“金腚鸭”蛋的售价,光是产蛋每天的收入就是2000多元,一年下来就将是70多万元的收入。

相关推荐

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云岭牛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第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性能优良且能生产出优质高档雪花肉等显著特点。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云岭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历经31年通过杂交、横交等方式培育而成的肉牛新品种,其血缘由二分之一婆罗门牛、四分之一莫累灰牛、四分之一云南黄牛组成,改变了云南黄牛体型较小、生长速度慢、个体产品率低等缺陷;改变了莫累灰牛抗蜱能力差、不耐热、不耐粗饲等缺陷;改变了婆罗门牛产肉率低、肉质差的缺陷。同时保留了云南黄牛适应性强、耐粗饲、牛肉风味好,莫累灰牛生长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婆罗门牛耐热、抗蜱易饲养管理等优良特性。云岭牛适应性强、早熟、育肥效果好,并能生产高档雪花牛肉,打破了我国只有引入日本和牛血缘才能生产雪花牛肉的技术瓶颈。为我国南方肉牛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

云岭牛以黄色、黑色为主,被毛短、细、密,体型中等,各部结合良好,细致紧凑,肌肉丰厚;头稍小,眼明有神,多数无角;耳稍大,横向舒张;颈中等长;公牛肩峰明显,颈垂、胸垂和腹垂较发达,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育丰满;母牛肩峰稍有隆起,胸垂明显,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尾细长。具有典型热带牛的特征。

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云岭牛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如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2~24月龄日增重可达1.2公斤。

云岭牛经普通育肥后,有很好的胴体性能和较好的肉质,24月龄的云岭公、母牛表现出很好的产肉性能,如能育肥到30月龄,则产肉及高档牛肉的比例更高;云岭牛活重为(738.2±58.65)公斤,屠宰率为(65.81±6.05)%,净肉率(41.07±2.40)%,眼肌面积(85.7±8.8)平方厘米,肉骨比4.7∶1。高档肉块(牛柳、上脑、眼肉、四冷)占活重的7.4%,按照日本和牛的分割与定级标准,70%个体的肉质达到A3级以上,其口感好,可与日本和牛相媲美。

云岭牛母牛母性极强,繁殖性能好,初情期8~10月龄,适配月龄12个月或体重250公斤以上,发情周期为21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2~27小时,妊娠期为278~289天,产后发情时间为60~90天,难产率低于1%,繁殖成活率高于80%;公牛18月龄或体重300公斤以上可配种。

培育过程
云岭牛育种前期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澳大利亚外交部国际发展援助局对中国提供的援助项目。1983年由国家外经贸部牵头,云南省政府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局签署协议,共同在云南省昆明市小哨乡开展中澳技术合作计划“云南草场与牲畜改良发展项目”。
1985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承担中澳合作项目的具体工作。
项目初期,从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700多个牧草品种(涉及53个属94个种),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占地400余公顷的全放牧示范牧场。1983年,从云南文山州引进云南黄牛母牛99头,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无偿援助中国墨累灰牛87头,项目组专家先用这两种进行杂交,产生莫云杂(MY)群体。但是,墨累灰牛属温带牛品种,对牛蜱抵抗能力较差,死亡率高。
为解决这一难题,1987年,经过课题组专家严密论证,反复琢磨,多次试验,不断总结,决定引入瘤牛品种—婆罗门牛。结果,抗蜱能力明显好转。之后,云岭牛选育课题组首席科学家、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试验条件不利等情况,完成了云岭牛的杂交创新,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科技攻关,破除重重困难,终于选育出了耐热、耐粗饲、抗蜱、育肥和繁殖性能优良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外貌特征及适应性
云岭牛以黄色、黑色为主,被毛短而细密;体型中等,各部结合良好,细致紧凑,肌肉丰厚;头稍小,眼明有神;多数无角,耳稍大,横向舒张;颈中等长;公牛肩峰明显,颈垂、胸垂和腹垂较发达,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育丰满;母牛肩峰稍有隆起,胸垂明显,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尾细长。成年公牛体高148.92±4.25cm、体斜长162.15±7.67cm、体重813.08±112.30kg,成年母牛体高129.57±4.8cm、体斜长149.07±6.51cm、体重517.40±60.81kg。
云岭牛是国内肉牛品种中对自然生态环境适应性最强的肉牛品种之一,能够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同时对南方冬春季的冰雪天气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云岭牛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适宜于全放牧、放牧加补饲、全舍饲等饲养方式,对体内外寄生虫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云岭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和婆罗门牛的血液组胺浓度与牛蜱感染量、TLR(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与血液组胺浓度的关系、TLR基因多态性与牛抗蜱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云岭牛有极强的耐热抗蜱能力,与婆罗门牛相当。

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
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云岭牛公牛初生重30.24±2.78kg,断奶重182.48±54.81kg,12月龄体重284.41±33.71kg,18月龄体重416.81±43.84kg,24月龄体重515.86±76.27kg,成年体重813.08±112.30kg;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2~24月龄日增重可达1060±190g。母牛初生重28.17±2.98kg,断奶重176.79±42.59kg,12月龄体重280.97±45.22kg,18月龄体重388.52±35.36kg,24月龄体重415.79±31.34kg,成年体重517.40±60.81kg;相比于较大型肉牛品种,云岭牛的饲料报酬较高。

胴体性能与肉质
经普通育肥,至24月龄公、母牛活重分别为为508.2±15.4kg和430.8±38.0kg,屠宰率为59.56±5.31%与59.28±6.70%,净肉率为49.62±3.94%与48.64±5.51%,眼肌面积(12~13肋)为85.2±7.5cm2与70.4±8.2cm,优质肉切块率可达39.4±6.1%。
云岭牛高档雪花牛肉生产试验表明,至30月龄活重(阉牛)为738.02±58.65kg,屠宰率65.81±6.05%,净肉率41.07±2.40%(除去脂肪重),眼肌面积(12~13肋)85.7±8.8cm,肉骨比4.71±0.59;高档肉块(牛柳、上脑、眼肉、西冷)占活重的7.4%。按照日本和牛肉分割与定级标准,70%个体的肉品质达到A3以上等级,口感惬意、多汁、滋味好,可与日本神户牛肉媲美。

繁殖性能
母牛初情期8~10月龄,适配年龄12月龄或体重在250kg以上;发情周期为21d(17~23d),发情持续时间为12~27h,妊娠期为278~289d;产后发情时间为60~90d;难产率低于1%(为0.86%),小哨核心群的繁殖成活率历年在80%以上。繁殖成活率高于80%。公牛18月龄或体重在300kg以上可配种或采精。
泌乳性能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初产牛的初乳期为4~5d,泌乳期为259.7±20.4d(245~305d),产乳量为752.23±133.22kg(490.3~979.1kg),3~4胎时到达泌乳高峰,整个泌乳期的产乳量可达1200~1500kg。在整个泌乳期中,乳的酸度为11.58±1.84T,乳脂率为4.78±0.74%,乳蛋白为4.17±0.46%。
主要特色
适应性强
云岭牛适应于温带、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表现出较好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耐粗饲,适宜于全放牧、放牧加补饲、全舍饲等饲养方式,对体内外寄生虫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温带品种。
早熟
云岭牛青年母牛适配年龄为12~14月龄,14月龄妊娠率为90~95%,因初产年龄较早,增加了能繁母牛的利用年限,缩短肉牛的生产周期。云岭牛为热带牛品种,具有早期增重快、脂肪沉积好的特点,用于生产大理石纹较好的优质牛肉,于6月龄阉割,只需育肥至2岁,出栏平均体重可达600kg左右;用于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于4月龄阉割,只需育肥至30月龄,出栏平均体重可达750kg左右。
具有生产雪花牛肉的潜力
按照日本和牛肉分割和定级标准,生产雪花牛肉的育肥牛70%以上个体肉品质达到A3以上等级,牛肉口感惬意、多汁、滋味好,可与日本神户牛肉媲美。

淡水养殖新品种康乐蚌


康乐蚌是以从日本引进的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鄱阳湖三角帆蚌选育群体为父本,杂交而获得的子一代。该品种比父、母亲本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具有壳间距大、贝壳厚、成活率高、育珠周期短、优质珠比例高等优点。2006年康乐蚌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淡水养殖区域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淡水养殖新品种康乐蚌。

一、康乐蚌的来源
康乐蚌是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杂交种,它是以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三角帆蚌鄱阳湖选育群体为父本,杂交而获得。母本池蝶蚌从日本引进,取回后吊养于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的池塘进行保种,并进行群体选育,培育杂交配套系;父本三角帆蚌选用鄱阳湖群体,并进行群体选育,培育杂交配套系。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是目前国内五大淡水湖中生长最快、遗传性状最好的群体。
二、康乐蚌的形态特征
1.外部形态:康乐蚌在2龄前形态与三角帆蚌较为接近,至2龄后形态与池蝶蚌较为接近;其贝壳大型,壳间距较大,外形呈不规则的长椭圆形,前端钝圆,后端尖长;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形;壳质较厚、坚硬;前后有轻微的沟痕,后脊发达,略呈双角形;后背翼弱,2龄以上由此向后背壳呈斜截形;壳面青褐色或黄褐色,具有同心环状生长轮脉,轮脉在壳顶部较粗糙且排列间距也较小。
2.内部特征:珍珠层呈青灰色、乳白色,富有珍珠光泽,通常具有深色的大色斑。韧带较长,位于三角形翼部的前半段,外部不能发现。贝壳前端的一小块珍珠层比其余部分的珍珠层厚很多。壳顶腔浅,具有一排朝向贝壳前端的小坑。闭壳肌痕显著,前闭壳肌痕明显,贝壳前部的外套痕深且明显。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浅而光滑,后上侧有前伸足肌痕,略呈方形,下方有一前缩足肌痕,略深,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而浅,略呈三角形。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内脏大,晶杆体粗长。

三、康乐蚌的生长
康乐蚌主要生态习性同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杂食性,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当年4—5月繁殖的康乐蚌,9月可进行插片手术。
四、康乐蚌的养殖性能和育珠性能
试验表明,康乐蚌插片3年后形成的商品珠较母本池蝶蚌平均产珠量增加15%,直径8毫米以上的大规格优质珍珠比例提高50%以上;康乐蚌插片3年后形成的商品珠较父本三角帆蚌平均产珠量增加32%,大规格优质珍珠比例提高3倍以上;康乐蚌养殖成活率比父本三角帆蚌提高18%。康乐蚌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

推荐两个优良肉鸡新品种


参皇鸡是广西三黄鸡种鸡选育大王唐传志先生在优质地方三黄鸡的基础上,与有关专家采用现代生物制剂技术提取人参、天麻等二十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调配到饲料中喂养而成的新一代药物保健鸡。黎村黄鸡是广西容县祝氏农牧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的三黄鸡肉用型配套系鸡种,具有土鸡的体型和清秀的外貌,肉质细嫩、肌肉滑软脂肪适中,皮薄,鸡味浓郁,体重适中。其养殖生产、繁殖性能好,产肉率高,饲养周期比原来提早10天,56周龄产蛋量增加14个。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强,是规模养殖和林下养殖的理想品种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两个优良肉鸡新品种

一、参皇鸡1号
选育特点:该配套系为三系配套,201系为终端父本,是经过系统选育的体重稍大,羽毛纯黄,胸肌丰满、早熟性好的广西三黄鸡品系;317系为第一父本,是经过系统选育毛色纯黄、颈部略有芝麻样黑点、性成熟好、含性连锁矮小基因的体型矮小的节粮型品系;202系为祖代母本,是经过系统选育的传统的广西三黄鸡品系。
生产性能:配套系父母代开产日龄142日龄;22周龄配套公鸡体重1945克,配套母鸡体重1220克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182枚,合格种蛋数167枚;0~22周龄成活率98%;受精率为95%,入孵种蛋孵化率88%,受精蛋孵化率92.5%。商品代公鸡15周龄体重1615克,饲料转化比3.33∶1,成活率96.5%;母鸡15周龄体重1530克,饲料转化比3.57∶1,成活率97%。
推广应用前景:该配套系父母代种鸡属于矮小型品系,耗料少,比正常型节粮約15%,繁殖能力强;商品代肉鸡属于正常型,均匀度好,体型体重适中,肉质鲜美,符合广西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养殖效益较高。从2014年1月起至2016年8月止,参皇鸡1号配套系中试推广父母代种鸡158万套,商品代肉鸡2亿羽。

二、黎村黄鸡
选育特点:该配套系是以广西三黄鸡和霞烟鸡为育种素材,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黄羽肉鸡配套系。配套系采用两系配套模式,父本是B系,母本是C系。
生产性能:黎村黄鸡羽色纯、光泽亮丽、体质均匀、体型体重中等,适合市场需求,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胸肌腿肌丰满,肉质风味好。商品肉鸡(母)上市日龄为105~110天,上市体重为1500~1600克;出栏成活率为96%,肉鸡上市率为95%,饲料转化比为(3.6~3.7)∶1。
推广应用前景:黎村黄鸡配套系2013年在广西地区中试推广,截至2015年,共销售父母代种鸡170余万套,商品代鸡苗近2亿羽。
1.选育经过
该配套系品种利用经自然筛选的抗马立克氏病能力强的霞烟鸡与广西三黄鸡进行杂交,经封闭繁殖、世代家系选育、平衡育种等技术而形成黎村黄S1、S2和X三个专门化品系。按三系配套模式再进行系统选育,中试转化生产父母代、商品代鸡苗,2006年3月通过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品种审定,获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号(桂09)新品种证书第10号。
2.特征特性
2.1种蛋
来自开产后5周~52周龄母鸡所产的蛋且公母鸡健康状况良好,外观清洁,蛋壳颜色褐色或浅褐色,完整无损,蛋重39g±3g,蛋型指数为1.33∶1,蛋比重1.079±0.07,蛋壳厚度0.21mm~0.30mm,卵圆形。2.2雏鸡整批雏鸡出壳时间在20胚龄~21胚龄范围内,绒毛、喙呈淡黄色,体重在24g~30g之间,脐部愈合良好,活泼好动,眼大有神,挣扎有力,反应机敏,倒提时能弯颈向上,叫声清脆,无畸形。
2.3成年鸡
2.3.1公鸡
头部及颈部羽毛金黄色,背羽酱红色,腹羽深黄色,主尾羽黑色。喙、胫、皮肤黄色。单冠直立,冠齿6个~8个,颜色鲜红,较大,肉垂鲜红,虹彩红色。耳叶红色。胸宽背平,体躯结实,体型紧凑。
2.3.2母鸡
头部和颈部羽毛黄色,背腹羽淡黄色、紧贴,3片至5片尾羽带黑边、黑斑或黑色。喙、胫、皮肤黄色,单冠直立,冠齿5个~7个,颜色鲜红,肉垂鲜红。虹彩桔红色。耳叶红色。背平,胸角较宽,体型中等。种鸡需具备2.3.1~2.3.2所描述的特征,同时健康父母代父系羽毛颜色为金黄色、深黄色,胫、喙、皮肤、耳叶均为黄色,体型中等,胸宽,胫长、胫围适中;母系羽毛颜色为浅(淡)黄色,胫、喙、皮肤、耳叶均为黄色,脚矮,体型适中。
2.4种鸡生产性能
2.4.1父母代繁殖性能
母鸡21周龄~22周龄开产,66周龄产蛋量150个~155个,蛋重39g±3g,蛋型指数为1.33∶1,种蛋合格率(97.1±1.1)%,0~24周成活率(96.6±0.8)%,产蛋期成活率(92.1±1.2)%。笼养种鸡受精率(94±2)%,受精蛋孵化率达(95.7±1.8)%,健雏率(99.0±0.5)%。
2.4.2父母代生长发育
成年鸡(300d)体尺。父母代父系公鸡成年鸡体重2560g,体斜长(20.1±0.49)cm,胸宽(9.5±0.61)cm,胸深(11.3±0.77)cm,龙骨长(11.1±0.51)cm,胫长(8.7±0.32)cm,胫围(4.6±0.20)cm,胸角(83±2.11);父母代母系母鸡体重1750g,体斜长(17.2±0.53)cm,胸宽(8.05±0.29)cm,胸深(9.9±0.55)cm,龙骨长(9.51±0.31)cm,胫长(6.62±0.39)cm,胫围(3.6±0.15)cm,胸角(82±1.93)°。阶段体重:父本公鸡初生重34.7g,6周龄体重612.0g,20周龄体重1649.1g,44周龄体重2455.4g,66周龄体重2673.1g;母本母鸡初生重26.5g,6周龄体重452.7g,20周龄体重1305.1g,44周龄体重1665.5g,66周龄体重1794.9g。
2.5商品代生产性能
2.5.1生长发育
公、母鸡初生体重29g、27.5g,2周龄体重52g、50g,4周龄体重260g、260g,6周龄体重520g、450g,8周龄体重850g、730g,10周龄体重1252g、1030g,12周龄体重1500g、1190g,14周龄体重1705g、1280g,16周龄体重1905g、1435g。按各阶段标准营养水平饲养,商品代公鸡90d龄体重1394g±110g,耗料增重比3.15∶1;母鸡120d龄体重1438g±100g,耗料增重比3.29∶1;阉鸡130d龄体重2603g±150g,耗料增重比为3.3~3.7∶1,存活率97.5%。

2.5.2产肉性能
黎村黄鸡商品代90d公鸡屠宰成绩:屠宰率(91.63±2.9)%,全净膛率(62.36±2.65)%,胸肌率(16.72±2.16)%,腿肌率(22.97±1.98)%,腹脂率(1.51±1.21)%。黎村黄鸡商品代120d母鸡屠宰成绩:屠宰率(89.33±1.4)%,全净膛率(66.52±1.85)%,胸肌率(20.04±1.67)%,腿肌率(22.78±1.52)%,腹脂率(5.42±6.08)%。
2.6商品肉鸡品质
2.6.1活体
按该品种日粮标准饲养,项鸡饲养时间115d~120d,销售体重(1.5±0.14)kg;阉鸡饲养时间170d~200d,销售体重(2.3±0.28)kg。外貌符合2.2~2.3要求,健康,饲养期内未使用违禁药物,停药期内不使用任何药物。
2.6.2屠体
屠宰放血去羽毛后的躯干浑圆肥大,丰满,前躯较后躯小,双胸(胸两侧的肌肉隆起而饱满),后躯皮下脂肪比前驱丰足,背平且光滑,骼骨与趾骨部位以及肛门附近肌肉饱满,皮下脂肪适度,皮肤油亮而有光泽,毛孔排列整齐、细小而紧密。
2.6.3肉质风味
保持霞烟鸡皮薄骨细肉嫩味香,皮脂适中,鸡味浓郁。
2.6.4鸡肉质量
肌肉物质:公鸡(90d龄)胸肌水分含量73.2%,干物质含量26.8%,灰分含量1.03%,蛋白质含量24.7%,脂肪含量1.04%,氨基酸总量21.92%,肌苷酸376mg/100g;母鸡(120d龄)胸肌水分含量73.4%,干物质含量26.6%,灰分含量0.84%,蛋白质24.9%,脂肪0.98%,氨基酸总量22.06%,肌苷酸358mg/100g。肌肉氨基酸含量公鸡(90d龄)、母鸡(120d龄)胸肌Asp(门冬氨酸)含量2.16、2.20,Thr(苏氨酸)1.04、1.06,Ser(丝氨酸)0.86、0.89,Glu(谷氨酸)3.43、3.43,Pro(脯氨酸)0.77、0.76,Gly(甘氨酸)1.02、1.01,Ala(丙氨酸)1.34、1.35,Cys(胱氨酸)0.15、0.10,Val(缬氨酸)1.14、1.12,Met(蛋氨酸)0.63、0.66,Ile(异亮氨酸)1.08、1.08,Leu(亮氨酸)1.88、1.91,Tyr(酪氨酸)0.81、0.80,Phe(苯丙氨酸)1.19、1.21,Lys(赖氨酸)2.00、2.02,NH3(氨)0.39、0.40,His(组氨酸)0.96、0.99,Arg(精氨酸)1.46、1.47。
2.7抗病力及适应性
该品种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强,种鸡群进行了禽白血病、鸡白痢净化,对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疫病有严格预防和监测,抗马立克氏病能力明显强于亲本。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的优势。采用放牧饲养肉质风味更佳,出栏率在97.2%以上。该鸡种适合全国和东南亚各地饲养。
3.饲养管理技术
3.1饲养阶段的划分
项鸡:0周龄~5周龄为雏鸡阶段,6周龄~11周龄为中鸡阶段,12周龄以上为育肥阶段;阉鸡:0周龄~5周龄为雏鸡阶段,6周龄~11周龄为中鸡阶段,12周龄~17周龄为大鸡阶段。
3.2饲粮营养水平
种鸡各阶段饲粮营养水平:小鸡料代谢能≥12.12MJ/kg,粗蛋白≥19.5%,赖氨酸≥1.10%,蛋氨酸≥0.45%,钙1.1%,总磷0.60%;中鸡料代谢能≥12.33MJ/kg,粗蛋白≥18%,赖氨酸≥0.85%,蛋氨酸≥0.40%,钙1.0%,总磷0.55%。商品肉鸡各阶段营养水平:0周龄~4周龄料代谢能≥12.12MJ/kg,粗蛋白≥20%,赖氨酸≥1.12%,蛋+胱氨酸≥0.85%,钙1.1%,总磷0.60%;5周龄~10周龄料代谢能≥12.33MJ/kg,粗蛋白≥18%,赖氨酸≥0.85%,蛋+胱氨酸≥0.70%,钙1.0%,总磷0.55%;11周~上市料代谢能≥12.54MJ/kg,粗蛋白≥16.5%,赖氨酸≥0.60%,蛋+胱氨酸≥0.52%,钙1.0%,总磷0.50%。
3.3雏鸡的饲养管理
3.3.1育雏环境控制
育雏鸡温度控制标准:鸡龄1d~3d,温度32℃~37℃;鸡龄3d~4d,温度31℃~36℃;鸡龄5d~7d,温度30℃~35℃;鸡龄8d~14d,温度28℃~34℃;鸡龄15d~21d,温度26℃~32℃;鸡龄22d~28d,温度24℃~30℃;鸡龄29d~35d,温度21℃~27℃;鸡龄>35d,温度18℃~24℃。相对湿度:前2周65%~70%,2周后40%~60%之间。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照:第一周实行24h不间断光照,采用20lux强度光照。第二周每天18h光照,光照强度为5lux~10lux,第三到第六周采用强度为5lux~10lu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2h~16h并逐渐过度到自然光照。
3.3.2育雏方式与育雏舍准备
采用地面厚垫料散养的饲养方式,垫料用吸湿性好的谷壳、刨花等,料厚度要求2cm~4cm。育雏舍要求环境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并严格按下列程序对鸡舍进行处理:一是清理,把鸡舍内所有能够移得出外面的工具用具如料槽、饮水器、栖架等搬出鸡舍外后,扫除包括鸡舍地面、四周墙壁及天花板上的灰尘杂物。二是
清洗,对鸡舍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的清洗,把撤出的料糟、栖架等彻底擦洗消毒后,置于阳光下曝晒2d~3d,塑料饮水器可用消毒水浸泡消毒。三是消毒,鸡舍经过清理、清洗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打开鸡舍门窗通风干燥1d~2d。四是闲置,消毒后,鸡舍闲置1周~2周后才能进栏饲养雏鸡。
3.3.3工具用具准备
喂料设备,直径50cm的开食盘,150只鸡1个。饮水设备,容量2500mL的饮水器120只鸡1个。保温设备,直径50cm、高140cm的煤炉600只~800只鸡1个;100只~150只鸡/250W红外线灯1个。照明设备,25W电灯泡,悬挂高度为1.5m~1.7m,每10m2鸡舍1个。通风设备,每间分隔开的鸡舍配排风扇1台。降温除燥设备,每个饲养员配备喷雾器1个。
3.3.4饲料、药物与疫苗
饲料:采用黎村黄鸡或霞烟鸡专用饲料,准备好3d~5d的饲料。药物与疫苗:准备好消毒药、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疫苗,疫苗按厂家保存要求进行保存。

3.3.5育雏管理
饮水,进入育雏室,经适当休息后,即可开饮,饮水中可加入电解质、多种维生素,水温在20℃左右。自由饮水,每天添水次数2次~3次,饮水器分布均匀且离热源1m~2m。(1)喂料。开食时将碎粒料撒在开食盘上让鸡自由采食。料盘要放置均匀距热源1m~2m,每天添料3次~5次。(2)分群。在35d~40d时分栏饲养,在70d~80d和100d~110d时把公与母、大与小、强与弱的个体分开饲养。(3)清洁卫生。每天清理消毒鸡舍及周围环境,每次加料前清洗料盘、饮水器。(4)疫苗接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工作。(5)密度管理。适宜密度饲养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鸡数80只~100只;第2周75只~80只;第3周50只~60只;第4周45只~50只;第5周,每平方米鸡数45只~50只;第6周35只~40只。(6)垫料管理。垫料潮湿和结块时要立即更换,以保证垫料干燥,湿度维持在40%~60%。(7)日常观察。重点观察鸡群有无呆立一旁、翅膀下垂,喷嚏、异常呼吸声和异常粪便,有无啄肛门、啄毛等恶癖的发生,每天的采食量和饮水量有无突然减少和增加。
3.4中鸡、大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3.4.1鸡场建立与环境控制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鸡舍之间距离10m以上,净道和污道分开。鸡舍保温性能良好,并便于通风降温。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和舍区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88—1999要求,光照采用自然光照。
3.4.2准备工作
由雏鸡转向中鸡的鸡舍要求环境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并严格按清理、清洗、消毒、闲置程序对鸡舍进行处理。在地面垫吸湿性好的谷壳、刨花料2cm~4cm厚垫料散养的饲养方式。使用黎村黄鸡或霞烟鸡中鸡料和大鸡料。容量7.5kg的料桶按50只~60只鸡配置1个,或每只鸡占有1cm~2cm的料糟位置。容量7500mL的饮水器按100只鸡配置1个。
3.4.3饲养管理
脱温与转舍。育雏结束转入育成舍饲养。换料。用7d~10d作为换料过程,新旧料的比例,按3∶7→5∶5→7∶3→全新料。采食与饲喂。6周龄~11周龄喂黎村黄鸡中鸡料,12周龄以上的肉项鸡或12周龄~20周龄的肉公鸡喂大鸡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不限饲。放牧饲养。肉鸡采用轮牧放养,放于山林果园等植被野草充足的地方,每1000只鸡的自由活动场地不少于2亩。要注意防止场地的老化,及时补
充植被,每批鸡出栏完毕后,场地最少间隔1个月~2个月才能养另一批鸡,间隔时间的长短依植被恢复情况而定。密度控制。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群,每群肉鸡500只~1000只,进入育肥期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只~10只。饲养观察。早上注意观察粪便是否正常,喂鸡时注意观察鸡的吃料饮水是否正常,平时注意观察鸡的活动情况。
3.5育肥鸡饲养管理要点
采用轮牧放养的饲养方式,使用育肥料,换料过程同中、大鸡的方法。每批饲料7d内用完。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加料分早上、中午、傍晚3次,天气炎热时,早上、傍晚多喂,中午少喂,晚上有照明条件的,可加喂夜餐。及时出栏,鸡群一旦符合上市要求,应立即出售,否则影响养殖效益。

3.6疾病预防与用药
控制小鸡转中鸡饲养和育肥前进行驱虫,选用有效驱虫药连续投喂3d,每天喂1次,平时注意及时对病鸡进行治疗处理。育肥阶段,对疾病的控制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物,需用药时注意停药期。
4.结语
黎村黄鸡配套系选育利用了霞烟鸡和广西三黄鸡的优良基因,选育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各性状的选择权重,既保留著名品种的羽色、肉质、适应性、抗逆性和地方品种的肉质风味,又提高了群体均匀度和繁殖性能,适合各地饲养,在同类型品种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养殖效益较显著。自2007年投入生产至2012年累计供应市场鸡苗2.58亿只,肉鸡0.95亿只,其中2012年销售黎村黄鸡苗7000万只、肉鸡2100万只,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苏禽青壳蛋鸡-蛋鸡新品种


苏禽青壳蛋鸡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与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育而成。

1.外貌形态。

苏禽青壳蛋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体躯呈船形。全身羽毛黑色,部分颈部带有红色羽毛;单冠红色,冠齿5~7个;喙、胫呈青色,无胫羽;四趾;皮肤白色。蛋壳颜色为青色。公母鸡均活泼好动,眼大有神,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成年公鸡体重1.4千克,母鸡体重1.25千克。72周龄人舍母鸡产蛋数平均183.5枚,300日龄平均蛋重44.9克,产蛋期日采食量75~80克。

2.种鸡生产性能。

育成期,苏禽青壳蛋鸡种鸡成活率96%以上,16周龄时体重0.75~0.8千克,18周龄体重0.9~1千克,种鸡产蛋期内成活率95%以上,产蛋高峰占整个产蛋周期的78%以上,72周龄时产蛋160~180枚,产合格种蛋数140~16枚,平均日采食量80~85克,72周龄时体重1.3~1.5千克,每只种鸡可提供母雏60~65只。

3.商品鸡生产性能。

0~18周龄育成率98%以上,苏禽青壳蛋鸡产蛋期存活率95%以上。18周龄时体重1.05~1.1千克,22周龄体重1.2~1.25千克。23周龄时50%以上的商品鸡进入产蛋期,27~28周龄85%以上商品鸡进入产蛋期。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220~240枚,其中青壳蛋数200~220枚,平均蛋重50克,产蛋期平均日采食量90~100克。

推广现状:

苏禽青壳蛋鸡在培养过程中已向江苏省的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徐州、宿迁、南京、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市县以及山东、辽宁、黑龙江、北京、湖北、河北、陕西、安徽、河南、江西、上海、浙江、四川、福建等省市中试推广900多万只,向社会提供健康营养蛋10亿只以上,产生的社会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净增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水产新品种:浙闽1号香鱼


香鱼是东亚地区特产的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腥味,因其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在民间被称为八月香、油香鱼、留香鱼等。火焙后制成的香鱼干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香鱼为一年生鱼类,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一种健康、环保型鱼类,自明朝迄今一直被视为食用鱼中之珍品,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是滋补佳品。在日本,香鱼被称为“淡水鱼之王”。香鱼也是浙江省的名特鱼类之一,凫溪香鱼和雁荡山香鱼闻名国内外。
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培育成功的香鱼品种浙闽1号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浙闽1号香鱼生长速度快、体型好,畸形苗、白线苗少见,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快24.36%以上,养殖效益显著。2012—2014年在宁海和福建南靖中试养殖,累计工厂化养殖3万平方米,共放鱼苗362.2万尾,收获301.3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当地商品苗,新增产值近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香鱼是东亚地区特产的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无腥味,因其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在民间被称为八月香、油香鱼、留香鱼等。火焙后制成的香鱼干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
香鱼为一年生鱼类,并且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一种健康、环保型鱼类,自明朝迄今一直被视为食用鱼中之珍品,并作为宫庭贡品,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是滋补佳品。在日本香鱼被称为“淡水鱼之王”。香鱼也是浙江省的名特鱼类之一,凫溪香鱼和雁荡山香鱼闻名国内外。
目前香鱼除在国内销售外,主要出口日本、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近几年的价格基本稳定在上市销售旺季40~50元/kg、开始上市和落市期间可达80~90元/kg。受环境污染、水利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我国野生香鱼资源已濒临枯竭。
宁大李明云教授自1979年开始进行野生香鱼的养殖驯化、繁育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经近20年,突破了人工繁养、发眼卵大量获取、工厂化育苗、水泥厂高密度养殖等多个技术难题,实现了香鱼育苗和养殖的产业化。
2002年起,李明云教授带领团队又开始了香鱼良种选育研究,通过与福建宁德市众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十余年的选育和中试,课题组选育的香鱼“浙闽1号”于2016年2月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
这是2014年李明云教授团队获得宁波市首个水产新品种——黄鱼“东海1号”后取得的又一硕果。

据悉,新品种“浙闽1号”香鱼的原始亲本为2002年采捕自宁海凫溪的野生香鱼,课题组以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进行选育,进行了7年、连续7代的选育。香鱼“浙闽1号”生长速度快、体型好,并且畸形苗、白线苗少见,同等养殖情况下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快24.36%以上,养殖效益提高显著。2012-2014年在浙江宁海和福建南靖进行中试养殖,累积工厂化养殖面积3万m2,共放苗362.2万尾,收获301.3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当地商品苗,新增产值近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香鱼“浙闽1号”新品种的获得有助于香鱼产业的发展,这是宁波大学为我国水产养殖做出的又一新贡献。

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南太湖2号”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浙江省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和广西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应用标记技术对100多个家系进行同塘生长测试,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经连续4代选育得到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特征特性:罗氏沼虾食性广,病害少,易生存,生长快,营养好,是世界性大型热带淡水虾之一,适温范围为18~34℃,不耐低氧,pH值要求在7~9之间,适宜在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且要求连续90天在水温22℃以上的水体中生活。幼体喜集群生活,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虾有明显的负趋光性。生长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平均个体增重比市售苗种提高36.87%,养殖成活率提高7.76%。在同等条件下,选育群体生长速度快,可提早起捕;生长的同步性较好;商品虾加工虾仁的出肉率也高。
产量表现:江、浙、沪大塘试验表明,以锅炉增温提早放养苗种、分批起捕的销售模式,相对于商品苗种的成活率来说,“南太湖2号”选育苗种出大棚的成活率为60%~80%,比商品苗种提高10%以上;首批起捕销售时间可提早5~7天,平均亩产400~45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
适宜区域:适宜水温连续90天达22℃以上的地区养殖。要求养殖用水为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水产前沿:能否介绍一下“南太湖2号”的选育情况?
陈雪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早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罗氏沼虾育种工作,2006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团队联合攻关罗氏沼虾育种及配套技术。期间,先后突破人工选育、疫病防控技术,培育出“南太湖2号”国家新品种。
可以说,“南太湖2号”新品种是我所举全所之力、多方合作,历经15年持续选育而成。经团队多年攻关研究,我们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
(一)国内唯一的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我们通过群体选育技术,培育出罗氏沼虾“南太湖1号”,由于群体选育性状不稳定,我们没有申报国家新品种。2006年开始,育种团队采用家系选育,复合生长速度、存活率2个选育指标,经连续4代选育,于2009年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第一个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市场同类苗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36.87%,成活率提高7.76%。之后我所在“南太湖2号”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了8代家系选育,生长速度、存活率等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稳固。
(二)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发了罗氏沼虾SPF良种培育技术。2010年前后,罗氏沼虾产业暴发新的疫病,俗称“铁虾”病。为此,我所组建了由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无特定病原(SPF)良种培育技术体系,通过SPF良种培育技术结合家系选育,成功的选育出SPF级“南太湖2号”种虾,通过推广良种亲本,避免了产业中“育苗成活率低”与养殖“铁虾”等产业突出问题。
水产前沿:目前做罗氏沼虾育苗的企业很多,也包括从国外进口种虾做为育苗亲本,淡水所在育种方面有哪些优势?

陈雪峰:(一)我所拥有世界最大的罗氏沼虾SPF活体种质资源库。为确保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农业部批准,我所在长兴建成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目前中心保有育种核心群、孟加拉野生群体、缅甸野生群体、假雌群体(用于生产全雄苗种)、高饲料利用群体等种质资源。其中核心育种群体连续选育了12代,育种持续时间之长、家系规模之大、系谱之全全世界绝无仅有。12代的持续选育使得优良性状得到最大化的富集,这也是我所种虾性状优良、稳定的关键所在。
(二)我所拥有国内一流的罗氏沼虾育种团队和基础设施条件。
第一,一流的团队建设。为了保证我所罗氏沼虾育种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十三五”期间,我们联合了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黄海所等4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9家企业建成育繁推一体化联合攻关协作体系。同时,我所也通过从全所各科室中择优选入、从外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措施,围绕罗氏沼虾打造包括育种、病害、养殖模式和营养、水处理等领域全产业链科研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5人,技术人员5人,将确保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罗氏沼虾的育种及推广工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必然是成体系设计、多方协同创新,单打独斗是难有作为的。近期,个别原团队成员因个人发展需求,调离本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我所与离职人员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
第二,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平台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硬件基础。“十二五”期间,我所先后投资近千万,建成了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及国家级罗氏沼虾良种场(即“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这为我国罗氏沼虾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今后三年,我所将投资4000万元,按照无疫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标准,提升改造罗氏沼虾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与此同时,在安吉建立种质资源备份库,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为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原生态优质新品种灵山彩凤鸡


灵山彩凤鸡,也叫广东稻花鸡。是引进高寒山区原鸡品种与本地灵山土鸡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体型圆润,个体均匀,皮下脂肪少,瘦肉率高,肉质脆嫩,抗病力强和适应力强等特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原生态优质新品种灵山彩凤鸡。

体形外貌。灵山彩凤鸡体形短圆,胸肌发达,结构匀称,被毛紧凑,近似野鸡体形。头小,清秀,单冠直立。冠色红润,冠齿5~7个,肉垂红色,耳叶红色,虹彩橘黄色。脚胫黄色,截面呈三角形,爪尖,喙小。皮肤多呈淡黄色。雏鸡

母均为黑、白、黄三种颜色混杂的绒毛。成年公鸡主要分黑白色羽和红黄白色羽两种(分别占70%和30%),前者颈、背部羽毛为白色;胸、腹部羽毛为黑色带白点或白色带黑点;主翼羽、尾羽为墨绿色。后者颈部羽毛黄白色,背部羽毛黄色,胸、腹部羽毛为黑色镶白边;主翼羽以黑色为主,间有几根白羽;尾羽为墨绿色。成年母鸡体羽以浅花色为主,颈部、背部、主翼羽为灰羽镶白边;胸部、腹部羽毛以白色镶黑边为主;尾羽为黑色。
2.生产性能。灵山彩凤鸡的生长速度较慢,个体小,体重在1公斤左右,阉鸡200日龄体重在1.5公斤左右。灵山彩凤鸡是优质肉用型鸡种,上市最佳时机为项鸡130日龄、阉鸡200日龄。
3.繁殖性能。灵山彩凤鸡成熟早,公鸡28日龄左右开始开啼,80~90日龄性成熟,150~170日龄体成熟,此时体重1.3~1.6公斤。母鸡140~150日龄体成熟,体重1.0~1.2公斤,66周龄平均产蛋量100~110个,就巢性强。种鸡人工受精公母比例为1︰25,受精率90%~92%,受精蛋孵化率91%~93%,健雏率97%~98%,利用年限1年。

4.饲养管理。灵山彩凤鸡适应性广,野性强、善飞。育雏以集中保温方式为主,1~7日龄温度要求33~35℃,以后逐渐降至常温,一般40日龄可以脱温放牧。育雏期24小时光照,以后为自然采光。湿度为自然湿度。饲料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公鸡分别在30、90日龄两阶段阉割,200日龄上市体重1.3~1.7公斤。母鸡100~150日龄开始限料,160~180日龄开产,每只每天投料50~60克。

【名优新品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 号”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2-002-20xx)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耐盐新品种,并于20xx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该科研团队以20xx年从美国引进的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分别经8代群体选育的后代为母本和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即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优良特性
适盐范围广,耐盐能力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可在盐度0~30的水域正常生长。不需驯化,可直接从淡水中移至盐度为15的水体中养殖,减少了驯化时间。

生长速度快。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生长速度与亲本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相比存在显著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比未选育莫荷罗非鱼快19%以上。

适应性强。适宜在我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咸淡水水体中养殖,可采用池塘、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
养殖要点
在冬季水温超过18℃的地区可以常年养殖,而在冬季水温低于18℃的海洋渔业地区,需有保温越冬设施才可进行养殖。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避免养殖个体进入天然开放性水体。
池塘主养,华南地区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放种。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并且一次放足。通常全长8~10厘米的越冬鱼种每亩放1000~1500尾,全长4~6厘米的夏花鱼种每亩放1500~2000尾,可配养少量草鱼、鳙鱼等。

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在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20℃以上时,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干法池塘消毒。经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凡纳滨对虾苗,每亩放养规格为1.5~2厘米的虾苗3.5万尾。20天后放养罗非鱼种,每亩放养体长4~6厘米罗非鱼种1500~2000尾。
养殖前景
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等优点,被广泛移植到世界各地。养殖地区目前已遍及大约1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类。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目前主要在淡水水体中进行养殖。

我国咸、海水资源非常丰富,有近6亿亩盐碱荒地以及大量的废弃虾池和丰富的海水资源;因此,耐盐新品种“广福1号”的成功培育为我国咸淡水、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养殖生产提供新的养殖鱼类,有利于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