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鸭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1. 繁殖与孵化

(1)种源捕捉野鸭和收集野鸭蛋孵化种用野鸭;从外地或其他养鸭场引种;从本场自养后备种鸭中挑选留用。(2)繁殖①产蛋期春季孵出的野鸭如选留作种,于当年10月份开产,延续到第2年的6月份结束产蛋,气温上升到日平均30℃时就停产;如果是初秋孵出的野鸭选留作种,则在翌年3月份开产,到炎热夏季来临时休产,随后在9~11月份第2次产蛋。采用春季孵化的野鸭留种,野鸭种群年平均产蛋120枚以上,个别达126枚,受精率在90%以上,以每年3~6月份产蛋时受精率最高,可达96%。②性成熟期母鸭145日龄开始产蛋,最早产蛋记录为126日龄。性成熟与采用人工光照有关,冬季产蛋光照时数要充足。③选种公鸭选择尾羽上翘、头部绿色鲜明闪亮、全身羽毛光泽油润、颈部粗短、体重在1.25千克左右、反应灵敏、活泼好动、性欲旺盛的留作种鸭;母鸭选择羽毛褐麻色整齐、翼镜紫蓝色、头颈略细小、体躯丰满、胸深股圆、后躯宽大、耻骨扩张、喜动、觅食力强、体重不低于1千克的留作种鸭。④繁殖按公、母鸭1︰8~10的比例混群,采用大群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群的母鸭应以1岁龄母鸭为主,占60%~70%,另以20%~30%的2岁龄母鸭为辅。性成熟后的野鸭,公、母鸭交配行为多数在水面上发生。求偶的行为有3种:母、公鸭点头相互求偶,公鸭的行为较主动;母鸭单方面点头求偶;公鸭追逐母鸭。一经求偶信号完成,公鸭将爬跨到母鸭背上,完成交配,整个过程需15~20分钟。每只公鸭每天可与8~30只母鸭交配,晴天及早晨次数频繁,阴雨天及上午10时后交配次数减少。种用野鸭在接近中午11时到下午16时多回到陆地上栖息或产蛋,产蛋时间集中于下午14~17时,17时以后又开始下池戏水活动,到晚间才回到陆地上。种母鸭的利用年限为2~3年,其中第2年的产蛋量最高,第1年和第3年的产蛋量次之。(3)孵化野鸭在野生状态下具有抱窝习性,孵化主要靠母鸭自孵,而在家养条件下,采用人工孵化。在实施人工孵化时,入孵种蛋要用新鲜受精卵,做到弃小、取中、除大,选择灰绿色或纯白色略带肉色的种蛋,蛋的长径5.3~6.0厘米、短径4.0~4.5厘米,蛋重50~57克,蛋壳致密均匀、表面正常、厚薄适度、清洁,蛋重不低于50克;常温下,种蛋保存时间不超过7天,低温保存不超过2周,保存种蛋的贮蛋库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65%~75%,并保持库内清洁、阴凉、通风。贮蛋库经常实施熏蒸消毒。种蛋保存时,大头朝上,如种蛋保存超过1周,则每天应以大于45度翻蛋(主要是防止胚胎粘连)1次。长途运输种蛋时,注意包装,以免种蛋破损;夏季要有防雨措施,冬季注意保温。种蛋在入孵前应进行消毒,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用碘酒液、新洁尔灭浸泡,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浸泡。野鸭蛋可采用火炕孵化和孵化机人工孵化。机孵与上摊床孵化相结合(25天胚龄时上摊床孵化),可提高野鸭的孵化率。孵化期26~28天。孵化机在孵化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从种蛋库内取的种蛋在入孵前12小时进行预温;种蛋入孵后,孵化温度:1~15天,38~37.5℃;16~25天,37.5~37.2℃;26~28天,37.2~37℃。孵化湿度应采取高低高的方法,即1~21天空气相对湿度65%~70%;22~26天空气相对湿度降至60%~65%;后期27~28天(出壳期)湿度增加至70%~75%。在野鸭的种蛋孵化期,每天保持翻蛋6~8次,后期则停止翻蛋。种蛋入孵2周后,每天晾蛋1次,待温度降至34~35℃时停止晾蛋,并随着鸭胚的发育增加晾蛋次数。机械孵化可关机停止加温,并打开机门让风机运行进行通风晾蛋。夏季适当增加晾蛋次数,5日胚龄以后每天早、晚各晾蛋1次,每次20~25分钟,使蛋壳温度下降到32℃左右,然后开机孵化。晾蛋可结合翻蛋进行。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进行2次照蛋,第1次照蛋于入孵的第7~8天进行,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第2次照蛋于入孵后的20~25天进行,捡出死胚蛋。活胚蛋呈黑红色,气室倾斜、边界弯曲、周围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边缘模糊,有的蛋颜色较浅,小头发亮。将活的正常发育的胚胎移至出雏器(出雏器和孵化机的区别主要是出雏器无翻蛋装置)的出雏盘内,称为落盘,准备出雏;此时出雏器内的温度适当降低,但增加相对湿度,以利出雏。

相关知识

蛤蚧饲养与繁殖技术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为国内外紧缺的贵重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其养殖是农家快速致富的一条新门路。

蛤蚧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喜居山岩坡壁,石洞裂缝、屋宇檐下或洞中。喜食活虫、好争食,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跃。雌蛤蚧粗肥、稍黄色、花纹稍细;雄蛤蚧稍黑,花纹较粗,体稍瘦,每条重100~200克,雄蛤蚧体较小,尾稍尖,药物作用强。

蛤蚧的捕捉

蛤蚧一般在5~9月捕捉。捕捉方法:

①晚间乘蛤蚧外出觅食时,用较强的灯光照射,蛤蚧见强光立即不动,便可捕获。

②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伸向石缝中引触,蛤蚧见发咬住不放,旋即迅速拉出竹竿,捕入笼中。③在竹竿上扎上铁针,乘蛤蚧夜出时刺之取捕。

选种苗

蛤蚧种苗不一定要购买,可在夏日晚间灯光下屋宇檐下或树洞中捕捉作种苗。蛤蚧极少生病,无需药物预防,但必须做好防猫、黄蚂蚁的天敌危害。蛤蚧场所空气要清新,严防炊烟、农药味污染。干制蛤蚧易生虫,需用硫黄熏后在木箱内干燥贮藏。

建场

宜选干燥阴凉处,用石头和砖砌成空心假山,假山壁分为砖壁和石壁两层,砖壁高3米宽,宽2.3米,长3米,两边离地1米处各开数个方形小洞,顶上开一天窗,一头开门,一头开窗。石壁用石块砌成,紧贴砖壁之外。对正砖壁方形小洞,留出三角形小洞。窗门及小洞均设铁丝纱。假山心全用石头砌成,位于砖壁之内,长1.1米,宽1米,一头与砖壁顶连接,离地1米以上,四周开很多小洞,为蛤蚧栖息处,假山留过道便于观察。

饲养

养蛤蚧饲料以昆虫为主,安装一盏20瓦黑光灯,可诱捕昆虫给蛤蚧吃,饲料不足可补充土鳖虫、蟑螂或夜蛾;咸米饭、瓜类、红薯等食饱一次可以3~5天不再寻食。蛤蚧在气温15℃以上才开始活动,17℃~18℃开始摄食,22℃~30℃最活跃,32℃应泼水降温。室内湿度应在70%~90%。

繁殖

将怀孕蛤蚧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一层薄纸,让蛤蚧在薄纸上产卵笼外用布遮光,使蛤蚧能安静产卵。雌蛤蚧每次2个卵,50天左右产一次,一年可产4次,卵不需蛤蚧孵化,将产卵的薄纸取下,放在湿度适宜,温度在30℃~33℃,经70~80天即可自动孵出幼蛤蚧。因此,将早期产的卵经适当升温即可缩短孵化期,延长幼蛤蚧的生长期,降低入冬时死亡率,晚期产卵可适当降低温度,延迟到次年天暖时孵化。在20~30条蛤蚧群中,只选留一条雄性,因雄性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降低药用价值,同时雄蛤蚧会追咬小蛤蚧,故每批长大应分雌雄数目,把多余雄蛤蚧卖掉,才能确保蛤蚧正常繁殖。

刚孵出的幼体长约8厘米,头大,身体纤小。幼体背呈青色,具黑、灰白色的点状花纹。长到成体,背面变成紫灰色,具砖红蓝灰色的斑点。幼体孵出后即开始独立生活。1年后性成熟。

繁殖母羊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为充分发挥繁殖母羊的生产力,应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多胎多羔率和产羔成活率。繁殖母羊饲养管理的好坏与母羊的繁殖性能、羔羊的成活率、肉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饲养与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饲喂,科学管理。确保母羊的健康,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增强体质,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繁殖母羊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母羊的繁殖性能对于通过自繁自养饲养方式下的规模化肉羊养殖来说非常重要,而繁殖母羊包括妊娠期母羊和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增加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给予科学的饲养管理。从增强母羊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出发,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保证妊娠母羊的健康,进而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1、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羊的营养需求不但要满足自身的维持需要,还要给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以及为哺乳期泌乳功能的发挥做好充足的营养储备,因此,在营养的供应上要注意保证饲料优质,且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在青绿饲料丰富的夏秋季节应以饲喂新鲜的青饲料为主,配合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在冬春青饲料短缺时则可以饲喂青贮饲料、氨化饲料或者微贮饲料等,无论是饲喂何种饲料都要保证其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掺有杂质的饲料。

母羊在妊娠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不同,其饲养管理要点也不同。在妊娠前期,为母羊怀孕后的前3个月,这一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为缓慢,营养的供应能够维持母羊基本需求即可,一般要求维持配种时的体况,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这一阶段可以饲喂优质的秸秆饲料来替代青干草,同时还可补饲一部分的优质干草或者青贮料等。精料的饲喂量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提供,注意保证优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均衡,不可忽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母羊在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迅速,初生重的90%是在这一阶段生长的,因此,此时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多,这一阶段的营养供给除了要满足母羊自身的维持需要外,还要考虑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泌乳的需求,如果这一期间的营养供应不足,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如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阻,发育不良,胚胎出现早期死亡,母羊在产后无乳或少乳,羔羊的成活率低等。因此,这一阶段要在妊娠前期的基础上提高营养的浓度和饲喂量。除了要让母羊采食充足的粗饲料外,还要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但是要注意在产前1周左右要减少精料的用量,防止胎儿的体重过大,引起难产。

妊娠期要做好母羊的保胎工作,在养殖方面要注意细心周到。对于放牧的羊群,要避免驱打和让母羊滑到,以免让母羊受到惊吓而发生流产,另外,还要避免羊群间过于拥挤、发生打斗,防止出现机械性流产。适当增加母羊的户外运动量,以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发生几率,阳光的照射对母羊的健康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都十分有利。在分娩前1个月要对母羊进行单圈饲养,产前1周让母羊转入待产圈饲养,并加强护理。合理饲喂,保持饲料的干净,不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并且每次喂完料后要及时的清理料槽中的剩料,以免母羊吃到受污染的饲料而发生腹泻甚至流产。

2、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分娩成功产下羔羊后即进入哺乳期。母羊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好羔羊的接产,以及母羊和羔羊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母羊和羔羊的健康。母羊在分娩后不可立即喂料,可让其先饮用一定量的麸皮汤,利于体质的恢复,还可促进胎衣排出。初乳对于初生羔羊来说非常的重要,可让羔羊获得被动免疫,对于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意义重大,因此,在羔羊顺利产出后要让其尽快的吃上初乳。在母羊哺乳期前2个月,羔羊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主要来自于母乳,因此,母前的乳汁是否充足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健康、抗病能力、成活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工作,使母羊分泌充足的乳汁。除此之外,母羊经历了分娩的过程,体质会大量的消耗,生殖系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复原,因此,哺乳期饲养管理的目的还包括促进母羊体质、生殖系统的恢复。这期间要注意母羊营养的供应,实际营养的提供量要根据母羊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羔羊的数量来确定,如对于产双羔的母羊每天的精料量为0.6kg,而对于产单羔的母羊精料的饲喂量则为0.4kg。

通常母羊在产羔后1个月左右泌乳量达到高峰期,随后则开始逐渐下降,而此时羔羊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也开始不断的增加,并且羔羊此时的胃肠功能已经基本发育完全,单纯的依靠母乳所摄入的营养不够维持生长发育,所以需提供大量的粗饲料和精饲料。虽然母羊的泌乳量下降,但是也不可忽视对其的饲养管理,因此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母羊在泌乳期的失重严重而导致繁殖性能下降,使母羊不能正常的排卵发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到终身的繁殖力。另外,还要加强哺乳母羊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防止母羊发生乳房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一、空怀期空怀期是指母羊在羔羊断奶到配种前的恢复阶段,这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对母羊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以后的胎儿发育都有很大关系。在配种前1-1.5个月要给予优质青草,根据母羊群及个体的营养情况,补饲精料每天每只0.2-0.3千克,以保证母羊的营养水平。
二、妊娠期妊娠期是指母羊怀孕到分娩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保好胎,并使胎儿发育良好。胎儿最初的3个月对母体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并不太大,以后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对营养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怀孕后期是羔羊获得初生体重大、毛密、体形良好以及健康的重要时期,因此应当对母羊精心喂养。补饲精料的标准要根据母羊的生产性能、膘情和饲草的质量而定。
(一)妊娠前期是指妊娠的前3个月,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少,除饲喂青贮草外,每天每只补饲0.3-0.4千克精料即可满足需要。
(二)妊娠后期是指妊娠的后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羔羊初生重90%是在这一时期增加的,此时应加强饲养,每只母羊每天应饲喂精料0.4-0.5千克,干草1-1.5千克,青贮料1.5千克。
三、哺乳期哺乳期是指母羊分娩到断奶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保证母羊有充足的奶水供给羔羊。母乳是羔羊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产后头20-30天,母羊奶多,羔羊发育良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如果母羊养的不好,不但母羊消瘦,产奶量少,而且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因此,对哺乳期的母羊应做到以下六点:
(一)哺乳母羊的圈舍必须经常打扫,应保持清洁干燥,对胎衣、毛团、石块、烂草等要及时扫除,以免羔羊舔食引起疫病。冬季,母羊圈舍要勤换垫草,搞好保暖防风。
(二)要经常检查母羊乳房,如发现奶孔闭塞、乳房发炎、化脓或乳汁过多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三)刚产后的母羊腹部空虚,体质衰弱,体力和水分消耗很大,消化机能减弱,这几天要给易消化的优质干草,饮盐水、麸皮汤。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有催奶作用,但不要喂的过早、太多。产羔后的1-3天内,如果膘情好,可少喂精料,以喂优质干草为主,以防消化不良和乳房炎的发生。

(四)合理补饲。一般哺乳母羊每天需补精料0.6-0.8千克左右,多喂优质青干草和多汁饲料。补饲标准为前多后少,确保奶汁充足。
(五)防止羔羊将奶吃偏。羔羊吃奶次数多的乳头,以
后奶胞小;吃的次数少的乳头,以后奶胞大。乳房过大或过小,乳房下垂,都影响羔羊吃奶。要人为控制羔羊,使羔羊将两侧乳房的奶吃的均匀,保持母羊乳房及奶头的大小、高低适中。
(六)断奶前要减少多汁饲料、青贮和精料的喂量,控制营养防止发生乳房炎。
四、产期管理及护理
(一)产前准备
1、产房及用具、乳品的准备。接产用的房舍,应因地制宜,不强求一致。有条件的场户在建场时应根据规模大小、母羊多少、设计建设固定的产房,单位面积可适当宽松一些。没有条件修建产房者,应在羊舍内临时搭建接羔棚;要求产羔母羊每只应有产位面积2平方米左右,产羔栏位约为待产母羊数的20-30%。接产用具及乳品包括镊子、产科器械、长臂手套、结扎绳、5%碘酊消毒液、缩宫素、擦械布、温水等。产前3-5天,必须对产房,运动场、饲草架、饲槽、分娩栏等进行修理和清扫,并用3-5%的火碱水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后的产房,应当做到地面干燥,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挡风御寒。
2、接羔人员的准备接羔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因此,每群产羔母羊除主管牧工以外还应根据羊群品种、质量、
产。其方法是:人在母羊体躯后侧,用膝盖轻压其肷部,等羔羊前肢端露出后,用一手向前推动母羊会阴部,羔羊头部露出后,再用一手握住头部,一手握住前肢,随母羊的努劲向后下方拉出胎儿。若属胎势异常或其他原因的难产时,应及时请有经验的兽医技术人员协助解决。羔羊产出后,首先把其口腔,鼻腔里的黏液掏出擦净,以免阻碍呼吸、吞咽羊水而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的黏液,最好让母羊舐净,这样对母羊认羔有好处。如母羊恋羔性弱时,可将胎儿身上的黏液涂在母羊嘴上,引诱它舐净羔羊身上的黏液,也可以在羔羊身上撒些麦麸,引导母羊甜食羔羊,如果母羊不舐或冬天寒冷时,可用软布或毛巾或柔软干草迅速把羔体擦干或点火烤干,以免受凉。如遇到分娩时间过长,羔羊出现休克情况,可采用两种方法施救:一种是提起羔羊两后肢,使羔羊倒悬,同时拍打其背胸部,刺激羔羊呼吸。另一种是使羔羊卧平,两手有节律地按压羔羊胸部两侧,暂时假死的羔羊,经过这种处理后,可以复苏。羔羊出生后,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自己扯断脐带,在人工助产下娩出的羔羊,可由助产者剪断或扯断脐带,断前可用手把脐带中的血向羔羊脐部推捋几下,然后在离羔羊肚皮3—4厘米处结扎、剪断并用碘酒涂抹消毒。母羊分娩后,非常疲倦、口喝,应给母羊喝温水,最好加入少量的麦麸和红糖,母羊一次饮水量不要过大,以300
毫升为宜,饮水量过大,容易造成真胃移位等疾病,影响以后采食。
五、产后护理
(一)母羊产后整个机体,特别是生殖器官发生了剧烈变化,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为使母羊复原,应给予适当的护理。在产后一小时左右给母羊饮300—500毫升的温水,并注意母羊胎衣及恶露排出的情况,一般在4-6小时排出、排净恶露。三天之内喂饲质量好、易消化的饲料,减少精料喂量,以后逐渐转为正常饲喂。
(二)检查母羊的乳房有无肿胀或硬块,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三)羔羊产出后,迅速将口、鼻、耳中的粘液抠出,让母羊舔净羔羊身上的粘液,如果羔羊发生窒息,可将两后肢提起,使头向下,轻拍胸壁,刺激呼吸。在寒冷季节出生的羔羊,应迅速擦干羔羊身体,注意羔羊的保温,并尽快帮助羔羊吃上初乳。母羊产后1-7天左右为初乳分泌期。第一天内的初乳中脂肪及蛋白质含量最高,次日急速下降。初乳维生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维生素A,并含有高于常乳的镁、钾、钠等盐类,羔羊吃后有缓泻通便的作用。初乳中球蛋白含有较高的免疫物质,营养价值完善,容易被羔羊吸收利用,能增强羔羊抵病力。如果新生羔羊体弱找不到乳头或母羊不认羔羊时,要设法帮助母子相认,人工辅助配奶,直到羔羊能够自己吃上奶。对缺奶羔羊和双羔要另找保姆羊。对有病羔羊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给予特别护理。
对于母羊和生后三天以内的羔羊,母子不认的羊,应延长在室内母子栏内的饲养时间,直到羔羊健壮时再转群。为便于管理,母子同群的羊可在母子同一体侧编上相同的临时号码。

蛋鸭的饲养与管理


蛋鸭的饲养管理方法是根据鸭的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要求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具体制定,本人从事畜牧生产多年,总结了一些关于蛋鸭饲养管理的要点,希望能给养鸭户带来帮助。

要想确保产蛋鸭群的稳产、高产,必须充分满足母鸭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饲养管理的要点是抓好放牧,补料,光照和温度管理,并做好淘汰与更新工作。

1放牧

放牧对产蛋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利用天然饲料节省饲养成本;二是使鸭群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增强抵抗力;三是能为水稻除草和治虫施肥;四是有利于种鸭配种繁殖,提高种蛋受精率。因此,要抓紧放牧,抓好放牧。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有着丰富的放牧经验,可概括为看天、看地、看鸭群。

1.1 看天放牧

看天放牧就是要注意季节和天气情况,春鸭要晒,夏鸭要避暑,秋鸭要洗,冬鸭要避冬。春季,尤其在早春,气温和水温一般比较低,加上鸭只过冬以后膘体不足,体质较弱,因此在放牧时不能长时间的让鸭子泡在水里,要经常让它们上岸晒太阳,理羽毛,以增强它们防水保温的能力。夏秋季放牧,外界气温较高,应早出牧,让鸭群有较多的戏水机会,以帮助散热,中午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不要在浅水田中放牧,更不能在晒烫的地面上驱赶鸭群,以免烫伤鸭掌或者鸭群受热中暑,要注意避雨,待太阳落山时再将鸭群赶回鸭舍。冬季要迟放牧,早收牧,冰雪严寒天气要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当寒潮来临时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

1.2 看地放牧

看地放牧就是要注意放牧地的情况,对放牧的路线和赶鸭的路线应心中有数。在稻田放牧时要根据禾苗的生长情况做到三不放,即禾苗未稳之前不放、禾苗分蘖时不放、禾苗出穗后不放。在河溪放牧要注意水深及水速等情况,水深流速快,鸭子难以觅食,要让鸭逆水牧游,这样易找到活食,还应注意不要在被动物死尸污染和农药污染的场地放牧,防止中毒。

1.3 看鸭群放牧

看鸭群放牧就是要注意鸭只的本身放牧要求,要勤跟慢赶,养成鸭勤于觅食的习惯,对于懒鸭必须随时把它们赶起来采食。

2合理补料

要根据鸭只在野外可能采食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合理的补喂饲料,日粮组成大致是:蛋白质饲料20%~30%,谷料50%~60%,青料20%~ 30%,粗料10%~15%,矿物质3%~5%。配合饲料的蛋白质水平要求15%~18%。

3光照和温度管理

鸭的产蛋率高低随自然季节变化而不同,一般规律是春季产蛋率高,夏季产蛋率下降,秋季产蛋率逐渐提高,冬季产蛋率又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受光照时间和温度条件的影响,产蛋鸭在每天光照14~17 h、20℃左右温度的气候条件下可以获得高产。因此,要根据鸭的产蛋规律,科学的进行饲养管理,春秋季要补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尽量满足鸭群产蛋的营养需要,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夏季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保证鸭舍阴凉,并经常供给鸭群清洁的饮水。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措施,预饲全价配合饲料,同时还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措施,人工补充光照措施常采用灯泡作为光源,一般每18 m2用 40W光照强度即可,每天开灯熄灯的时间要相对稳定。

4淘汰与更新

产蛋鸭的淘汰与更新主要根据年龄和产蛋性能来决定,蛋鸭的利用年限一般为三年一换种,一般鸭的第一个产蛋年的产蛋率和受精率最高,到第二个产蛋年时产蛋率下降。在组织鸭群时,一般以一岁的母鸭占60%~70%、两岁母鸭占30%、三岁母鸭占10%为宜。经过一个产蛋年以后,鸭群进行一次选择,按比例及时淘汰体型结构有缺陷、产蛋量少的母鸭。经选留的母鸭同时进行人工换羽,并补充经选留的后备鸭组成新的产蛋鸭群,同时要及时做好鸭瘟等疫苗的免疫及注射工作。

5蛋鸭的繁殖与配种

种鸭繁殖常采取自然交配的方式,组建种母鸭群通常按上述的年度淘汰与更新方法进行。另外,要特别注意种公鸭的选留,要求种公鸭体格健壮,体型较大,经历充沛,举止活泼,性欲旺盛。蛋用型鸭的公母比例为1:20~25,种公鸭常常只利用一年,要充分保证种鸭的配种机会和提高种蛋受精率,根据种鸭在一日中以早晨和下午气温适宜时交配活动最为活跃、频繁的规律和交配在水中进行的特点,要安排充足时间让鸭群在水中戏水、择偶,为种鸭配种创造条件。当种公鸭发生性欲不旺时要采取措施,及时更换公鸭,以保证种蛋的受精率,每天的种蛋应统一保存与孵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