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鸭的稻田养殖技术

1.雏鸭选择

从孵化场出来的鸭要健康结实,脐部闭合良好,无感染症状,毛色一致,大小均匀,活泼好动,绒行紧凑、光洁,脚掌湿润,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握雏鸭挣扎有力,无畸形,同时接种过鸭肝疫苗的雏鸭。2.育雏管理雏鸭是指出壳后到20日龄内的小鸭,三穗鸭育雏可以采取网架育雏、地面垫料育雏和立体笼式育雏三方法。由于稻田养鸭不是规模化养殖,我们选择地面垫料育雏法。(1)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指的是雏鸭出壳后,进入育雏室,到7日龄左右,雏鸭转入到水中生活,这一阶段的管理。(2) 育雏前准备在育雏前2~3天,应该对育雏室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地面清扫干净后,用浓度为5%的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并且,在育雏场内要划分休息区和采食区,休息区地面铺上厚度为23cm的刨花,为鸭雏保温,并在采食区安放消过毒的食槽和饮水器。(3) 温度湿度刚出壳的小鸭,体温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出壳后7天内,育雏室温度保持在30℃~32℃。三穗鸭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不要过大,一般控制在60%~70%之间。(4) 潮口与开食雏鸭要掌握好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一般雏鸭饮水的理想水温为20℃~25℃,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等微量元素,补充营养。雏鸭第1次饮水称为潮口或点水,通过潮口可以刺激雏鸭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当雏鸭放入育雏室后,能行走自如,适应了育雏室的环境后,便可以开始潮口。潮口的方法是:用饮水器盛水,让雏鸭到饮水器边自由饮水。潮口1小时后,就可以开食。雏鸭饲料一般用小鸡料,有利于雏鸭的消化。饲料撒在饲槽里,让雏鸭自由啄食。前期管理中,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间补喂2次。(5) 夜间照明夜间照明可以防兽害和鼠害,并且有利于小鸭夜间采食,在气温低时还可以增加室温。一般每20米,设一盏40w灯泡就可以,灯泡悬挂应该离地面1.5米以上。(6) 鸭群生长环境雏鸭的生长环境,要无污染,干燥,空气清新。每天定时清理粪便。同时要求:育雏室内氨气浓度小于等于百万分之十,CO2浓度小于等于0.5%,感官上以无刺鼻刺眼气味为标准判断,这样才能保证雏鸭健康生长。(7) 鸭群养殖密度鸭群的养殖密度是:0~3日龄时,20~25只/平方米,4~6日龄时,10~15只/平方米。(8) 适时下水三穗鸭下水一般在67日龄左右开始,要求水深不超过15厘米,水流流速不超过每秒0.5米,由于雏鸭羽绒防湿性能较差,初次下水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下水训练的次数多了以后,可以逐渐延长下水时间,经过1~2天的下水训练,雏鸭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后,就可以将雏鸭转移到后期管理场所,进行育雏的后期管理。3.后期管理后期管理指的是雏鸭转移到后期管理场所后到20日龄的管理。这一阶段,鸭群主要生活在水边,可以在水边搭建临时鸭舍,鸭舍高为1.2米左右,用苫布、塑料布等材料和遮阳网建成。雏鸭转移前一个星期左右,对环境彻底消毒,鸭舍内用白灰泼洒,舍外用60%的双季铵碘800倍液喷洒消毒,雏鸭进入后期管理后,也要坚持环境消毒,每隔23天,用60%的次氯酸钠1000倍液,在鸭舍内外消毒一次。雏鸭怕晒怕热,正午阳光特别充足时,要做好遮阳工作,饲养场可以选择有高大树木的地方,树荫可以为幼鸭遮阳,也可以将雏鸭赶进鸭舍避暑,防止雏鸭中暑,夜间要做好保温和照明工作,每30~35米安放一盏40W的灯泡。在后期管理中,在放入稻田前应该做好防疫工作,在雏鸭生长到10日龄时,用大肠杆菌,浆膜炎二联苗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14日龄做好禽流感油苗,21日龄做好鸭瘟疫苗接种,经过13~14天的后期管理,进入了幼鸭的稻田放养管理。4. 稻田放养管理(1) 放养时间水稻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可将育雏18~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的小鸭放入大田。(2) 田间饲养设施准备(3) 每块稻田准备优质尼龙网1~2kg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适当多一些。在田的四周用二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厘米,每隔2米树一支撑杆。(4) 在田角按10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但必须保持通风良好,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的大小,1厘米深的水池,水池里可适当放入鱼苗。(5) 稻田间开挖35厘米宽、30厘米深的水沟条,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游动。(6) 稻田放鸭,早期每亩稻田放入6~7只雏鸭,后期一般每亩放养15只左右。主要采食稻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7) 每天每只鸭用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数量根据鸭的大小而定,注意定时,定点饲喂,杜绝用发霉、发臭的饲料及发臭、生蛆的动物饲料喂养。(8) 合理安排放养时间。① 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养时间。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浅,易被晒热,气温超过30℃时,不宜下田放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② 适当轮流放养。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养,适当休闲几天再放。稻谷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进行搭配。③ 水稻收割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集中放牧。(9) 稻鸭共栖,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保持鸭舍通风,并设置一些遮荫树枝或小凉棚。水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目的。(10) 结合治虫进行放鸭。先摸清虫情,如虫害较重时,减少补料,让鸭处于半饥饿状态,大量采食害虫,充分发挥防治害虫的作用。(11) 水稻喷药前,把鸭子引诱在鸭舍圈住。(12) 水稻成熟期收鸭、以防鸭吃稻穗。为方便收鸭,平时喂养时就养成鸭子听到某种声音集拢的习惯,收回的鸭子可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

相关阅读

三水白鸭雏鸭养殖技术


三水白鸭由广东省佛山市联科畜禽良种繁育场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合作培育而成,是我国率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水禽品种,具有父母代种鸭繁殖性能优越、商品代肉鸭早期生长速度快而且瘦肉率高等优点,深受全国各地养殖户的欢迎。

三水白鸭雏鸭绒毛呈淡黄色,成年鸭全身羽毛白色。种鸭初产日龄为180天,高峰期蛋重91.4克,产蛋高峰期日龄为210天,高峰期产蛋率达94%,产蛋期300日产蛋达242枚,种蛋合格率93.9%;商品肉鸭42日龄活重为3.21千克,肉料比1∶2.59,全净膛率75.1%,半净膛率83.5%,腿肌率15.3%,胸肌率9.2%,腹脂率2.1%。

三水白鸭雏鸭出壳后非常娇气,要做好育雏期的管理,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将来的后备鸭和种鸭打下良好的基础。

1.育雏温度

刚出壳的雏鸭,必须做好保温工作。1~3日龄的育雏温度30~32℃,以隔2天温度下降1℃,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2.光照与通风

雏鸭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强,生长快,可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育雏舍内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3.开口

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①雏鸭出壳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且分布均匀,必要时人工调教饮水。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1~3日龄可用小鸡料代替)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②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开食后任何时间都不可断水。

4.赶堆分群

由于三水白鸭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5.保持合理的密度

三水白鸭鸭群的活动空间尽量放松,育雏期每只鸭所需面积比身体面积大3~5倍为宜,地面平养适宜的密度为,1周龄20~25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6~10只/平方米,3周龄4~8只/平方米。鸭群的密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可视季节变化(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应小些)及雏鸭生长情况和环境卫生状况调整。

6.饲养标准

在实际饲养中,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0%~15%的喂料量,否则很难达到体重标准。一般采取0~28天自由采食的方式,到5周龄后控制采食量。■(洪雪)

罗非鱼三种稻田养殖方式的稻田开挖



1、平田式稻田养殖罗非鱼

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顶宽50厘米左右。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沟的设置形式为在稻田内田埂底基一半处开挖1圈环沟,面积为一亩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二端与进、排水口相接,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

2、流水式稻田养殖罗非鱼

这是根据流水养鱼原理而设计出的一种稻田养罗非鱼方式。此种方法是在稻田的进水口一端距进水口1米处开挖深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4%~8%比例的流水坑(又称宽沟),与田面交接处设高15厘米、宽20厘米的小田埂,小田埂与田间设2~4个缺口,使坑内水与田内水相通。此外鱼坑也可设在田中央。田的中央设“十”字形中央沟,田四周设一圈环沟。沟的宽、深均为25厘米。沟、坑要相通。

3、鱼凼式稻田养殖罗非鱼

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稻田内按田面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鱼凼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面积的5%~8%,深2~2.5米,鱼凼一般设在田中央或背荫处。但不能设在进、排水口及田的死角处。鱼凼的形式以椭圆锅底或长方形为好。鱼凼最好挖成二级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处按坡比1:0.5开挖,而下部则按1:1开挖,两部分中间留一宽30厘米的平台。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不塌陷,应用石条、石板、水泥板、碎石等护坡。为防止淤泥进入鱼凼,应在口边缘筑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田的四周距田基3~3.5米处开挖一圈40厘米深、30厘米宽的环沟。


青年鸭(中鸭)的养殖技术


蛋鸭自5周龄起至16周龄称为育成期,通常叫青年鸭阶段。一般指30日龄~70日龄的幼鸭。此阶段鸭生长最快,需要营养物质较多,觅食消化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一般多采用圈养。

这是从育雏期至产蛋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内,鸭子既要长羽毛,又要长骨骼和肌肉,同时内脏器官的生长也很快。

青年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食性很广,需要给予较丰富的营养物质;二是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较高,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饲养人员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一、圈养鸭的分群与密度

青年鸭的圈养规模可大可小,但每个鸭群的组成不宜过大,以300只~500只为宜。分群要尽量做到大小一致、日龄相同、品种一样和性别统一。

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4周龄~10周龄每平方米20只~12只,11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12只~8只。冬季气温低,密度适当大些,夏季气温高,密度宜小些;生长速度快的密度适当小些,生长慢的密度适当大些。

二、圈养鸭的饲料

圈养的青年鸭,因自然采食不到任何青绿饲料,应全部供应混合饲料,以满足生长的需要。饲料要尽量多样化,保持能量、蛋白质的平衡,使含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都有充足的来源在日粮中,可逐步增加谷物、糠麸、饼粕类饲料及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蚯蚓、蛆)等。可选用4号粉40%、玉米20%、麸皮15%、贝壳粉5%、菜籽饼10%和鱼粉10%饲料配方。另外,鸭舍内应放置直径0.2厘米~0.4厘米的砂粒,以增强消化能力,降低精神消耗。

培育期的青年种鸭,日粮中的蛋白质不需太多,钙的含量也要适宜。由于饲养蛋鸭尚未制定出完善的饲养标准,在饲养中根据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增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用型品种,正常的开产日龄是130天~150天,标准的开产体重为1400克~1500克。如果体重超过1500克则认为过于肥大,应轻度限制饲料,适当多喂些青饲料和粗饲料。对于发育差、体重轻的鸭,要适当增加饲喂量,每只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应掌握在150克左右。另外加少量动物性鲜活饲料,每日喂3次~4次,每次喂料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避免采食时饥饱不均。

三、圈养青年鸭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1.鸭舍要清洁,定期消毒。鸭舍要做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和保持清洁干燥。饮喂用具和饮水器要每天清洗1次,鸭舍则定期消毒。

2、青年鸭的分群及其密度要合适:分群可以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在育成期分群的另一个原因是,育成鸭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在长血管时期。饲养密度较高时,互相挤动会引起鸭群骚动,使刚生长出的羽毛轴受伤出血,甚至互相践踏,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影响今后的产蛋。因而,育成鸭要按体重大小,强弱和公母分群饲养。一般放牧时,每群为500至1000只,而舍饲鸭每栏200至300只。其饲养密度,因品种、周龄而异。5至8周龄每平方米15只左右;9至12周龄,每平方米12只左右;13周龄起,每平方米10只左右。

3.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鸭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运动,每次5分钟~8分钟,每天活动2次~3次。有条件的可作短距离、短时间的放牧。

4.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的胆量,防止惊群。青年鸭的胆子小,蛋用品种神经尤其敏感。应利用喂料、喂水、换草等机会多与鸭群接触,有意识培养鸭的胆量,以免遭到生人走近或环境改变时,引起惊群,造成严重损失。

5.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青年鸭的主要传染病有两种:即霍乱和鸭瘟。一般免疫程序是:60日龄~70日龄注射1次禽霍乱疫苗,100日龄前后再注射1次禽霍乱疫苗,70日龄~80日龄注射1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只养1年的蛋鸭注射1次即可,2年以上的蛋鸭隔1年再注射1次。

同时需要搞好鸭舍的清洁卫生,经常对鸭舍进行消毒,保持鸭舍垫草干燥。料槽、水槽经常刷拭。按时接种好疫苗,平时注意留心鸭群的变化,并在饲料和饮水中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药物。青年鸭时期的主要传染病是鸭瘟和禽霍乱。其免疫程序的具体安排是:60至70日龄,注射1次禽霍乱菌苗;100日龄,注射1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只养1年的蛋鸭,注射1次即可;利用2年以上的蛋鸭,隔一年再预防注射1次。这两种传染的预防注射,都要在开产以前完成,进入产蛋高峰后,尽可能避免捉鸭打针,以免影响产蛋。以下方法也适用于放牧鸭。

6.舍内弱光照明,通宵点灯。通常培育青年鸭不用强照明,每天标准的光照时间应稳定在8小时~10小时,在开产前不直增加。一般每30平方米安装1盏15瓦的灯泡,遇到停电应立即点燃蜡烛或煤油灯(带罩),以免引起惊群,造成死亡。

圈养育成青年鸭对光照的要求: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之一。育成鸭的光照强度5勒史斯。如利用自然光照,以下半年培育的秋鸭最为合适。育成鸭的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有条件的鸭场,育成鸭于8周龄起,每天光照8至10小时,光照强度5勒克斯。但是,为了便于鸭子夜间饮水,防止老鼠或鸟兽走动时惊群,鸭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30平方米的鸭舍,可以亮一盏15瓦灯泡。遇到停电时,应立即用其他照明用具代替,决不可延误,否则会造成很大伤亡。

7.建立一套稳定的作息制度。圈养鸭的生活环境比放养鸭稳定,要根据鸭的生活习性定时作息。作息制度形成后,尽量保持稳定,没特别情况不变更。

番鸭的养殖技术


1. 雏番鸭的培育

雏番鸭的育雏期为6周,初生雏鸭稍加休息待毛干便可育雏。(1) 保温雏番鸭常用育雏伞、红外线灯泡、火炕、煤炉做热源。通常采用平面育雏,力求做到控温自高到低,昼夜温度均匀,育雏伞第一周为30℃~28℃,第2周为28℃~26℃;第3周为26℃~23℃,后4周为22℃~20℃:室温前2周为22℃~18℃,后4周为18℃~16℃,育雏伞温度以伞边离垫料5cm处为准,室温以靠墙离地1m处为宜。具体室温要根据雏鸭行为和分布状况适当调节。(2) 饮水雏番鸭初饮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便清理肠道;若经长途运输的雏鸭,则需饮5%的蔗糖水,水温与室温相近,2日龄后可在饮水中加适量速补和氟哌酸或盐酸环丙杀星等药物,以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一旦饮水,不能中断。(3) 饲喂雏番鸭饮水1小时后便可开食,可把配合饲料或米饭湿拌后均匀撒在消过毒的塑料布或浅盘里让其自由采食,要少喂勤添以防饲料变质。2日龄后可将配合饲料与米饭拌匀饲喂,7日龄后改喂含蛋白质18%、代谢能为12.2~12.4兆焦耳/千克的全价颗粒饲料,颗粒直径为2.0~3.5mm,同时加喂少许青饲料。1~7日龄每日喂6~8次,以后逐渐减少,4周龄后每日喂4次。(4) 光照与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有利于雏番鸭采食、生长,1周龄24~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5瓦/平方米,2~6周龄17~10小时光照,强度为2瓦/平方米。密度应随日龄增大而减少,雏番鸭的平养密度1周龄为26~24只/平方米,2周龄为22~20只/平方米,3~6周龄为18~14只/平方米。(5) 日常管理细心观察雏番鸭的状态、分布:检查温、湿度等条件是否适宜,勤换挚草,防止聚堆;每天清洗水槽、料槽,定期带鸭消毒;3周龄后公母分群饲养,按时接种疫苗,保持环境,防止应激。2. 育成鸭的饲养管理番鸭的育成期是指7周至性成熟,此阶段消化能力强,采食量大,耐粗饲。(1) 商品番鸭的饲养商品番鸭除增加饲料用量外,还应补充青饲料:母鸭育肥至10周龄,体重为1.5~2.2千克,公鸭育肥至11周,体重为3.6~4千克即可屠宰上市。围外生产商品番鸭,在公鸭7~8周龄、母鸭6~7周龄时,开始采取轻度控制给食的方法,按自由采食量的95%喂给,既不影响生长,又会使胴体含脂度明显下降,料肉比还可提高5~10%。(2) 种用育成鸭的饲养种用育成鸭应限制饲养,防止番鸭过大、过肥而影响产蛋和种蛋品质,将番鸭产蛋前体重控制在2.5~2.8千克,同龄公鸭控制在3.5~5千克。限饲日粮的代谢能为11.2~11.8兆焦耳/千克,粗蛋白为15%,饲喂量应酌减20~30%,同时控制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3) 管理措施育成番鸭应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100~300只为宜,5~8只/平方米,注意断喙和遮光,防止出现啄癖。番鸭喜水,但不喜欢长时间嬉水,有旱鸭子之称,大群饲养只需提供少量水池或水盆供其饮水,保证饮水清洁卫生。3. 种番鸭的饲养管理种番鸭应按1︰4~5的比例选留,公番鸭体大健壮、阴茎色白且皱纹细密;母番鸭体躯椭圆形、胸深腹大者可留种。(1) 饲喂种番鸭在繁殖产蛋期,蛋白质为16~18%,代谢能为119兆焦耳/千克;休产期,蛋白质为14%,代谢能为11.2~11.5兆焦耳/千克。采用颗粒饲料自由采食,供给充足的青饲料,另加贝壳粉和沙砾,还可增喂些蚯蚓、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提高产蛋量和受精率。(2) 光照与密度舍内光照每昼夜达到12~14小时,强度为3瓦/平方米,自然光照不足时早晚补充光照,密度为3只/平方米。(3) 温度种番鸭适宜的温度为18℃~20℃,低于15℃就会降低产蛋量。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通过提高饲养密度、缩短户外放养时间,关闭门窗来保持温度;夏季通过遮荫、通风等方法进行防暑降温。4.管理备足产蛋箱,箱内垫好稻草以减少破蛋;保持舍内和产蛋窝垫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均匀分布饲槽和水槽并定期消毒;每天定时饲喂、拣蛋、防止就巢;已就巢母鸭可通过换舍、通风、喂安乃近等方法催醒。大群养殖的种番鸭要根据当地疫情酌情接种鸭瘟、细小病毒、病毒性肝炎等疫苗。注意鸭舍通风、消毒,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应激。

稻田养殖螃蟹技术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交通便利保水力强的田块,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应按蟹、稻共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养殖技术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其主要是挖好一套蟹沟,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开挖一套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一3米左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一15%左右。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有条件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将排水渠道外一侧的渠边加高加固,达标准后便可结合使用。没有的话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开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暂养池。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的总面积不超过大田总面积的20%。
2、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河蟹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一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土内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一、稻田建设: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5亩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需筑好田埂,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二、苗种放养:稻鳅轮作养殖方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稻鳅兼作养殖方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初次耘田后,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三、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四、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水位应根据稻或鳅的需要适时调节,水稻分蘖前,用水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适当加深水位。在大雨时,需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外。

(苏报)

抛秧稻田的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的人工饲养方法很多,而抛秧稻田养鳝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养殖方法如下:

一、稻田整理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有机质较多的粘土稻田放养,面积可大可小。沿田埂开一条宽80厘米、深25~40厘米的小沟。用厚地膜围住田埂的内侧,再糊上5厘米厚的泥巴(防止老化),或者用高50厘米的水泥瓦衔接围砌,下部插入硬土质部与地面垂直。田埂应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防止黄鳝钻洞逃走或跃出稻田。稻田两端安装两个水管,平时用塞子塞住,供进、排水用。进、排水时,水管应用纱布罩住。整好田后,每亩施复合肥12公斤,有条件的可多施农家肥作水稻基肥。粗、细耕后,要求田面平整,高低相差不超过3.3厘米。

二、抛秧放鳝

平地后,气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抛秧,每667米2抛2万株左右。过4~5天秧苗返青后,便可放入鳝种。鳝种可以是自己捕获的,也可以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小黄鳝。规格要求:每公斤30~50条。规格过小,成活率低。放养密度:每米2放养10~15条。放养前,用浓度3%~4%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进行消毒和消除鳝体上的寄生虫。

三、饲养管理

(1)投饵。饲饵以切碎的动物内脏、蚌肉、蝇蛆、蚯蚓和小蝌蚪为主,也可以投入一些糠麸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投在围沟内。投饵量占黄鳝体重的3%~5%,并随体重的增加而按比例增加。每10天抽样称量一次。一日量分2~3次投喂。次日捞出吃剩的食物,以免腐烂败坏水质。晒田和露田期间应减少投饵量。9月份以后可慢慢减少投饵至停止。
(2)鳝病防治。由于稻田饲养密度小,黄鳝的抗病力较强,只要管理得当,几乎不会得病。发现死鳝及时捞出处理;发现细菌性疾病可用1×10-6的漂白粉液消毒;发现寄生虫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0.4~0.5×10-6泼洒杀灭。

四、田间管理

(1)水深。主要依水稻生长并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而定。返青、分蘖期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末期晒田一次,尔后又保持6~10厘米。孕穗之前轻微晒田一次。蜡熟期,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围沟内始终保持水深15厘米以上。
(2)二晚种植。在早稻收割后及时注入深水轻耕。从抛秧到分蘖末期均要保持水深8~10厘米。可以在围沟内种一些水芋等供黄鳝栖息遮荫,也可以保持流水降低水温。养鳝田杂草很少,不必使用化学除草剂。
(3)病虫害防治。由于黄鳝能吞食小昆虫,水稻病虫害很少,也可喷洒少量叶蝉散乳剂,防止稻飞蛾。

五、越冬保护

晚稻成熟后把水放干,黄鳝潜入泥底后,把稻草扎好盖在上面,这样小鳝不易冻死。此外,还要采取防鼠灭鼠措施。

元旦、春节时,天然黄鳝钻土冬眠,不易捕获,市场价格最高,可及时翻土捕捉出售。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稻田养蟹,蟹又能养稻,使蟹稻两种不同的生产在同一场所进行,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因为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水温较高、溶氧充足、昼夜溶氧变化不大的水体,而且水稻的茎叶遮阴,客观地为河蟹创造了一个散光、高温的环境。而河蟹能为稻田松土、除草、除虫,使稻田透光,减少病虫害,投饵残渣和排泄物又可较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1.养蟹稻田的设施建造
(1)沟渠改造:在原有稻田的基础上加高田埂,放蟹前田埂加高到50~70厘米,以防大水浸埂逃蟹。整块稻田的四面环沟宽1.5米,深1米,坡比为1:1,以供河蟹在高温季节栖避。开蟹沟沟宽0.35米、深0.26米,使稻田成“井”字形或“半井”字形等。
(2)建防逃设施:稻田养蟹应有防逃设施,因河蟹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要求拦围材料必须光滑坚硬。稻田养蟹的防逃设施采用感光胶片、塑料薄膜、油毡等材料,在距田埂1米左右圈一周高度为30~40厘米的防逃设施。
(3)修好进排水口:为了保证河蟹栖息水质的清新,必须设进排水口。要求进排水通稻田设防护栏栅,也可以用密眼铁丝网拦截。防护栏栅规格为宽1米、高0.8米、孔径0.2厘米,这样既可避免河蟹从进排水口逃,又可以增加过水面积,控制稻田水位。
2.稻田选择和蟹种放养宜选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丰产水稻品种。6月初左右插秧,水稻栽植采用30厘米×13.3厘米规格,每墩4~5株,每公顷33万墩,基本苗150万株左右。6月28日投放蟹苗,蟹苗规格为每千克3000个,每公顷投苗4.95万个左右。
3.清田防野5月中旬稻田施基肥后每公顷用375千克的生石灰溶化成浆遍洒,以消灭鳝鱼、泥鳅等敌害,待药性消失(6~8天)后,灌水耙平准备插秧。
4.饲养管理
(1)水位水质的管理:田水由插秧时的5~6厘米随着稻株的生长逐渐加深到10厘米,且保持水位,水质保持清新,pH值应控制在7~7.9,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高温季节4~5天应加注1次新水。
(2)防逃:平时勤观察,发现防逃设施出现漏洞及时弥补,特别是大雨时应及时排水,防止田埂出现漏洞。
(3)饲养:
①补充投饵:在稻田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补充投饵,投放的饵料以豆渣为主,搭配陆生鲜草、青菜、玉米、泥鳅及屠宰物的下脚料等。投喂时将豆渣、玉米、泥鳅等捣成糊状,加1%~2%的食盐,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可视前一天池中食物被摄食的程度进行调整,如池中有剩物,说明投喂过量应减少投喂,反之应增加。由于河蟹适于夜间活动特别是后半夜更加活跃,因此投饵应在傍晚进行,地点应在稻田接近水位线的沟坡上,每次地点固定,以养成河蟹定时定点觅食的习惯,以便于检查掌握河蟹摄食情况。另外在生长旺季要提高饵料质量。
②施肥:投苗前15天施分蘖肥,每公顷尿素150千克。7月底施蘖肥,每公顷尿素75千克。施肥时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次施半块,并注意不使化肥施在深水沟中。

黄鳝养殖-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养殖黄鳝,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本身也为黄鳝栖息创造了条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黄鳝,综合效益显著,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又一途径。

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稻鱼工程建议

①加高加宽加固田埂
一般田埂应大于0.4米宽,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

②平整田块
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

③翻耕、暴晒、打碎泥土后,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公斤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水稻栽培要求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

鳝种放养

一般每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放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饲养管理

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饲时间,经过1—2星期驯化,即可形成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傍晚6时的集群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把活饵放入排水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动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高温季节加深水位15厘米左右,以利于黄鳝生长。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1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番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