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衣原体病

养鸭鸭 养鸭鸭舍

2020-11-02

症状和病变 中鸭和成鸭感染后,无临诊症状。幼龄鸭感染发病后,表现全身颤抖,步态不稳, 食欲废绝,严重腹泻,排水样绿色粪便,眼和鼻孔中流有浆液性或 液性分泌物,附近羽毛粘连结 或 脱落。病鸭逐渐消瘦,肌肉萎缩,呈恶病质状态,终因体质衰竭、痉挛而死。感染的鸭蛋出雏率下降. 而且1日龄幼雏死亡率会显著增高。

常见结膜炎或角膜炎,偶有眼球萎缩、鼻炎或眶下 炎,有炎性分泌物。脑和肌肉萎缩,全身性浆膜 炎,如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脾脏肿大和气囊炎,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有些病例的肝、脾表面传 黄色或灰色的坏死灶。

本病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多种鸭病相似,单从临诊症状、剖检 病变不易诊断。所以,必须采取病料送兽医检验部门进行实验诊断才能确诊。

防治yz023.com

(1)预防:首先是种蛋应来自无衣原体病的种鸭群,入孵种蛋不要有衣原体污染。其次是要重视孵 化室和孵化设备的消毒工作,防止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污染。新孵出的雏鸭,在育雏舍内密度不要过大 通风良好,精心饲养管理,不要与其他禽类接触。目前尚无商品疫苗或菌苗预防该病.

(2)治疗:本病用四环素或土霉素0.2~0.4克混入饲料内给予,连喂1~6周。

相关知识

鹅衣原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各种畜禽和人类的共患的传染病。在家禽中,鸭、鹅、鸡、火鸡及鸽都可感染。雏鸭的易感性最高。鹅常为无症状感染,感染后常取隐性经过。本病主要的特征是发生结膜炎、鼻炎及腹泻。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患鹅初期表现全身震颤,步态不稳,食欲消失,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腹泻,排出绿色水样稀粪。

眼结膜及鼻发炎,流出浆液性及脓性分泌物,并将眼和鼻孔周围的羽毛粘连,时间稍长则结成千痂或脱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鹅明显消瘦,肌肉萎缩,最后出现麻痹,惊厥而死亡。

本病常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眼型大肠杆菌病。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见于结膜炎、鼻炎、眶下窦炎,偶见有全眼球炎,眼球萎缩。

在胸、腹腔和气囊膜见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气囊壁混浊,增厚。

胸肌萎缩,常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充血肿大。肝表面呈肝周炎,表面覆盖一层灰色或黄色纤维素性薄膜。

三、流行病学资料鹅衣原体一般毒力较低,鹅的衣原体属低毒力株,很少造成流行或爆发。常呈现无症状感染。然而,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鹅只受冷、育雏室空气污浊,通风不良、营养低劣、特别是并发禽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

本病可以在鹅和鸭之间互相传染,不同年龄的鹅对衣原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一般是幼龄鹅比成年鹅易感。传染来源及途径主要是由病鹅传给健鹅,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鹅胚垂直传播。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属原核生物界,裂殖菌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在分类中的地位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衣原体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最常用的是鸡胚卵黄囊。

鹦鹉热衣原体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大,而对热较敏感,在室温下很快失去传染性。在禽类干燥粪便中可存活数月。70%酒精、0.5%碘酊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二)实验室诊断

1.涂片镜检取患病死亡的鹅气囊、心包膜或脾被膜,制成触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如果在单核细胞浆内有深紫色的球状颗粒,即可证明有衣原体感染。

2.病原体分离

(1)取病料经处理之后吸取0.5毫升上清液接种在6~7日龄鸡胚卵黄囊内,于37℃培养3~10天,致死鸡胚。取卵黄囊膜作触片,染色镜检。

(2)取病料接种物0.5~1毫升,给3~4周龄小鼠腹腔注射,衣原体可在腹腔内生长繁殖,引起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腹部膨大,腹水内含有大量衣原体的单核细胞。脾脏肿大。

本病单从症状、病变不易确诊。因此,必须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1.搞好鹅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种蛋、孵化器的合理消毒。可用5%漂白粉、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

2.在鹅舍周围避免饲养其他动物,如鸭等禽类。

3.人类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注意防护。

二、治疗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内服按本品1克拌20千克料,一天1次,连用3~5天。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20~30毫克。

卡那霉素可溶性粉:每50克含2克(4%),混饮按每升水30~120毫克,混料按每千克料用60~250毫克,连用3~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内注射按5~10毫克/千克体重。

庆大霉素可溶性粉:100克含4克。拌料按每千克饲料用50~200毫克。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3000~5000国际单位(或5~10毫克),每日2次。饮水按每升水加入2万~4万国际单位,连喂3天。

红霉素粉针:每支0.25克、0.3克。肌注1次量为每千克体重5~20毫克,一日2次。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罗红霉素可溶性粉剂:每瓶5克,含0.5克。混饮,每升水用10~20毫克,连用3~5天。或饮水按0.005%~0.02%,拌料0.01%~0.03%。

肉鸡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 肉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性枝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病,它只感染鸡与火鸡。发病慢、病程长。该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场更容易发生流行。病鸡主要特征是鼻炎、流鼻液、咳嗽以及气管哆音等,且感染滑膜炎后会导致关节肿大,且走动出现跛瘸。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肉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和流行特点

病原。该病的病原是霉形体,为致病性的支原体,该病原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畜禽养殖过程中普通存在的一种病原体,并且具有多种类型。致病的支原体主要存在于鸡的呼吸器官、气囊、卵巢以及输卵管内。该病原对常规的消毒药剂敏感,一些常规的消毒方法即可将其灭活。在环境温度低于37℃时可长期存活。

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气候多变,且较为寒冷的冬春季节是高发季。在肉鸡的养殖生产中可诱发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不良的饲养管理、鸡舍卫生不达标、消毒不彻底、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鸡舍的环境温度不适宜、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当的免疫接种均可诱发该病发生。该病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但是死亡率不高。并且鸡群一旦患此病后。易复发,且还易发生并发感染,如常与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从而加剧了病情,使病鸡的死亡率上升。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20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鸡群自身的体质以及病原体的蓄积量。其中以育成鸡和中大鸡的抗病能力最强,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好的情况下,感染鸡群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不发病。发病鸡群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系统的症状,表现为流鼻涕、眼泪,打喷嚏,继而出现咳嗽与呼吸困难的症状,病鸡常有甩鼻和摇头的动作,并且随着病程的发展,呼吸音加重,在发病后期病鸡的单侧或者双侧的眼睑肿胀,眼部突出,发生结膜炎,最后失明。严重病例还会在眼眶内蓄积有大量的豆渣样的渗出物,经常伴有气囊炎等症状。单纯感染该病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会加剧病情,使死亡率升高。该病的耐过者可转为慢性病程,病鸡的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缓慢,逐渐的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有时会发生排便异常。有的病鸡会发生滑液囊炎性病变,从而导致持久的跛足。

3、病理变化

对病死亡鸡进行剖检可见呼吸道、气管以及支气管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有大量的渗出液。气囊壁增厚,且不透明,囊内有干酪样的分泌物,严重时还可见纤维素性的肝周炎和心包炎。当感染滑囊支原体时病鸡的关节会发生肿胀变形,在病鸡的剑鞘和关节的滑膜囊内有浅黄白色的分泌物。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肿大,肾脏肿大呈斑驳状。

4、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主要是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来进行。如果要进一步的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的诊断。其中最简单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全血凝集反应试验,方法是在20-25℃的室温下滴2滴染色抗原于玻璃板上,取病鸡静脉新鲜血液滴入抗原,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如果在1-2min内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或者凝集块则为阳性,如果无变化则为阴性。在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时要注意将其与共他相类似疾病区别,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病毒性关节炎等。

5、综合防治

预防。对于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源头的控制工作,首先要定期对鸡群采取血清学的检查,以筛选和淘汰阳性个体,防止发生垂直传播。对已感染过该病的种鸡进行病原的净化处理,使用强力霉素混饮3-4天,同时净化养殖环境,减少经种蛋传播。如果从外引进种鸡,要做好检疫及隔离观察的工作。对于自繁自养的养殖场要做好孵化的工作,防止孵化过程中感染病原体,并在雏鸡出壳后尽早的饮用净化液,以防止雏鸡感染该病。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对养殖环境、用具、设施等进行消毒。根据鸡群的大小以及养殖季节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的工作,避免鸡群发生应激的反应。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目前各养鸡场多接种鸡败血支原体油乳油,方法是在10-20日龄时进行首免,颈背部皮下注射1.2mL,中大鸡颈背部皮下注射o.5mL,一般在接种后的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5个月。在免疫接种时要注意与其他疫苗间隔5-7天,并且要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生继发或者并发感染。

治疗。对该病进行治疗时最有效的用药方案为黄芪多糖与抗菌素轮换使用或者联合用药,因治疗该病的抗菌素较多,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通常支原体对链霉素、恩诺沙星、红霉素较为敏感,但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使用一种药物3-7天后再轮换或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当病鸡发生其他继发感染时则要有针对性的用药。

肉鸡支原体病的症状
鸡慢性呼吸道病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约为4~21天,自然感染的难以确定,可能更长。主要呈慢性经过,病程1~4个月,有不少病例可呈轻型经过。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鸡中,若无并发症,发病初期,则为鼻腔及其邻近的黏膜发炎,病鸡出现浆液、或浆液一黏液性鼻漏,打喷嚏,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中期炎症由鼻腔蔓延到支气管,病鸡表现为咳嗽,有明显的湿性罗音。
到了后期,炎症进一步发展到眶下窦等处时,由于该处蓄积的渗出物引起眼睑肿胀,向外突出如肿瘤,视觉减退,以至失明。
在上述炎症的影响下病鸡新陈代谢受到干扰和破坏,导致食欲减退,鸡体因缺乏营养而消瘦,雏鸡生长缓慢,产蛋量大大下降,一般为10%~40%,种蛋的孵化率降低10%~20%,弱雏增加10%。
鸡传染性滑膜炎
接触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是11~21天。鸡发病初期的症状是冠色苍白,病鸡步态改变,表现轻微八字步,羽毛无光蓬松,好离群,发育不良,贫血,缩头闭眼。常见含有大量尿酸或尿酸盐的绿色排泄物。由于病情发展,病鸡表现明显八字步,跛行,喜卧,羽毛逆立,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蓝白色的。关节周围常有肿胀可达鸽卵大,常有胸部的水泡,跗关节及足掌是主要感染部位。但有些鸡偶见全身性感染而无明显关节肿胀。病鸡表现不安,脱水和消瘦。至发病后期,由于久病而关节变形,久卧不起,甚至不能行走,无法采食,极度消瘦,虽然病已趋严重但病鸡仍可继续饮水和吃食。上述急性症状之后继以缓慢的恢复,但滑膜炎可持续5年之久。经呼吸道感染的鸡在4~6周时可表现轻度的罗音或者是无症状。跛行是最明显的症状,呼吸道症状不常见。
诊断
对鸡群感染败血支原体的监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全血凝集反应这是目前国内外用于诊断该病的简易方法,在20~25℃室温下进行,先滴2滴染色抗原于白瓷板或玻板上,再用针刺破翅下静脉,吸1滴新鲜血液滴人抗原中,轻轻
搅拌,充分混合,将玻板轻轻左右摇动,在1~2分钟内判断结果。在液滴中出现蓝紫色凝块者可判为阳性;仅在液滴边缘部分出现蓝紫色带,或超过2分钟仅在边缘部分出现颗粒状物时可
判定为疑似;经过2分钟,液滴无变化者为阴性。
(2)血清凝集反应本法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凝集效价。首先用磷酸盐缓冲盐水将血清进行二倍系列稀释,然后取1滴抗原与1滴稀释血清混合,在1~2分钟内判定结果。能使抗原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血清的凝集效价。
平板凝集反应的优点是快速、经济、敏感性高,感染禽可早在感染后7~10天就表现阳性反应。其缺点是特异性低,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为了减少假阳性反应的出现,实验时一定要用无污染、未冻结过的新鲜血清。
(3)血凝抑制试验本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或诊断本病病原。测定抗体效价的具体操作与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基本相同。反应使用的抗原是将幼龄的培养物离心,将沉淀细胞用少量磷酸盐缓冲盐水悬浮并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分装后于-70℃保存。使用时首先测定其对红细胞的凝集价,然后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使用4个血凝单位,一般血凝抑制价在1:80以上判为阳性。诊断本病病原时可先测其血凝价,然后用已知效价的抗体对其做凝集抑制试验,如果两者相附或相差1—2个滴度即可
判定该病原体为本支原体。此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于平板凝集试验,一般鸡感染3周以后才能被检出阳性。
(4)琼脂扩散试验用兔制备抗支原体的特异性抗血清,主要用于各种禽支原体的血清分型,也可用于检测鸡和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本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敏感性比HI试验高许多倍。其抗体在感染后约与HI试验相同时间测得,其缺点是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改进的抗原制剂来消除。
滑膜囊支原体病
检测鸡群血清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受感染的鸡一般需要2~4周才能产生抗体,所以第一次血清学检查阴性,不能得出结论,还需要间隔数日再做几次重复检查。另外,鸡败血支原体抗原与滑膜囊支原体抗原之间有交叉反应,对此情况可用HI试验进一步确认,因两者在此反应中无交叉反应。用血清学检测本病感染情况时,需要注意的是乎板凝集试验常会出现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尤其是注射过油乳剂疫苗的鸡,有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用琼脂扩散或血凝抑制试验证实反应的特异性。
治疗
下列药物证明了对本病是有效的,但首选宜采用泰乐菌素、红霉素及恩诺沙星。
①拌料在第1周和第3周使用,全周用药。
泰乐菌素:0.1%、红霉素:0.013%~0.025%、恩诺沙星:饮水75毫克/升(前3天),50毫克/升(后3天)。北里霉素:0.033%~0.05%。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250克/吨饲料。强力霉素:0.01%~0.02%。
②饮水上述药物均可用于饮水,但是用量减半。

防治措施
支原体是最常见,也是最难根除的,因为本病可以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并发或继发于其他的疾病,加重病情。
加强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的好坏,决定着本病的发生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1)为了追求保温,氨气及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增加本病发生的机会。忽视通风,如果饲养员从外界进入鸡场而感到刺眼流泪时,表明氨气的含量至少已达5X10#+。而鸡对氨气的忍受程度是2X10#-。
(2)新城疫气雾免疫有时会诱发本病,因此要严格操作气雾免疫的接种方法,主要是雾滴大小要适当。也可以在气雾免疫时在鸡的饮水中加入抗生素,以防本病或其他细菌的继发。
种蛋的消毒
减少经蛋传播的可能。种蛋收集进贮藏库之前用甲醛蒸气消毒,孵化前再进行如下处理。
(1)浸蛋法方法是将温度为37℃的孵化蛋浸于冷的(1.7~4.4℃)的泰乐菌素或红霉素,浓度为400~1000毫克/
升溶液中,历时15~20分钟,取出晾干后孵化,由于温度的差异,使得抗生素得以通过蛋壳进入蛋内。
(2)蛋内接种方法向5~7日龄鸡胚的卵黄内注射0.2毫升泰乐菌素,含量为5毫克。
(3)将种蛋预热至45℃,保持12~14小时,恢复至正常孵化温度,可杀死种蛋内的鸡败血支原体和滑膜囊支原体,但是孵化率可能降低8%~12%。
无支原体病鸡群的建立
(1)淘汰阳性鸡采用全血玻片凝集法对鸡群检疫,间隔1~2周,连续检疫2次,淘汰阳性鸡。剩下的鸡群轮流使用抗菌药物,至鸡群达90日龄,逐只检疫,每月检疫1次,连续3次未发现阳性鸡,可以为鸡败血支原体病阴性鸡群已建立。如有1次检出阳性鸡,则该鸡群只能作为商品鸡群。
(2)鸡支原体病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由于本菌可以贮存于气囊炎等的干酪样物中不被杀死而潜伏下来,一旦应激因素存在,病原又散发出来,大量繁殖而致病,因此对本病的长期用药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不能单一地使用一种药物,必须轮流用药。
(3)免疫预防目前尚无令人十分满意的预防用疫苗销售。
①油乳剂灭活苗7~15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成年鸡皮下注射0.5毫升,平均预防效果在80%。注苗后15天开始产生免疫力。
②弱毒活苗目前使用尚不普遍。
火鸡支原体病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治疗可参照鸡败血原体病的防治方法,但后者对红霉素有抵抗力。

牛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大规模养牛业发展迅速,牛支原体病已经成为对养牛业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种重要致病性支原体,可以使牛产生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分析归纳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牛支原体病的发展历程与诊疗方法。

牛支原体是一种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病原,会导致牛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耳炎和生殖道炎症的发生,严重的会使牛流产与不孕。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牛支原体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广泛存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牛支原体病在国内外的病例。

2.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便为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二、牛支原体病相关概述

1.病原学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以通过滤菌器,常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支原体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它没有细胞壁,支原体结构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因此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只要是能够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等)都可以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并且使支原体死亡。

2.流行病学

人对牛支原体不敏感,此病对人危害并不大。牛支原体,导致牛支原体肺炎,二者属于支原体属不同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牛肺疫,以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牛业危害极为严重。目前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早在20世纪30~40年代,牛肺疫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广泛流行过较长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疫苗免疫、隔离、扑杀等综合性牛肺疫防控措施,最终使得牛肺疫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要彻底消灭牛肺疫。2011年5月24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79届年会通过决议,会议认可中国已经成为了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国家,中国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葡萄牙、博茨瓦纳和印度等后的第7个获得OIE认证无该病的国家

三、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病的牛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2。C左右,病牛精神沉郁,有清亮或者有脓性鼻汁流出,患病严重的患牛缺乏食欲,患病时间比较长的牛,形体显得很消瘦,并且被背的毛又粗又乱毫无光泽;有的患牛继发腹泻,粪便呈水样有带有血迹;有的患牛会发生继发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跛行,也有病牛继发结膜炎,眼结膜潮红,眼部会有大量浆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表现为肺和胸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并有少量积液。

四、牛支原体病的诊断方法

1.病原体分离鉴定

1.1支原体固体培养基接种法转动拭子将标本液体尽量挤出,用无菌滴管吸1~2滴接种在平皿上盖好,用L棒涂抹或倾斜转动平皿使标本均匀分布,置37℃孵育。

1.2支原体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混种法:在制备半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加热溶化,温度降至50℃时,添加动物血清、酵母浸液及青霉素后混匀,待冷却至37~40℃时,用无菌滴管吸取标本0.5~1ml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凝固后置37℃孵育。

1.3穿刺接种法:方法同细菌接种法。

2.血清学诊断

牛支原体感染牛后,其脂质及蛋白抗原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血清中抗牛支原体抗体可以持续存在几个月,故血清学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牛支原体病的手段之一,尤其对慢性感染或应用过抗生素的病例更加适合。血清学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是血清中牛支原体的浓度高低限制了该方法,支原体的血清浓度与牛支原体患病率并无直接关系的特点也限制了诊断的范围。

五、结论

目前来说,牛的支原体病对于牛的养殖户来说是一种危害较重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对牛支原体的研究并不深刻,所以急迫的需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填补防控措施上的空白,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牛支原体的病理病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病,减轻对养牛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1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