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专题】草鱼注射疫苗前后池塘管理关键步骤

每年7-8月是江西地区小草鱼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的集中时期,主要是因为每年9-10月,池塘水温在20-30℃时,当年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高发,且难以治疗,损失巨大,养殖户会提前一个月注射疫苗防病。近年来随着厂家的不断推广,且在草鱼注射疫苗效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江西地区注射疫苗防病的草鱼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但也不是注射了疫苗就能完全防病,想要疫苗起到良好的防病效果,在注射疫苗前后期要做好以下六个管理关键步骤。

一、选好疫苗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草鱼出血病疫苗产品主要是经甲醛灭活后的“土法疫苗”,但“土法疫苗”产品繁杂,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更没有获得国家生产批文,质量常常不稳定。每年因注射“问题疫苗”造成草鱼大量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也叫活疫苗)注射。

二、池塘环境管理

池塘前期投喂粉料较多,浪费较大,残饵粪便积累在塘底易滋长寄生虫和细菌,建议定期7天使用弱氧化性的底改产品“福地安Ⅱ”和多元有机酸解毒产品“碧水安(加强型)”,解毒改底,稳定池塘环境。

三、鱼苗内服保健

很多养殖户觉得拌料内服保健麻烦,在注射疫苗前很少内服保健,导致有些鱼苗肝脏差,体质不好,在注射疫苗后的半个月内大量死亡。所以建议6-10月期间每隔10天内服一次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如“利肠安”+“LY-生命素”+“营养快线”,补充营养,增强鱼苗体质,顺利度过疫苗注射期。

四、饲料投喂管理

饲料投喂时要预估存塘量,注射前一周内投喂量控制在3%以内,注射前三天投喂量控制在1%左右,注射前一天和注射当天必须停料,否则注射疫苗时鱼苗极易出现应激反应,造成死鱼。注射后7天内要视情况逐渐增加投喂,最大投喂量不超过2.5%。

五、抗应激管理

拉网后,鱼苗应激反应剧烈,因箱内密度极大,容易缺氧,时间长易对鱼苗产生较大损害,因此建议在箱内泼洒增氧解毒类产品“速解安(加强型)”和多糖类、VC类抗应激产品“激活Ⅱ”。

六、预防继发感染

鱼苗经过拉网和注射疫苗后身体受到损伤,此时极易感染细菌,导致败血症等问题,建议注射疫苗次日及时外泼刺激性小的“永乐碘”消毒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相关知识

【淡水鱼专题】罗非鱼养殖保苗关键点



罗非鱼因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在我国海南、广东大量养殖。海南文昌市因养殖面积较大,获得“中国罗非鱼之乡”的称号。笔者通过这几年在海南文昌罗非鱼养殖区的塘头服务,发现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标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苗期的成活率关乎着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针对罗非鱼如何保苗提出一些技术关键点,供大家参考。

一、清塘准备

清塘是为了给鱼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鱼苗的抵抗力相对弱,一个优良的池塘环境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提高成活率。罗非鱼池塘一般为土池,一些野杂鱼、昆虫、蝌蚪等敌害生物和一些寄生虫、病原菌藏匿其中,清塘不彻底,鱼苗会被吞食及病害高发等,导致成活率低。所以清塘在整个标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清塘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因条件限制,这里一般采取湿法清塘。具体方案是放苗前15-20天,可使用生石灰带水5-10厘米消毒,一般用量40-80kg/亩。2-3天后使用密网过滤注水,水深以2米为宜。

二、培水

培养一塘好水,十分关键,关系到放苗成功率。如果水质太过清瘦,水体就会缺乏稳定性及鱼苗生长所需的饵料营养,此时建议使用“藻安生”定向培养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之后少量多次培菌补碳,每隔两天使用一次“双利”套餐(1包“利苗多”+4瓶“利菌多”+10斤红糖+水400斤,发酵1-2天),提高水体碳氮比,维持池塘生物的稳定。

注意:勿用大包颗粒有机肥或化肥肥水。避免藻类生长过快及藻相单一等造成倒藻、底脏、水变、pH值过高、气泡病等。

三、放苗

培水后10-15天,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达到平衡,典型标志是水体中出现枝角类,这种水稳定、自净能力强且指标正常,此时正是放苗的最佳时机。
罗非鱼放苗密度以2-3万尾/亩为宜,密度过高的池塘饵料生物易不足,也不利于防虫防病。苗袋和池塘温差不宜超过2℃,一般将苗袋放置水中待温差低于2℃后再开苗袋放苗。鱼苗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放苗后选用安全性高、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永乐碘”)消毒,可以降低鱼苗发病的概率。

四、投喂及管理


1、投喂“利饵多”从放苗开始可投喂悬浮性饵料“利饵多”,有诱食作用,有助于鱼苗开口和营养补充;还可培养浮游动物,稳水防气泡病,净化水体;连用7-10天,壮苗效果突出。

2、多用活菌使用“双利”套餐既能增加鱼苗饵料,也可补充池塘有益菌群,加快物质循环,稳定水体,防控气泡病。

3、多增氧正常天气情况下,在放苗7-10天后,鱼苗耗氧增加,会造成缺氧,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建议晚上12点左右开启增氧机预防缺氧,多增氧也能稳定水体。

【淡水鱼专题】7-9月草鱼池塘投喂管理建议


每年的7-9月份高温期,草鱼发病较多,但此时又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所以如何投喂成为了一年收成好坏的关键点。那么7-9月投喂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下面给大家总结并分析。

问题一:加料后死鱼

进入高温期,草鱼发病造成的死亡量趋于稳定,很多养殖户为了加快草鱼生长会选择猛加料,但加料过快会使鱼体消化负荷太大,甚至出现肠炎、败血症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前期发病大量用药,草鱼内脏毒素积累以及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消化功能变差,加料后出现死鱼加重现象。

如何防止加料后死鱼?

1、加料前及时内服“LY-生命素+利肠安+低聚糖-500”排除内脏毒素以及恢复肠道菌群;

2、加餐,改变大量加料的思路,由3餐变4餐,这样能降低鱼体消化负荷,同时还能降低饵料系数。

问题二:早上第一餐吃食差

温度升高后水中气体溶解度降低,夜间水体中总溶解氧含量降低,外加夜间温度高,草鱼活动增强,耗氧加大;以及底部耗氧加大,早上就容易出现草鱼不吃食或者吃食差的现象。

如何做到早上第一餐也能喂下去?

1、勤改底夜间池塘底部耗氧占整体池塘耗氧的大部分,所以要定期5-7天“福地安”改底一次,缓解底部耗氧;

2、调水解毒每7-10天检查池塘水质,水质较差时使用“碧水安”调水解毒,以免因水变或水质老化导致池塘溶氧低,鱼吃食变差;

3、降低池塘负荷在池塘负荷大时,鱼价合适时及时卖鱼,降低密度,加快小鱼生长速度;

4、保证食台区溶氧投喂前10分钟,开启微孔或者开启附近的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池塘,喂料前在食台使用“氧速保”或者直接“氧速保”料台挂吊瓶,提高食台区域溶氧,促进吃食。

问题三:水质不稳定,草鱼生长慢

温度升高后,池塘中代谢产物增多,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加快,这个时期就容易出现“水华”即下风口常见的绿幔子。持续时间长会引起池塘缺氧,影响草鱼的生长速度。

如何稳定水质?

高温期大量投喂后,池塘中各种排泄物增多,水体自净能力有限,需要定期7-10天补充菌来稳定水质。高温期每7-10天推荐使用利洋“290活菌套餐”(2包“利苗多”+2瓶“利菌多”+1瓶“活力碳”),一套加100斤水发酵后可以泼洒100亩,性价比高,且调水稳水效果强。

草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草鱼是淡水鱼,和鲢、鳙、青鱼一起被成为四大家鱼。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和胃经,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益肠和明目之功效。那草鱼多少钱一斤?养殖方法有哪些?

一、草鱼价格多少钱一斤?

1.湖南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草鱼价格为12元/公斤;

2.下表为部分地区草鱼批发价格

地区规格价格广东中山三角2斤起5.3元/斤广东珠海莲洲3斤起5.8元/斤广东惠州博罗1.5斤5.2元/斤江西南昌1.5-2斤4元/斤湖南常德安乡2斤4.2元/斤湖北仙桃2-4斤4.4元/斤天津津南2-2.5斤4.8元/斤四川成都双流1.5-2.5斤5.7元/斤河南郑州中牟2-4斤4.7元/斤广东中山港口5斤以上6.2元/斤湖北洪湖龙口5-7斤5元/斤安徽合肥肥东5斤起5元/斤江苏泰州兴化5斤起4.8元/斤

二、草鱼养殖方法有哪些?

1.选苗选池

在选择草鱼鱼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尽可能的挑选体表无伤痕,大小匀称的鱼苗,并且同一批鱼苗应该在同一地点进行选择。草鱼的养殖场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水源充足,其次是要保证有完善的供电设施,最后就是交通运输方便。草鱼养殖场的地点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能浪费水资源,更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鱼苗投放

鱼苗在投放前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消毒完成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3.饲料喂养

在给草鱼喂食的时候谨记一次不能投放太多饲料,而且每次投放饲料的速度不能过快,当然草鱼饲料的投放也不能过于随意,草鱼的饲料一定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减少草鱼病害的发生。当草鱼处在生长期的时候,可以选择小鱼作为草鱼的食物,也可以少量加入一些人工饲料。

4.水质管理

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5.病害防治

除了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清理外,放养的鱼苗一定要保证无病害,避免形成交叉感染。另外,在草鱼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肠炎、赤皮病以及鳃部腐烂。

淡水鱼感冒


疾病概述 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

症状 感冒是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当水温突然变化时,更易发生。热带鱼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当水温突然降低时,鱼就会受寒而感冒。患有感冒的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病情严重时,鱼常失去活动能力,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换水时要注意平衡水温。在急于换水时,可先用加热器或温水调节水温。对于已经患了感冒的鱼,可降低水位,增加光照,保持水温在28-30℃左右;或用0.1%的食盐水或小苏打水浸洗,然后置于绿水中静养,待其恢复。

【淡水鱼专题】高温期草鱼摄食差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每年进入高温期,草鱼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吃食差甚至不吃的现象,同时还面临着缺氧浮头、泛塘的危险。俗话说,吃食比天大,吃食量决定养殖的经济效益,那么高温天气,有哪些原因会引起养殖动物吃食不好,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一、缺氧

由于池塘水瘦、浮游动物过多、水质老化、水浓或底质恶化等,引起池塘溶解氧低,而增氧能力又不足,进而导致草鱼吃食差或不吃食。

图1池塘溶氧低

二、药物使用不当

有些养殖朋友习惯定期使用杀菌、杀虫剂来防病。常常出现泼药后草鱼不吃食的问题,这就是药物中毒引起的摄食异常。

三、理化指标过高

这主要是指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升高,引起鱼中毒缺氧,从而影响其正常摄食。

四、水源较差

长期被水草、杂草覆盖不流通,发黑、发臭的水,加入池塘后鱼出现应激反应而不吃食,严重的会诱发草鱼疾病,出现死亡。

图2水源差

五、投喂管理不当

在高温期间过度投喂或加料过猛,造成鱼消化不良,甚至肝脏病变。吃食后长时间“顶水”(1小时以上),解剖检查鱼后肠无粪便、有料,肝脏发白、发黄,即可诊断为投喂不当引起的摄食异常。

图3草鱼“顶水”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处理方案,供大家参考:

1、重视增氧。(1)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小时,搅动水体,打破张力,避免分层;(2)加强氧化型底改使用,减少池塘氧债的发生,提高上午草鱼的摄食率。

2、慎用刺激性药物,如菊酯类药物、漂白粉等,降低养殖风险。

3、增氧解毒。(1)氨氮、亚硝酸盐升高主要是池塘氮循环受阻,通过增氧能促进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氨氮、亚硝酸盐持续升高;(2)解毒能降低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草鱼中毒缺氧而不吃食的问题。

4、加注新水。(1)架高水泵,抽取表层阳光直射、水质指标相对优质的水;(2)水泵附近挂漂白粉消毒;(3)加水后及时用“碧水安”解毒;(4)少量加水,深度不超过10cm,以防水体变化大,鱼发生应激反应。

5、投喂管理。(1)逐步加料,不可加料过猛;(2)可在投喂前0.5~1h持续开增氧机至摄食后0.5~1h;(3)定期使用“利多精”+“营养快线”+“肝胆易康”拌料投喂,保肝护肠,促进摄食与消化。

淡水鱼烂尾病


疾病名称烂尾病

疾病概述 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

病原 有待研究,可能是鱼体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鱼尾柄处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病灶上有淡黄色粘液。病鱼行动迟缓,独游,不久即沉底死亡。鱼体受伤后容易引起此病,能和烂鳃、水霉、蛀鳍等并发引起急性死亡。

发病规律 水温20℃以上病情发展较快。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和冻伤。

(2)越冬池水温控制在25℃以上,越冬池盐度控制在0.5%左右。

(3)用每克含25万国际单位的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毫克/升浓度,每天1次,连用2天。

(4)池塘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0.3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第二天用漂白粉1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

(5)网箱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1.5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按网箱体积计算用药量),第二天用漂白粉2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在泼药时注意水流动方向,应从流入网箱端泼药,能延长药物在网箱中停留的时间。

淡水鱼泛池


疾病名称泛池

疾病概述 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

病原 为水中缺氧

症状 病鱼头朝上成群在水面缓游,嘴不停地在水面呼吸。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严重时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发病规律 阴雨天或而转晴后天气闷热,池塘水质过肥,加上鱼苗放养密度大,亲鱼池套养其他成鱼过多,导致水中溶氧显著降低(低于2毫克/升)。

防治方法
(1)闷热天气少喂或停止投喂。

(2)高温季节勤换水,并适度增氧。

(3)放养密度应适宜。

(4)严重浮头时,应大量加注新水,并施撒鱼浮灵(中科院水生所研制)进行急救。鱼浮灵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水的肥度和池中鱼量,按每100千克鱼用鱼浮灵0.7-1千克,将药与适量的干泥土粉拌匀后撒入池塘中局部(一般每千克鱼浮灵施放50平方米水面)。

淡水鱼鲺病


疾病名称鲺病

为害对象 养殖鱼类
疾病概述
本病为养殖鱼类的常见病,为害多种鱼类,并有因此病导致幼鱼大批死亡病例,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南方各省较为严重。

病原
有日本鲺(Arhulus japonicus)、大鲺(A.major)、中华鲺(A.chinensis)、喻氏鲺(A. yui)和椭圆尾鲺(A.ellipticaudatus)等。鲺的个体较大、扁平,体色接近于行主颜色、雌鲺较雄鲺大。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头部两侧向后延伸形如马蹄形的背甲,圆或椭圆形,背甲腹面有1对复眼,复眼间的下方有1只3个单眼组成的中眼,有附肢5对,其中1对小颚变成吸盘,位于口管两侧。胸部4节,有4对双肢型胸足。腹部不分节,为1对扁平椭圆形的叶片。寄生于体表、鳃盖内侧。

症状
由于鲺在鱼体表面活动,刺伤、撕开表皮,使鱼不安、感染量大时,鱼群集水面跳跃急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捞起病鱼,用肉眼即可见到鱼体上吸附的鱼鲺。

发病规律:雌鲺产卵时离开宿主,在水中植物、石块、螺壳等固体物上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即需寻找宿主寄生,经6-7次蜕皮后发育成熟。产卵、孵化、发育与寿命均与温度有关,25-30℃为适宜温度,故6-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由于鲺的幼体或成体均可随时离开鱼体在水中游动,并寻找另一寄主,故极易随水流、动物、网具等传播。

防治方法
全池遍洒敌百虫,浓度为0.4-0.5毫克/升,即可杀灭鲺的幼虫、成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6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