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种朝苗培育现状与技术要点

草鱼朝苗培育是草鱼种培育的前期,是草鱼种培育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最高、管理最为精细、对全年养殖效益影响至关重要的的阶段。

关于草鱼种朝苗培育基本特点和常识

中山市黄圃镇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草鱼种供应基地,有15000亩的草鱼养殖苗面积,年供应草鱼种数量超过2亿尾,4000万斤,中山黄圃草鱼种养殖朝苗培育阶段的基本特点如下:

一、草鱼种标苗分级与特点

备注:水花至7、8朝,7、8朝至11、12朝为草鱼朝苗培育的两个阶段,养殖的基本概况。如上图,春苗养殖占全年草鱼种养殖数量的70%以上。

二、草鱼朝苗培育基本常识

多年的养殖积累和实践,在中山黄圃草鱼朝苗养殖过程中形成了清晰的草鱼朝苗养殖判定标准,包括草鱼朝苗生长特性,对草鱼朝鱼朝苗不同规格的评定,对各个阶段模式设计的定塘量参考标准。

1、草鱼朝苗生长特性

2、草鱼朝苗筛位标准

3、不同朝数苗的顶塘量参数

三、存活率现状分析与管理要点

苗种存活率是草鱼苗种培育最为关注的课题,存活率的高低关系着养殖成本的高低、养殖产量的高低,出售规格的大小,鱼价行情的把握,是整个草鱼养殖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从目前来看15年依旧是草鱼朝苗难培育的一年。

1、2015年存活率现状

备注:2015年草鱼朝苗培育依旧是客户难题,开花依旧有5%的客户排塘,30%客户低存活率;20%的客户在朝苗期排塘或低存活率,导致补苗,50%的客户在一针疫苗期死亡严重,导致低存活率,各养殖户造成300—1000元/亩不等的损失。

2、朝苗培育存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气候特点表现为前期3—4月多为晴朗高温天气,5月份多为持续阴雨天,与14年的养殖气候特点正好相反,这种气候特点导致了4月份苗种培育气泡病爆发严重,5月份苗种培育寄生虫严重且水质难肥,给养殖户苗种培育带来了较大难题,整体来看草鱼种养殖过程中有几下几类主要养殖难点:

3、管理要点与措施

针对草鱼朝苗培育过程中问题多,管理需要精细,问题处理需要及时等特点,特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帮助客户提升苗种培育管理,达到有效提升存活率:

4、投喂管理参考标准

相关知识

秋季草鱼鱼种培育关键措施


秋季,是鱼种培育的关键季节,草鱼种摄食量大,生长旺盛。由于昼夜温差大,总体气温、水温下降,也极易造成泛池和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饵料投喂方面

前期气温较高,草鱼种食欲旺盛。一般硬颗粒饲料投喂不超过草鱼鱼种体重的3%,膨化颗粒饲料不超过鱼体重的1.5%,大规格草鱼种的培育可适当投喂青饲料。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下降,鱼类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后期,应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投喂,逐渐减少投喂量。后期投喂量大,不仅造成水质污染和浪费,草鱼种在越冬前还易生病。

二、水质调控方面

一是要经常加注新水,避免池塘水位大起大落。二是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也可用EM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三、鱼病防治方面

秋季草鱼种易患肠炎病、爆发性出血病及多种寄生虫病,后期易患真菌性鱼病。应加强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隔15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全池泼洒一次,泼洒杀虫剂时,间隔7天后再用一次,提高杀虫效果。同时,药物拌饵投喂,连喂5-7天。能够有效的预防鱼病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方面

坚持每天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草鱼种的吃食活动情况。九、十月份,白天气温较高,每天都要适当开启增氧设备,通过曝气、增氧去除池塘中的有害气体,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饵料利用率。天气发生变化时,要预防泛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草鱼1龄鱼种的培育


草鱼1龄鱼种培育就是把全长2. 5~3 cm的夏花鱼种培育成 12-30 cm的1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养殖方式,都要精养细管,培育成肥满优良的1龄鱼种,为养成商品鱼奠定基础。

1.饵料的投喂

1龄草鱼抢食凶、食量大、消化力差,生长快的草鱼往往会因暴食而患肠炎死亡。所以,对草鱼的投饵要控制食量,喂细喂匀。草鱼的投喂方法除每天投喂1次豆渣或其它麦麸料外,还要每天辅助投喂浮萍或嫩水(旱)草等青饲料,平均每天每万尾鱼种投精饲料10-15 kg,青饲料50^60 kg草鱼的配合饵料,在8. 2 cm以前,饵料蛋白含量应在400%-45%10 cm以后,草鱼食性转为摄食嫩水生植物,饵料蛋白含量可减少为30%左右。投喂部分幼嫩青饲料能弥补配合饵料的维生素不足。草鱼的饵料系数为1. 3^- 1.5,外加青饲料系数为8-10。

混养模式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增加鱼种的单位产量,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对水质、饲料的不同要求,进行混养来达到这一目标。

以1龄草鱼为主的塘中可以混养鲢、鲤夏花。如单养1龄草鱼种,往往池水过肥,对小草鱼生长不利,搭配混养鲢后,因鲢吃浮游植物,使水质清新再搭配混养鲤则起清扫食场的作用,有效控制小草鱼的暴食,减少疾病。但草鱼要先放5-10天,待吃食正常,再搭配其它规格比草鱼小的品种。一般亩放草鱼夏花5000-6000尾,混养鲢或鳙夏花3 000尾、鲫5000尾.

以下几种混养模式,都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各地养殖场可参考。

以1龄大规格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养殖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收益好

草鱼种池塘养殖技术


示范点在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建设西安综合试验站合阳、大荔两个示范县,这两县是陕西省的渔业大县,以池塘养殖为主,集中分布在黄河滩。池塘面积约为3700hm2,笔者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合阳、大荔基地进行草鱼种养殖高产试验,每667m2产草鱼种产量达1300kg以上、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该技术因其高产高效的优势,在合阳、大荔养殖基地就推广养殖了800hm2,全省草鱼种精养面积超过1500hm2。现将2012年试验池养殖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试验池养殖情况
1.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为8hm2,水深1.5~2.5m,池底泥深在50cm左右,水源以地下渗水为主,pH值在7.5~9.0之间。
1.2放养和养殖情况
2主要技术措施
2.1清塘消毒要彻底
在放草鱼夏花前15~20d,抽干塘水,每667m2用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彻底杀灭池塘中未清干净的鱼类。
2.2注水时间要合理
没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放草鱼夏花前7d加水;对于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根据渗水情况,鱼苗下塘时水深控制在0.5~0.8m,有利于水温提升。
2.3施足基肥,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放草鱼夏花前5~7d投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每667㎡投放200~300kg。这样草鱼夏花下塘时,水蚤成团,但不呈红色。鸡粪或牛粪应提前2~4个月开始发酵,发酵时,每立方米粪便加250g安琪酵母效果会更好。
2.4放养模式
草鱼种精养的放养模式:每667㎡放草鱼夏花1.5万~2万尾、鲢鱼夏花3000尾、鳙鱼夏花3000尾、鲤鱼夏花600尾(鲫鱼夏花500尾)。
2.5草鱼夏花提早单独下塘,配养吃食性鱼推迟放养
为缓解草鱼夏花和配养鱼之间在饵料、水质、空间上的矛盾,草鱼夏花必须提前单独下塘。配养鱼在达到计划出塘规格的前提下尽量晚下塘,配养鱼可集中在另一鱼池中囤养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增强草鱼苗争食能力。采用此法,可大大增加鱼种池的混养种类,提高鱼种池的产量,减少鱼种池的占用面积。
2.6鱼种药浴消毒
在要放养的鱼池中,放1~3个容器,现场配制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下塘的夏花,待鱼苗浮头受惊不下沉时(约20min),将药液和鱼苗一起倒入池中(严禁用手或捞海捞取鱼种)。
2.7投喂技术
草鱼夏花下塘7d后开始驯化投喂,投喂要求四定:一是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通常宜在上午9时左右开始投饵。根据天气、水温和季节可适当调整投喂次数,每天投喂2~4次,生长旺季的7~10月每天投喂4次,其余时间2~3次,每次投喂时间要在1h以上,每天投喂时间要固定;二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保证,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全价饲料,合阳养殖基地以通威、正大饲料为主,效果不错。开口饲料蛋白质须保证在36%以上,试验点用鲤鱼开口饲料,随着鱼苗生长,饲料蛋白质逐步降到26%左右;三是定量。每日的实际投饵量主要根据当天的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四看)而定,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以80%草鱼吃饱游走为量,应尽量避免吃食性鱼类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这样易引起鱼病发生;四是定位。鱼类对于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要在池边搭建投饵台,投饵时应事先给予特定刺激(如声响等),使鱼集中在投饵台附近,然后再投饵,根据鱼集中情况,投饵频率灵活掌握,应为慢快慢,切忌投喂过量,八成饱即可。
2.8加强鱼病防治
草鱼种养殖成功与否,鱼病防治是关键,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观念。市场上渔药品种很多,也很杂乱,要尽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渔药,根据各自防治鱼病的经验和效果对症下药,切忌乱投药,避免造成药害。
养殖草鱼种规格在5g以前,以调水生态预防为主。此阶段主要是肥水,辅以复合菌稳定藻相,增加天然饵料的数量,增强鱼苗体质。
草鱼种规格在5g以上,以科学管理、适量精准投喂、积极预防、加强水质管理为主,虫菌兼防,先杀虫再杀菌,15d左右预防1次,用药量与治疗相同,不可减半。
2.9加强池塘管理
(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黎明是一天溶氧最低的时候,要特别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巡塘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水色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有异常的应及时采取措施。
(2)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合理使用增氧机,采用水质改良剂,充分利用塘泥。
(3)严格按照五项登记、两项制度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
2013年3月8日,清塘售鱼,总产鱼种15386kg,每667m2产草鱼种103.48kg,平均规格79g/尾,每667m2利润为544.65元。
4注意事项与建议
(1)加水及施肥时间要严格把握,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2)草鱼夏花先下塘,一次放足。
(3)加强鱼病防治,防重于治,前期以防虫为主。减少渔药用量,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
(4)合理使用增氧设备,这对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非常重要。池塘养殖过程中缺氧,主要是池塘底层缺氧,建议用池塘底层微孔增氧设备,这样产生的溶氧量大、分布均匀,可以对底层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而且,比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节约耗电80%。
(5)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池水各进行1次清换,每次换水量不少于1/2。
(6)由于沿黄池塘碱性大,pH值在8.0左右,养殖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生石灰。

鱼种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的旺季,做好秋季鱼种的管理十分重要,它能促进生长,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抗寒能力,保障鱼种安全过冬,为明春提供规格大、体格健壮的优良鱼种放养,从而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对如何抓好秋季的鱼种管理提出四点:

1.转池清塘优化环境。鱼种在池塘经过夏秋季高温养殖期,池内底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的沉积,池内酸性偏高,晚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鱼种安全越冬。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5~7天后再将鱼种转回原塘。

2.认真筛选大小分类。结合鱼种的转池,将鱼种做好大小分选,尽量做到同池同品种鱼种规格一致。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时放有小规格鱼种,则小规格鱼种因得不到足够的饲料,吃食不均,造成体质下降。超过一两以上的鱼种,可投入成鱼池套养,规格特别偏小的鱼种,要进行专池培育,加强投喂,快速复壮。

3.合理养殖密度。为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应根据水面大小,水体深浅等条件合理放养密度。水深1.5米的池塘,亩放7~8厘米长的鱼种4500~6000尾。()水深1.5~2.5米的池塘,且水面宽阔,亩放6000~10000尾。

4.加强管理科学投喂。以养草鱼为主,搭配鲢、鳙的鱼种池,应以投青饲料为主,适当投喂精料。每天每万尾草鱼投放小浮萍或水草70~90千克,精饲料1.5~2.5千克,先投青饲料,然后投精料,以免草鱼与其他鱼类争食。混养鲢、鳙鱼的池塘还须定期施肥,每10~15天施肥一次,每亩施发酵人畜粪100~150千克。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以鲢、鳙鱼种为主搭配草鱼的鱼种池,则应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除施基肥外,每隔10天左右追施肥1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80~100千克,同时每天每万尾鱼种投精饲料2~4千克。对搭配的草鱼,以投精饲料前每万尾草鱼投青饲料60~90千克为宜。同时要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对食场应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捞除残渣剩饵,每半月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0.5~1千克化水泼洒或挂篓,定期投喂饵药,最好每月2次,每次连续喂3天,确保鱼种体质健壮。

鲮鱼种培育


鱼种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面积要求较大,一般2~5亩,水深1.3~2.0米。鱼塘的清整和施肥方法也和前述的基本相同。到鱼种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搭配混养,但鲮鱼与鲢的食性相近,故不宜混养。当然也可单养,或前期单养至5~6厘米后进行混养。如放养规格3厘米。每亩放养7~8万尾,其余混养草鱼1000尾,鳙鱼2000~3000尾。单养的每亩放养 27500尾,规格 3厘米,或放养规格 5.8厘米;每亩放养 9000尾,饵料主要是用有机肥料培育浮游生物,辅以人工饵料。单养池,每天每万尾投喂花生麸0.3于克。放养后两个月,每隔15天投放大草100~150干克。总的来说,投饵量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适当变动。另外,由于鲮鱼在水温10℃下便会冻死,应做好防寒工作。

河蟹仔蟹培育的蟹苗投放与培育管理技术



1.蟹苗投放
①选购蟹苗标准:日龄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80000只/千克左右。
②蟹苗运输: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既能保持湿润,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蟹苗称重后,用水轻轻均匀撒在箱中。动苗过程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
③蟹苗放养:放养密度1000只/平方米,放养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洒池塘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地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
2.培育管理
①饲料管理: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Ⅰ期仔蟹。Ⅰ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渣,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Ⅲ期仔蟹为止。Ⅲ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3次投喂,至蜕变为Ⅴ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上,同时搭喂浮萍,至投苗后4周止。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②水质调控:蟹苗下塘时保持水位60~80厘米,前三天不加水、不换水。Ⅰ期仔蟹后,逐步加注经过过滤的新水,水深达100厘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1/4~1/3,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为7.5~8.0之间。
③充气增氧: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Ⅰ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④仔蟹分塘:经4周培育变成Ⅴ期仔蟹后,即可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起捕的仔蟹经过筛选,分规格、分级和分塘放养。

史氏鲟鱼种培育技术




(一)池塘要求鱼池可以用室外水泥池,单池面积300平方米左右,水深1.5-2米。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二)、放养 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厘米,体重50-90克。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苗要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分钟,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三)、饲养管理1、饲料此阶段可完全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饲料的配方与前述相同,即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2-3毫米。日投饵3次,日投喂鱼体重的2%左右。2、水质调节饲养期间,保持水深在1.0-1.5米之间、流水条件下饲养,水体的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水温在18-26℃之间,并经常吸除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清洁。

3、经常观察和检查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一是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节每天的投饵量;二是及时清除病鱼及死鱼,防止疾病扩散。

小体鲟鱼种培育


一、土池培育
(一)放养密度、规格
小体鲟鱼种对土池的要求不高,一般能养家鱼的土池也能养殖鲟鱼。鲟鱼鱼种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土池的条件来决定,如果有流水或经常可补充水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放养量,放养的规格20-30厘米,可以混养少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花、白鲢,但不能放鲤、鲫等与鲟鱼有饲料竞争的鱼类。

(二)养殖管理
小体鲟是下位口,与常规养殖的鱼类相比,是吃食行动比较缓慢的鱼类,投喂方法与家鱼有所区别,土池养殖应搭建饵料台,特别是池底不平整的鱼池,这样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饵料台应比较平,以利于鲟鱼吃食,一般一个3-4亩的鱼池应搭建4个饵料台。鲟鱼吃食活动晚间最强烈,白天不甚活跃,投喂也应以晚间为主,投喂量晚间与清晨占2/3以上,白天少量投喂即可。

一、 水泥池流水培育
(一) 水泥池结构
养殖鲟鱼的水泥结构有长方形与圆形两个主要类型。长方形鱼池是一端进水,一端出水,依靠水流将鱼排泄的废物与残饵冲到排水口,排出鱼池。从实际运行效果上看,在水微流的状态下,入水口两侧各有一个死角,这两个死角会淤积大量沉淀物,时间长就会变质,鲟鱼饲料含蛋白质较高,残余的饲料在水温高时很快变质腐烂,影响水质条件。另外,鱼池过长,水流无法将沉积物全部冲走,在水温20℃的情况下,10-15天就得清洗一次鱼池,无形中加大了劳动量。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圆形鱼池,这种鱼池也可以说是在总结长方形鱼池的优缺点之后改进的。圆形鱼池为中央排水,没有死角,水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将水中沉积物全部冲到排水口排出鱼池,这种鱼池的清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一次。从最大鱼载量上看,长方形鱼池为10公斤/米3左右,而圆形池可载20公斤/米3,效率提高了一倍。

(二) 放养密度、规格
在水泥池流水条件下,鲟鱼鱼种的放养密度与鱼种的大小和水流量有密切的关系,水流量在10-50升/秒,鱼种规格10-30厘米时,放养密度为长方形鱼池25-100尾/米3,圆形池为50-200尾/米3。养殖户养殖小体鲟时,放养密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应一味追求最高的密度,当水体达到所能载鱼的最大程度时,水中的各种因子也相应地达到极限,也是危险程度最大时,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鱼苗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鱼种培育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稀放,这样做一是给鱼苗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可以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二是有一个缓冲的区域,使事故的发生有一个处理的时间。

(三) 培育管理
小体鲟是目前水产养殖品种中抗病力较强的一种,一般达到40-50克以上时,很少发生鱼病,正常情况下养到商品规格的成活率在90%以上。这个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证水源水质的稳定,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所在。饲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原料的质量应该在加工前做检测,如是否变质、含菌数量等,变质的饲料一定不要投喂,含菌量高的原料也不能使用。例如河南信阳的一个养殖户,养了2万尾俄罗斯鲟,在商品鱼养成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有一个月使用了鲤鱼饲料,鱼得了肠炎病,死了2千尾鱼,饲料没有发现变质,据分析是饲料原料中含菌量过高造成的。

鲟鱼鱼种培育的日常管理与家鱼基本上一样,日常投喂量在1-3%,小体鲟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9-25℃,7-8℃时也吃料并且生长,生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3-4℃时有部分鱼吃食,但基本上不生长。

月鳢鱼种培育


在水泥池或20目的网箱中培育,面积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规格为2.5厘米左右的鱼种3000~5000尾,投喂的饲料由鲜活饲料转为人工混合饲料,其中粗蚤的含量在40%~45%。有条件的也可以全部投喂鲜活饲料。每天投喂次数与鱼苗培育相同,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这一阶段鱼体由黄色逐渐转为灰色。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池水中的氨态氮含量往往较高,在高温季节容易导致水质败坏,所以控制好水质便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池水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7.0~8.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除了不定期的适当换水以外,还可以每3~5天向池中泼洒1次浓度为3亿~5亿个细胞/毫升的光合细菌,每次泼洒量为20~30毫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池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新。

经40天左右的培育,一般可长至4.5~5厘米。

颖鲤鱼种培育


1.食性转变
期鱼苗长到3厘米左右,其食性开始发生转变,由摄食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以底栖动物或商品饲料为主。这时可进行分塘饲养,进行大鱼种培育或搭配在其他鱼。的苗种塘中饲养成商品鱼。

2.鱼种池的准备和放养
鱼种池需经清塘、整修、施基肥培育水质等准备阶段。具体作法同鱼苗发地池。

鱼种放养密度主要依据培育目标、池塘条仲、肥料及饲料供给情况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一般情况可参考表3-9。

以饲养鲤鱼为主的池塘,鲤鱼放养比例可占70%,鲢、鳙占20%,团头鲂占10%。在饲养鲢、鳙或草鱼为主的池塘中,可套养鲤鱼种20%左右。

3.饲养管理
由于鲤鱼种规格达到3厘米左右时,其食性开始转变,因此在饲养中应采取精料和肥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喂养。每天至少投喂两次,一般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一10%。同时也应依据天气和鱼种摄食状况酌情增减。鲤鱼常在池底沿边活动,投饵时可离岸稍近,並要定时定量定位。在投精料过程中,应注意结合适当施肥,使水域保持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活性饵料来源,这是鲤鱼种生长阶段必不可少的饲料。肥料中以有机肥的效果较好,一般每次投绿肥100-150公斤,或粪肥150-200公斤,每7-10天施一次肥。

4.鱼种越冬
在长江流域,一般11月中下旬水温逐渐下降到10℃以下,鲤鱼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可并塘越冬集中管理。若冰封期较长的地方,还应采取一定的越冬措施。
(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应选择210亩,水深1.52米的池塘。背风向阳,靠近场房为好。越冬池的水应保持中等肥度。
(2)越冬密度:鱼种按不同大小和品种过数分池越冬。越冬密度视鱼池条件和鱼体大小而定,一般为;每亩可越冬1015厘米鱼种2万尾,1720厘米鱼种11.5万尾。北方冰封期较长,一可适当减少越冬密度。
(3)越冬饲养管理:鲤鱼在冬季虽然摄食量减少,但并不停止摄食。因此在越冬期间应每星期投喂一次,以保持体重少掉膘。有的地方为了保温防寒,在向阳深水处投放树枝,並盖上杂草或稻草,防止风浪,有利于鱼类越冬。在有冰冻的地方,应经常打开冰眼,增加池水溶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2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