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地区草鱼细菌性败血症伴随锚头蚤发病治疗一例

姓名:刘明月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甘家厂

面积:20*1000*2

【症状】

早期投喂大量草料,每天2500斤左右。目前投喂饲料1.5吨,每天一餐草一餐饲料。去年连续出现泛塘2次,上市鱼斤两不清楚。笔者根据摄食量推算预计1.5万斤。

【现场描述】

塘口现场鱼出现闹的情况,体表有红色斑点,死亡的草鱼身上口腔有锚头蚤,眼睛红肿外凸;肛门红肿溃烂有血水流出。局部鳞片出现红巴。出现死亡2~3天,2~15斤都出现死亡,8~10斤死亡偏多,每天1000斤死亡。

镜检腮部没有发现寄生虫,腹腔出现血水,红肿贴近肠道地方出现溃烂。肠道充血发红有淡黄色透明液体。鱼鳔充血发红。每天伴随鲫鱼和少量花白鲢死亡。之前一周出现死亡时候使用过一次华扬底毒消。

【治疗方案】

5月15日复合碘13瓶,停食一天

5月16日达克菌7袋+制菌灵5袋+应激宁3袋拌100斤饲料一餐投喂完。

连续投喂三天。每天电话跟踪三餐药饵喂完基本死完数量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笔者18日现场跟踪新鲜濒临死亡鱼在塘边,或者游动一下就下沉,解剖发现肠道没有吃到饲料,证明即便拌了药饵发病感染鱼没有吃到药饵饲料。死亡数量下降了,但是死亡斤两没有下降。值得注意大规格草鱼相对于对疾病抵抗能力强一些死亡速度慢一些。

5月19日又到现场观察检测,该池塘早期改底改毒基本没做。建议:继续使用底毒消30包和净水解毒剂24瓶改善外部水环境,同时还加强一天内服:达克菌10包+应激宁5包

5月21日电话跟踪死亡得到控制,建议进行5天的康复期内保健(应激宁+三黄散),以收敛伤口、恢复体质。等鱼康复1-2天进行锚头蚤的杀灭。间隔两天再进行肥水培藻。

【总结】

荆州公安区域天气一直没有晴稳定导致池塘底质环境变化比较快,尤其是早期改底、肥水培藻做的不太及时池塘最近出现大量死亡情况比较多。

相关知识

鲟鱼养殖技术之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方法



1、症状:鲟鱼发病后,吃食急剧下降,摄食量从发病前的每千克鱼摄食22g下降到8~10g(干重)。体外检查,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个别病鱼尾柄硬鳞基部有突出体外的充血泡;肛门红肿:鳃颜色较淡,呈花斑状。剖检腹腔内有淡红色混浊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剖面有肉眼可见的油珠,个别病鱼肝有灰白色点状弥散坏死病灶;肠膜、脂肪组织、生殖腺及腹壁有出血斑点;肠内多无食物,肠壁及中肠以后部位螺旋瓣充血,后肠充满泡沫状粘液物质。

2、病因:对鲟鱼养殖条件认识不足,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低所造成。如水源较差,不能经常换水,且经常更换饲料等,导致鲟鱼生长缓慢,体质差,以至抗病力下降而染病。

3、防治方法:由于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和鱼的感染都比较严重,采取换水消毒和内服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换水消毒无论病情严重与否,均先用“克暴灵”全池泼洒消毒,剂量为水深1m每亩用药25mg,同时消毒蓄水池,然后排水、注水。24小时后全场所有水体用0.1mg/L呋喃唑酮消毒。3日后再消毒1次。②内服治疗每100kg鱼每天用恩诺沙星20g拌饵,分4次投喂,6天为1个疗程。


甲鱼养殖之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



[病原]鳖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甲鱼红脖子病、鳖赤斑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初期,甲鱼喜欢爬上靠近水面的岸边,人走进即遁;其腹甲出现点状或线状红晕。中期,病灶处扩大成红斑,流黄水。晚期,鳖反应迟钝,浮在水面或岸边不肯下水;脖子充血、肿胀、发炎,不能正常伸缩,腹甲出现红斑,且逐渐溃烂,舌尖、口、鼻出血,双眼失明。剖解可见,死鳖口腔、食管、胃、肠黏膜有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状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土黄色或灰黄色,胆囊内充满脓汁,脾肿大。
[流行情况]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各养鳖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雌性成鳖及亲鳖,死亡率一般在20%~30%,雄性成鳖也有发生,幼鳖则很少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冬眠苏醒时。
[防治方法]预防
1.放鳖前,每立方米水体泼洒3千克生石灰;或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0.15毫克/千克,彻底清塘。
2.鳖种下池前用浓度为1%~3%的盐水,或5~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精,或10~3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3.活饵料洗净后用5%盐水浸洗5分钟,或用浓度为20毫克/千克的痢特灵浸泡15分钟。食场定期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
4.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4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并内服下列治疗药“治鳖灵1号”或“治鳖灵2号”3天,药量减半。
治疗
1.每隔1~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3~0.5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共洒1~3次。
2.每100千克鳖用15克“治鳖灵1号”,或20克土霉素,或20克青霉素拌饵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
3.按每千克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肌注链霉素后,放入浓度为0.75%的土霉素水溶液中浸洗30分钟;或腹腔注射同样剂量后,放入浓度为0.003%的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洗40分钟,治愈率达96%~100%。
4.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在体表病灶处涂“治鳖灵1号”,同时后退肌肉或腹腔注射“治鳖灵2号”。

一例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诊疗方法


5月23日,仪征市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陈礼朝站长与张成林工程师赴月塘镇示范户李香杨塘口,对一起草鱼死亡情况进行诊疗。

到达塘口现场后,陈礼朝站长对草鱼鱼死亡情况向示范户进行了了解:该养殖户自5月18日草鱼陆续发病,至今已死亡2000多斤,均为二龄草鱼,先后使用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兑水进行全池泼洒,至5月23日依旧有草鱼死亡。张成林工程师对病鱼进行了解剖:鳃边缘腐烂不齐,鳃丝出血,并附着少量黏液,严重的鳃盖内表皮充血,肌肉正常,肠内无食物,其它体征较为正常。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建议停用高锰酸钾,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治疗。张成林工程师对其防范夏季草鱼疾病工作做出指导:

1、加强巡塘。早晚要加强巡塘,注意池鱼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记录。

2、增氧调水。5、6月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吃食旺盛,有害物质增多,水质容易恶化或缺氧,适当增加新水和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同时定期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3、防病消毒。夏季是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草鱼的肠炎、出血、烂鳃等疾病,要合理使用消毒剂等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一般隔20-30天一次对池塘进行防病消毒,防患于未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合理投饵。根据养殖品种与特性“四定”投喂,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吃食时间、饵料剩量等灵活掌握。

5、病后解毒。疾病发生后使用的大量药物后会使水中沉积毒素,为避免鱼类发生肝胆疾病,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换水、改底工作,并在鱼饲料中适当添加保肝护胆的药物。

6、降低密度。夏季高密度的养殖使水中水生态环境脆弱,降低密度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寄生虫、有害气体的产生,降低生产风险。

结束后,专家为该示范户出具了此次发病的诊断结论,为其申请渔业保险赔偿提供技术依据。

甲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鳖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甲鱼红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耳下腺炎、鳖赤斑病。病原是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发生的外界条件是饲养环境差、水质恶化。该病治疗困难,对生长不利,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雌性成鳖及亲鳖,死亡率一般在20%~30%,雄性成鳖也有发生,幼鳖则很少发生。
1、症状
患病初期,甲鱼喜欢爬上靠近水面的岸边,人走进即遁;其腹甲出现点状或线状红晕。到了发病中后期,病鳖往往漂浮于水面作缓游运动或钻入沙中静卧不动。而无力钻沙和病情严重者一般都是脖颈平垂,在晒背台上呆滞不动,不久即死亡。
主要症状是脖颈粗大、发红,有周身水肿,同时还伴有红班、腐皮等,有的口、鼻出血,眼睛混浊发白、失明,肝脏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出血点或坏死病灶,肠道充血发炎。
2、预防
(1)成鳖和亲鳖在放养前,要将池塘底池和沙子翻耕一遍,然后暴晒几天,再每公顷用3000千克生石灰喷洒消毒,为成鳖和亲鳖的入池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2)放鳖前,每立方米水体泼洒3千克生石灰;或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0.15毫克/千克,彻底清塘。
(3)鳖种下池前用浓度为1%~3%的盐水,或5~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精,或10~3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4)活饵料洗净后用5%盐水浸洗5分钟,食场定期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
(5)食物要适口,营养丰富,供应充足,可采摘新鲜马齿苋粉碎后,拌入饵料,或煮水浸泡病鳖。
(6)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4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并内服治疗药“治鳖灵1号”或“治鳖灵2号”3天后,药量减半。
(7)在日常饲养中,应经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和管理,保持水体清洁,经常换水。在发病初期可每天加注5厘米的新水,使病情减轻和缓解。
(8)平常收集病鳖的肝、肾、脾等组织,做成土法疫苗。注射后放池,以增强鳖的自身免疫力。
3、治疗
(1)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发现病鳖,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
(2)每隔1~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3~0.5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共洒1~3次。
(3)每100千克鳖用15克“治鳖灵1号”,或20克土霉素,或20克青霉素拌饵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或者100公斤鳖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1500万~2000万,混入饲料中一次投喂。
(4)硫酸铜8~10克溶于l立方米水中,浸洗病鳖10~20分钟,或链霉素50毫克/升浸洗3小时,每天1次。
(5)单个爬上晒台、沙中和在水面独游的病鳖,每千克鳖可腹腔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10~20万单位一次,不连续注射,重病者可间隔3~4天再注射一次。
(6)按每千克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肌注链霉素后,放入浓度为0.75%的土霉素水溶液中浸洗30分钟。
(7)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在体表病灶处涂“治鳖灵1号”,同时后退肌肉或腹腔注射“治鳖灵2号”。
(8)用病鳖肝、脾制成土制疫苗,每公斤鳖重治疗量1~2毫升,预防剂量减半。

鲢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




1.病原体:主要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等三类细菌引起。

2.症状: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剥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鳃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剖开腹腔,有淡黄色、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道充气、无食;肝、脾、肾肿大。

3.流行情况: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鱼类最多的一种新出现的流行病。从1988年开始,此病从南到北,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各淡水鱼养殖地区的不同养殖水域中广泛流行,是养鱼历史上罕见的疾病之一。此病流行季节,从每年的2月底至11月,水温在9~36℃,其中尤以水温为28~32℃发病最为严重。主要为害鲢、鳙、鲤、鲫、鳊、草鱼等,发病率高,死亡率为30~50%。

4.防治方法:

①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就地培育健壮鱼种。

②彻底清塘。用生石灰干法彻底清塘,水深约10厘米,每公顷用0.75~1.125吨,8天后放鱼入池,每公顷水深1米的水体用1.875~2.25吨带水清塘,15天后放鱼入池。

③综合治疗。第1天杀灭鱼体表寄生虫(用药应有针对性,可采用敌百虫或硫酸铜等),第2~6天连续投喂杀菌药饵(100千克鱼体重用氧氟沙星或氟本尼考2~4克),第3~5天,每立方水体用含氯制剂(三氯异氢尿酸或二溴海因等)0.3~0.5克全池遍洒,第10天左右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30~40克全池遍洒一次。


鳙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



1、病原体

主要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等三类细菌引起。

2、流行情况

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鱼类最多的一种流行病。从1988年开始,此病从南到北,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各淡水鱼养殖地区的不同养殖水域中广泛流行,是养鱼历史上罕见的疾病之一。此病流行季节,从每年的2月底至11月,水温在9~36℃,其中尤以水温为28~32℃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高,死亡率为30%~50%。

3、症状

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剥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鳃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剖开腹腔,有淡黄色、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道充气、无食;肝、脾、肾肿大。

4、防治方法

(1)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就地培育健壮鱼种。

(2)用生石灰干法彻底清塘,水深约10厘米,每公顷用0.75~1.125吨,8天后放鱼入池,每公顷水深1米的水体用1.875~2.25吨带水清塘,15天后放鱼入池。

(3)综合治疗:第1天杀灭鱼体表寄生虫(用药应有针对性,可采用敌百虫或硫酸铜等),第2~6天连续投喂杀菌药饵(100千克鱼体重用氟苯尼考2~4克),第3~5天,每立方水体用含氯制剂(三氯异氢尿酸或二溴海因等)0.3~0.5克全池遍洒,第10天左右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30~40克全池遍洒一次。


甲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又叫红脖子病、红底斑病。
1.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等革兰氏阴性杆菌。
2.症状:病鳖的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充血、出血,口及鼻孔流血水,全身肿胀,有的颈部不能缩入,眼失明,腹腔内有腹水。
3.流行情况:全国养鳖地区均有发生,尤以温室养鳖为严重,自稚鳖至亲鳖均受害,死亡率高。
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免疫学诊断。
5.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6.治疗方法:外泼含氯消毒药1~3次,每次间隔1~2天,每千克饲料中加鳖治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已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可在体表病灶处涂鳖治灵1号,同时在后腿肌肉或腹腔注射鳖治灵2号,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并隔离饲养。严重的病鳖在注射3天后尚未痊愈的,可再注射一次。治愈后隔2天洒一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多福可乐和玉垒菌。

花白鲢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花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体与致病机理已非常清楚,从流行情况与防治结果看,高温养殖期的暴发性出血病呈现出治愈后容易反复的特点,低水温期的暴发性出血病呈现出难以控制的特点。

病原体: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多种,有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C、水体有机质过多时,病愈后全池泼洒“活力六六+磷肥”或干洒“双效粒立底改素”;D、频繁施用畜禽粪便的养殖水体,病愈后全池泼洒“活力58+磷肥”或“酵素+磷肥”
④口服药物的方法。用粉状料如油糠等拌“精品出血克星+新肝宝+酶合电解多维”口服3~5天。

使用的药物确定后,用药顺序为先全池泼洒杀虫药,然后再泼洒杀菌药,在使用杀虫、杀菌药的同时口服药物,治愈后再使用水质改良剂调水。

特别提示:①用药期间最好是连续三天晴好天气;②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期间严禁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严禁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粪肥及氮肥),严禁对池水进行大排大灌;③数次用药未治愈或死亡量过大或水质过肥时应首先使用“解毒调水宝”等改良水质后再行用药;④快速治疗时,也可采用全池泼洒“鱼雷(或鱼血平)+止血烂鳃停”的方法;⑤治疗因环境突变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不得使用杀虫、杀菌药物,可使用氧化类或非氧化类及微生态制剂、磷肥等改良与调节水质;⑥预防拉网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可在拉网前全池泼洒“正离子铜”,或拉网后全池泼洒“康乐”或“拉网宝”。

草鱼气泡病继发细菌性感染一例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西山村黄老板有一鱼塘,面积20亩,平均水深1.5米,配备3kw叶轮式增氧机2台,3kw水车式增氧机1台,主养草鱼,套养花鲢和白鲢。

2018年9月14日,黄老板致电豫翔水产技术员说:“最近一个星期草鱼越死越多,赶紧过来看看,要怎么处理?”

当天下午,豫翔水产技术员赶往黄老板鱼塘。巡塘一周,发现草鱼的死亡数量大概有一百多条;鱼塘水色较浓,塘中央漂浮一层裸甲藻呈铁锈色,部分塘边聚集有蓝藻。检测水质,PH值9.2,氨氮和亚硝酸盐均在正常范围内。

捕捞两尾发病的草鱼进行检查,外观草鱼眼眶四周充血发红,眼球突出,嘴发红。鳃丝轻微腐烂,镜检有气泡气柱,无寄生虫;剖检内脏器官,有腹水流出,肠道无食,有积水,肝脏轻微发白,鱼鳔充血。

黄老板说:“刚开始只是发现一两条鱼死,就用了菌制剂调水,还用了改底药。但死鱼情况并没有好转,每天还不断有死,直到现在每天死鱼30条以上。”

根据鱼塘水色较浓,PH值偏高,病鱼烂鳃且镜检鳃丝发现气泡、气柱,判断为草鱼气泡病。结合对黄老板的问诊结果,草鱼因气泡病出现了零星死亡,但因不知病因,未能及时进行消毒等正确处理方式,使草鱼继发感染了细菌病,导致死亡量不断增加。

根据黄老板鱼塘的实际情况,豫翔水产技术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全塘使用速解安,缓解草鱼的气泡病症状,改水解毒。

2、全塘使用亩亩安杀菌消毒。

3、后期拌料内服三黄散,多种维生素等保健药,增强鱼体质,提高免疫力。

9月15日上午,全塘泼洒速解安。

9月15日下午,全塘泼洒亩亩安。

9月16日,台风天气,停料一天。

9月17日,豫翔水产技术员到塘回访黄老板。巡塘可见,草鱼死亡数量明显减少,有五六条左右。

9月19日,豫翔水产技术员再次到塘回访黄老板,黄老板很高兴地说:“现在没有死鱼了,幸亏得到处理了,不然死鱼更多,损失更多。”

根据豫翔水产技术员以上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与技术服务,得出以下结论:

1、此次草鱼是因气泡病出现死亡,但处理不及时,继发感染了细菌病,导致死亡量不断增加。

2、当气泡病发生,应及时使用速解安等药品进行缓解与解毒,再使用亩亩安、聚维酮碘等消毒药预防细菌病的继发。

3、对于气泡病,预防是关键。保持深水位(2米以上),多开增氧机,加大曝气力度;巧用菌,多补碳,塘头常备速解安等急救药。

高温天要加强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一些养殖区域,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率高达3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近日,笔者走访顺德区伦教镇的某渔药店时,遇到当地的养殖户梁老板带着斑点叉尾鮰养殖池的水质到该药店进行检测。梁老板告诉笔者,他养殖叉尾鮰已经有十几年了,发现细菌性败血症是养殖过程中很常见,并且较难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当前季节,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质易恶化,更易引起该病的发生,所以要时刻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于是他在发现鱼不吃食时立即带上水质来检测。不出意料,经药店的工作人员检测后,发现池水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如果不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救,很容易引起叉尾鮰发病。

因此,针对当前广东省气温、水温偏高,天气闷热、多变,时有暴雨,容易引发鱼类发生重大病害的情况,本文介绍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1、了解疾病流行情况很重要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等致病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水温20℃以上的4~9月份,以水温25℃以上的6~7月份最严重。该病发生在高温季节时,多为急症,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病情持续2~3天即成为暴发性病害,造成鮰鱼大批死亡。

2、掌握疾病症状对诊断疾病有帮助

发病初期,病鱼数量少,体色略暗黑,离群独游。多数病鮰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少部分病鱼有轻微烂鳃,鳃丝有淤血,呈暗红色;肝、肾脏轻微肿胀,胆汁淡绿色或浅黄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病鱼症状逐渐明显:鱼头部出血,眼球出血,向外突出;口腔内上下颌点状出血;鳍条边缘开始溃烂,基部充血;体表黏液增多,体两侧病灶皮肤呈圆斑状灰白色或不规则形状,病灶中央有一小红血点,病灶皮下肌肉组织红肿,严重时溃烂。体内有腹腔积水,呈血红色,胆、肾脏肿大,肝脏多呈灰白色,表,胆汁呈淡红色。

3、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渔药店的技术人员表示,该病主要是由于放养鱼苗前清塘、消毒不彻底;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鮰鱼体表机械性创伤,易继发感染病原菌或是水质管理措施不到位,尤其底层水体溶氧长期不足或不稳定,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等引起。因此,建议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是在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其次是合理调控水质。定期注、排水,保持水质清爽。科学使用增氧机、化学增氧剂、化学水质改良剂及微生态制剂等,长期保持水体溶氧4.5毫克/升以上,控制水体pH值小于8.5,呈微碱性;控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如果超标,尽快泼洒一些降解药物进行降解,如亚硝酸盐氮有机降解剂等。

第三是定期施药预防。施药要外泼、内服相结合。在发病高峰期,定期外用漂白粉0.7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二元)0.15~0.20克/立方米或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定期内服微生态制剂、大蒜素、三黄粉、免疫增强剂,或服用诺氟沙星、土霉素等药物。

发现疾病后,要在疾病初期立即采取措施对症治疗,以控制疾病大面积感染。渔药店的技术人员提醒养殖户,如果是由寄生虫寄生引起鮰鱼体表受损,继发感染细菌引发此病,应先彻底杀虫后再杀菌,但因鮰鱼是无鳞鱼,在选用杀虫剂时要谨慎;杀虫后再外用二氧化氯0.25~0.3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灭菌消毒,隔一天一次,连用3~4次,配合使用大苏打(0.75千克/亩)、颗粒增氧剂等撒入池中,沉入池底,改善底层水质。

内服时可用恩诺沙星拌饵投喂,连用5~7天,同时,配合内服中西保肝药剂、高稳Vc、免疫多糖等改善病鱼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病情严重时,可添加氟苯尼考复配鱼药,但用内服药前,需停食1天,并且饲料量减半。

病害治愈后停药5天,然后外泼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降解治疗过程中的残留药物,以恢复鮰鱼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养殖水体生态平衡。

时下,广东地区的温度逐渐升高,天气愈加闷热,养殖户要在水质调节上要做足功课,为鮰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2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