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由弧菌引起的对虾红尾、红身、空肠空胃等不良现象


近几年来,对虾弧菌病是水产养殖业危害量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一旦该病在群体中暴发,如果不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可达100%。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失去食欲,红尾、红身、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

建议以下治疗办法:
(上图肝胰脏明显萎缩,空肠空胃)

■控制绿弧菌:先用水毒净(1.5~2.0亩/包)干撒,傍晚鱼虾卫安(2.5~3.0亩/包)+鱼虾卫士(1.5~2.0亩/瓶)泼洒,隔天接着使用猎弧(1亩/包)+育藻膏(5亩/桶),每7~10天一次以控绿弧菌。

■控制黄弧菌和发光藻类以及红尾红身、瘦身:晚上先用福地安(1.5~2.0亩/瓶)+正强1号(1.5~2.0亩/包)干撒,隔天接着使用猎弧(1亩/包),每7~10天一次以控黄弧菌。
■如果两种弧菌都有,那白天先用鱼虾卫安2.5亩/包+鱼虾卫士1.5亩/瓶,再按照控制黄弧菌的方法处理。

■由弧菌引发的,或低温期造成的空肠不空胃、红尾红须等:白天先用鱼虾卫安(2.5~3.0亩/包)+鱼虾卫士(1.5~2.0亩/瓶),晚上福地安(1.5~2.0亩/瓶)+降解灵片(1.5亩/包)干撒。隔天再用鱼虾卫士(1.5~2.0亩/瓶)泼洒,晚上再用福地安(2.0亩/瓶)+降解灵片(2.0亩/包)干撒。

延伸阅读

对虾养殖弧菌防控技术,普通人也能驾驭


撰稿|江苏粤海梁学旺

如果说近年来导致对虾频频产生偷死、肠炎、空肠空胃、烂鳃、烂眼、荧光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那一定得说说弧菌。如今,弧菌已发展成为危害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原菌,影响范围遍布全球。

弧菌种类很多,有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其中最具有危害性的弧菌是副溶血弧菌,其生长繁殖能力极强。在30‰~60‰食盐水环境下可迅速繁殖,最适环境每8~9分钟为1周期;能在pH值5~11、温度达到10~42℃等各种恶劣条件下生长繁殖。


弧菌发病原理

★哈维氏弧菌
致病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濒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溶藻弧菌
致病机理:主要取决于宿主,宿主所在的环境、菌本身之间的关系,致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在其侵袭和增殖过程中对机体造成的细胞核组织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陈代谢或机能而造成。

★副溶血弧菌
主要致病机理:产生一些毒素及酶,破坏虾体。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肝胰脏先是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发黑,后期肝胰脏开始发黄发白,直至死亡。对虾发病期间,通常上料很慢,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一般为2~5天。

弧菌检测方法

对虾养殖中,取虾苗和虾塘水体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菌落呈现黄色的是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蓝绿色为副溶血弧菌;虾苗幼体菌血症、对虾空肠空胃、烂鳃等主要病原菌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虾苗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


水体弧菌简易检测步骤:用1ml的一次性吸管,吸取待检水样(水样取底部或气泵处)→然后滴三滴(100ul)水样到弧菌培养皿上→再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放于36℃(或棚内24h)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18小时即可。

虾体弧菌简易检测步骤:用已消毒的镊子取虾少量肝胰脏→放于弧菌培养基上→使用涂布棒涂布均匀→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18小时即可。


案例分析


预防及解决方法
1.降盐度:由于弧菌不易在高盐低盐的环境下大量繁殖,这样养殖前期可通过降盐度的方法抑制弧菌繁殖,一般来苗时盐度是20,一天可降低3个盐度,将盐度降到10左右,之后根据当地水体盐度,一天升3个盐度,直至和养殖用水盐度一样,这种方法经过5天就可以将弧菌降到极低的水平。

2.服务产品抑制或杀灭:市场上一般用蛭弧菌(粤海弧菌清)吞噬裂解水中的弧菌,建议加大量使用,放苗前就开始使用,另一种是芽孢杆菌(粤海富水美),可以抑制弧菌,效果相当明显,长期使用,能有效抑制弧菌繁殖,建议两种同时使用,同时定期补充乳酸菌(粤海美益添)、光合等活菌效果更佳。

3.加大换水量:加大换水量可以将水中的弧菌排出,换入新水,稀释弧菌。

4.控制温度: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水温低,虾体吃食消化慢,不易将体内的弧菌排出,温度过高,水体中弧菌繁殖较快,易发病。

5.消毒杀菌:棚外放置高锰酸钾稀释液,预防进入人员携带病原菌,同时对于棚内定期用聚维酮碘(粤海金碘)、过硫酸氢钾(粤海渔底安)等消毒杀菌物质消毒。

6.改底:对于小棚养殖,改底尤为重要,前期使用生物底改(粤海生物底改),中期交替使用生物底改与化学底改(粤海501与富力氧组合使用),后期使用化学底改,根据养殖情况改底。

7.精准投喂饲料:最好是“少量多次”,一天投喂四餐,每餐控制在1~1.5小时之内食完为好,因为过剩饲料易成为弧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8.水源:好的水源是养虾成功的关键,所以选择水源时,要远离化工厂以及养殖猪牛鸡鸭等地。

天气变化引起的南美白对虾应激性红体的处理措施



10月23日,儋州周老板有一口塘虾已长到50多头,提料台时发现大量虾腿发红,体色也带有暗红,因此来电询问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办。经过沟通了解当时的水质水色情况后,让周老板用水盆装半盆表层水然后往盆里放些红色的虾,观察虾体变化,5分钟后周老板来电说2、3分钟后虾的颜色已全部变为正常颜色。

根据此情况,判断是应激性红体。建议:

第一天,当天用速安(2亩/包)+高稳c(2亩/包)浸泡2小时后全塘泼洒解毒增氧抗应激,同时用黑金神(4亩/包)+粉剂活菌王(2亩/包)+红糖(2亩/斤)净化水质和强化水体营养补菌,浸泡过夜到第二天出太阳时全塘泼洒。

第二天,晚上再用一次速安(2亩/包)+高稳c(2亩/包)浸泡2小时后全塘泼洒。

第三天周老板来电:第二天时虾已好转,第三天全部变回正常颜色,体色非常漂亮。

临高儋州技术王卷

冬棚养殖对虾控温过高易产生弧菌感染引起的黑鳃病




冬棚养殖水温总体上偏低,细菌性病害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如气温回升,水温升高了,或通过锅炉管道升温时,由于池底有机污物的厌氧发酵作用,反而易繁殖弧菌、感染弧菌引起的黑鳃病。
症状:
冬棚虾出现黑鳃病的症状:病虾局部鳃丝呈黑色,头胸甲内缘有黑色素沉着,有的可见明显溃疡,头胸甲外侧可见黑褐色轮廓,虾体表也有数量不等、大小形状不一的黑褐色斑块。
病因:大多是由溶解几丁质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吸附、侵蚀甲壳导致出现病理性黑褐斑,主要的致病菌有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黄杆菌等。
出现黑鳃病的情况:
一是池底死藻、沉积的对虾粪便及饲料残饵过多,水温升高时在池底腐败发
酵,池底有粘滑、发黑的有机污物。
二是水温在28-32度左右,水体过于浓绿或上清下浊,出现分层。
三是镜检绿弧菌超标。
说明:微生物得以繁殖的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合适的水温,二是有机营养源(有机污物),对厌气性微生物来说,光照和溶解氧并非限制性因素。所以防控绿弧菌感染引起的黑鳃病不容忽视。
解决方案:
处理:用虾泰乐(弧菌藻毒净)+红糖浸泡2-4小时后与噬菌蛭弧菌配合泼洒2-3次。
全程防控:最好定期泼洒肽泰乐(125克/亩)+生物底净(250克/亩),每10天泼洒一次,加红糖2-3斤浸泡2-4小时后泼洒,不受阴雨天的限制。

方案解读:
为何用虾泰乐+生物底净能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这里有两个关键控点:
一是虾泰乐为超浓缩乳酸粪肠球菌与纯生硝化菌、放线菌及多种生物分解酶的复合体,与绿弧菌营养源具有定向竞争性,并具有强大的产酸产酶作用来抑控绿弧菌的繁殖(请注意;这是抑控,不是杀灭,如果绿弧菌已繁殖起来再泼洒虾泰乐是不能立即搞掉它的,只能慢慢“饿”死它),这是也是在处理黑鳃病时我们主张配合用噬菌蛭弧菌的原因。
二是生物底净是由放线菌、酵母菌、纳豆杆菌、乳菌杆菌、硫化细菌等大量兼气性细菌复合发酵而成,具有强大的分解底污功能,能有效协同虾泰乐构建起强大的生物屏障,并能定向矿化池底有机污物为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有效促进池塘氮循环。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再加红糖来进一步发酵,菌液进入水体后现需要光源就能迅速繁殖,直接酶解病害弧菌毒素,溶解弧菌。


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请关注:弧菌病诱因与防控措施



对虾弧菌病,对对虾养殖造成严重的影响。弧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养殖水体环境不良、底质恶化、虾体受机械损伤时,在对虾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弧菌病。弧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率可达100%,发病严重的虾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

一、对虾弧菌病症状

对虾弧菌病的主要症状为:红腿、黄黑鰓、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在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肠中内无食物残留。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偷死病”就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其所引起的弧菌病特点是: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弧菌起的对虾病还具有普发性,对虾的种苗也会感染,通常以蚤状幼体Ⅱ期以后发病率最高。有的虾苗提前到蚤状幼体Ⅰ期,部分在无节幼体后期即开始发病,这与自然海水的污染及水质恶化有关。患病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在烧杯中沉于水底,不久死亡;大部分为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仅1~2天,且传染性强,一旦发现有患病虾苗,很快全池虾苗发病;部分慢性型虾苗体表严重粘脏,蜕皮困难,不久便会死亡。

二、防控措施

为防治对虾弧菌病,应尽可能消除传染源及切断传染途径,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控制对虾弧菌病的暴发,提高养殖成功率。

1、彻底清塘消毒。一是清掉污泥,加入生石灰改良底质,堵漏防渗(防止病毒“串联”传播),为对虾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二是应用消毒药物杀灭池内敌害生物。

2、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每次进水必须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消毒后,应向池中加入藻种和有益微生物细菌,以维持水中有益种群的优势性,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可以减少水体中残饵,减轻虾塘受污染的压力。放苗前10天左右,全池泼撒经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为了加快肥水还可施用生物肥水王(微生物肥料),把水培至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cm。水要肥而爽,营造良好的藻相,使其中有足够的活饵料,达到肉眼可见水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投苗后半个月内主要依靠天然生物饵料,可少投甚至不投人工饵料。

3、投放优质、不携带病毒原的虾苗。虾苗质量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质量好的虾苗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养殖成功,因为还涉及到养殖水环境、饲料与技术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但劣质、带有病毒原的虾苗一定难养。

4、科学投饲。投喂要选用正规厂家的优质配合饲料,其中主要营养成份要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其他微量元素也要配比合理。整个养殖过程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傍晩后和凊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投饵1个半小时后对虾空胃率高(超过30%)的应适当多喂;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以上时少喂;风和日丽时多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流侵袭(降温5℃以下)时少喂或不喂;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一天后多喂;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5、综合管理。养殖期间适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三黄精华素、肝胆利康、黄芪多肽)、维生素(健渔新能源、全效解激灵、氨基酸液体维生素)等增强对虾体质的生物添加剂,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弧菌的继发性感染。在每年的弧菌病流行季节,每7-10天改底一次,陈塘底肥需要使用“超能改底王”和“二氧化氯泡腾片”、“泡腾碘”等勤改底和底质消毒。每10~15天全塘泼洒“超能金碘”、“菌毒克”水体消毒。用“诱食解毒灵”、“解毒碧水安”及时解毒和降低水体PH值。有效配合使用“EM益生菌原种”、“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可有效预防弧菌病的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更要提倡使用芽孢杆菌等反硝化菌类微生物净水剂,以减少池底污泥的沉积。养殖期间要注重水体溶氧。有效培养池塘水体益藻“蛋白核小球藻”“硅藻源”。

适时开动増氧机,保持池中溶解氧含量大于4mg/L,自始至终为对虾生长保持良好的环境。

暴发性对虾病害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防控?



暴发性对虾病害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水源传播
进水时引进病原微生物,这个途径是最常见的病害传播途径之一,也是区域性疾病爆发最常见的感染途径。针对这个在前中期尽量少进水;进水后严格的消毒杀菌(用雅碘或水维康或二氧化氯或灭弧菌等等);以及用蓄水池处理等等这些措施都是较好的预防方法。另外,很多病原微生物都不能通过简单的过滤、沉淀和消毒来清除,所以在发病高峰期封闭式管理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土壤传播
底质淤泥里经常会有病原体休眠其中,等到环境适合繁殖了,再复苏感染鱼虾(当然由于环境的影响,此时复苏过来的大多数致病菌都成了弱毒性的慢性病原体,也就是感染更隐蔽,潜伏期更长,发病更不易察觉),所以彻底的清塘晒塘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养殖中也可频繁使用底安、科环底优、活性铁甲、爽水靓底宝等来防控。
动物传播
水蛛、杂虾、杂蟹、杂鱼、飞鸟等等都会传播病菌。放苗前都要提前处理。定期不定期用雅碘或水维康或芪黄参或水优+灭弧菌消毒也是较为简单的防控措施。


设备传播
氧机、饲喂工具、衣物都应严格消毒处理或分开使用。

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持续更新)



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一直是分不开的,弧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细菌,其致病性如何,与养殖对虾病害的发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又应该如何防控弧菌病的感染呢?不少的养殖老板一直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我想利用几篇小文章来描述一下我所掌握的信息。
从症状上看,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出现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在缓慢流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疾病还较多,如上述的红腿、(2)肠毒素作用,造致对虾消化道组织损伤,回肠糜烂,胃粘膜炎,甚至肝胰脏、消化功能紊乱;(3)产生脲酶,使对虾肠液积聚产生肠道积水,严重者可能出现拉白便现象;(4)胞外产物可使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生长速度慢,以致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
2、哈维氏弧菌。
哈维氏弧菌是发光的海洋细菌,它是最近十多年来才逐步认识的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病原细菌。该菌在TCBS培养基上检测呈现黄色,虾苗的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哈维氏弧菌的主要致病机理是: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3、溶藻弧菌。
该菌感染对虾多发生在夏季,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感染虾苗时可导致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部分红体病、白斑病也是溶藻弧菌所引起。溶藻弧菌感染对虾发病主要取决于宿主,宿主所在的环境,菌本身之间的关系,致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在其侵袭和增殖过程中对机体造成的细胞核组织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陈代谢或机能而造成。
4、鳗弧菌
鳗弧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鳗孤菌分成5个生物型,即鳗孤菌生物A、B、C、D、E型。研究表明,鳗弧菌是多种养殖对虾感染发病的一种重要弧菌之一。南美白对虾、褐对虾和中国对虾都已证明分以感染鳗弧菌。投放带鳗弧菌的虾苗,水质不好时,碰上阴雨天气、时冷时热交替出现将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氧变化大,水色变化快,潜在对虾体内的弧菌得到大规模的繁殖和复制,可加速弧菌的传播和流行,必将给对虾养殖构成严重威胁。(续)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如何防控由弧菌引起的对虾红尾、红身、空肠空胃等不良现象》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狗狗红疙瘩”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4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