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肠炎病应该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贾文涛/文

草鱼肠炎病是一种严重的鱼类病害,常发于春夏季节,致死率很高,且初期症状不容易判别。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策略,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分析草鱼肠炎病发病原因及症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一、主要发病原因及症状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草鱼肠炎病的发病都和不卫生的投食和环境有关。尤其在夏季,温度经常会超过24摄氏度,给草鱼投食没有消毒的劣质饲料和水草,更容易患此病。而且在草鱼肠炎病的发病初期,养殖户是不容易发现的。因为,草鱼在发病初期、甚至是发病前,食欲都特别旺盛,偶尔会有几尾死鱼浮上水面,养殖户也会认为是正常现象,不会提起重视。同时,养殖户发现草鱼食欲特别旺盛后,还会继续加大强度进行投喂,这样就造成患病的草鱼越来越多。一旦后果严重,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笔者认为,在发现草鱼大批死亡后,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更大程度的损失。

那么如何才能判定草鱼是患上了肠炎病呢?病鱼肛门外突红肿,肚子膨大,腹腔积水,轻压腹部,从肛门流出淡黄色液体,解剖鱼体,发现肝脏微发白,肠壁血管充血,黏膜脱落,拎起鱼肠,则一节一节断裂,肠内无食物。另外,胸鳍基部、腹部、眼眶周围等部位充血。蛀鳍、鳞片脱落处腐烂,有水霉菌症状。综合诊断:主要为细菌性肠炎,并发出血病和赤皮病。

二、预防和治疗策略

1.预防

对草鱼肠炎病的预防工作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经常去做。常用的控制策略可以采取从增强草鱼免疫力、控制病原、水体消毒和喂食药物等几个方法。首先,要对养殖池塘进行严格消毒,以保障草鱼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定期向池塘泼洒漂白粉。其次,投食的饲料要新鲜,不要喂食劣质的饲料,这也是控制病原的关键手段。在发病季节之前,要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来预防发病,而在发病季节中,最多时隔半个月,要用鱼服康A型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2到3天,这之间的治疗量可以为之前的一半。

2.治疗

一旦确定草鱼患上了肠炎病之后,应该尽快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以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当然,治疗方法也并不是单一的,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以前,采用较多的是在饲料中拌入治疗药物的方法,可是实际情况是,取得的效果很有限。这是因为,已经患病的部分鱼类食欲已经减退,甚至不能进食,也就造成了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外消内治的方法,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为,首先,在池塘中泼洒溴氯海因外消药物进行消毒;时隔一天之后,开始投喂拌入治疗药物的饲料,可用精饲料1千克、大蒜头(捣碎)100克以及食盐100克的比例进行调制,连续投喂6天,每日两次。其中,在第三天和第六天的时候,再按照溴氯海因外消药物进行消毒一次。半个月后,用适量的光合细菌调节水质。这样,就可以取得巩固疗效的效果,而且治疗效果明显。

相关知识

养殖户应该怎样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1.注重养殖环境营造

(1)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塘杂草,挖去塘底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冻晒数日;堵漏洞,加固塘埂,并夯实;泥鳅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次日将底泥石灰水耙匀,曝晒;1周后进水,再用10~15克/立方米漂白粉对水体消毒。

(2)栽种水生植物。用池面1/2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泥鳅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同时水生植物根部会有生长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注重泥鳅苗种放养

(1)把好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富有粘液、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注意剔除体表或口腔内有伤的鳅种。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尽量一致。拉网、运输和分塘时,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前要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毫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浸浴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

(3)苗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塘口等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3.注重养殖过程中的预防

(1)饵料投饵要科学合理。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饵料投喂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泥鳅非常贪食,遇到适口的动物性饵料就会拼命地吃,造成肠道堵塞,消化不良,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2)水质调节。酷暑季节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其它季节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3)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对水体消毒和拌饵投喂。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三、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1.肠炎病。症状:病鱼厌食、离群、腹部有红斑,鱼体发黑,肛门红肿,初期排出白色线状粘液,解剖后肠道发炎充血。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每100千克饲料添加肠炎灵0.5~1千克,连续投喂5~7天。

2.水霉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早春最为流行。发病初期,泥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泥鳅急躁不安,随着病情的加重,泥鳅逐渐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用4%的食盐水加4%的小苏打溶液浸洗病鳅5~1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3.寄生虫病。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苗种鳃上或受伤部位。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严重时会死亡。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制成的合剂或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4.气泡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或溶解氧过于饱和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发病时,首先加注新水,同时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5.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体表,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日本鳗鲡肠炎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冬春、春夏交替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气候突变,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暴风雨频繁,而该季节又是日本鳗鲡生长高峰期,摄食量大,代谢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也易于恶化,因而容易暴发肠炎病。同时,饲料品质不佳、投喂过量或频繁用药也是导致发生肠炎病的重要因素。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一、细菌性肠炎
1、外观症状:发病后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食。病鳗活力较差,部分鳗离群独游,池水面可见粪便漂浮。鳗鱼腹部略肿,肛门突出发红,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气味恶臭。
2、预防方法:⑴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防止投喂过期变质及质量较差的饲料。⑵控制投饵料,特别在季节变化、水温不稳时,宁少勿多。⑶注意饲料卫生,红虫消毒彻底,不投活力差的红虫,拌料水要消毒干净,饲料工具消毒和投料台消毒清洗。⑷投喂保护肠功能的添加剂:如胃乐舒、鳗鱼营养抗病素、大豆卵磷脂、益生素、保卫素、维生素c酯、酵母等,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药物如大蒜素,黄连素、百毒宁等。
3、治疗方法: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1-1.5克/公斤料+保卫素3克/公斤料,或者速诺3克+百毒宁3克/公斤料,连续使用3-5天,同时改投花粉、营养抗病素、酵母等。病情严重时,选用有效抗菌素,如康特灵0.5克/公斤料或者安普乐3克/公斤料,添加大蒜素0.1-0.5克/公斤料和肠道保卫素,连续使用5天,改用益生素和肝乐舒等。
二、药害引发结肠炎
1、外观症状:病鳗摄食量下降,摄食时间长,消化不良,饲料效率低下,生长缓慢。养殖观察时,经常在池水面或池底,排污箱周围发现许多黑色或白色外包粘膜粪便。粪便较正常的硬且短,经常发现后期粪便中有透明胶状体。添加鱼油或饱食后浮粪增多。
2、预防方法:①主要是合理用药,禁止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等,选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在饲料中添加护肠护肝药物如三黄粉、百毒宁、鳗鱼营养抗病素、肝乐舒、保卫素、大豆卵磷脂等。②减少鳗鱼应激,选别操作仔细,尽可能缩短时间,选别后适当用低浓度百虫杀、必克毒、福尔马林等消毒。应用甲苯咪唑及制剂之后,先用北大净水宝、氨氯净消除药害,再用药物刺激粘液分泌,消除皮质醇的沉积。③经常性添加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EM细菌、光合细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牧乐888、肝乐舒、保卫素、鳗鱼营养抗病素、复方大蒜素、盐酸黄连素、654-2(山莨菪碱)等。
3、治疗方法:①鳗鱼出现此种肠炎,首先要正确诊断,忌用抗生素处理。②确诊后选用有效药物内服治疗,挑选优质饲料,保证营养,添加活血物质如营养抗病素、益血康、保卫素、山莨菪碱(654-2)、牧乐888等,可以配合使用纳豆命、优质酵母、强化多维、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③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制订恢复计划,投饲量严格控制,按15—30天为一疗程,逐步恢复,忌操之过急和急功近利,任何恢复计划都不可能在3—5天内明显显效。外用消毒药物要有选择,以减少刺激,可以保持使用5‰浓度的盐水或者使用高效增氧剂、强力海因、聚维酮碘、百虫杀、必克毒等消毒,尽可能回避甲苯咪唑驱虫。

肠炎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经口传染。鳗鱼一旦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部分鳗鱼挂台盘柱,游动乏力,可见鳗鱼粪便漂浮于池水面,粪便外包粘膜,呈黄褐色条状便,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肠道积血,轻压病鳗腹部,肛门口会流出恶臭的脓汁。解剖可见消化道粘膜脱落,出血发红。
还有一种症状为:粪便呈白色粘液便,水中粘液块状悬浮物较多,在池中排污时,用捞海捞取时可见大量白色的粘液便,俗称“拉白痢”或“拉白屎”。
预防措施: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气候突变时要科学控制投喂量;使用优质鱼油,并根据鳗鱼的规格大小及水温等情况酌情添加;勿频繁随意内服抗菌素、各类添加剂;加强排污,调控好水质;定期内服微生态制剂(如鳗鱼专用益生素BD602)、生大蒜、保肝利胆及帮助消化类保健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查明发病因子,在排除由于投喂不当或饲料质量等因素引起后,再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病情适当停食,及时调节池水。用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0.6~1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3~4次。
2.恢复少量摄食后,暂停添加鱼油。症状较轻的,可在饲料中用生大蒜(用量为饲料投喂量的0.5%~1.0%)磨浆加食盐(3~5克/千克饲料)拌匀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或拌料内服黄连素(使用中药黄连熬汁也可),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酵母片、利胃散及保肝宁等),连续投喂一周。
3.病情较严重的(或拉白痢),可内服(每千克饲料添加)三叶鬼针草5克、野山楂5克、陈皮5克、穿心莲片4~6片、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3克,投喂3~5天后,将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改为BD602(鳗用益生素)3~5克,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肝泰乐10~12片、VC3克、酵母片、利胃散等)再连续投喂5~7天。
治疗日本鳗鲡肠炎病,除了要杀灭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外,同时要重视内脏功能的恢复与肠道有益菌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该病的彻底治愈,以防复发。因此,在内服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肠炎病时,前期主要使用消炎杀菌药物,而在治疗后期则往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的药物及微生态制剂。

关于泥鳅肠炎病的防治建议



1、发病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停止摄食,离群,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即有血黄色的粘液流出,解剖后可以发现腹内有大量的积液,肠道紫红色,肠内无食物。

2、流行及发病原因

水温20℃时开始流行,多与细菌性烂鳃病、赤庆病等并发,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3、预防措施

1)保持水质清新,通过使用高效氧化剂过硫酸氢钾(底立安)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物质进行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泥鳅吞食产生腹部胀气而导致肠炎发生;
2)投喂优质饲料,尽量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投喂膨化料,投喂前先把膨化料用适量的水浸泡,让膨化料充分吸水膨胀再喂,以免泥鳅进食太多影响到肠道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
3)定期使用5%维生素C(应激灵)加0.2%大蒜素拌料投喂。

4、治疗建议

1)适当减料或停料,适当换水,维持水质清新;
2)内服:5%维生素C+0.3%大蒜素+5%三黄散拌料投喂3-5天;
3)外消:戊二醛或苯扎溴铵或聚维酮碘交替使用,隔天1次,连续2次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


病因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

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

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鲤鱼肠炎及烂鳃病的防治


李志刚(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水产站164155)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1临床症状

肠炎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大,体色发黑,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类似脓血状物流出,有的鱼离群独游,少食,特别是头部乌黑。有的鱼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病鱼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病鱼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

2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剖开肠炎病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有时发现成形的粪便间连有很长的、透明的胶体;解剖观察,肝脏变异、肠道的后部发红;剪开肠道发现肠壁变白、较薄甚至透明,肠道的内黏膜脱落现象严重。

无菌采集病死鱼肠道内容物和腮病变部位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肠内容物涂片发现大量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腮病变部位涂片发现大量嗜纤维粘细菌,不会发现其他致病菌和寄生虫。

3防治

发生肠炎病后,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者要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或酶制剂,改善肠道环境,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增强体质,减少肠炎病的发生。治疗方案:第一,外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进行养殖水体消毒。第二,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等),延续使用5~7天。第三,外用消毒剂2~3后倾泻一次、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内服药物停滞后,使用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增长肠道消化有益微生物总量,修复肠道内黏膜,调节肠道机体环境,连用5~7天。第四,在养殖管理进程中,延续维持良好的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体环境,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维持肠道有益微生物含量,延续使用3天。第五,投喂配合饲料做到四定和四看。第六,做水体预防消毒工作,每半月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一次。

治疗肠炎病的土方法:每亩(667平方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可愈。每亩用大蒜1~2千克,捣烂混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100千克鱼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邻氨基苯甲酸)100克,乐果(硫代磷酸酯)200克,漂白粉500克,食盐1千克,混合拌草料,待晒干后投喂。每100千克鱼种用十滴水20~40毫升,与米糠2~3千克拌合,再与面粉1千克煮成糊状,调匀后做成药饵投喂。每万尾鱼种,每次用大黄0.5千克,研成粉,水花生5千克,打成糊状,大蒜和食盐各0.5千克,兑水磨成浆液,每天一次连用3天,可治肠炎病。每亩水深1米,用15~25千克生石灰溶于水,全池泼洒。鱼服康(主要成分为乳酸诺氟沙星,聚肌胞,靶向缓释剂等)A型或B-I型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用A型200克,或用B-I型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3天。若病情较重,间隔1天后,再按上述用量,喂1个疗程。磺胺胍或磺胺嘧啶。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第一天用药10克,2~6天用药5克,混饵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治疗烂腮病的方法为每亩用15~20千克鲜薄荷浸入水中,3~5天见效,可治疗草鱼烂鳃病。

草鱼养殖户要谨防肠炎病造成的损失


近期海大技术人员走访市场服务用户时,部分客户反映,在池塘下风口出现没有消化的饲料粪便(如图),在草鱼养殖中,这样条状的饲料粪便是很少见的,很多养殖户也表示是头一回见这样的现象。

经海大技术人员现场询问、检查以及打样解剖,得出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池塘,主要是由于养殖户投喂方法不当以及未及时进行肠道疾病预防导致的,具体表现为:

1、养殖户加料不加餐:部分养殖户前期投料一般都是2餐,随着天气晴好,都知道要增加饲料投喂量,但为了能够操作更加方便,都只增加饲料量,但却不增加餐数,导致一餐投喂过多,鱼吃的比较饱。

2、解剖发现肠炎严重:由于投料早期未及时进行保肝护胆、肠道保健工作,越冬鱼肠壁薄,投草、投料多极易引发肠炎,导致鱼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同时一餐饲料投喂量多,更加不利于消化,所以就导致出现如图中的饲料粪便。

海大鱼博士建议:

1、合理投喂饲料:建议日投饵率控制在2—3%,每天投喂3—4餐;同时加料要循序渐进,一次加料幅度不要超过20%。

2、及时预防治疗肠炎,保肝护胆:建议打样解剖,肠炎较严重的需拌抗生素+505(3—5天),待肠炎回复后使用海联科3103(40斤料/瓶)+3505(3000斤鱼/包)补充肠道菌群,修复肝胆,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3、稳水减应激:对于问题严重的池塘,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包)消毒控菌,预防鱼体质弱感染其他疾病;消毒后及时使用海联科3101+藻源素调水,保持藻相菌相平衡,稳定水质。(湖南海大技术服务部)

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在湖北江汉地区,养草鱼不怎么打疫苗,每年草鱼烂鳃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户的鱼塘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病,总是不断地杀虫、杀菌,药用了不少,死鱼也没控制下来,是否真正搞清楚了病原的由来,怎么入手预防与治疗?
1.烂鳃病原体。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孢子虫等引起的。
2.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3.病因。①细菌性烂鳃。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疾病,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对症下药(根据水质与鱼大小、体质,还有当时季节天气的情况来考虑该下什么药)。
②鳃霉性烂鳃。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
③寄生虫烂鳃。从鳃上观察是什么类型寄生虫引起鳃部损伤和损伤的程度,中华蚤等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再根据轻重来对症下药,杀虫后需对水体杀菌,预防受过伤的鱼被细菌感染再次受伤,过后注重水质调节,鱼体内服调理。
④营养性烂鳃。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有人会说水环境恶化与药物的刺激也会使鳃丝肿胀和发黑,()所以需要正确判断与诊断(以鱼体内部来确诊),这样可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⑤药物性烂鳃。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这个时候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该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解毒与增强营养。
⑥环境性烂鳃。水环境性烂鳃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4.防治。①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15天调1次水,如用通威伴侣2(4~6亩水面用1袋,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改一次底,控制水的稳定性;还要及时内服通威鱼氟星(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肠炎三病康(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大青叶、白头翁、大黄、黄连等)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草鱼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四消工作,防止鱼病发生。特别是150克和150克以下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烂鳃病,往往是水质与塘泥的原因引起草鱼鳃丝功能减退,且这种水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细菌等引起的烂鳃。调水改底是根本,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抓鱼诊断,及时用药预防。
②治疗。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若是单方面的烂鳃,可根据鱼的大小、抵抗能力强弱,还有当时水质情况与内脏器官变化来用药,例如草鱼平均500克有4~5条,吃料正常,水质淡绿色,透明度20厘米,水质理化指标正常,则是细菌性烂鳃,死亡10~15条,当天用聚维酮碘500毫升/2~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250克/亩,第2天开始内服,由专业的技术员配药。综合方面烂鳃我们该如何处理?方法如下:先处理塘底,再解除水中毒素,保证溶氧充足。也可以先解毒3小时,再用二氧化氯200克/亩水体,阴雨天也可以用。消毒用温和性药物杀菌控制病状;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用阿唯菌素+亚铁处理,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与内脏检查,情况严重,则晚上11时用颗粒增氧粉干洒;下停料天数由当时情况来确定;内服是根本,病情控制好时,赶快调水。
郑欣成

早春如何预防草鱼烂鳃病


湖北地区每年从3月份开始,就有草鱼出现烂鳃死亡的情况,很多养殖户朋友反映:“我的鱼怎么每年这个时候就开始烂鳃?严重的时候治都治不好,明年要好好预防了”。针对这种情况,和大家分享关于如何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相关经验,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图1发病鱼鳃盖穿孔(“开天窗”)

早春的时候,草鱼为什么容易烂鳃?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烂鳃的原因:

鱼鳃包括鳃丝、鳃耙、鳃弓三部分,其中鳃丝表面布满毛细血管,鱼鳃行呼吸、滤食和排泄功能。鳃结构简单,直接与水体接触,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受到损伤,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水体中病原数量增多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鱼强烈应激等直接导致烂鳃。

草鱼烂鳃通常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原性烂鳃主要是细菌、寄生虫引起,细菌、寄生虫普遍存在于水体中,损伤鱼鳃,不能彻底消灭,预防效果差。一般是从改善养殖环境和增强鱼体质入手,预防草鱼烂鳃病,而不是直接消杀处理;非病原性烂鳃主要是气泡病、用药刺激、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或继发细菌引起,需要从稳定水体环境、加强人工管理来预防。

下面谈谈对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几点方法:

1、加深水位,保持深水位

建议放苗水位加深到1.8米左右。深水位有利于水体稳定,减小早晚温差,减少鱼应激。另外,水深的池塘,鱼类不易发生气泡病。整齐的鳃丝边缘性溃烂,大部分都是早期水浅发生气泡病引起。

图2气泡病引起草鱼烂鳃

2、适当肥水,水质不宜过浓

水体保持适当的肥度有利于稳定,可以减少寄生虫、水霉病的发生,进而预防烂鳃。使用肥料时,化肥肥水易造成藻类单一化、水体过浓,从而导致溶解氧过饱和,养殖动物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另外,化肥使用不当,易引起水质剧变,养殖动物应激出现烂鳃。过浓的水质也不稳定,水体受天气影响较大,水质指标早晚变化大,容易引起养殖动物应激发生气泡病导致烂鳃。

3、越冬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冬季由于水温低,有害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一般表现为慢性发病,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发病,治疗不及时、效果不明显,损失大。越冬期预防工作不到位的池塘,越冬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温度升高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4、尽早投喂,保证鱼体体质

鱼不吃食,容易“掉膘”、体质下降。水温15℃以上即可开始投喂,适当控制投喂量,不能猛投喂。

5、慎重使用消毒、杀虫药物,减少用药刺激

过度使用消杀药物,或多或少会刺激鱼体,特别是与水体直接接触的鳃,容易受到损伤。不可避免的使用消杀药物时,建议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量。

6、注意适时改底及使用菌制剂

根据各自池塘的实际情况调整改底次数或频率,比如投喂量大、水质偏浓、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需要定期多次改底、使用菌制剂(如芽孢杆菌),分解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减少池塘有机质污染及病原体的生长繁殖等。

总之,预防草鱼烂鳃,增强鱼体体质是基础,环境稳定是关键,正确预防才是硬道理!

甲鱼出血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甲鱼出血性肠炎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胃肠溃疡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感染引起鳖的消化道充血、出血发炎的疾病。
(一)流行情况
该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流行季节在5~10月,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体重100~200克的幼鳖,发病率在40%以上,死亡率5%~100%,平均为44.5%;患病15天死亡率最高。水温25℃~30℃是发病高峰期,20℃以下及30℃以上发病较少,诱发原因与水温突变有关,同时与饲养管理好坏等有关。
(二)症状
病鳖精神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食;外形完好,鳃状组织充血发炎糜烂;后期因大量失血而底板呈白色。剖开腹部,可见肠系膜弥散性充血;胃、肠内无食,胃、肠壁充血、出血发炎,呈鲜红色,肠内有血水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进一步发展为淤血,而呈紫红色,肠内有血凝块;最后因失血过多而胃肠发白。有的脾脏、肝肌肿大,有出血点;卵巢、精巢充血,有的外生殖器外露。
(三)预防措施
水质败坏、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中的密度高是鳖患出血性肠炎的根本原因。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改良水质,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中的相对密度。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工具及食台要进行清洗、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培育优良、健壮的鳖种。
(4)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新鲜的饲料,泼洒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将鳖养健壮。
(5)每月投喂大蒜素药饲2次,每次3天进行预防。
(四)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2~3次,每次间隔l~2天。
(2)同时投喂药饲,每千克饲料可加治鳖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或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在饲料中加些粉碎的新鲜动物肝脏,维生素C、维生素E,疗效更好。病重时可注射治鳖灵2号。
(3)治愈后2天,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草鱼老三病发病旺季又到了,养殖户如何防治


草鱼老三病主要是指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这三种疾病,老三病也是草鱼的主要爆发性疾病,给每年的草鱼养殖带来重大损失。引起草鱼老三病的病原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在水体和底泥中大量存在,当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便大量繁殖,侵入鱼体,从而引发疾病。

草鱼老三病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10月,其中4-6月和8-10月是其发病高峰期;一般水温高于18℃时开始流行。

一、草鱼老三病的主要症状

烂鳃:鰓丝边缘腐烂带淤泥,鰓盖开天窗;

肠炎: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肛门红肿;后期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

赤皮病: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

二、引发老三病的原因

1、气温变化,引起上下水层对流,将底部有害菌带入水体中,增加鱼体对病原菌的接触,导致鱼病发生;

2、越冬鱼类体质弱,特别是越冬过程中受到冻伤的鱼,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

3、越冬过后,鱼的肠道退化、肠绒毛萎缩,消化酶分泌少,肠液化学杀菌能力下降,导致肠道病原菌滋生,引发肠炎;

4、寄生虫病的爆发,直接引起烂鳃病、继发性烂鳃和赤皮病;

5、随着水温上升,投喂增加,增加了肝胆肠道负荷,导致鱼体质变差;

6、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的传染。

三、老三病的防治措施

老三病由于是综合症,死亡率也较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做好预防,预防措施如下:

1、池塘养殖,调节水质

使用海联科底倍健/3213氧化分解底泥,降解有机质,使用低温肥水方案肥水。

2、杀虫杀菌

杀虫:定期检虫,根据镜检结果使用针对性药物杀虫;

杀菌:使用海联科聚维酮碘杀菌,具有杀菌能力强,刺激性小的特点。

3、保肝护肠

定期使用肝肠利健+3103拌料内服,保护肝胆肠道健康,提高鱼体体质,减少发病几率。

四、老三病治疗

1、细菌性烂鳃、赤皮病

A、使用聚维酮碘消毒,用量:1瓶/亩.箱;

B、使用康力沙+蚌毒灵散+3505拌料内服,用量:前3天,1万斤鱼5包康力沙+1包蚌毒灵散+1包3505,后两天,1万斤鱼3包康力沙+1包蚌毒灵散+1包3505。

2、细菌性肠炎

A、控制投喂在0.5%以内;

B、使用聚维酮碘或者二氧化氯消毒,用量:聚维酮碘1瓶/亩.箱;二氧化氯3亩/包(网箱吊片6-8片/箱,连续3天。)

C、使用康力沙+蚌毒灵散+3505拌料内服,用量:前3天,1万斤鱼5包康力沙+1包蚌毒灵散+1包3505,后两天,1万斤鱼3包康力沙+1包蚌毒灵散+1包3505。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5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